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
马家玉 《重庆医学》1996,25(2):89-90
本文对我院1988年8月~1993年12月54例正常初产妇头位产时,第一产程异常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产程异常的发生与宫缩乏力,胎头位置不正,巨大儿和骨盆狭窄有关,只有仔细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7年3月~10月对进入第二产程的100例产妇静脉注射能量合剂,加强和改善产力,缩短产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1)初产妇,年龄大于20岁,小于35岁,共200名;(2)骨软产道无异常;(3)胎儿体重在400...  相似文献   

4.
伍炳南 《右江医学》1991,19(3):112-115
本文对产程图以及根据产程图进行产程分析作了一些扼要介绍,并结合对271例产妇实际应用,总结经验教训,介绍了出现异常产程的处理方法。认为利用产程图监护产程,据此作的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降低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并能预防障碍儿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魏琳娜  时元菊  余友霞 《重庆医学》2015,(25):3567-3569
目的:探讨应用 WHO 推荐新版产程图对产程中医疗干预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9月在该院自愿选择阴道分娩的低危、初产妇400例,按入院后自然临产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孕妇采用WHO 推荐新版产程图,以宫口开大4 cm 开始作为活跃期起点,实施产程管理;对照组孕妇采用传统 Friedman 产程曲线标准,实施产程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在产程医疗干预及分娩结局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使用人工破膜及静脉滴注缩宫素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孕妇非社会因素中转手术者明显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WHO 推荐新版产程图能减少第一产程中使用镇静剂、人工破膜及静脉滴注缩宫素的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产时保健     
分娩是指孕 2 8周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整个过程。分娩过程中产妇的体力消耗很大 ,生理和心理负担很重 ,身心容易受到创伤。胎儿要经受产道的挤压并开始独立生活 ,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中相当大部分发生在产时和产后 2 4小时之内 ,所以产时保健是围产保健中极重要的时期。1 产时保健重点产时保健特点应抓好“五防一加强”: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 ;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产时监护和产程处理。1防滞产 :注意产妇心理状态 ,给予精神安慰和鼓励 :大多数产妇对分娩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使用地西泮对自然分娩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我科阴道分娩精神紧张的初产妇分别在宫口开大3-5cm左右,静脉缓慢推注地西泮10mg,对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等进行观察,并选择100例精神紧张的初产妇接受一般医疗护理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两组产妇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地西泮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9.
刘凤  蒋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528-1529
目的:探讨产程进展过程中描述产程图的意义。方法:产程图是监测产程进展及分娩安全的一项临床方法,内容包括:产程的开始及结束,产程的经过包括宫颈扩张进展,胎先露部下降进展及与之相对应的胎心、宫缩变化以及处理产程的过程。结果:通过产程图上观察各条曲线的情况,即可一目了然地观察到产程进展的全过程,可用作监护产时的进展情况,判定分娩的难易,。结论:正确使用产程图观察产程对于及早识别难产、指导临床处理、适时结束分娩及降低母婴并发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上海市80年代比70年代增加2~4倍,比 60年代以前增加10~15倍。除选择性剖宫产不断上升外,临产后产程中的剖宫产也逐渐增加,剖宫产诸因素中胎儿窘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来,头位异常而致的难产率及剖宫产率有日益升高的趋势,严重的影响母儿的健康,使产褥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而头位难产中枕后位、枕横位占着重要位置,以我院统计资料看其发生率为 35%左右。经体位矫正,加速了第二产程进展,减少了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选择初产妇212例,年龄在22~24岁,孕周38~41周,胎儿体重< 4000克,均为单胎、头位,正常女性骨盆,无严重的并发症及合并症。第一产程未胎头为枕后位。枕横位、枕前位…  相似文献   

14.
季丽萍  吕艳蓉 《河北医学》2004,10(5):464-465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近几年在产科应用较广泛无痛分娩的方法之一。产程管理是关系到自然分娩成败的关键,我院对60例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进行产程管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16,(24):120-123
目的:探究新产程时限标准与旧产程时限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通过阴道试产、单胎活产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Friedman产程时限标准对母婴观察,研究组按照新产程时限标准对母婴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母婴产程特性及母婴结局,包括产妇产程实现、围产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活跃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时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转入NICU、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钳助产、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胎膜早破、脐带脱垂、羊水过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放宽潜伏时限(第二产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产程干预及新生儿与产妇的并发症;产程观察需结合胎先露下降和宫颈扩张情况来监视胎儿安危与产妇精神;采用新产程时限标准可以通过阴道分娩,从而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69例第二产程延长与同期132例无第二产程延长者对照结果发现,耻骨联合高度≥6cm,胎儿体重≥3500g,胎方位等是造成第二产程延长的因素。积极处理第二产程异常,可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邹隆娜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439-2440
目的:探讨使用杜冷丁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在我科阴道分娩精神紧张的初产妇,分别在宫口开大3~4 cm左右使用杜冷丁100 mg肌注,对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等进行观察,并设有对照组80例精神紧张的初产妇接受一般医疗护理为对照。结果:发现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杜冷丁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安定在缩短第1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桃 《海南医学》2007,18(9):142-142
安定又名笨甲二氮卓,地高泮,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较强的骨骼肌与平滑肌松弛作用.第一产程是指从有规则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如果处理当,可以使产程缩短,减轻产妇分娩产生的疲劳,我们在分娩第1产程中选用一定剂量的安定静脉缓慢注射,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使肌纤维松弛,从而加速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19.
第二产程剖宫产产程特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首次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第二产程剖宫产产程特征.方法 手术麻醉全部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并按照妇科产科手术学的方法行剖宫产.观察不同的监测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的质量和羊水污染率与研究组新生儿的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是研究组产后大出血率、术后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都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剖宫产产程特征:活跃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及阻滞,胎头下降系数一场.结论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于母婴的危险系数都远高于第一产程剖宫产,临床上医生应该注意防止试产过度,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