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健脾补血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谵妄发生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0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治疗组患者90例,服用加味逍遥散,其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72.12±4.92)岁;股骨转子骨折67例,股骨颈骨折23例;35例行动力髋螺钉固定,31例行髓内固定,2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安慰剂组患者90例,服用安慰剂,其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72.91±5.43)岁;股骨转子骨折69例,股骨颈骨折21例;其中37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0例髓内固定,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红蛋白、术后C-反应蛋白、谵妄严重程度评分及谵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谵妄恢复正常,治疗组中术后谵妄12例(13.33%);安慰剂组术后谵妄39例(4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两组监测指标对比:术后疼痛评分(P=0.002)、术后血红蛋白(P=0.012),术后C-反应蛋白(P=0.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逍遥散通过其疏肝解郁、健脾补血之效,达到降低术后疼痛、炎症刺激及补充血容量的目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价,分析术后疼痛与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镇痛方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83例髋部骨折根据镇痛方法分成3组:①帕瑞昔布组;②塞来昔布组;③安慰剂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4组:①空心钉内固定组;②DHS内固定组;③髓内钉内固定组;④髋关节置换组.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d的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的年龄及骨折类型对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有限,DHS和髓内钉内固定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空心钉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组要高;帕瑞昔布组在术后疼痛强度、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满意度方面与塞来昔布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重视使用DHS和髓内钉内固定髋部骨折术后的疼痛管理,且帕瑞昔布对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具有安全、可靠、起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老年髋部骨折多建议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可进行神经阻滞实现镇痛,术中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通常建议老年髋部骨折应尽早手术,但应结合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灵活把握手术时机。老年髋部骨折应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术式,股骨颈骨折通常采用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主要为内固定,可使用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股骨转子下骨折可选择髓内固定、髓外固定和外固定。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与手术同样重要,建议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康复过程可能持续数月。该文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肖遥  陈柯  田可为  周旭  李敏  陈森  张真真 《中国骨伤》2023,36(8):731-736
目的 :探讨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提高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减轻炎性反应,避免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发生。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20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7例,其中男66例,女31例;年龄(70.23±6.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13±1.94) kg·m-2;半髋置换19例,全髋置换46例,转子间骨折固定32例;采取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94例,其中男59例,女35例,年龄(68.80±6.24)岁,BMI(22.88±1.85) kg·m-2;半髋置换14例,全髋置换39例,转子间骨折固定41例;采用单纯施行全身麻醉。9例由于手术方案改变、基础疾病加重脱离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3 d的POD发生率,谵妄等级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1 d...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以及滑动式鹅头钉(DH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对照组、实施DHS内固定,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血液相关指标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切口长度(6.21±1.02)cm、手术时间(94.66±1.34)分钟,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1.21±1.03)ml,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液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疼痛评分(4.03±1.22)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以及滑动式鹅头钉(DHS)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人体凝血功能,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髋部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全髋或者半髋置换术治疗血液透析后髋部骨折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74岁(47~90岁).所有患者均为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Ⅴ期,术前平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为4.2年(6个月~8年).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5例.根据骨折类型及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C组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1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7.3年),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1.0±8.4)分,优3髋、良4髋,疼痛评分平均(42.0±1.8)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4例术后血肿;1例皮肤浅部感染;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Harris评分与年龄有关.结论 采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髋部骨折能尽早让患者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或者坐轮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颖  何伟  刘又文  冯立志 《中国骨伤》2015,28(2):117-121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10.69)岁,采用动力髋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2.60±8.37)岁,采用PFN或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优良率为89.7%,髓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骨折不愈合1例,动力髋主钉螺丝松动并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髓内固定组无防旋钉退出,髓内钉远端股骨再骨折1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但是髓内固定较偏心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年龄≥75岁高龄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病率,筛选导致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2-06—2015-06诊治年龄≥75岁的髋部骨折435例,统计术后谵妄发生率,并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23.45%。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间年龄、术前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MSE评分)、术前老年痴呆病史、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留置导尿、居住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力障碍、留置导尿、低MMSE评分、低白蛋白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是术后谵妄发生的重要原因;年龄不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认知功能与感觉功能障碍及低营养状态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4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22例;髋部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受伤原因:摔伤24例,交通车祸伤12例,坠落伤5例。内固定方式:空心螺钉内固定1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18例,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4例。初次内固定术时年龄51~85岁,平均68.6岁。内固定失败原因:股骨头坏死24例,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移位切出12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从内固定术到髋关节置换术时间为6~38个月,平均为15.4个月。髋关节置换术前患髋Harris评分为21~48分,平均(35.4±6.5)分。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3例,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4例;其中采用标准股骨柄27例,加长型股骨柄14例。结果 1例患者术后3d死亡,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3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年,平均为3.8年。末次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为51~96分,平均(82.6±4.3)分。有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并再次手术;1例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患髋中度疼痛。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关节功能的治疗方式,中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与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风险评估与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75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或半髋置换,转子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s,DHS)、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PFN-A)固定。结果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或髋关节置换术,拆线后保护下下床行走,术后20天均能自主行走,对比伤前行走功能无明显差异。2例转子间骨折男性患者因冠心病发作于麻醉诱导期死亡,1例PFN内固定患者于术后7周因负重过早,股骨颈内上端PFN-A切割出骨质致患肢活动时髋部疼痛,二次手术取出PFN-A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于术后14天拆线出院。除2例死亡外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5年。术后6周及3个月、6个月复查,患者均于术后3~6个月恢复负重行走,患肢活动及行走功能较伤前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手术风险评估方面需要综合分析。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逆向股骨远端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股骨颈镙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伴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伴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共4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行逆向股骨远端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股骨颈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20例,行单独顺向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A组与B组患者术中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非完全负重功能锻炼时间、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后半年对患肢功能行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略多于B组患者,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患者,A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小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患者术后非完全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大于B组患者,A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大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伴同侧股骨干骨折,采用逆向股骨远端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股骨颈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特别对于股骨颈明显移位且不稳定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合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46例老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类型将其分成接受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FNS组,24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PFNA组,49例)及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DHS组,173例),比较三组临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活动能力评分比较。结果: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和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P<0.05),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与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FNS适用于一型和二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DHS适用于大粗隆外侧皮质完整的患者,PFNA适用于骨折累及粗隆、大粗隆下骨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网页版列线图的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院骨科-关节外科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期间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8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66例, 女317例;年龄为61~99岁, 平均82.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333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150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149)和非谵妄组(n=334),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等一般资料, 以及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的差异。将P < 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出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的"rms"程序包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 计算一致性指数,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利用"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曲线。结果谵妄组与非谵妄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焦虑情况、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疾病史、术前白蛋白、术中低血压及术后CRP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4例股骨干多节段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行小切口复位骨折段及粉碎的股骨干,然后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37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结果54例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平均4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发生髋内翻1例,股骨头切割2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92.22±2.17)分。结论小切口复位股骨干骨折同时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等优点,是预防髋内翻发生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部火器伤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16例火器伤致髋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9例转子间骨折术后骨不连行断端清理,重新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加大量植骨手术;7例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外固定架者拆除外固定架后抗感染治疗1-2周再手术,有内固定者一次性拆除内固定再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得到平均2年8个月随访,切口均甲级愈合,可在无痛下独立行走。转子间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无松动及下沉现象。结论髋部火器伤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应在创口闭合6个月以上才行手术,对转子间骨折术后骨不连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和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可早期活动、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再次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8例,女284例;年龄65~97(75.5±7.5)岁;股骨颈骨折1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1例;按照术后健侧髋部是否存在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初次治疗方式、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是否短期谵妄、伤前是否并存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应用单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健侧骨折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发生率为9.3%,两次骨折发生相隔时间平均(2.9±2.1)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短期谵妄、伤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4.227)、骨密度(OR=4.313)、合并内科疾病(OR=5.616),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OR=3.891),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3年内要加强内科疾病的治疗,抗骨质疏松,改善髋关节功能,以预防健侧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90例,治疗医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半髋组43例,行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术治疗;髓内钉组47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比较半髋组、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术后一般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一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半髋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大于髓内钉组、而患者住院总体时间、下地负重活动时间显著少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组术后半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略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头股骨头半髋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如果患者为严重骨质疏松或粉碎性骨折者,双极头半髋置换术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如果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有内固定松动断裂影响骨折愈合等情况出现时,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418例, 女860例;中位年龄81(75, 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728例, 股骨颈骨折550例。绘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后谵妄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并分别得到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 根据最佳截断点分别将NLR、MLR、PLR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根据髋部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谵妄, 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 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NLR、MLR、PLR中位数分别为5.43(3.87, 7.88)、0.40(0.29, 0.54)、158.40(118.00, 222.50)。术后共153例(12.0%)患者发生谵妄, 利用ROC曲线研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髓内和髓外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髓内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和髓外组(应用动力髋螺钉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各21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髓内组均少于髓外组(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髓内组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19/21;髓外组优13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17/21;髓内组优良率高于髓外组(P0.05)。结论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髓外固定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分析死亡率是否与骨折类型、患者年龄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1 004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4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84例。髓内钉内固定505例,空心钉内固定268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76例,髋关节置换术155例。随访时记录患者存活状态,包括死亡率及活动能力。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9(27,48)个月。总体生存期为0~6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6(13,51)个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死亡率以及总体死亡率分别为4.3%、9.8%、15.7%、31.9%,死亡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12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死亡,1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死亡。320例髋部骨折患者死亡原因:肺部感染122例,心源性疾病90例,脑血管疾病34例,肿瘤28例,感染性疾病19例,肺栓塞9例,消化道出血9例,肾功能衰竭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年龄越大其术后存活时间越短,而术后死亡率与骨折类型无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高峰期集中在手术后6个月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骨折类型对死亡率没有影响,但患者年龄越大其死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