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院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216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16株大肠埃希菌中,尿标本分离率最高,占37.5%,痰标本占24.1%。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1.2%和89.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结论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已经很严重,应严格加强耐药性的监测,防止耐药菌株在院内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社区和医院内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诊治 2 1 3例社区和医院内获得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主要见于泌尿道、呼吸道、伤口等。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为 51 .92 % ,较社区感染的 2 5 .58%高。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1 0 % ,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 ,达 40 %~ 78%。结论 :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 ,首先区分感染是社区感染还是医院感染 ,并需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其在院内、外感染控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5年间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并分析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2 405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1 049株(43.60%)及痰液562株(23.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7.9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0%;耐药率小于1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0)、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头孢哌酮/舒巴坦(6.4%)和头孢西丁(7.7%),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部分第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避免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及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该院泌尿系感染者分离出34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医院尿路感染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和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也大于60.0%。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该重视病原菌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2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伤口、泌尿道、呼吸道、血液、引流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苏巴坦耐药率小于或等于10%;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发生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08例。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部位及耐药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中来自泌尿道43株(39.8%)、呼吸道40株(37.0%)、分泌物19株(19.5%)、血液4株(3.7%)、引流液2株(1.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98.86%和72.72%,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仅为0.1%。108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为20株,占18.51%。结论该院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分布在泌尿道和呼吸道。多重耐药ESBLs菌株时有检出,碳青霉烯类药物依然是最有效的抗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监测近5年来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采用双纸片确认试验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近5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大肠埃希菌488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最高。2002年,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耐药率均高达9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5年耐药率均为零。对培氟沙星和替卡西林耐药率上升最快,分别上升了28和26个百分点,对呋喃妥因耐药率有所下降,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趋于稳定。产ESBLs菌株有明显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17%上升到2002年的36%。结论: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率、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某中医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3年间从血培养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科室分布、基础疾病、临床特征、抗生素耐药等情况。结果 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以ICU患者发生率最高(48例,36.36%);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发热,占91.67%(121例);93.18%的患者患有各类基础性疾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43株(32.58%),耐碳氢酶烯类2例(1.52%),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1.62%~100%。结论 年龄>40岁、有基础性疾病、ICU患者和侵袭性操作是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易患因素,产ESBLs菌株耐药性较高。应做好产ESBLs的检测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感染病人标本中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7月从病人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486株。有236株分离自术后及开放性创口分泌物,构成比为48.56%;来自痰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为165株,占33.95%;从尿液中检出39株,占8.02%。检出产ESBLs菌株占40.74%,此类菌株广泛耐药。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伤口分泌物和痰液标本,产ESBLs菌株比例较大,且广泛耐药。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莲凤  陈栎江  周铁丽 《疾病监测》2011,26(11):903-905,922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利用抗菌药物和减少ESBLs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 -2010年该院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657株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专用药敏检测卡及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实验,对其临...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80株,用双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敏感、中介、耐药及ESBLs阳性菌株的判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结果在180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和急诊病房标本的比率较高。18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32.9%~92.3%。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除增强了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外,还表现出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更高的耐药率。结论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急诊病房以及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标本中,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突出,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该菌感染治疗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2株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子耐药机制。方法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PCR)对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特异性PCR和序列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质粒消除试验检测耐药菌株的分子耐药机制。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同源性分析显示2株菌株属于同一克隆型,PCR和序列分析显示耐药株菌携带KPC-2、qnrA、TEM-1和I类整合酶基因并且伴有外膜蛋白OmpK36基因的缺失,质粒提取和质粒消除试验证实KPC-2和I类整合酶基因定位于约54 kb质粒。结论大肠埃希菌中出现质粒型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并且同时携带其他耐药相关基因,表现为多重耐药,KPC-2合并外膜蛋白缺失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送检的4 721份标本,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4 721份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1 181株,检出率为25.02%,2014、2015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7.38%、19.24%,其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46%、51.71%,增长7.25%.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为尿液、痰液、血液、阑尾内容物、脓液和分泌物标本,主要感染科室是普外科、呼吸科、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等.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来源为尿液、血液、痰液、阑尾内容物、脓液和分泌物标本.2014-2015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2015年有所增加,其耐药性逐渐增强,需结合实际的药物敏感分析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吴瑕  何建春  赵峻英  冯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9):1051-1055,1059
目的 了解血流感染中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血流感染中分离的248株大肠埃希菌,并将其分为头孢吡肟耐药组 、头孢吡肟异质性耐药组和头孢吡肟敏感组.异质性耐药表型确认通过K-B法和菌落谱型分析实验完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PCR进行菌株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离自该院患者临床标本的24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耐药情况及在院内科室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MIC法分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筛选出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4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分为A型和B2型两个基因型,来源于呼吸科的为10株,泌尿外科6株,ICU 5株(B2型3株),血液肿瘤科3株(B2型1株)。药敏试验显示4株B2型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全部耐药。24株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达70%以上。结论 B2型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致病性强,并且主要分布在ICU及血液肿瘤科中,应该根据患者感染不同基因型的大肠埃希菌来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细菌耐药性与其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作用关系,并探讨大肠埃希菌外排泵调控基因对其外排泵结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9株,根据头孢他啶耐药情况分为实验组(耐药)与对照组(敏感),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外排泵调控基因acrR并测序,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外排泵及调控基因marA的相对转表达水平,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实验组大肠埃希菌46.7%(7株)acrAB基因转录水平增高,肺炎克雷伯菌中51.9%(14株)acrAkp基因转录水平增高,敏感组外排泵基因均未见增高。实验组大肠埃希菌中,3株acrR发现突变,9株marA基因转录水平增高。59株菌株中39株(66.1%)AmpC阳性。结论主动外排泵系统是细菌耐药机制之一,常与其他耐药机制共同存在。acrR突变与marA表达增高均可引起大肠埃希菌acrAB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细菌耐药性与其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作用关系,并探讨大肠埃希菌外排泵调控基因对其外排泵结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9株,根据头孢他啶耐药情况分为实验组(耐药)与对照组(敏感),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外排泵调控基因acrR并测序,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外排泵及调控基因marA的相对转表达水平,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实验组大肠埃希菌46.7%(7株)acrAB基因转录水平增高,肺炎克雷伯菌中51.9%(14株)acrAkp基因转录水平增高,敏感组外排泵基因均未见增高。实验组大肠埃希菌中,3株acrR发现突变,9株marA基因转录水平增高。59株菌株中39株(66.1%)AmpC阳性。结论主动外排泵系统是细菌耐药机制之一,常与其他耐药机制共同存在。acrR突变与marA表达增高均可引起大肠埃希菌acrAB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