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监测数据,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查螺5 710.94 hm2,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05.69 hm2;共调查2 094 553框,平均有螺框出现率0.62%,活螺平均密度0.025 4只/0.1 m2。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为最高;钉螺主要分布在塘堰、滩地、水田、沟渠、旱地等环境,以及水稻、旱地作物、杂草、树林等植被环境中。3年间监测点有螺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捕获总螺数、捕获活螺数、钉螺复现面积等螺情监测指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回升明显,需继续加强综合灭螺措施,有效控制钉螺孳生扩散的势头,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扩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2012-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北川羌族自治县3个历史流行乡(镇),20个历史流行村的血吸虫病疫情情况。结果 2012-2016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居民监测共实际检查43 126人,查出循环抗原阳性664人,阳性率为1.54%,粪检756人,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2012-2016年耕牛监测实际查牛1 831头,血检均无阳性耕牛。螺情监测20个历史流行村260处螺点114.419万m~2历史螺面,抽样打框80 692框,2016年打框16 218框,有螺框879框,捕获钉螺6 888只,无阳性钉螺,查出有螺面1.997万m~2;调查周边毗邻环境共1 236.686万m~2,抽样打框69665框,未查到钉螺。结论 2012-2016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已连续5年未发现本地新感染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畜;2012-2015年未查到钉螺,2016年查见钉螺,但未发现阳性钉螺。北川羌族自治县血吸虫病疫情较为稳定,应坚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丹阳市螺情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消除后钉螺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丹阳市螺情监测和钉螺控制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全市12个乡镇(街道)累计查螺7611.92 hm^(2),在9个乡镇(街道)累计查出有螺环境138个,累计查出钉螺面积250.59 hm^(2),未检出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最多的3个镇(街道)依次为丹北镇、陵口镇和曲阿街道;有螺环境最多的3个镇(街道)依次为曲阿街道、陵口镇和吕城镇。有螺环境类型主要为江滩和内陆,其中江滩有螺环境集中在丹北镇,江滩钉螺面积占当地钉螺面积的83.39%;内陆地区陵口镇、曲阿街道和吕城镇的螺情较重,钉螺面积分别占内陆钉螺面积的35.24%、27.89%和10.53%。全市钉螺面积呈先升后降趋势,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得到有效压减,至2020年底仅剩19.73 hm^(2),较2016年下降了71.78%,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下降了48.59%和81.25%。结论近年来丹阳市因地制宜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螺情,今后应继续加强钉螺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理有螺环境,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江西省瑞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今后开展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瑞昌市2009-2017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每年人群查病、治疗及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情况,家畜查病情况,以及中间宿主钉螺的控制情况,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针对人、畜疫情及螺情的数据库,统计人群血检阳性率、家畜粪检阳性率、有螺面积及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等主要指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分析。结果 2009-2017年,全市累计查病736 216人次,血清学检查703 121人次,血清学抗体阳性者合计6 404例,血检阳性率为0.40%~1.48%,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16年水灾后,人群血检抗体阳性率升高,2017年升至1.45%(701/48 458),与2015年的0.40%(357/90 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累计粪检107 318人次,阳性者292例,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1.24%,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粪检阳性者主要分布在夏畈(25.68%, 75/292)、范镇(21.23%, 62/292)、码头(15.75%, 46/292)、桂林(12.33%, 36/292)、高丰(11.99%, 35/292)、横岗(8.90%, 26/292)、南阳(3.42%,10/292)等7个乡(镇)。9年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自2015年后全市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瑞昌市现存晚血患者209例,主要分布在夏畈(73例,34.93%)、高丰(51例,24.40%)、范镇(24例,11.48%)、黄金(22例,10.53%)和码头(15例,7.18%)等5个乡(镇)。2009-2017年共计查牛36 460头次,查出病牛258头,治疗262头次,扩大化疗29 750头次,病牛主要分布在夏畈(87头,33.72%)、高丰(48头,18.60%)、黄金(62头,24.42%)、武蛟(29头,11.24%)等4个乡(镇)。2009-2015年全市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降至584.11 hm~2,但与2009年的615.99 h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螺框出现率从20.56%下降至10.78%(P 0.01),钉螺密度从0.34只/框下降至0.16只/框(P 0.05)。受2016年水灾影响,瑞昌市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较2015年增加了43.60%(838.76 hm~2, P 0.01),灾后当年(2016年)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密度变化不大,2017年有螺框出现率达27.94%、钉螺密度达0.56只/框,均高于2015年的10.78%和0.16只/框(P 0.01)。桂林、码头、高丰、夏畈、范镇、横岗、南阳、武蛟和黄金等9个乡(镇、街道)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在水灾后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和牛粪检阳性率、人群血检抗体阳性率与查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密度等指标两两之间相关系数较低(r为-0.199~0.202),无相关性。结论瑞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码头、高丰、范镇、夏畈、横岗、桂林街道仍是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较高乡(镇)。钉螺控制受水灾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防治成果不易巩固,因此亟需建立灾后应急预案与良好的灾后监测体系,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鹤庆县2009-2011年螺情下降缓慢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9-2011年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查灭螺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鹤庆县2009-2011年在历史灭钉螺面积和可疑环境中查出的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为16.00%、45.69%、27.75%;在上年度灭螺面积中查出的钉螺复现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4.00%、54.31%、72.25%.2009-2011年各项螺情指标下降村数大于上升村数;2009-2011年全县查出有钉螺的行政村为26个,其中高原峡谷地区占15个,占全县有螺村的57.69%; 2009-2011年高原峡谷地区各年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为55.18% ~ 60.77%,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高原峡谷地区高于高原平坝地区.结论 鹤庆县2009-2011年螺情下降速度缓慢,应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因地制宜,采用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灭螺并重的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大幅度压缩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观察芦山县氯硝柳胺灭螺的效果。方法在该县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和喷洒灭螺,灭螺后考核评价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08年芦山县反复累计药物灭螺5 490万m2,泥敷灭螺占14.50%,喷洒灭螺占85.50%,钉螺面积从620万m2降到14.9万m2,钉螺面积减少97.60%。泥敷灭螺后钉螺平均死亡率96.23%,钉螺平均密度从2.21只/框(每框=0.11m2)下降到0.15只/框,钉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3.21%。结论氯硝柳药物灭螺能有效压缩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泥敷灭螺效果好,建议在现场灭螺中根据环境特点选择灭螺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4.1亿多m~2,经过反复灭螺,至1980年,查出的有螺面积仅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0.03%.但近年全市螺情反复较大。现将近5年来的钉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方法 将1987~1991年查出的有螺条块、面积、环境、钉螺密度、间隔年限、查螺组织形式、钉螺主要分布乡等分类整理,并进行相关,趋势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8.
苏北大丰县于1990—1994年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内陆续发现大片钉螺面积,分析非流行区域内的螺情,对压缩钉螺面积,巩固防治成果具有现实意义.1 基本情况大丰县历年累计查出钉螺面积7 053万m~2,血吸虫病人26 089人,于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在原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面积呈下降态势的情况下,1990—1994年反而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陆续查出钉螺环境197处,面积35.55万m~2,分别占全县查出总数的20.6%(197/591)和21.7%(35.55万/163.80万).万盈乡的李北、石港、六里,小海镇的小洋、徐南、镇海等6个村都是第1次查出钉螺.2 新查出螺情特点2.1 钉螺密度偏高.首次查出钉螺的环境中,有螺框出现率在14.7%(29/197)以上的占50%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邛崃市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分析和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要求,在邛崃市选取1个行政村为血吸虫病监测点,收集2015-2020年的螺情、人群以及家畜监测资料,并将其进行汇总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5-2020年邛崃市累计查出有螺面积为33.107 hm~2;累计捕获钉螺17 220只(捡获的钉螺均进行死活螺鉴别),活螺密度0.170只/0.11m~2,6年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5-2020年人群血检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20.164,P0.001),平均血检阳性率为2.813%;耕牛血吸虫病阳性率为0。结论邛崃市监测点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与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南京市栖霞区钉螺消长情况,探讨控制钉螺策略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比较2005—2014年全区螺情资料和现场不同环境类型螺情指标逐年变化情况,同时比较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全区2005前螺情居高不下,通过强化灭螺,江滩和通江河道实施综合治理等措施,钉螺面积从2005年6 554 215 ha(1 ha=10 000 m~2)降至2014年的3581 591 ha,下降了54.65%,活螺密度由6.520只/0.11 m~2下降至2.050只/0.11 m~2,有螺框出现率由81.5%下降至16.5%,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r=-0.879,P0.05)。区内感染性钉螺最终消灭,并于2010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强化灭螺并实施有螺环境全覆盖药物灭螺结合综合治理是控制辖区内螺情的直接有效措施.但仍需加强螺情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市在消灭血吸虫病后,于1988~1990年开展螺情、病情和新感染监测。 方法和结果 一、螺情监测: (一)历史螺区查螺 对生活区及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其它环境采用5~10m机械抽样法。查螺面积323余万m~2,15 800条块,863 489框。结果共查出有螺条块10个,螺点14个,面积1020m~2,检出钉螺850只。对查出的钉螺当年消灭,并进行巩固性灭螺。 (二)非流行区扩大查螺 采用10~20m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查3~5框的方法,查螺面积124余万m~2没有查到钉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开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效,为达标地区巩固血防成果提供经验。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法,收集1996-2015年开化县查灭螺和环境改造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6-2015年开化县累计查出螺点2 635个,有螺面积102.75 hm2,解剖钉螺12.54万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灭螺面积4 932.98 hm2,环境改造综合治理有效压缩了钉螺面积。 结论 开化县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血防成果,但仍需重点做好螺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变化趋势, 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2009-2014年, 在全省13个地市共设立207个监测点 (行政村), 并开展螺情监测工作, 对6年来各项螺情监测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累计调查钉螺面积80 963.47 hm2 , 查出有螺面积45 309.77 hm2 , 感染性钉螺面积 364.93 hm2 ; 共捕获活螺1 646 125只。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由2009年0.493 3只/0.1 m2 下降到2014年0.339 3只/0.1 m2 , 降幅为31.22%; 感染螺密度由2009年0.000 7只/0.1m2 下降至0, 降幅为100%; 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0.14%下降至0。不 同疫情类别和流行类型中, 三类村和垸内型流行区钉螺感染率最高; 不同环境类型和植被类型中, 沟渠和杂草环境钉螺 感染率最高。 结论 结论 湖北省螺情稳步下降, 但全省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需加大药物灭螺和工程灭螺力度, 以 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鄱阳湖区钉螺时空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鄱阳湖区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鄱阳湖南湖区的赣江南支和北支、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与赣江汇合处5大入湖河流尾闾和北湖区入江水道的35块草洲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洲有螺面积、感染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等指标。同步收集各草洲3次钉螺普查数据、不同水文站水位数据、草洲高程及相关灭螺方式等信息,采用秩和检验法比较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差异。结果第一、第二和第三次普查(1982、 2002、 2017年)发现的有螺面积分别为8 574.5、 9 014.3和5 099.8 hm~2,感染螺面积分别为172.0、 91.0和0 hm~2;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7 (48 833/69 750)、 1.6 (134 534/83 387)和0.3只/0.1 m~2(33 189/97 315),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2.5×10-3(172/69 750)、 1.1×10-3(91/83 387)和0只/0.1 m~2。除1985年外,1980-2002年(横跨第一次、第二次普查)的平均年最高水位均超过草洲上高程(18 m),平均年最低水位低于草洲下高程(13 m); 2003-2016年(横跨第二次、第三次普查),有7个年份的平均年最高水位低于草洲上高程,平均年最低水位低于1980-2002年结果。第二次普查后,水位因素导致鄱阳湖丰水期上高程的草洲难以被淹,枯水期低洼泥滩显露时间更长、草洲更干旱。鄱阳湖3次普查测得草洲的高程没有变化,根据草洲上高程平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信江(16.7 m)、赣江北支(16.5 m)、抚河(16.5 m)、修河与赣江汇合处(16.4 m)、赣江南支(16.3 m)、饶河(15.7 m)和入江水道(15.0 m)。第一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0.5只/0.1 m~2(18 227/34 531)和0. 9只/0.1 m~2(36 605/35 219),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7×10-3只/0.1 m~2(58/34 531)、 3.2×10-3只/0.1m~2(114/35 219);第二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1.1只/0.1 m~2(37 494/34 755)和2只/0.1 m~2(97 041/48 632),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7×10-3只/0.1 m~2(58/34 755)和0.7×10-3只/0.1 m~2(33/48 632);第三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0.3只/0.1 m~2(15 180/44 417)和0.3只/0.1 m~2(18 009/52 898),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鄱阳湖区钉螺消长受水位、草洲高程和人工干预灭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南湖区草洲高程较高区域的钉螺呈现往西北部和北湖区低高程草洲退移的趋势。药物灭螺措施可快速降低草洲活螺平均密度,但钉螺低密度状态下药物灭螺措施对草洲灭螺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青阳县历史有螺面积共2780.0万m~2,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时,尚有钉螺面积48.4万m~2。1997年春季对全县历史有螺区采取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螺,共调查10个流行乡(镇),73个行政村,查螺面积442.7万m~2。53826框。其中活螺523框,活螺框出现率0.97%,捕获活螺1961只,平均活螺密度3.75只/0.11m~2。查出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钉螺消长趋势和存在原因,探讨今后钉螺控制策略。方法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历史螺区和重点环境进行监测查螺,框距内陆5 m,湖滩10~20 m。捕获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感染。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结果 1998-2012年投入查螺工日43 432个,查螺面积23 991.48 hm2,查螺框数2 769 271个,累计查出有螺条块8个,有螺面积0~15.43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村1个,有螺条块4个,新发现有螺面积28.18 hm2。新发现钉螺有螺框出现率高于复现钉螺有螺框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1)。解剖钉螺3 88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打捞漂浮物5 972 kg,投放稻草帘560块,均未发现钉螺。结论金湖县螺情时有反复,且出现新发现有螺村、镇,钉螺控制依然是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灭螺工程质量与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状调查,对1990-2000年31项灭螺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现状及灭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1项灭螺重点工程中江滩14项,山区16项,河道1项。实施灭螺工程前(1990年)有螺面积616.51hm^2,钉螺平均密度4.70只/框,2001年查出有螺工程12项,有螺面积156.89hm^2,钉螺密度2.55只/框,灭螺效果巩固19项,占61.29%。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四川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螺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对全部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查螺。结果全省9个监测点共查出有螺面积236 592 m2,活螺密度0.30只/框(每框=0.11 m2),查出阳性钉螺1只,钉螺感染率0.004%;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旱地、水田,分别占总螺面的34%、32%、21%。结论各监测点2006年螺情指标比2005年螺情指标有显著下降,因2005年和2006年各监测点都开展了多次大面积药物灭螺,螺情的下降和防治力度一致。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原有35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1958年余江县宣布消灭血吸虫病以来,迄今已有14个达到消灭、8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尚有13个流行尚未控制,疫情仍很严重。1992年,围绕世行血防贷款项目的全面展开,加快了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的步伐。 1 查灭螺情况 1992年,在207个乡、943个村开展查螺,查螺总面积为50736.52万m~2,在143个乡、432个村中发现钉螺,分别占查螺乡、村的69.08%和45.81%,发现1个新流行村。有螺乡比上年上升11.3%,有螺村比上年下降20.52%。共查出有螺面积24309.96万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6.28万m~2,查出易感地带面积22813.74万m~2,分别占查出钉螺面积的0.15%和9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