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摘要目的研制一个实时的剂量监控系统,用以测量病人在神经介入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眼晶状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对35例行脑血管造影诊断或血管栓塞治疗的病人进行研究,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放射量测定器测量左外眦(LOC)和左眼睑(LE)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左外眦受到的辐射剂量显著高于左眼睑。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和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左外眦所测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住院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体内残留辐射剂量达到出院要求的时间,以及患者所住病房和用具的辐射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术后131I住院治疗的DTC患者143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97例,年龄(37.6±12.4)岁。按给药剂量分为3.70、5.55和7.40 GBq 3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1、51、41例。患者在服用131I后0.5、2、4、8、12、24、36、48、72、80 h,在距离患者1 m外使用实时辐射监测仪测定辐射剂量率,估算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的变化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当天应用表面辐射污染监测仪对病房环境及患者使用过的床被进行表面污染辐射剂量的监测。对3组辐射剂量率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服131I治疗 0.5 h后3组DTC患者1 m外的辐射剂量率[(597.5±196.3)、(794.5±254.2)、(1114.1±258.5) μSv/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757,P<0.01),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辐射剂量水平按类似指数曲线的变化规律迅速下降,且3组间差距逐渐缩小,在服131I 治疗72 h后3组患者1 m外的辐射剂量率[(13.3±10.7)、(16.1±9.7)、(21.9±14.5) μSv/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3,P>0.05)。服131I治疗后80 h 95.8%(137/143)DTC患者1 m外辐射剂量率低于23.3 μSv/h。出院后患者使用过的床单、病服、病房地面及洗手间门口地面的表面剂量率分别为(3.9±1.2)、(4.1±1.9)、(3.8±1.6)、(6.2±2.6) μSv/h,均低于相应规定的辐射剂量限制水平。 结论 使用不超过7.40 GBq 131I治疗的DTC患者在服用131I治疗80 h后,绝大多数患者体内残留131I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辐射限制水平。出院后患者所处病房环境及使用过的床单、病服的辐射污染均低于限制水平,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现场辐射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治疗现场辐射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胡芳芳许晓虹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的插管操作或穿刺技术[1]。介入性放射治疗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有关临床学科中的一些难题[2],使很多手术困难或不能手术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动脉栓塞术 (uterinearterialembolization ,UAE)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UAE需在X射线透视指引下进行 ,患者暴露于辐射场内而缺乏防护 ,故对术中患者所接受X射线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住于我院的 2 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 ,年龄 2 5~ 48岁 ,平均 (37 4± 6 3)岁。其中子宫肌瘤 9例 ,子宫腺肌病 7例 ,子宫颈癌 2例 ,子宫内膜癌 1例 ,宫颈妊娠 1例 ,均经临…  相似文献   

5.
基于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的CT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 DICOM )标准定义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 RDSR),实现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统计分析。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软件,通过检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PACS),获取1230份CT检查的RDSR文件。将相关信息提取后,结合扫描部位建立患者剂量数据库。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成年组(10岁以上)及儿童组(0~1岁,1~5岁,5~10岁),分别统计各扫描部位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 CTDIvol )、剂量长度乘积( DLP),估算有效剂量( E);并计算75%分位DLP值,与诊断学参考水平( DRL)相比较。结果成年患者组,CTDIvol与DLP值呈中度正相关(r=0?41),上腹部增强扫描的E最高,其75%分位DLP值超过DRL60%;儿童5~10岁组的CTDIvol高于0~1岁与1~5岁组(t=2?42、2?04,P<0?05), DLP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16),E与年龄呈中度负相关(r=-0?48)。结论应用RDSR获得患者辐射剂量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随着新设备的普及与区域化医疗平台的应用,RDSR将成为剂量学水平调查及个人剂量记录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时的辐射剂量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强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1):1010-1011
患者在接受X线诊断中所接受的医疗照射是既重要又特殊的一类照射 ,育龄妇女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特别是女性不孕症的育龄妇女 ,她们接受各种不同的诊治并且可能随时妊娠。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hystersalpingography ,HSG)是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重要方法。照射防护是放射卫生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 ,开展医疗照射水平调查是搞好医疗照射防护的前提。1 资料与方法1.1 X射线机 调查了杭州市内医院的 6台X射线机在行HSG的检查中患者接受的医疗照射。①北京产的 30 0mAX射线机 ,床上球管 ;②北京产的 30 0mA…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辐射剂量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若不及时诊断与治疗 ,会引起肠坏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长期以来 ,国内外的放射科和外科医师在不断探索 ,寻找最恰当的影像方法 ,在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 ,X射线对小儿性腺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此 ,我们通过对本院 50例肠套叠患儿的空气灌肠整复的辐射剂量连续监测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X射线机监测了本院的 2台X射线机在行小儿肠套叠的空气灌肠整复的诊疗时患儿接受的医疗照射。①北京生产的 3 0 0mA的X射线机 ,床下X…  相似文献   

8.
用MOSFET探测器进行IMRT实时剂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院放疗科2005年2月引进了加拿大Thomson Nielsen公司产MOSFET20型半导体场效应管剂量探测器。在调强及适形放疗中用其进行患者皮肤表面剂量的实时监测。并与TPS同一区域剂量计算输出值比较,试图探索TPS输出剂量实体验证的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直接X线成像(DR)图像DICOM头文件中的剂量信息实现对DR受检者照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实时监控的可行性.方法 TO.16模体进行曝光,管电流从0.5 mAs开始逐渐增加至125 mAs,分别记录TO.16模体中模拟病变A(直径11.1 mm)、D(直径4.0 mm)、J(直径0.7 mm)的显示个数,计算检测系数(H_T).设计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实时管理系统软件,DR摄片完成后,实时发送到工作站,实时读出每幅图像DICOM头文件中的剂量面积值(DAP)信息作为照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控制指标,设立上限值、下限值与75%分点值,当超过该部位设定的限值时,系统发出提示,及时查找原因作相应处理.结果 TO.16模体A点在低于10 mAs时、D与J在低于16 mAs,H_T随mAs增加而增加;A点在10-100 mAs、D、J点在16~100 mAs时HT没有增加.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实时管理系统软件共计实时监测曝光5120次,发现DAP值超过设定限值引起的提示66次,提示率为1.3%.其中超过上限值21次,包括7次为技师手动设置曝光量过高;4次自动曝光控制(AEC)点选择错误引起的剂量超标;9次为技师人为增大照射野;1次原因未明,推测可能与AEC短时不稳定有关.45次低于下限值,图像质量下降,主要是摄影部位偏离AEC探测点所致.结论 DR具有较高的曝光宽容度.此方法能及时发现人为或设备问题导致的不适当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受损,实现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自动实时管理.  相似文献   

10.
11.
125Ⅰ种子源治疗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 5I种子放射源植入病人组织内放疗已被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新方法[1 3] 。1 2 5I种子是一种低能γ及X射线放射源。这种方法是将 1 2 5I种子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 ,故靶点准 ,源持续辐射 ,符合治癌生物学原理 ;因其低能 ,故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 ,全身反应轻[1 ] 。我院外科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共用 1 2 5I种子源永久植入组织内放疗 4 8例 ,随访 4~ 2 0个月。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达 91 7%。所有病人术后均无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无肝肾功能受损。但该疗法对医务人员及周围人群有多大辐射损伤 ,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  相似文献   

12.
RDS111型回旋加速器辐射剂量监测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回旋加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水平及其与靶电流之间的关系,为相关人员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用剂量仪分别测量美国CTI RDS111型回旋加速器在靶电流为40μA时生产11C、13N、15O、18F 4种核素在大厅内外的γ和中子剂量率及不同靶电流下的剂量当量率,并计算相关人员可能的年剂量当量.结果回旋加速器大厅内除1个点外,其余各处剂量当量率均小于15 μSv/h,大厅外周围环境则均小于0.5 μSv/h.相关人员可能的年剂量当量小于1.04mSv.线性拟合示,剂量当量率与束流强度呈正比.结论正常情况下,相关人员吸收剂量均未超过国家安全标准中关于职业人员(20 mSv)和公众个人(5 mSv)的年剂量当量限值.  相似文献   

13.
59521例CT检查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59521例CT检查的辐射剂量数据,建立医院水平的CT诊断剂量参考水平.方法:使用CT辐射剂量计算软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共59521例成人的CT检查数据.按照检查部位分别计算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1)、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IQR),取CTDIvol和DLP的第3个四分位数(Q3)为诊断剂量参考水平(DRL),其中胸部CT的数据分为低剂量、单期、多期和全部扫描分别计算,腹部CT的数据分为单期、多期和全部检查分别计算.结果:各部位CTDIvol的DRL:头部为45.2 mGy;胸部低剂量为1.3 mGy,单期扫描为11.5 mGy,多期扫描为11.4 mGy,总剂量为11.8 mGy;腹部单期扫描为20.6 mGy,多期扫描为20.2 mGy,总剂量为20.6 mGy;冠状动脉为12.9 mGy.各部位DLP的DRL:头部为569.8 mGy· cm;胸部低剂量为42.0 mGy·cm,单期扫描为399.0 mGy·cm,多期扫描为968.5 mGy·cm,总剂量为474.0 mGy·cm;腹部单期扫描为958.0 mGy·cm,多期扫描为2419.1 mGy·cm,总剂量为2045.1 mGy·cm;冠状动脉为328.0 mGy·cm.结论:对临床日常工作中CT检查辐射剂量数据的汇总分析有助于在医院水平评估CT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核医学检查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有效剂量表征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强度。方法 对核医学检查受检者进行分类,并测量计算所受放射性药物的辐射剂量,受检者所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辐射剂量,通过CT扫描参数和受检者信息等计算得到,上述两者相加换算得到受检者检查所受的有效剂量,并分析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受检者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成像(PET-CT)检查受到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18F-氟代胸苷(18F-FLT)、11C-胆碱(11C-choline)、11C-蛋氨酸(11C-MET)和11C-乙酸盐(11C-Ac)辐射所致有效剂量分别为(5.06±0.73)、(4.74±1.29)、(1.71±0.05)、(3.18±0.69)和(1.08±0.19)mSv;CT常规扫描辐射有效剂量为(8.80±0.58)mSv,若增加诊断CT扫描,接受的有效剂量可增大至27 mSv;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ECT)检查受到单光子放射性药物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99Tcm-MAA)、99Tcm-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和99Tcm-焦磷酸盐(99Tcm-PYP)辐照所致的有效剂量分别为(4.63±0.01)、(1.71±0.01)、(1.18±0.01)、(7.19±0.03)和(4.18±0.01)mSv。结论 核医学检查受检者受到放射性药物辐射的有效剂量在1.08~7.19 mSv之间,PET-CT检查中CT所致有效剂量是8.80 mSv。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放射性1I去除分化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及治疗转移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此项治疗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服用大剂量131I的患者成为一种特殊的“辐射源”,对周围人群和环境造成辐射污染,辐射防护尤为重要。服用大剂量131I的患者必须住院隔离,何时出院,如何和患者接触,是否会对医务人员和家属造成辐射损害已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显像中受检者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过程中工作和陪护人员的临床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用辐射剂量仪分别测量 30例工作人员在注射室、显像室的剂量当量率及受检者注射1 8F FDG后即刻、1和 2h距前胸 0 1、0 5、1 0、2 0m的剂量当量率 ,计算每例检查每一步操作的剂量当量和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结果 工作人员每例各步操作平均个人剂量当量为药品分装 :左手 (30 0± 8 0 ) μSv,右手 (6 0± 1 5 ) μSv ,全身 (0 5± 0 1) μSv;注射 :手部 (3 0 0± 0 75 )μSv,全身 (1 2 7± 0 2 0 ) μSv ;摆位和采集 ,结束采集共 (9 9± 1 4 ) μSv;密切接触的陪护人员为 (310±91) μSv。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的累计年剂量当量分别为 :药品分装及注射 :左手 (16 6 3± 4 4 1)mSv,右手 (6 4 5± 1 2 3)mSv ,全身 (1 18± 0 15 )mSv;显像采集 :全身 (4 99± 0 70 )mSv。结论 通过现有防护设施和方法 ,工作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受照剂量均未超过国家辐射安全标准 (GBSS)关于职业及公众个人年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分析持续8年时间对X线透视引导下血管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监测和病人随访的临床结果。材料与方法利用内部半自动化系统对X线透视下辐射剂量的监测进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所受X射线辐射剂量以及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方法 按照甲、乙、丙3位术者的患者资料,抽取本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442例,包括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射频消融术(RFCA)、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CHD)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PCPI).采集患者的皮肤表面累积入射剂量(CD)、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时间.结果 CAG、PCI、RFCA、CHD、PCPI各组患者的CD值分别为(0.34 ±0.23)、(1.33±0.76)、(0.71±0.43)、(0.27±0.22)和(0.92±0.42) Gy,DAP值分别为(34.18±23.33)、( 135.92±81.14)、( 79.79±50.66)、(27.93±23.66)和(94.60±48.11) Gy.cm2.透视时间分别为(4.82±3.73)、(16.64±9.01)、(17.04±15.29)、(9.60±5.97)和(7.31±6.45) min.DAP值与透视时间呈高度相关性(r =0.84,P<0.05).结论 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所受的平均辐射剂量不同.辐射剂量和透视时间与手术难易度和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有关,可通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减少透视时间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例急性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受照射剂量,探讨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年龄和手术医生等因素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例急性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PCI)患者所记录的剂量资料,随机配置的剂量检测系统记录剂量面积乘积(DAP)和累计剂量(CD),根据DAP值估算有效剂量(ED)。根据血管病变受累程度分为单一病变和复杂病变以及患者年龄分组(小于40岁组,40~60岁组及大于60岁组)、左右侧冠状动脉和第一操作医生对患者受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①本次收录200例行PCI术者累积剂量CD值191~5524 mGy,平均值(1157±781)mGy;剂量面积乘积DAP值(12714~417228)mGy·cm^2,平均值(100690±63896)mGy.cm^2;有效剂量ED范围1.119~58.411 mSv,平均值(14±9)mSv。②单一病变相比复杂病变辐射剂量少,CD值、DAP值、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侧冠状动脉大于右侧冠状动脉(P<0.05)。④3个年龄组间各个剂量值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不同年资操作医生患者所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差异较大,主要与病变本身(包括病变部位和累计范围及变异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1-3]。 剂量面积乘积(DAP)作为透视检查的剂量监测量可用来评估有效剂量[4]。当前新的X射线成像系统都装配有DAP测量仪,可以实现患者剂量的实时监测。我国近10年来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迅速上升,同时复杂病变的处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引起的相关健康风险关注不够,当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介入放射实践项目的放射防护规定,典型操作的辐射剂量不甚明了,对于不同复杂程度操作的辐射剂量尤其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和不同复杂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并与国外研究作横向比较,提出减低辐射剂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