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吸烟、二手烟暴露现状及其代际群体间差异,为开展流动人口控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在成都市获取有效样本2630例,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流动人口现在吸烟率为26.0%,日均吸烟量(14.86±9.63)支,开始吸烟年龄(19.51±6.74)岁,戒烟率11.3%。男性现在吸烟率52.7%,女性现在吸烟率为3.1%;从事第二、三产业工作者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36.7%、 25.6%;第一、二、三代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34.1%、21.5%、23.9%。家庭与工作场所二手烟的暴露率分别为55.2%、71.1%。性别、职业和代际与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吸烟状况有关。结论 男性、第三代、第二产业的成都市流动人口的现在吸烟率较高;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情况较为严重,需要针对青壮年男性,着重在工厂等地进行控烟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烟草危害知识的知晓率,增强公共/工作场所禁烟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年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烟草认知情况及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为制定控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市、楚雄市和弥渡县的4类公共场所的人群采用现场随机拦截的方法,共调查599人,调查其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公共场所的禁烟态度。结果云南省成年男性现在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和尝试戒烟率分别为54.67%、71.00%和55.49%,女性现在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和尝试戒烟率分为2.68%、55.52%和50.00%;在控烟的知识和态度上,吸烟者对吸烟的认知知晓率(除医院和公交工具全面禁烟)显著低于非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云南省成年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较严重,拒绝二手烟的意识仍淡漠,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态度不一致,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共同行动起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加大公共场所禁烟的力度,才能减少烟草对人们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主要公共场所员工二手烟暴露现况及二手烟对其产生的健康效应.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7大类别公共场所的3 848名员工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非法定禁烟场所员工的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和平均每天二手烟暴露时间均高于法定禁烟场所员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法定禁烟场所中大型商场员工二手烟暴露率为64.0%;非法定禁烟公共场所员工平均发生疾病症状数(1.86种)高于法定禁烟公共场所的员工(1.56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工作场所每天二手烟暴露时间是7种呼吸系统及黏膜刺激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法定禁烟场所和非法定禁烟公共场所分别有86.1%和63.3%员工支持其所在单位实施完全禁烟.结论 法定禁烟公共场所员工的二手烟暴露情况优于非法定禁烟公共场所,但法定禁烟场所禁烟状况仍不容乐观.二手烟能够引起呼吸系统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15岁成人二手烟暴露的水平、二手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支持情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全球成人烟草监测标准问卷,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在全省抽取6401名调查对象,用掌上电脑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使用复杂抽样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过去7 d内,64.2%的成人居民报告暴露于二手烟。不同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不同,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酒吧/夜总会(80.8%)、餐馆(56.9%)、家中(41.1%)、大学(38.3%)、工作场所(37.6%)、中小学校(室内和室外,28.6%)、政府大楼(16.2%)、医疗机构(14.4%)、公共交通工具(13.5%)。超过70%的人知晓二手烟可以导致肺部疾病(包括成人肺癌及儿童肺部疾病),而仅有44.2%的人知晓二手烟可以导致成人心脏疾病。对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较高,支持医院全面禁烟的比例最高,达93.1%,支持酒吧/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全面禁烟的比例最低,为71.4%。结论山东省成人人群二手烟暴露现状依旧严峻,公众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支持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二手烟暴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成人烟草流行现状和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态度,为控烟立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参照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所设定的抽样原则及调查形式,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抽样法,在全市城区抽取2400名市民以入户调查的形式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应用SAS 9. 2和SUDAAN 10. 0. 1软件的复杂调查数据分析程序处理数据。结果西安市城区成人现在吸烟率为20. 6%,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0%,女性现在吸烟率为0.5%;西安市城区成人对不同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比例分别为:室内工作场所93.3%,餐馆80.4%,中小学校97.7%,医疗机构97. 5%,公共交通工具89. 9%。结论西安市城区成人现在吸烟率低于全国水平,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情况十分严峻,公众对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支持率较高,西安市公共场所控烟立法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地区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其相关知识态度.方法 利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调查(GATS)、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中国调查(ITC)中有关二手烟暴露、禁烟规定、二手烟相关知识态度的变量,使用SAS软件计算率及其95%CI.结果 2项调查中调查对象报告的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的比例均低于40%.调查对象报告在餐厅看到吸烟现象比例在各类场所中最高(83.4% ~ 95.6%),其次为工作场所(53.3% ~ 84.0%),在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公共交通工具看到吸烟现象的比例较低.GATS调查中60.6%的吸烟者和68.5%的非吸烟者知晓二手烟导致肺癌,但只有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知晓二手烟导致成年人心脏病.ITC调查对象对二手烟危害的知晓率高于GATS,但知晓二手烟导致成年人心脏病的比例仅有58.2%.ITC调查对象对学校、出租车、医院、政府机构全面禁烟的支持率较高(>70%),但对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仅有50.9%和60.9%.结论 中国城市地区室内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比例较低,二手烟暴露情况严重,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以及对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及对禁烟立法的态度,为农村地区制定行之有效的控烟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武汉市农村2 500名≥15岁成人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采用中国成人烟草流行调查问卷,2 148人完成了调查,应答率为85.9%。使用2010年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分析。结果居民对吸烟导致肺癌、心肌梗塞、中风、阴茎勃起障碍4种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4.1%、38.7%、29.4%和16.9%,二手烟暴露导致成人心脏病、成人肺部疾病和儿童肺部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39.8%、66.5%和62.2%;80%被调查对象均支持在医院、中小学校、工作场所和出租车内完全禁烟,支持率分别为94.6%、89.9%、88.4%和87.3%;非吸烟者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高于吸烟者。结论武汉市农村居民控烟支持率较高,但对烟草危害认知率和对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知晓率均较低,相关部门应在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控烟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市城区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及对公共场所禁烟态度,为开展针对性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春市城区2 233户家庭,从每户家庭中随机抽取1名成员进行个人问卷调查,共访谈2 213人。结果长春市居民对吸烟导致肺癌、心肌梗塞、中风、阴茎勃起障碍及所有4种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1.4%、62.9%、48.8%、22.6%、17.1%,高学历者吸烟导致疾病知晓率高于低学历者,除中风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手烟暴露导致成人心脏病、成人肺部疾病、儿童肺部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61.0%、83.8%、75.4%,不同教育程度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4.7%的居民认为淡味、温和及低焦油卷烟的危害同普通卷烟差不多;居民对餐馆、酒吧禁烟的支持率分别为76.2%、57.5%,对工作场所、餐馆、酒吧、出租车禁烟的支持率非吸烟者高于吸烟者,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春市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及控烟支持率均高于2010年全国水平,但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仍不全面,需加强宣传,对餐馆及酒吧禁烟支持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0周年后各类公共场所的实施效果, 调查人群的烟草暴露和危害认知情况, 为控烟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源于2012和2021年天津市控烟调查。调查采用现场观察法记录天津市各类公共场所内各项控烟措施的落实情况, 并采用拦截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天津市≥15岁常住居民二手烟暴露和烟草相关知识数据。结果 2012-2021年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禁烟标志张贴率处于较高水平(100.0%), 教育机构、政府办公机构上升至100.0%, 出租车下降幅度较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交通等候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公交车的控烟宣传资料摆放率下降, 其他场所均上升。除出租车外, 其他调查场所在观察期间发现有人吸烟的现象均下降。非吸烟人群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从43.2%下降至26.6%。公众对吸烟导致中风的知晓率上升11.3%、导致心脏病、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下降7.7%和7.2%;二手烟导致成年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成年人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下降21.8%、22.1%、9.1%。结论《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 二手烟暴露情况得到改善, 但禁烟场所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15岁成年人群二手烟暴露及其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支持情况,为公共场所禁烟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参照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所设定的抽样原则及调查形式。使用全球烟草监测系统标准问卷,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在全国共抽取16800个家庭户;采用入户调查形式进行电子数据采集,每户家庭随机抽取一名合格的调查对象。对数据加权后,数据分析采用SAS 9.3和SUDAAN 10.0.1软件的复杂调查数据分析程序。结果 在过去30 d内调查对象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酒吧/夜总会(93.1%,60128千人/64575千人)、餐馆(76.3%,455473千人/596782千人)、在家中(57.1%,621793千人/1089582千人)、工作场所(54.3%,218792千人/402732千人)、政府大楼(38.1%,61208千人/160574千人)、医疗机构(26.9%,119783千人/444679千人)、大学(23.8%,17598千人/73993千人)、中小学校(室内和室外;17.2%,41099千人/239022千人),以及公共交通工具(16.4%,102153千人/623015千人)。经标化,与5年前相比,在餐馆、政府大楼、医疗机构、中小学(室内和室外)、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在家中的二手烟暴露情况下降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公众对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度很高。尽管餐厅二手烟暴露率依然很高,但是有近70%的人支持在餐厅全面禁烟。结论 近年来我国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的二手烟暴露情况明显改善,公众支持公共场所禁烟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二手烟暴露流行现状和影响二手烟暴露的因素,为制定控制吸烟及减少二手烟危害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6个省市中选取15岁及以上的非吸烟者27 41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全球烟草监测系统中的标准问卷—烟草调查问卷(TQS)调查二手烟暴露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6省市二手烟的总体暴露率为62.5%,其中男性为65.4%,女性为61.2%,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为51.4%,室内工作场所的暴露率为45.9%,家庭的暴露率最低,为35.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二手烟暴露风险高于女性(OR=1.194,95%CI:1.125~1.267);25~44、45~64岁人群二手烟暴露风险均高于15~24岁人群(OR值分别为1.264、1.169);初中、高中毕业、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二手烟暴露风险均高于小学及以下人群(OR值分别为1.243、1.256和1.132);农村人群二手烟暴露风险高于城市(OR=1.076,95%CI:1.007~1.151);与企业、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相比,离退休人员、未就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其他职业人群的二手烟暴露风险均较低(OR值分别为0.835、0.767、0.711、0.869);家庭和工作场所室内不允许吸烟的人群二手烟暴露风险低于家庭和工作场所室内允许吸烟的人群(OR=0.222,95%CI:0.207~0.238;OR=0.384,95%CI:0.330~0.44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倡导建立严格的工作场所禁烟规定,进一步推动公共场所无烟立法,积极构建家庭无烟环境以达到减少二手烟暴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成都市初中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现状,探讨成都市初中生吸烟与二手烟暴露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全球青少年烟草流行调查问卷(GYTS)对成都市9所中学共1 378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目前初中学生现在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分别为6.1%和17.2%。有87.2%的学生在家、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曾暴露于二手烟。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学校暴露于二手烟是初中学生尝试吸烟[OR(95%CI)=1.853(1.244~2.760)、OR(95%CI)=6.212(4.614~8.365)]和现在吸烟[OR(95%CI)=1.822(1.0489~3.167)、OR(95%CI)=30.950(14.497~66.073)]的共同危险因素。有81.3%的初中生认为二手烟"肯定"有危害。分别有67.3%和66.6%的初中生赞成在室内和室外公共场所禁烟。结论成都市初中生二手烟暴露问题严峻,应加强学校和公共场所禁烟力度,减少初中生二手烟暴露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郑州市≥18岁居民二手烟暴露及危害认知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6—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村民/居民小组逐级抽取郑州市≥18岁常住居民,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问卷收集基本情况和吸烟情况等资料,分析二手烟暴露和二手烟危害认知水平。结果发放调查问卷6 809份,回收有效问卷6 793份,回收有效率为99.77%。不吸烟5 387人,二手烟暴露2 131人,暴露率为39.56%,标化暴露率为40.14%。男性二手烟标化暴露率为42.44%,高于女性的38.67%(P0.05);农村居民二手烟标化暴露率为43.90%,高于城市居民的36.62%(P0.05)。二手烟标化暴露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家庭、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二手烟标化暴露率分别为30.99%、36.99%和68.02%。二手烟暴露导致成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的标化知晓率为56.63%,城市居民标化知晓率为75.69%,高于农村居民的36.33%(P0.05)。结论郑州市18岁及以上居民二手烟暴露率较高,以室内公共场所最为严重,农村居民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人群二手烟的暴露情况,为控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监测点的≥40岁常住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完成了74 559人的问卷调查,共64 142人纳入分析。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描述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以及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析二手烟暴露和接触的影响因素,并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和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46.4%(95%CI:44.1%~48.8%),女性(47.2%,95%CI:44.8%~49.7%)高于男性(44.8%,95%CI:42.0%~47.6%),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职业为办事人员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40岁人群在家中、工作场所、餐厅和公共交通工具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24.3%(95%CI:22.2%~26.4%)、23.3%(95%CI:21.1%~25.5%)、6.6%(95%CI:5.3%~7.9%)和2.2%(95%CI:1.6%~2.7%);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越低。在14岁及以前、14岁至调查时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别为56.4%和59.2%。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40岁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下降,而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幅度最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影响二手烟暴露风险及在不同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结论 我国≥40岁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仍较高,工作场所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的职业人群二手烟暴露水平上升,需加强对已有禁烟条例和法规的执行监督,不断推动国家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并特别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的禁烟及二手烟暴露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居民对二手烟暴露危害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态度,为健康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控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1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采用了两阶段整群抽样设计,共抽取了2,500户家庭,调查了2,233户,成功访谈了2,213人。结果有61.0%的居民认为吸入二手烟会导致成人心脏病,有83.8%的居民认为二手烟会导致成人肺部疾病,有75.4%的居民认为吸二手烟会导致儿童肺部疾病。居民对6类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支持力度不同,对中小学校支持力度最大(98.5%),其他依次为医院(97.1%)、大学(95.8%)、工作场所(91.3%)和餐馆(76.2%),支持率最低的是酒吧/夜总会(57.5%)。结论控烟宣传信息应注意将二手烟所导致的危害具体化、详细化,使居民对烟草危害能够全面了解。同时,应将控烟宣传与控烟执法重点放在人员流动性大的餐饮娱乐场所,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城市职业人群吸烟行为及二手烟暴露流行水平。方法利用2015年"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需求评估"专项调查数据,对3 553名职工的吸烟行为和二手烟暴露状况进行分析,指标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现在每日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及二手烟暴露率。结果调查对象中,吸烟率为27.4%,男性吸烟率为48.3%,女性吸烟率为3.0%;现在吸烟率为24.2%,男性为43.0%,女性为2.4%;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2.4%,男性为39.8%,女性为2.2%;重型吸烟率为4.1%,男性为7.5%,女性为0.1%。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7.6%,男性为73.7%,女性为63.4%。建筑工地人群现在吸烟率最高(49.6%),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和职业者现在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群对吸烟、二手烟暴露引起其他疾病的认知明显不足,对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4.4%,对二手烟暴露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14.9%。结论职业人群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严重,对烟草知识的认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闵行区公共场所人群控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对公共场所实施禁烟规定的态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101家公共场所的3834名人员进行拦截式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3834名市民,其中男性占54.4%,女性占45.6%,场所内工作人员占47.4%,顾客占52.7%。对控烟立法的知晓率为90.2%,支持率为88.7%;对目前场所《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执行情况满意的为81.7%,有69.2%的被访对象每周至少1天以上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被迫受到烟草烟雾的侵害,对于"过滤嘴=低危害,低焦油、低尼古丁=低危害"这些错误观点的正确认知率只有45.8%和32.5%。结论市民普遍支持《条例》的实施,同时,对目前场所《条例》执行情况满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但公众仍受二手烟暴露危害,对吸烟相关错误观点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8.
吴金星  陈海婴  范义兵  杨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85-1886,1889
目的了解南昌市办公场所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无烟工作场所"立法。方法采用现场观察,问卷拦截调查和对工作场所空气中PM2.5浓度进行监测等方法,分析南昌市办公场所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结果现场观察了29家办公场所,禁烟场所2家,16家场所划分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全面禁烟场所吸烟现象比例在(10,50]的分布为50%。被调查工作人员中,有51.9%在工作单位受到二手烟的侵害;有60.7%的吸烟者在工作场所的非吸烟区内吸烟,工作人员劝阻率仅为5.9%。全面禁烟的场所,其空气中PM2.5的平均浓度为49.7μg/m3,而部分禁烟场所和不禁烟场所空气中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7.6μg/m3和66.0μg/m3。结论南昌市办公场所吸烟现象严重,二手烟暴露率高,禁烟措施不完善,控烟执行力度不够。需要加强对吸烟者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同时出台相应的"无烟工作场所"地方法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行业群体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状况,探讨影响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主要因素,为创建"无烟单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梅州市623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和无偿献血者开展禁烟舆情调查。结果有41.25%的调查对象认为降低焦油能减少吸烟危害,有53.93%的调查对象赞同在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基础上加入警示图片,只有32.58%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二手烟危害性;献血者对烟草正确认识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有82.18%的调查对象表示赞同和支持国家层面立法,有71.91%和82.35%同意在本市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有50.08%认为在公共场所内实行禁烟会影响顾客数量,同时有55.38%不愿意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参与劝阻吸烟,有19.42%的调查对象不同意所在单位创建"无烟单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较献血者在禁烟行为方面持否定态度的多。结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不容乐观,今后要加大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广大民众烟草危害认知力度,并提高其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室内禁烟执行和成年居民禁烟知晓情况,评估修正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集中贯彻实施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1688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关于室内禁烟执行及居民知晓情况调查。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常住成年居民室内禁烟知晓率为86.43%,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1),随着年龄分组递增知晓率降低呈线性趋势(χ~2=5.86,P=0.02)。94.19%的调查对象明确支持室内禁烟。24个重点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为24.71%,二手烟暴露前5位场所为酒吧或夜总会、公共汽车等候区、长途汽车等候区、餐厅、火车等候区。结论闵行区《条例》修正集中贯彻实施后有一定的成效,但加强部分重点场所的识别且采取适宜的宣教措施仍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