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集本院168例ITP患者全血标本,统计其血小板计数情况,将168例患者按照PLT<30×109,PLT:(30~60)×109,PLT:(60~100)×109,PLT>100×109分为4组,按照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结果,探讨ITP患者PLT与PDW及MPV的相关性。结果 ITP患者的PLT越少,MPV越大,PDW越高;随着患者的治疗,当PLT计数升高时,PDW和MPV都趋于减小。结论 ITP患者PLA与PDW及MPV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E-2100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PLT)计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4组患者共160例,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109/L、(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每组40例。分别通过XE-21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法)和荧光染色激光散色法(PLT-O法)和显微镜计数PLT。结果当PLT<20×109/L时,PLT-I法与镜检法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O法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介于(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时,PLT-I法、PLT-O法与镜检法PLT计数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PLT低于20×109/L时,XE-2100血液分析仪PLT-O法比PLT-I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120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的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最明显的时候,MPV却是最大;肿瘤患者化疗后WBC2.0×109/L及2.0-3.0×109/L之间时,PLT数和MPV与化疗前(WBC≥4.0×109/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化疗后WBC在3.0-4.0×109/L之间时,PLT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PV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PV在评价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结合观察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能更好地了解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有利于指导化疗后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祝佼  骆文龙 《中国全科医学》2013,(30):2819-2822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增多与喉鳞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9例初发喉鳞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N分期)、有无远处转移(M分期)和生存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喉鳞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95.4±92.0)×109/L〕高于健康者〔(171.4±44.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3)。(2)169例喉鳞癌患者中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共24例(14.2%)。随着病理分化程度分级升高,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增多;T3+4血小板计数增多者较T1+2组增多;N+组血小板计数增多者较N0组增多;M0组血小板计数增多者较M+组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血小板计数、TNM分期喉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喉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病理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进入风险模型。结论血小板计数增多与喉鳞癌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其入院时即刻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住院期间肌钙蛋白I(cTnI)峰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STEMI就诊于抚顺市中心医院且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6例,依据入院即刻WBC计数水平分为WBC正常组(WBC≤10×109/L)和WBC升高组(WBC>10×109/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WBC与cTnI峰值的相关性。结果与WBC正常组相比较,WBC升高组患者的cTnI峰值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与cTnI峰值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入院时即刻WBC水平与cTnI峰值密切相关,WBC作为炎症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其参数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价值。方法:使用SE-9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我院肿瘤科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的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血的WBC数升至3.0-4.0×109/L时,PLT数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MPV、PDW、P-LCR则显著低于化疗前(P<0.001、P<0.01、P<0.001);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血的WBC数低于2.0×109/L及WBC数在2.0-3.0×109/L时,MPV、P-LCR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均<0.001、P均<0.05、P均<0.001),PDW则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变化早于白细胞数的变化,观察肿瘤患者化疗前后PLT数及MPV、PDW结合WBC数的改变能更全面了解化疗病人骨髓受抑制的情况以及病情缓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和住院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3年~2005年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056例患者按照白细胞计数>10×109/L和≤10×109/L分为2组,对2组临床特点、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白细胞升高组平均年龄(61.3±12.7)岁较对照组〔(64.3±11.3)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MB(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2137.6±1543.4)IU/L和(1410.1±1183.9)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源性休克(分别为6.0%和2.3%,P<0.01)和心律失常(分别为41.5%和29.4%,P<0.001)的发生率更高;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6.%和7.6%,P<0.01)。Logistic回归显示WBC计数增高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结论白细胞计数是预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影响其准确计数的因素。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PLT)在100~300×109/L50例健康人,70例PLT减少(PLT〈100×109/L)的患者,60例PLT增多(PLT〉300×109/L)的患者进行末梢血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PLT作为参考方法,比较2种方法计数PLT的准确性。结果 50例健康人2种方法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PLT〈100×109/L的70例患者中58例2种方法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12例假性减少,2种计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PLT〉300×109/L60例患者中52例2种方法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8例假性增多,2种计数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的准确性易受EDTA抗剂剂引起的PLT聚集和体积较小的红细胞的影响。PLT数目异常时,应与临床联系,如与临床症状不符,应进行末梢血手工计数法计数PLT。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武汉市汉阳医院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首次诊断为结肠癌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MPV的差异及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MPV的差异;同时分析MPV与结肠癌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MPV诊断结肠癌的临床价值。结果结肠癌组MPV、PL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9.446、2.792,P<0.01),而Hb却低于健康对照组(t=-2.990,P<0.01)。术后MPV(11.3±1.0)fl、PLT(194.8±61.0)×10~9/L均低于术前(11.8±1.0)fl、(204.5±57.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1.696,P=0.001、0.033)。有脏器转移者MPV水平高于无脏器转移者,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患者(t=2.009、2.438,P<0.05)。MPV水平与脏器转移、TNMⅢ~Ⅳ期呈正相关(r=0.561、0.599,P<0.05),而与肿瘤是否侵及肌层、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r=0.060、-0.116、0.115,P>0.05)。MPV预测结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 0.727~0.832,最佳截断值为11.95 f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61.1%。结论结肠癌患者MPV水平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PV可能是结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王琦  林珍  陈海荣  周艳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469-4474
背景 由于人口老龄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数量增加。高龄患者可能会存在多病共存、衰弱、免疫力差、营养状态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对其痊愈出院回归家庭产生影响,目前尚未对该人群出院目的地与预后的关联进行全面评估。目的 评估接受PCI的高龄(80岁及以上)STEMI生存者的出院目的地与中期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住院时间、主要既往史(心力衰竭、心肌梗死、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外周动脉疾病、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慢性肾脏病)、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住院期间肌酸激酶(CK)峰值〕,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左主干病变(LMCA)、左前降支病变(LADA)、左回旋支病变(LCXA)、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数以及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及出院后用药情况〔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严重衰弱情况。随访开始时间为出院时,截止时间2020年12月,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成随访2 450例,根据出院目的分为家庭出院组(2 090例)和非家庭出院组(360例)。随访期间370例(17.5%)患者出院后死亡,最常见的死因是感染(21.6%,80/370),其次是猝死(18.9%,70/370)和心力衰竭(16.2%,60/370)。家庭出院组的心血管源性死亡比例高于非家庭出院组(P<0.05)。两组患者累积死亡率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家庭出院、既往心力衰竭、LADA、白蛋白<35 g/L、LVEF<40%可能是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40%〔OR=3.161,95%CI(1.564,6.389),P=0.001〕,既往心力衰竭〔OR=4.899,95%CI(1.835,13.078),P=0.002〕、非家庭出院〔OR=2.617,95%CI(1.188,5.765),P=0.049〕、LADA〔OR=2.210,95%CI(1.137,4.295),P=0.019〕、白蛋白<35 g/L〔OR=2.147,95%CI(1.064,4.330),P=0.033〕是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家庭出院与高龄STEMI患者的中期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积极寻找非家庭出院的原因,并早期干预,可能会降低高龄STEMI患者中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樊丽娟  么玲  何恒  迟晶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64-1365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结肠癌及其分期、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对15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并与27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增高率及平均血小板计数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血小板计数增高的结肠癌患者中,血小板计数>400×109/L,与血小板计数为(300~400)×109/L的患者比较,结肠癌分期及病理分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健康者增高,但血小板计数增高与结肠癌的分期和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有无相关性及可能性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7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AOSC组)及同时期收治的60例普通急性胆管炎患者(普通急性胆管炎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与AOSC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AOSC组患者再根据血小板计数减少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有无胆管手术史、入院后6h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钙素原(PCT)等6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AOSC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可能性影响因素。结果 血小板计数减少在AOSC组和普通胆管炎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血NEU%、PCT两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既往有无胆管手术史、入院后6h内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OSC时血NEU%、PCT是血小板减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AOSC与血小板计数减少存在相关性,且可用来评价急性胆管炎的严重程度,AOSC时血NEU%、PCT是血小板减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方法:对5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26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CD62p).结果:①血小板计数:活动期UC患者血小板计数[(212.2±97.6)×109/L]明显高于缓解期[(168.7±67.8)×109/L]和对照组[(166.8±81.4)×109/L](P<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3.9±1.2%)和缓解期(8.6±2.1%)患者组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13.3±3.4)%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患者P.选择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在活动期UC患者中,对于不同的病情程度,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评价病情活动性与严重程度均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全自动血液分析计数仪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用手工法和仪器法分别测定小RBC患者组,大、小PLT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并比较。结果显示小RBC引起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测定值假性增高,大、小PLT引起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测定值假性降低。另外抗凝剂,标本放置时间,技术操作误差或试剂也是仪器法计数PLT的影响因素。因此,全面了解仪器法计数PLT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正确分析血细胞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PLT)计数性能。 方法 遵照行业指南验证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PLT计数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和正确度; 以显微镜计数法为参考方法对仪器低值PLT检测一致性、小红细胞(RBC)和大PLT的干扰性和仪器报警有效性进行评价。 结果 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正确度均符合行业标准。对于11×109~55×109 L-1范围内的低值PLT,Sysmex XS-800i检测相关性(r=0.923 9)优于ADVIA 2120i(r=0.908 0);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0 fL或MCV<75 fL且PLT直方图异常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x^-+2s即MPV>12 fL时,仪器检测PLT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特异性较高的报警为“RBC大小不一”和“小RBC”,分别为89.47%和83.87%; 阳性预测值较高的报警为“RBC大小不一”(92.00%)。 结论 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的PLT计数性能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对低值PLT计数准确性良好,但抗小RBC、大PLT干扰能力较差。日常使用应结合仪器各相关报警的有效性,建立合适的人工镜检复检规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lly血液分析计数时间缩短对血液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用Celly血液分析仪重复测量10次,分别选取计数时间正常和缩短数据,比较计数时间正常和缩短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计数时间缩短至7.76&#177;1.34s范匍内,对白细胞计数(P〉0.05)、红细胞计数(P〉0.05)、血红蛋白(P〉0.05)、白细胞分类均无显著性影响,但计数时间缩短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结果(计数时间正常:198.14&#177;54.14&#215;10^9/LVS计数时间缩短:185.14&#177;54.71&#215;10^9/L,P〈0.05)。结论计数时间缩短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结果,应进行手工校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及早期动态变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2015年5月共收集严重创伤患者50例(记为观察组)、非严重创伤患者5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水平,同时根据严重创伤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并对血小板计数与预后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50例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100×10~9/L以下者占30.0%。伤后24 h、48 h、72 h、第7 d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会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及时纠正患者凝血功能对其预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志青  李艳 《医学争鸣》1989,10(1):23-25
在麻醉开胸狗,观察了阻断冠脉后血小板数量(PC)和平均血小扳容积(MPV)的变化。结果如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两者呈非线件反方向变化,PC减少,MPV增加(P>0.05);而由PC和MPV计算的衍生指标,血小板临界容积(Platelet-crit, PCT)则和PC改变呈良好相关性,PC减少,PCT也降低(P<0.01)。这些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PC和MPV发生明显异常变化,PCT改变有助于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事件及全因性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38例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年龄≥65岁),有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随访患者健康查体后,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性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所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结果 经过平均77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6%,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对终点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AUG=0.59,95% CI:0.53~0.64,P=0.02),截断点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214×109/L组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32倍(P=0.000)。经多因素校正后,其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19倍(P=0.00)。结论 血小板计数偏高对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性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开始同时服用双黄升白颗粒(15 g/次,3次/d)和利血生(20 mg/次,3次/d),然后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例(73.3%)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2例|治疗组12例(37.5%)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9例、中度2例、重度1例。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治疗组(χ2=10.980,P=0.011)。结论 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用药对于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较利血生效果好,同时所致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双黄升白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