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颅内血管畸形。随着CT、MRI技术的应用,诊断率有所提高。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使手术的成功率有大幅度的提高。我科自1997年至2002年共收治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6~65岁之间;病程由2天至1年不等。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大脑半  相似文献   

2.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属于先天隐匿性病变,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可发生于中枢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脑部常见,脊髓次之。根据病变部位进一步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髓内和硬膜外)。脑内型主要位于幕上,多单发,临床上多发者较少见。少数发生于脊髓、主要位于髓内,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起源及生物学特征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位于额叶6例,额顶区皮层至室管膜下巨大病灶1例,顶叶功能区4例,岛叶基底节1例,颞后1例,一侧大脑脚3例,桥脑及桥脑臂9例,桥脑一延髓4例,延髓2例。病灶大小1~7cm,半球病灶采用最近的骨瓣开颅;脑干病灶采用4种手术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经一侧颞枕小脑幕入路、桥小脑角入路、枕后正中入路。结果全切30例,次全切除1例。偏瘫5例术后4例肌力增加,1例无变化;癫痫4例3例术后1个月内无发作,1例有1次轻微发作;眩晕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除1例术后新出现复视外,其余颅神经损害或减轻,或保持原状。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ICA)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ICA。结果 14例共32个病灶,MRI检出30个;表现为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12例共18个病灶手术切除,其余病灶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无死亡,疗效满意;14例中5例有可能家族史。结论 多发性ICA的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神经导航对于多发性ICA的手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发性ICA与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瘤(FICA)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6 0岁。头痛 11年 ,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 ,复视、左眼外凸。近一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记不起人及物品名称。查体 :命名性失语、左眼外突并内斜、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左眼仅 0 5米处可见手动。右侧肌力Ⅲ级。头部CT报告为左侧颅中凹圆形略高密度影 ,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界清 ,强化明显 6cm×6cm× 5 1cm ,眶尖、蝶骨小翼及前床突骨质有不同程度破坏 ,占位效应明显。头部MRI示左侧鞍旁及鞍部 5cm× 6cm× 6cm哑铃型肿物T1WI信号稍低且均匀 ,T2WI信号高境界清晰 ,注射Gd DTPA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3-2004年我院收治的15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位于脑叶内6例,病灶均全切除;位于脑干3 例,2例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位于海绵窦内3例,2例部分切除,1例仅取活检,行栓塞术;位于颅底3例,2例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前头颅CT和MR增强扫描提示肿瘤呈均一性显著强化,边缘清晰。其中12例行MR检查,9例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15例行CT检查,显示为占位性病变。手术无1例死亡,疗效较满意。结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但位于颅底和海绵窦常误诊为脑膜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否全切除与病变位置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较少见。现就中脑血管瘤并出血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40岁,因突然头昏、视物不清伴走路不稳6小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T37.2C,Bp140/75Hg,P84次/分,R21次/分。青年女性,发育正常,心肺腹(-)。神经系统:意识清,精神不振,言语不清,双眼睑下垂,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图1~2)男2例,女1例;年龄22~63岁;均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头颅CT检查:幕下少量出血2例,右顶叶片状略高密度影1例。头颅MRI检查3例:均见增粗的条索状静脉影,呈海蛇头征象;合并海绵状血管瘤(CM)2例。  相似文献   

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ICC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其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约占所有血管畸形的10%~15%。人群发生率约为0.4%~0.8%[1]。ICCA好发于幕上大脑皮质下,幕下少见,小脑的ICCA更为少见。但  相似文献   

1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在分子遗传学方面通过连锁分析法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应用回顾性分析以及免疫组化和电镜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性出血与性激素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凋亡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因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分析,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分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3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全部病灶均于显微镜下全切,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例无变化,3例症状加重.术后随访6-24个月,13例患者复查均无复发,其中8例恢复正常生活,2例生活基本自理,3例偏瘫.结论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变均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卡氏评分(KPS) >90~100分13例,>80~90分8例,>70~80分3例,>60~70分1例,>50~60分2例.随访3个月~6年.头痛症状消失8例,好转1例;视力恢复3例,好转2例;急性起病者,生活自理7例,合并不同程度功能障碍3例;头晕、行走不稳治愈1例,好转1例;癫痫病人随访2年无发作.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01~2010-10我院显微外科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死亡,完全切除25例,占83.33%;大部分切除4例,占13.33%;部分切除1例,占3.33%.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率较低,我科1992年以来遇到2例。桥脑髓内、髓外各1例,均经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我院从1971年4月至1994年4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35例。复习他们的临床表现、神经放射学、病理学特点,尤其CT、MR的特点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指征等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LarsonJJ,BallWS,BoveKE,etal.Formationofintracerebralcavernousmalformaionsafterradiationtreatmentforcentralnervoussystemneoplasiainchildren.JNeursurg,1998,88:51(英文)]放疗是儿童脑瘤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文作者对6例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儿童行放疗后,发生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进行了回顾性复习。并对形成海绵状血管畸形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3例男孩的年龄分别为13‘9和1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接受照射治疗后,分别于87、94和120个月因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导致颅内出血。且例10岁女孩和1例19岁男性病人因颅后窝星形细…  相似文献   

19.
例1男性,49岁,因频繁抽搐4d,于2000年1月10日入院。该患者平素健康,无癫痫病史。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先抽搐,继而意识不清全身抽搐。在当地医院做头颅CT检查见右额叶直回内近中线旁有一略高密病灶,未能明确诊断,给予抗炎、激素及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发病第3天,患者30min左右抽搐一次,给予5%葡萄糖500ml加安  相似文献   

20.
例1,男,40岁,因发作性左手麻木无力1月就诊。发作时握物无力,每次持续约1分钟,间歇期正常。10岁时有癫痫大发作史,持续2年后经药物治愈。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头部CT平扫示左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欠清,CT值47Hu;CT强化后,病灶明显强化,并见粗大血管影;MRI示右基底节区短T1,、长T2信号,周围见有低信号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