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并评价CT导引下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2000至2008年17例经CT导引下穿刺病理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边界、密度和病灶大小特点,并分析其与病原菌的关系.结果 ①17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7例,新型隐球菌5例,曲霉菌5例.②本组病例中肺叶、段实变型6例,斑片及小结节型4例,肿块型7例.③纤维支气管镜钳检及灌洗阳性率为35.3%(6/17).④CT导引下穿刺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1.8%(2/17),均未做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真菌性肺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CT导引下穿刺可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互补,较好的实现了早期微创条件下病原学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features of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 ( IPFI ) and evaluate the value of CT-guided percutaneous biopsy. Methods Seventeen IPFI cases diagnosed by CT-guided percutaneous biopsy were recruited. The distribution, extent, density and size of IPFI were analyzed in correlation with the final diagnosis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ausative factor of mycosis was also assessed. Results ① Candida albicans (n = 7 ) and cryptococcosis & aspergillus (n = 5 ) were identified. ② It showed segmental on lobar consolidation within lung field (n =6), mixture of patterns and nodule (n =4) and mass (n =7). ③The overal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examination was 35. 3%. ④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ed pneumothorax was 11.8% (2/17). These cases were self-limited without any special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CT findings of PFI are too complex to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diseases. And the CT-guided percutaneou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76例肺功能检查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4岁。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胸部常规CT及HRCT相关资料。结果最常见的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48例,肺气肿32例,空气潴留征14例,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14例,支气管扩张11例,59例同时有2种及以上CT表现。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结合肺功能检查作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5例经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着重分析CT尤其HRCT分期及表现。结果:HRCT分析:Ⅰ期:包膜完整,无包膜的镜下侵犯;Ⅱ期:肿瘤穿过包膜侵及纵隔脂肪或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期:胸膜、心包种植或淋巴、血行转移。HR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侵厦心包、大血管、肺及胸膜。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对病变范围进行可靠评价,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分辨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分辨CT检查,分析不同感染分类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共分离出真菌50例,其中曲霉菌28例(56.00%),隐球菌10例(20.00%),毛霉菌7株(14.00%),念珠菌5株(10.00%),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征象具有不同的表现。结论高分辨CT对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起到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莉  孔丽丽  李宏军 《北京医学》2016,(12):1268-1270
目的 总结艾滋病(AIDS)并发肺真菌病的胸部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AIDS合并肺真菌病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 AIDS并发肺真菌病病变无明确好发部位.肺内结节20例(66.7%),其中4例结节内可见空洞,粟粒样结节2例.空洞20例(66.7%),2例空洞周围可见晕征.肺实变11例(36.7%),其中4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阴影9例(30.0%).空气半月征、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各4例(13.3%).肿块和小叶间隔增厚各3例(10.0%).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6.7%).自发性气胸和心包积液各1例(3.3%).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表现26例.肺曲菌病以多发空洞和结节为主要CT表现;肺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CT表现为双肺多发群聚空洞,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 AIDS并发肺真菌病时胸部CT表现复杂,常见的CT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空洞、实变和磨玻璃样阴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5例经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着重分析CT尤其HRCT分期及表现。结果:HRCT分析:Ⅰ期:包膜完整,无包膜的镜下侵犯;Ⅱ期:肿瘤穿过包膜侵及纵隔脂肪或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期:胸膜、心包种植或淋巴、血行转移。HR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侵及心包、大血管、肺及胸膜。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对病变范围进行可靠评价,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侵袭性肺曲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经病理确诊的侵袭性肺曲菌病21例,总结其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1例患者中11例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8例患者表现为双肺散在或弥漫磨玻璃影,5例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其中3例周围可见晕征,肺内单发或多发空洞3例。结论:肺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肿块是侵袭性肺曲菌病较早期的表现,空气新月征及空洞影提示病变趋于好转。典型的晕征、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对诊断侵袭性肺曲菌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认识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方法 回顾复习了4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表现,凡无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结果 22例呈非典型表现,其中以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最多(9例),其次为伴纵隔淋巴肿大的一侧(1例);6例仅有肺部异常表现,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在初诊时均误诊.18例非典型者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仅4例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结论 半数胸部结节病例的CT表现不典型,多发生在>50岁的较年长者中,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 43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CT表现 ,其中对 18例肺结核感染真菌前后的CT表现作对照分析。结果 在肺结核的基本表现外 ,尚有如下征象 :①病变累及范围扩大 ;②病变形态进一步多样化 ,边缘更加模糊 ;③支气管播散病灶增多 ;④胸腔积液发生率增高、积液量增多 ;⑤空洞扩大、增多 ;⑥可有真菌感染的特异征象。结论 肺结核并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为原有肺结核影像表现基础上并发双肺弥漫性病变 ,以弥漫性小叶分布、大叶实变及跨肺叶浸润为主要特征 ,往往会掩盖原有肺结核征象。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肺放线菌病的CT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三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确诊的6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为进一步观察病灶特点,对其中5例行强化扫描,均表现为肺外围胸膜下的团块状影,大多与胸膜粘连,病变多为囊实性,内见空洞影和气泡影;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例行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确诊,另外3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确诊。结论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仔细观察病灶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腔内生长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选取2004-2013年台州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腔内生长型PIVCLMS患者4例,均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和多方位重建。结果 男1例,女3例|年龄47~62岁,平均56岁|肿块直径61~113 mm,平均83.8 mm;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尚清,病灶内均伴多发斑片状液化坏死区,未见钙化及出血密度|增强双期扫描肿块CT值平均升高27.4、18.5 HU。4例病灶皆起源于下腔静脉右前方,2例起源于中段(Ⅱ段),1例起源于下段(Ⅰ段),1例同时累及中段及下段,肿块紧贴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增粗但均无移位,增强扫描管腔消失被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填充,1例同时累及左肾静脉,2例伴侧支循环形成。CT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CT扫描能客观判断肿块与下腔静脉的关系及肿块本身的影像特点,为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CT诊断肺结核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15例肺结核瘤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灶直径 <4cm的肺结核瘤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常见钙化、周围卫星灶邻近胸膜增厚。少见浅分叶、稀疏长毛刺、近心端小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直径 >4cm的病灶多呈浅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滑、多见钙化、周围卫星灶、稀疏毛刺近心端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感兴趣区增强扫描均呈包膜强化或不强化 ,少见均匀强化。结论 :胸部CT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常见的胸部CT表现 ,特殊的发病部位 ,结合临床资料和普通X线检查 ,一般能做出正确诊断 ,CT表现不典型的最终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2010年间收治的27例经病理或手术确诊的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痰、咳嗽、胸背痛、痰中带血.右肺14例,左肺13例,中央型15例,周围型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尿管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6例脐尿管病变患者经CT扫描诊断并手术病理确诊。结果:6例中2例脐尿管囊肿,1例脐尿管囊肿并感染,2例脐尿管瘘并感染,1例脐尿管癌。CT表现为下腹壁近中线部位(脐与膀胱之间)的囊性或囊实性占位。结论:通过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密度及邻近关系,并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肺部孤立性慢性炎症的 CT表现特征 ,提高 CT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肺部孤立性慢性炎症患者 2 1例 ,其中 13例手术治疗病理证实 ,8例经抗炎治疗后 CT随访复查。所有病例均对病灶部位行 4 mm薄层 CT扫描。结果 :1病灶部位 :好发于两肺下叶背段及基底段 13例 ,占 6 2 % ;2病灶 CT表现 :所有结节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边缘有毛刺 8例 ;光滑锐利 10例 ;支气管空气征 4例 ;结节病变以宽基底贴近胸膜 ,向两侧延伸 ,形成胸膜尾征 9例 ;病灶边缘部分模糊 ,周围有小薄片影 ,在肺窗观察清楚 ,纵隔窗消失或缩小 10例。结论 :孤立局灶性慢性肺炎常具有长轴贴近胸膜面扁平病灶的特点 ;孤立结节病灶边缘模糊 ,有长毛刺 ,周围见片状影 ,在 CT相同层面上观察肺窗和纵隔窗病灶大小变化 ,若纵隔窗较肺窗明显缩小或消失 ,则对肺部孤立性炎症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 X线平片与 CT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X线平片与 CT资料 ,并加以对比。结果 :病灶发生于右肺 8例、左肺 4例 ;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 6例 ,占 5 0 %、不规则形 4例 ,占 33.33%、楔形 2例 ,占 16 .6 7% ;发现病灶局部有局限性胸膜增厚 5例 ,占 4 1.6 7%。结论 :CT在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应注重对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和临近胸膜改变等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周桂林 《海南医学》2009,20(11):113-116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特征表现及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2例脑出血患者全部行头颅CT轴位平扫检查,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脑出血的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CT均确诊为脑出血,特征表现主要包括脑内高密度影、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其中高密度血肿呈类圆形或团片状5例,肾形3例,不规则形4例,包括内有分隔3例。结论CT是诊断脑出血的便捷和可靠的方法,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小肠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小肠腺癌发生在十二指肠11例,空肠7例,回肠5例。14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样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9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其它表现包括:侵犯肝门、壶腹部合并胆道梗阻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周围结构侵犯与转移18例,腹水征6例,1例病灶合并肠套叠。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较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加45Hu),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不明显(CT值平均增加23Hu)。结论掌握小肠腺癌的CT表现的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问质瘤、淋巴瘤与类癌的鉴别;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孔凡彬 《中原医刊》2007,34(4):17-19
目的 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 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软骨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结论 虽然研究表明CT诊断喉癌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CT诊断明显高于喉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保存喉功能手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文清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49-1550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征象和其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3例IHPCC患者采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CT征象,并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23例中可见肿块22例。CT平扫示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示有21例肿块早期边缘轻度强化,中央区未见明显强化;18例延迟扫描期中央区强化逐渐明显,其中1例呈均匀性强化,3例中央区未见强化逐渐明显,但可见肿块边缘有强化消退征象;有1例肿块始终未见明显强化征象,亦未见肝内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区以丰富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对IHPCC进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肿瘤的CT表现决定于其组织病理学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