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3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防治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宝山区 3个街道 1个镇 2 0 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 3年的社区家庭干预对照研究 ,采用社会功能量表 ( DAS)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干预前后的各项社会功能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 P<0 .0 0 1 ) ,对照组的各项社会功能无显著差异 ( P<0 .0 5) ,干预复发率下降 63.4 %。结论 家庭干预对病人和家属有良好作用 ,有利于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社区 10 4例干预组家庭进行综合式干预 2年后与 10 9例对照组家庭之照料者采用社区用修订版生活质量(QOL)问卷 ( 4 1项 )评定 ,同时进行患者社会功能 (DAS)、症状学 (PANSS) ,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结果 :干预组的家属QO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信心与家庭关系两项因子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1)。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2 0 6P <0 0 5 )。QOL总分、主客观因子分的高低与PANSS ,DAS ,SAS等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综合式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复发率和病残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 90例精神分裂症痊愈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 ,干预组实施药物治疗和 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 ,1年后随访 ,使用修改版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 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 SDSS)进行比较。结果 经 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 ,干预组的 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 t=2 .65~ 5 .89,P<0 .0 1 )。 1年后随访 ,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 (χ2 =4.89~ 1 5 .44,P<0 .0 5或 P<0 .0 1 )。结论 家庭心理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提高疗效 ,改善社会功能 ,对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其中,家庭组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药物治疗。采用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和生活质量量表(QOULI)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家庭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0.01),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社会功能残疾家庭组显著轻于对照组(<0.01),生活质量家庭组显著好于对照组(<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配合家庭干预可以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率,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和改善社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0例住开放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在住院期间配合积校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继续干预与60例住封闭式病房无家属陪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家庭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干预组1年内、2年内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提高总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复发率及预防精神残疾,使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随访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针对患者个体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随访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社区随访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显著好转及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实施交往、生活自理及服药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Z=-3.147,P=0.002),两组间PANSS总分有显著差异(t=-2.480,P0.05),其中阳性及阴性量表分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t=-2.137,-2.911;P0.05)。SDSS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900,P0.01),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半年后与入组时有极显著差异(t=-5.311,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0例住开放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在住院期间配合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继续干预与60例住封闭式病房无家属陪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家庭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干预组1年内、2年内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复发率及预防精神残疾,使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期心理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对经住院治愈回归社区且能每月1次定期门诊随访迭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经门诊定期心理治疗进行干预,2年后与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评定,同时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干预组的gOOLI中躯体健康功能、心理健康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物质生活维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心理治疗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随访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索提高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 ,降低成本的有效服务形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把 2 2 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历时二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PANSS减分率、DAS减分率和干预组家属的SAS、CES -D总分减分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成本效益分析干预组家庭平均每户年投入 36 0元 ,干预组康复的直接与间接成本比对照组低 46 0 19元 ,患者或家属复工增加的收入比对照组多 6 33 75元 ,效益成本比值 (BCR)为 3 0 4,净效益 (NB)为 733 94元。结论 :家庭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裂症康复的直接、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提高疗效和社会功能 ,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显著好转及以上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实施交往、生活自理及工作等方面的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SDSS评分结果中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900,P=0.005),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半年后与入组时有极显著差异(t=-5.311,P=0.000)。康复状态量表中在卫生能力(t=-2.008,P=0.049)、生活能力(t=-2.846,P=0.006)、工作能力(t=-3.427,P=0.001)、社交能力(t=-0.003,P=0.008)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研究组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所有患者均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9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t=2.74,3.85;P0.01);6个月后,研究组SDSS评分和IT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7,4.89,5.31,2.77,6.31;P0.01);12个月后,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3.91,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延缓其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知信行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及其家属给予相关行为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疾病指导和随访。并采用相关问卷和量表对两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间相关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及随访后,干预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57,P0.05),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t=-2.99,P0.05)、一般病理学(t=-0.35,P0.05)评分低于对照组,IT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家属疾病认知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自制调查表调查分析脑肿瘤患者家属的应激来源,进行相应的疾病健康教育及认知心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OS)评估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组家属在干预2周、1个月及3个月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03,P=0.045;t=6.51,P<0.001;t=7.71,P<0.001),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家属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P<0.001);干预2周、1月及3月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SAS评分(t=2.04,P<0.045;t=5.17,P<0.001;t=6.21,P<0.001),干预1月及3月后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SDS评分(t=4,P<0.001;t=8.02,P<0.001;)结论:家属疾病认知干预能有效减缓家属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绪.  相似文献   

16.
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3年末干预组BPRS分及SDSS分、复发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对 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教育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 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 DAS)、生活质量量表 ( QOL)、家庭环境评定量表 ( FES-CV)评定 ,另设对照组进行前后比较。结果 经家庭干预后 ,研究组家庭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 ,而矛盾性明显降低 ;教育组前后比较 ,BPRS、DAS、QOL及各分量表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心理教育 ,改善家庭环境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 ,缓解病情 ,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降低复发率和减轻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个体的心理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被试150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08名,情感障碍患者21名,正常被试21名。应用故事?图片法测量心理理论能力,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并利用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简式测量智商。结果:在一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上,症状未缓解且智商低于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D=-56·58,P<0·01),在二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上,症状未缓解智商低于70和症状未缓解智商高于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D=-70·51,D=-37·78,P<0·01);情感障碍患者和处于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心理理论任务成绩没有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二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与其言语智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51,P<0·01和P<0·001);其病程对心理理论任务成绩没有明显的影响;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组的一、二级心理理论任务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D=-21·55,D=-25·53,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理论能力的损伤,并受到精神症状和言语智商的显著影响,但病程的作用不明显。这种损伤可能只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特质。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及家属家庭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以康复期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为对象,定期复诊进行家庭干预并对照研究。方法:干预组68例,对照组52例,采用BPRS评定;干预组家属74人,对照组家属65人,采用SCL-90评定。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BPRS和入组时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良情绪及社会功能明显好转,入组时两组家属SCL-90评定与常模对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经干预后干预组与全国常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患者家属普遍存在心理障碍,经干预后家属心理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对康复期病人及家属进行门诊家庭干预,是有效的康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0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随访1年,干预组进行个别家庭治疗与团体治疗相结合的家庭心理干预;使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进入研究时、研究12个月末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不满度(亲密度、适应性)、主要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因子分、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上述得分出现差异(P<0.05);干预组自身在干预前后的上述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家庭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降低对家庭的不满度;改善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