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自主研发的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心绞痛住院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图像,利用CT-FFR软件来建模计算CT-FFR值。以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导管测定的FFR值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FFR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曲线下面积(AUC)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且针对临界病变人群和钙化病变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入选患者77例。CT-FFR的诊断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4.7%,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8.2%,准确性为92.2%。CT-FFR用于诊断心肌缺血的AUC为0.96(95%CI 0.91~0.99,P=0.024),最佳诊断界值为0.79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FFR和FFR的相关性良好(r=0.767,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CT-FFR与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临界病变和钙化病变亚组分析中,CT-FFR也有着类似的诊断效能。结论CT-FFR对心肌缺血疾病的诊断效能接近导管测定的FFR,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创检测心肌缺血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获得的无创DEEPVESSEL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检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盲法评估、自身对照设计,纳入2017年3-9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冠状动脉CTA和FFRCT检查的27例患者,基于新型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FFRCT,分别以患者和血管为研究对象计算FFRCT对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患者为研究对象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8.89%,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4.33%,阴性预测值为93.33%;以血管为研究对象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9.19%,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95.65%。以患者为研究对象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以血管为研究对象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以患者为研究对象,FFRCT值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2,95%CI 0.53~0.83,P0.0001)。以血管为研究对象,FFRCT值与ICA-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8,95%CI 0.50~0.78,P0.0001)。结论以ICA-FFR值作为参考标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型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软件评估功能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度,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根据FFR值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根据冠状动脉CTA影像数据算出FFR-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FR值和FFR-CT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效能。结果 67例患者中FFR值≤0.8的有35例,FFR-CT值≤0.8的有26例。FFR值与FFR-CT值呈正相关(r=0.666 8,P<0.01)。共评估血管83支,FFR-CT用于心肌缺血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38(95%CI 0.890~0.985,P<0.01),诊断界值为0.8时,其对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85.29%、阴性预测值79.63%。结论 FFR-CT值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探讨基于国产软件DEEPVESSEL-FFR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即深脉分数),对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侵入性FFR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7例(25支血管,血管直径均超过2.0 mm),入选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为50%~80%。采用DEEPVESSEL-FFR软件计算CT-FFR值,当CT-FFR≤0.8时认为狭窄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计算并分析DEEPVESSEL-FFR在患者及血管水平诊断冠脉临界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共纳入17例患者,25支病变血管。以FFR为金标准,DEEPVESSEL-FFR在患者水平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88.9%、87.5%、88.9%、87.5%。在血管水平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1.8%、85.7%、81.8%、85...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不同操作者测量的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入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30%~90%且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的患者。FFR<0.8诊断为缺血。两操作者分别测量CT-FFR,计算Kappa值,评价二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一致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管水平CCTA及CT-FFR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173支冠状动脉血管,其中FFR<0.8血管85支(49.1%),FFR≥0.8血管88支(50.9%)。两操作者测量CT-FFR差值为0.032(0.008,0.092);FFR<0.8血管的两操作者测量差值显著高于FFR≥0.8血管[0.078(0.016,0.128)vs. 0.013(0.007,0.048),P<0.001]。两操作者测量CT-FFR诊断缺血的Kappa值为0.86;诊断缺血的AUC分别为0.913(95%CI:0.861~0.950)和0.948(95%CI:0.903~0.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  相似文献   

6.
王佳旺  吴琼  刘莲莲  韩雪  董传政  于靖 《心脏杂志》2024,(2):157-160+170
目的 评价静息全周期比值(resting full-cycle ratio,RFR)与金标准冠脉血管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一致性。方法 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侵入性生理学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以RFR≤0.89作为参考值与FFR≤0.80作为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价RFR与FFR一致性,RF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8例患者,共189支血管。以RFR≤0.89作为参考值与FFR≤0.80作为参考值比较,两种方法 一致性达81.5%,并具有统计学意义(R2=0.629,P<0.01),RFR≤0.89作为参考值其敏感度70.1%,特异度87.7%,阳性预测值75.8%,阴性预测值84.3%,准确率81.5%,ROC曲线下AUC面积为0.889(95%CI:0.842~0.937,P<0.01),RFR的cutoff值:0.915。约登指数为0.609。结论 RFR与金标准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冠脉生理学评估方法 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表面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病的相关性。方法: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06-2017-06疑似冠心病住院患者688例,连续入选初步诊断为SAP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65例,按照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SAP组(205例)及非冠心病组(160例)。通过对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图像重建后,测量EAT体积。依据BMI将研究对象再分为BMI≥24亚组与BMI24亚组,并分别拟合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定量分析EAT体积与SAP患病的相关性。结果:SAP组EAT体积高于非冠心病组[132.00(91.04,235.00) cm~3∶100.00(73.87,129.50) cm~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AT体积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95%CI:0.619~0.728),最佳诊断界值为175.00 cm~3,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91%、93.23%、90.00%、56.09%;在BMI24亚组中,EAT体积AUC为0.530(95%CI:0.415~0.644),EAT体积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76.87 cm~3,无统计学意义(P=0.607);而BMI≥24亚组中,EAT体积AUC为0.720(95%CI:0.655~0.785),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165.00 cm~3,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21%、92.11%、91.78%、47.30%。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AT体积增生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50;95%CI:5.445~42.713);BMI24亚组中,EAT体积增生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9.238,95%CI:1.535,55.614);BMI≥24亚组中,EAT体积增生亦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44,95%CI:5.701,62.292)。结论:EAT体积增大是SAP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CTA测量EAT体积可作为临床诊断SAP的无创辅助检查手段,尤其对于超重与肥胖人群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预测320排动态容积CT(320CT)结合ECT评价FFR0.75的准确性。方法连续入选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且冠脉320CT提示前降支(LAD)单支病变的老年患者72例,行ECT静息和运动负荷试验检查,二者结合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比较,评价其预测FFR0.75的价值。结果 320CT示LAD狭窄超过50%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5%;以320CT示LAD狭窄超过75%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5%。结论当病变局限在LAD时,联合ECT和320排CT对预测LAD病变的功能学有较大价值,以320CT示狭窄超过50%为阳性标准时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CT和超声内镜(EUS)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的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CP患者,均行EUS、腹部CT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CT和EUS检查对CP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1期CP患者28例,2期24例,3期26例;EUS对1期CP诊断的AUC为0.85(95%CI:0.75~0.92),其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4.0%,准确性为84.6%,而腹部CT诊断1期CP的AUC为0.72(95%CI:0.61~0.82),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78.2%;EUS诊断2期CP的AUC为0.81(95%CI:0.70~0.89),其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81.5%,准确度为80.8%,而CT诊断2期CP的AUC为0.73(95%CI:0.62~0.82),其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78.2%;EUS诊断3期CP的AUC为0.75(95%CI:0.64~0.84),其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85.0%,而CT诊断3期CP的AUC为0.69(95%CI:0.57~0.79),其敏感度为69.2%,特异性为88.9%,准确度为82.5%。结论 EUS和腹部CT检查诊断CP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1期CP患者,EUS的诊断效能可能优于腹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和瞬时无波形比值(i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因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接受FFR和iFR检测的6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CAG病变解剖学资料、靶血管iFR和FFR值,并测量同一靶血管的QFR值。以FFR≤0.80为判断心肌缺血的临界值,比较QFR和iFR与F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结果62例患者中,有53例(85.5%)靶血管为左前降支,基线直径狭窄率为48.0%(41.1%,55.7%)。iFR、QFR与FFR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3(95%CI 0.649~0.857)、r=0.626(95%CI 0.445~0.757),均P<0.001]。QFR、iFR预测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59(95%CI 0.748~0.935)比0.875(95%CI 0.766~0.945),P=0.801];二者与FFR诊断一致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2%比79.0%,P=0.615)。QFR与iFR的相关性较弱(r=0.396,95%CI 0.162~0.587,P=0.0015)。QFR对应iFR≤0.89的AUC为0.663(95%CI 0.524~0.801,P=0.028)。QFR、iFR联合诊断策略可以与FFR达到88.7%的诊断一致率,同时减少58.1%的压力导丝使用。结论iFR与Q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具有相似的诊断准确率,但二者相关性较弱。二者联合诊断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重度狭窄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3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后的4~20天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的准确性,并对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准确性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基本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值分别为68.9%、96.3%、74.2%、94.8%、92.8%;对中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值分别为68.4%、98.9%、93.1%、95.8%、96.2%;对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值分别为71.0%、99.6%、98.3%、94.2%、95.0%。结论双源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准确性较高,且对重度狭窄的准确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常用真菌抗原检测方法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甘露聚糖、隐球菌荚膜抗原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卫生部北京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5例IFI确诊患者(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接合菌和肺孢子菌感染患者)、27例确诊细菌感染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测定上述真菌的抗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临界值,评价各种抗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89.4(25.8,336.9)ng/L,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的8.1(5.0,34.9)ng/L(U=120.5,P<0.001)和健康对照组的3.8(3.8,26.0)ng/L(U=76.5,P<0.001).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为0.758~0.958),最佳诊断临界值为71. 7 ng/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0%(13/20)、92.3%(48/52)、76.5%(13/17)及87.2%(48/55).IFI组中念珠菌感染患者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3(0.44,1.22)μg/L,明显高于非念珠菌感染患者的0.21(0.14,0.27)μg/L(U=19,P<0.05)、细菌感染组的0.26(0.22,0.32)μg/L(U=36.5,P<0.001)和健康对照组的0.25(0.22,0.30)μg/L(U=29.5,P<0.001),诊断念珠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为0.757~1.031),最佳诊断界值为0.41μg/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90.4%(47/52)、66.7%(10/15)及96.0%(47/49).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诊断曲霉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1/4)、96.1%(50/52)、33.3%(1/3)及92.6%(50/54).隐球菌荚膜抗原诊断隐球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多种抗原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真菌感染的确诊率.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血清甘露聚糖及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法可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IFI的诊断提供帮助,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曲霉感染的诊断价值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减影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狭窄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确诊或拟诊冠心病患者22例,42处病变纳入分析。准备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提供减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CCTA图像重建算法采用混合迭代重建。存在钙化所致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提供FFR检查,FFR值≤0.80定义为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以FFR为金标准,计算CCTA、减影CCTA、CT-FFR和减影CT-FFR诊断钙化斑块所致血流动力学狭窄效能。结果 以病变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62.1%、54.2%、100.0%和73.8%,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以患者为单位分析显示,4种图像中减影CT-FFR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33.3%、55.6%、100.0%和63.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结论 减影CT-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50%~70%)并行FFR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FFR测得值分为FFR≥0.8组(23例)和FFR0.8组(14例)。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肌酐、血糖等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纤维蛋白原与FFR的相关性。结果应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可能影响纤维蛋白原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血糖水平等,结果显示FFR0.8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FFR≥0.8组(3.50±0.72 g/L比2.68±0.63 g/L,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与FFR值呈负相关(r=-0.47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最适宜的截断点为2.692 g/L,应用FFR值=0.8作为判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有无缺血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65.2%。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心肌有无缺血,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心肌缺血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心肌有无功能性缺血及支架植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衍生的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斑块信息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筛选出206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使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测量斑块及管腔的定量指标和斑块周围FAI,手动勾画距冠状动脉开口处10 mm起始长为40 mm的冠状动脉并测量冠状动脉周围FAI。比较心肌缺血(FFR≤0.8)和非心肌缺血(FFR>0.8)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特征、斑块周围FAI和冠状动脉周围FAI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斑块周围FAI、冠状动脉周围FAI和斑块特征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 [结果]206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分为FFR≤0.8组(50例)和FFR>0.8组(156例)。FFR≤0.8组患者的斑块周围FAI均值为-69.28±5.65 HU,显著高于FFR>0.8组的-80.10±7.75 HU(P<0.001)。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XGBoost、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模型,这些模型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率均超过0.8。其中,XGBoost模型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0.903,F1值为0.774,AUC为0.931,表明其在诊断心肌缺血中具有高度的有效性。 [结论]FAI结合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模型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新方法,在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中具有更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及误差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病人92例,所有病人因疑诊冠心病,均先后成功接受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以CAG为诊断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A筛查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及误差。结果:92例病人以CAG为金标准诊断,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9.86%,特异度为91.30%,准确度为90.22%,阳性预测值为96.88%,阴性预测值为75.00%;冠状动脉CTA评估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2.16%、65.38%、62.89%,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较高;冠状动脉CTA、CAG在评估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不同程度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88,0.729,P均<0.001),评估左回旋支(LCX)不同程度狭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96,P<0.001);冠状动脉CTA评估LAD、LCX、RCA血管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时,其特异度、准确度、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与静息全周期比值(R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接受FFR和RFR检测的142例患者142支血管病变,分析RFR、QFR与FFR的线性相关性和诊断一致率,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根据性别及靶血管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年龄66(58,71)岁,87例(61.3%)为男性,110支(77.5%)靶病变位于左前降支,RFR与FFR相关性r=0.814(95%CI 0.748~0.864,P<0.0001)、QFR与FFR相关性r=0.617(95%CI0.503~0.709,P<0.0001),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FR对应FFR≤0.80的AUC0.786(95%CI0.715~0.857),而QFR对应FFR≤0.80的AUC 0.707(95%CI0.633~0.782),两者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不同性别及靶病变的亚组分析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双侧踝臂血压指数(ABI)和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诊断胸、腹主动脉狭窄(AS)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双侧ABI均0.9的患者,其中AS患者56例(AS组);双下肢动脉狭窄(BLEAS)患者160例(BLEAS组)。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测量双侧ABI和baPWV,并在1周内完成外周动脉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AS和BLEAS的诊断依据为CTA或外周动脉造影定量测量胸、腹主动脉或双侧下肢动脉一处或多处直径狭窄≥5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双侧ABI和baPWV对称下降诊断AS的准确性。两侧ABI(或baPWV)的差值为左侧ABI(或baPWV)减去右侧值后取绝对值。结果 AS组和BLEAS组间两侧ABI的差值(0.03±0.03比0.27±0.22)及两侧baPWV的差值(中位数0.55比3.92m/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侧ABI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92~0.959),ABI差值≤0.1诊断AS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79.4%,阳性预测值为61.6%,阴性预测值为97.7%;两侧baPWV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 0.781~0.891),baPWV差值≤1.6 m/s诊断AS的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74.4%,阳性预测值为52.3%,阴性预测值为91.5%。联合双侧ABI差值≤0.1和baPWV差值≤1.6m/s诊断AS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5.0%,阳性预测值为72.4%,阴性预测值为91.1%。结论双侧ABI差值≤0.1联合baPWV差值≤1.6 m/s可用于诊断AS,有助于AS与BLEA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4排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59例,并先后行64排CTA、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64排CTA、MRA及64排CTA与MRA联合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64排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32%,特异度为98.22%,阳性预测值为93.97%,阴性预测值为99.23%;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6.23%,特异度为97.38%,阳性预测值为91.07%,阴性预测值为98.94%;64排CTA与MRA联合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8.1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9.47%。结论 64排CTA、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DSA相比仅对轻度、中度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较低,64排CTA与MRA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部CT和超声内镜(EUS)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的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CP患者,均行EUS、腹部CT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CT和EUS检查对CP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1期CP患者28例,2期24例,3期26例;EUS对1期CP诊断的AUC为0.85(95%CI:0.75~0.92),其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4.0%,准确性为84.6%,而腹部CT诊断1期CP的AUC为0.72(95%CI:0.61~0.82),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78.2%;EUS诊断2期CP的AUC为0.81(95%CI:0.70~0.89),其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81.5%,准确度为80.8%,而CT诊断2期CP的AUC为0.73(95%CI:0.62~0.82),其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78.2%;EUS诊断3期CP的AUC为0.75(95%CI:0.64~0.84),其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85.0%,而CT诊断3期CP的AUC为0.69(95%CI:0.57~0.79),其敏感度为69.2%,特异性为88.9%,准确度为82.5%。结论 EUS和腹部CT检查诊断CP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1期CP患者,EUS的诊断效能可能优于腹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