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63例孕妇进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以同期13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腹膜外剖宫产术作对照组,比较手术中及手术后情况;结果: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进水,进食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次数亦少于对照组;结论;表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腹膜外腹  相似文献   

3.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适用于所有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具有出血少,手术简便,时间短,损伤小,拆线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香港周基杰医师 1991年创立了一套新观念剖宫产术[1] ,并在实践中改进 ,2 0 0 0年 5月初在鼓楼医院进行了手术示范 ,本人在进修期间总结了鼓楼医院运用此种剖宫产术 50例 ,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5月~ 8月鼓楼医院分娩总数 517例 ,剖宫产 12 7例 ,将入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 50例 ,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50例 ,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孕妇平均年龄 2 8岁 ,孕周 36~ 4 1周 6天。均为首次剖宫产术。剖宫产指征 :臀位 12例 ,胎儿宫内窘迫 32例 ,潜伏期或活跃期延长 12例 ,骨盆或…  相似文献   

5.
目前抗菌药物应用越来越多,但很多药物容易引起肝损害,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容易引起肝脏损害的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其次是β-内酰胺类和二性酶素等等。以下将抗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情况分别叙述。1合成抗菌药(1)磺胺类:所有磺胺类药物都可以引起急性肝炎型过敏反应,有时还累及其他器官。磺胺类药物还可能引起淤胆性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也可致急性肝坏死,此类药物引起肝脏损伤与过敏反应有关,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无关。柳氮磺胺吡啶引起的淤胆常伴有肝脏的嗜酸细胞浸润和其他过…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之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系指以色列Stark教授倡导的The Misgau-Ladach-method并稍加改动,笔者共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院2002年运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此方法是在以色列Stark教授的新式剖官产基础上加以改进。此手术方法顺应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1~6月,我院分娩总数为585例,剖宫产182例,从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中随机抽取试验组36例,行改  相似文献   

9.
张惠 《华夏医学》2001,14(3):338-339
改良剖宫产术是综合以色列式及周氏剖宫产术优点的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适用于有剖宫产术指征的产妇。我院于 1999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共开展了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 84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选择 1999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间在我院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 84例 ,均有剖宫产指征而无下腹部手术史 ,手术指征 :胎儿窘迫 2 4例 ,头盆不称 33例 ,胎位异常 12例 ,前置胎盘 9例。产妇年龄 2 2~ 35岁 ,孕周 37~ 43周。同时选取指征、年龄、孕周与其相似者行传统子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行剖宫产术患者中随机选取73例作为观察组,并给予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治疗,另选取7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治疗,对比2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可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妊娠终止中可获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自2000年起开展了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即采用腹部横直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皮内连续缝合,不拆线,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院164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运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并加用了皮内缝合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 1999- 10~ 2 0 0 0 - 12共行横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16 4例 (观察组 )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岁。其中 ,初产妇15 4例 ,经产妇 10例。孕周为 38~ 42周。新生儿体重为 290 0~ 475 0g,平均 3 5 5 0g。 1998~ 1999年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术给 16 0例 (对照组 ) ,年龄 2 3~ 35岁 ,平均 2 7岁。其中 ,初产妇 15 4例 ,经产妇 6例。孕周为 37~ 42周。新生儿体重为 3 40 0~ 45 0 0g,平均 3 5 80g。两组均以头盆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改良式剖宫术与子宫下段剖宫术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以改善护理质量 ,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我们对实施两种产式的初产妇进行了泌乳功能的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初产妇 80例 ,均无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内分泌疾病及乳房发育缺陷。年龄 2 1~ 37岁 ,平均 2 6岁。体重(6 5 .15± 6 .15 )kg。孕周 37~ 42周。 80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40例。两组年龄、体重、孕周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1.2 方法 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 ,改良组采用腹部横直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组 (…  相似文献   

14.
杨秀兰 《右江医学》2005,33(4):396-397
我院于2003年起开始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即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有所改造)。该术式顺应解剖生理,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50例,年龄20~38岁,平均27岁;初产妇141例,经产妇  相似文献   

15.
全宁  陈昌益 《广西医学》2000,22(3):629-629
1998年12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香港周基杰教授介绍的改良式子宫下段剖腹产术进行剖宫产共163例,效果满意,现将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1998年12月至1999年12月共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163例,其中初产妇141例,经产妇22例。年龄22~37,平均26.2岁,孕37~43W,头盆不称58例,胎儿宫内窘迫53例,臀位18例,妊高征15例,羊水过少7例,过期妊娠5例,其它7例。1.2 方法:1腹部切口,取耻骨联合上约4cm腹壁横沟处,自左向右弧形切开皮肤12cm左右,取中段2cm切开皮下脂肪达腹直肌前鞘,钝性向两侧撕开脂肪层,同时用纱布压迫止血,横行剪…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应用价值,对287例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它产术病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腹部伤口瘢痕纤细、美观,病人术后恢复快。该结果提示该术式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我院自2000年开展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0年1~12月在我院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152例。其中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共8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共72例。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25.3岁,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25.6岁。两组剖宫产指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两组剖宫产指征(例)手术方法:常规术前准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口及进腹方法:取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横形切开皮肤,术者用手术刀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  相似文献   

19.
改良式Stark剖宫产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Stark剖宫产术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56例改良式Stark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Stark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观察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腹腔粘连及疼痛等。结果:改良式Stark剖宫产与Stark剖宫产比较,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腹腔粘连减少34.86%,术后腹痛减少17.31%(P<0.005)。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3.9min(P<0.05),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9.4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48.9mL(P<0.05)。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提前11.6h(P<0.05)。术后病率减少8.34%,住院时间平均缩短2.7d。结论:改良式Stark剖宫产明显优于其他剖宫产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改良式的意义及理论依据。方法:腹膜横切口:横行撕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上下钝性分离子宫下段肌层,缝合子宫切口两侧角时不超越切口顶端,结果:进腹快,视野广,子宫切口很少有撕裂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减少缝合子宫切口顶端时损伤血管及术后腹腔粘膜连的可能,结论:改良式手术并发症较传统方法少,并对子宫下段横切口单层缝合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