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增强成像(CE-MRV)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5T MRI成像仪对6例原发性PIVCLMS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V)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患者中,3例起自下腔静脉中段,其中1例并发下段血栓,另3例起自下腔静脉下段,其中1例侵犯右心房。瘤体平均直径4.3 cm(3.0~5.5 cm),3D CE-MRV清楚地显示病灶全貌和肿瘤累及范围。结论 MRI结合3D CE-MRV对PIVCLMS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传统的血管造影,作为诊断PIVCLM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MRI成像仪对2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扫描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扫描,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1例常规扫描下腔静脉内见长T1稍长、等T2信号影,信号强度欠均匀,下腔静脉明显增宽,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异常强化;1例下腔静脉明显扩张,内见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异常强化,3DDCE—MRA清楚显示病灶全貌及肿瘤累及范围。结论MRI结合3D DCE—MRA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传统的血管造影作为诊断PIVCLMS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型)7例,肿块内及周围伴有条状、管状肝内胆管扩张2例,肿块内钙化2例;不规则树枝状肿块(胆管周围浸润型)3例,均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管腔内结节状肿块(腔内结节型)1例。动态增强:5例肿块型扫描早期呈边缘强化,延迟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2例肿块型动脉期显著强化,极度延迟强化,未出现延迟完全充填。胆管周围浸润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略低密度,延迟期呈稍高密度,周围扩张胆管呈放射状至截断,胆管壁可见增厚强化并向肿瘤外聚拢而成星芒状。腔内结节型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延迟呈低密度。其他征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3例,邻近肝包膜皱缩2例,门静脉侵犯表现为线样征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中下段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中下段癌的CT增强表现。多层CT采用薄层双期(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双期扫描均采用层厚和间隔均为3-5mm的薄层采集,10例行多平面重建观察。结果动脉和门脉期增强扫描,13例显示胆管管壁增厚,2例显示胆管腔内结节影,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中度以上强化。所有病例均可见梗阻段以上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MPR图像有助于显示病灶全貌。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MPR图像对中下段胆管癌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并有CT资料的3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中,17例仅行CT平扫,21例行平扫及三期增强CT扫描,分析其部位、形态、密度、周围关系及强化特征等CT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中,病变位于食管16例(42.1%),其中食管中段9例、下段6例、上段1例;胃部22例(57.9%),其中贲门10例。38例患者中35例呈黏膜下梭形细胞瘤,3例为肌壁间梭形细胞瘤。38例患者CT显示,病变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1例具有平扫及三期增强完整资料的病例,均呈轻中度强化。所有38病例中有6例病变中可见钙化灶,其中食管4例,胃2例。结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好发于胃贲门及食管中段,大多数起源于黏膜下,多向腔内生长,增强后多呈渐进性轻度强化,部分可伴钙化。  相似文献   

6.
【】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十二指肠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结果 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球部2例,降段9例,水平段1例);肿瘤最大直径1.2~5.8cm,平均2.1±0.3cm;8例表现为腔内息肉样肿块或乳头状结节,3例表现为壁内肿块或肠壁局限性增厚、隆起,1例表现为位于腔内外的肿块;病灶大多边缘光整,部分壁内病灶仅表现为粘膜局部隆起。肿瘤多呈等密度且密度均匀(9例),平均CT值37HU,2例伴有低密度坏死区,1例病灶内见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早期病灶显著强化,后期强化程度逐期降低,但仍有较明显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107HU、84HU、67HU。引起胆道扩张6例,其中2例并有主胰管扩张;CT扫描发现肝转移1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3例,胰腺及周围系膜、血管累犯4例。 结论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扫描已成为首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胸部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FD患者,其中12例接受CT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增强扫描。分析EFD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特征。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表现病灶位于右侧4例、左侧8例、2例累及双侧。CT共发现16个病灶,呈扁丘状或半圆形肿块,主要呈肌样密度,内见条纹状脂肪密度,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结论中老年女性单侧或双侧肩胛下角区无症状性扁丘状肿块,CT表现为肌样密度伴条纹状脂肪密度无明显强化者,应考虑EFD。应双侧对照,以利于发现体表不易触及的亚临床阶段的病灶。  相似文献   

8.
史景云 《当代医学》2009,15(8):50-53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8例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13~62岁,平均26岁)的主要CT表现为:(1)部位:所有病变均位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内,肺段以下支气管未见受累。(2)大小及形状:8例病灶的直径范围9mm~35mm,平均(22±72)mm。8例病灶呈卵圆形或分叶状,MPR显示病灶的最长径均与支气管的长径相平行。(3)病灶周围:8例病变的边缘清楚,未见明确局部侵犯肺组织。2例可见病灶与支气管管腔间呈锐角,4例可见病灶周围见圆形密度减低区。(4)阻塞性病变:8例中,2例可见阻塞性肺炎、6例可见阻塞性肺不张。(5)增强表现:0T增强后病灶强化(增强值为10HU~40HU.平均(25.5±2.2)HU)。(6)钙化及淋巴结转移:8例病灶内均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性低级别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CT特点表现为:病变位于支气管,腔内型,病灶的最长径与支气管的长径相平行。病灶无局部肺组织侵犯。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常见。CT增强后病灶强化。可无钙化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鼻窦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 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LGMS的影像学表现。5例LGMS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其余4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5例LGMS,2例累及右侧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筛窦及蝶窦,1例累及左侧各鼻窦。5例均表现为窦腔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MRI检查,T1WI为中等及稍低信号,T2WI为中等及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5例均可见中度-明显强化。5例肿瘤周围均出现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结论鼻窦LGMS的影像学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中度-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的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CT及其重建技术在膀胱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瘤经64排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工作站图像重建,分析膀胱瘤的CT表现.结果 25例膀胱瘤CT平扫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向腔内突起的乳头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其中有5例伴钙化,9例为多发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静脉期程度最高,延迟扫描强化程度减退,HIP可显示肿块内迂曲增粗血管.结论 64排CT重建技术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方式及膀胱壁的增厚及受侵范围.在膀胱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4年2月发表的关于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VAP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59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307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283例。Meta分析发现两组VAP治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5,95%CI(1.03,1.29),P=0.01〕,但病死率〔RR=1.93,95%CI(0.77,1.62),P=0.57〕、不良反应发生率〔RR=1.13,95%CI(0.73,1.76),P=0.57〕、耐药菌发生率〔RR=0.41,95%CI(0.07,2.42),P=0.3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可提高VAP患者治愈率,但对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菌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开始同时服用双黄升白颗粒(15 g/次,3次/d)和利血生(20 mg/次,3次/d),然后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例(73.3%)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2例|治疗组12例(37.5%)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9例、中度2例、重度1例。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治疗组(χ2=10.980,P=0.011)。结论 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用药对于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较利血生效果好,同时所致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双黄升白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儿在抗感染、平喘及退热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组氧气雾化吸入药物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对照组为盐酸氨溴索。观察患儿体征(体温、气促、咳嗽、肺部啰音)及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660例,其中死亡88例(死亡组),生存572例(生存组)。收集一般资料、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采用ROC曲线判断入院时MPV/PLT及WBC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MPV/PLT〔0.052(0.037)〕高于生存组〔0.045(0.022),u=-4.629,P<0.001〕;死亡组患者WBC〔12.25(9.30)×109/L〕高于生存组〔8.22(4.49)×109/L,u=-8.561,P<0.001〕。采用ROC判断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MPV/PLT、WBC临床最佳截点分别为0.047、9.28×109/L。MPV/PLT>和≤0.047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60/313)和8.1%(2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7,P<0.001);WBC>和≤9.28×109/L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2.6%(64/283)和6.4%(24/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PLT〔OR=2.665,95%CI(1.632,4.351),P=0.027〕和WBC〔OR=4.258,95%CI(2.572,7.049),P=0.015〕为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PV/PLT>0.047和WBC>9.28×109/L均为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Treabmentof36PatienteotCorticosteroid-DependentTypeotAspirin-InducedAsthmawithGlucosidorumTripterygiiTotorumTreabmentof36Pati...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肿瘤治疗模式发生转变,微创治疗成为肿瘤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胃癌手术强调在保证患者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其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手术创伤。本文分别就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外科微创治疗进展进行述评,认为在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和规范性前提下,微创治疗成为胃癌外科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3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患者116例,回顾性分析其小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116例患者在异丙酚麻醉/镇静状态下共进行127例次小肠镜检查,包括经口检查68例,经肛门检查37例,双向入镜检查11例,检查成功率为99.2%(126/127)。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87.9%(102/116),位居前5位分别为克罗恩病(35例,30.2%)、小肠恶性肿瘤(23例,19.8%)、小肠糜烂溃疡性炎症(16例,13.8%)、小肠良性肿瘤(9例,7.8%)和小肠血管畸形(5例,4.3%)。少数患者于检查结束完全清醒后诉轻微的咽喉部不适、肛周不适或腹胀,均可自行缓解。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高,相对安全可靠,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John Kane教授在7月25~27日召开的“全国精神医学高峰论坛2004”上报告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策略》,从循证医学角度,就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如何评估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何评估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何减少复发率等,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科学研究,同时介绍了北美50名精神疾病治疗专家关于精神药物选择的共识结果,该结果由2003年《临床精神病学杂志》增刊发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超微病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c-myc 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建立全层皮肤难愈合创面。空白对照组建立创面后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外敷0.9%氯化钠溶液,湿润烧伤膏组外敷MEBO,康复新液组外喷康复新液。在用药后第3、6、12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肤创面细胞超微结构|用药后第12天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后第3、6、12天,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细胞结构逐步改善,各细胞器形态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较空白对照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降低,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较模型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T/MEBO能够改善细胞超微病理结构,提高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喉不返神经的临床解剖操作技巧,总结甲状腺手术中如何识别喉不返神经及避免喉不返神经损伤的经验。方法 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行暴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的2 3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中寻找、暴露喉返神经的情况。结果 甲状腺手术中共暴露喉返神经2 818根,术中发现喉不返神经6根(0.21%),其中Ⅱ型喉不返神经4根、Ⅲ型喉不返神经2根,全部发生于右侧。其中1例Ⅲ型喉不返神经出现误伤,术后声音嘶哑。结论 喉不返神经发生率低,大多数位于右侧,容易被误伤。术中确切游离喉返神经全程前应该避免切断横行的条索状组织。如果术中常规位置未发现喉返神经,应当警惕喉不返神经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