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HIV/M.tb)共同感染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威胁。自噬是一种溶酶体分解代谢过程,正常状态下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还涉及细胞内病原体如HIV-1和M.tb的清除,可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本文概述在HIV-1和M.tb单独感染以及共同感染的背景下自噬对机体免疫防御的调控,全面了解病原体与自噬的相互作用,展望未来开发基于自噬原理新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干预措施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的筛查方法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代测序(NGS)结果  分为HPV B19感染组和对照组, 分析HPV 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LR逐步法分析HPV B19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受者中9例受者肝移植术后2周左右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进行性贫血, NGS检测提示HPV B19阳性, 诊断为HPV B19感染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及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后, 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回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比值比(OR)=0.749, P=0.040]、年轻患者(OR=0.937, P=0.038)是肝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相对年轻患者, 需考虑HPV B19感染。NGS筛查是早期诊断HPV B19感染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和年龄(年轻患者)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脑脊液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2日至2018年8月2日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TBM的患者共50例,并跟踪随访其诊疗结局。送检脑脊液标本均进行二代测序,测序所得原始序列与病原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对比得到最终结果。二代测序结果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唯一比对序列为阳性,未检测到唯一比对序列为阴性。以符合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涂片阳性、Xpert MTB/RIF检测阳性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等4项中至少1项即为确诊TBM患者;临床可疑TBM且抗结核治疗有效为临床诊断患者;有其他病原学依据或临床排除TBM者为非TBM患者。分析二代测序在TBM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 结果确诊为TBM患者22例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13例,培养阳性6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PCR检测阳性5例,临床诊断为TBM患者12例,非TBM患者16例。在确诊及临床诊断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系列20例,敏感性为58.8%(20/34),特异度为100%(16/16)。在确诊患者中,二代测序的敏感性为63.6%(14/22);在同步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与二代测序的50例标本中,以临床诊断为标准,3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16/16);传统方法、Xpert MTB/RIF检测及二代测序的敏感性分别为29.4%(10/34)、38.2(13/24)和58.8(20/34),前两种检测方法与二代测序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 = 8.333、P = 0.013,χ2 = 8.333、P = 0.065)。传统方法与二代测序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82.4%(28/34)。 结论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较快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且其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TBM的早期诊断指标。二代测序联合传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71-1175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红肿、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依据美国肌肉、骨骼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最终共计22例患者确诊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其中男10例,女12例;膝关节感染16例,髋关节感染6例。所有22例PJI患者均行关节液二代测序和细菌培养。分别记录二代测序及细菌培养结果,以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阳性,未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阴性,记录阳性例数。分别计算二代测序技术和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在髋膝不同部位的阳性检出率,并通过配对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22例PJI患者中,18例患者二代测序检出微生物,二代测序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8/22(81.82%);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关节液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9/22(40.91%)。配对卡方检验提示两种方法在PJI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在PJI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细菌检出率,在PJI患者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NGS)在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GB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58份男性尿道分泌物、30份处女和20份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同时进行GBS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结果GBS在NGS中的检出率为18.5%(20/108),在FQ-PCR中的检出率为20.4%(22/108),在传统细菌培养鉴定中检出率为4.6%(5/108)。NGS与FQ-PCR两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男性尿道分泌物、处女和孕妇阴道分泌物GBS筛查鉴定中符合率为100%、30%和0%。男性尿道分泌物中的菌群数量最多,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的菌群数量最少。男女泌尿生殖道均有瑞士乳酸杆菌、惰性乳酸杆菌、copri普雷沃菌、无乳链球菌、婴儿链球菌等相同菌群存在。结论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适合微生物菌群及物种的筛选,男、女泌尿生殖道均有无乳链球菌定植,且菌群结构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对感染细胞内病毒的转录活性进行区分。方法采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就诊的HIV-1感染者血液样本,分离PBMCs细胞,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PBMCs细胞内HIV-1总DNA和RNA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两者比值(Ratio)。根据Ratio值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另外选择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对3组样本进行基因转录组表达谱检测以及人口特征差异性检验,并对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验证对3组样本病毒转录活性区分的准确性。结果从60例感染HIV-1患者的PBMCs样本中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10例)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11例),另外选择6例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其中转录活跃组样本Ratio值为165.2~738.93,平均为(339.27±189.68);相对非活跃组Ratio值为4.67~42.39,平均为(17.65±11.78)。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间的CD4+T细胞计数(P=0.049)和Ratio值(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样本年龄(P=0.989)和性别(P=0.650)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组样本的PBMCs基因表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HIV-1感染者(包括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区分明显。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有部分样本重合,同时结果也显示当HIV-1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时,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健康人接近。结论基于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及两者间比值可以较好地区分PBMCs内病毒转录活性。HIV-1感染细胞内部病毒的不同转录激活状况可导致其基因表达谱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脊柱感染疾病中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和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6~77岁(50.4±15.7岁)。获取患者的血液和病灶组织或脓液标本(CT引导下穿刺活检21例,开放手术25例),行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和mNGS检测后进行结果的比较分析。结果:46例标本均在48h内获得了mNGS结果,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等传统实验室检测时间1~12d不等。经临床最终诊断共35例为脊柱感染,11例为非脊柱感染。35例脊柱感染患者中,化脓性细菌感染14例,结核感染5例,布鲁菌属感染4例,未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12例;11例非脊柱感染患者中,脊柱肿瘤3例,终板Modic改变4例,终板骨折1例,DISH病合并假关节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假关节2例。通过mNGS检测发现了脆弱拟杆菌、微小微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贝纳柯克斯体等少见病原微生物。mNGS在种水平与临床最终诊断的一致性为82.61%(19/23),在属水平的一致性为95.65%(22/23)。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42.86%(15/35),mNGS检测阳性率为94.29%(33/3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mNGS检测的敏感度为91.43%,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96.97%,阴性预测值76.92%。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快速、高效、准确,在脊柱感染疾病的诊疗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手术治疗3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收集术前血液标本和术中病灶区组织标本(髓核、软骨终板、黄韧带、纤维环),采用Giemsa染色、试管凝集试验(SAT)、血培养、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和mNGS评估不同组织样本。另选取3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静脉血的mNGS、SAT、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的mNGS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的mNGS检测阳性率均大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P<0.05)。髓核中多重PCR和mNGS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静脉血、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P<0.05)。敏感性、阴性预测值:mNGS均高于Giemsa染色、血培养和SAT(P<0.05);mNGS与多重PCR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一致性mNGS最好,多重PCR和SAT较好,Giemsa染色一般,血培养较差。结论 mNGS可以作为布鲁菌脊柱炎的有效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 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HIV阳性ACS患者3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HIV阴性ACS患者为对照组(32例),应用血栓弹力图及常规凝血及血小板等指标检测患者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α角)和最大振幅(MA)、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率、常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等。 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家族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阳性ACS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反应时间(R)显著低于HIV阴性ACS患者(t=-4.00、P <0.01),凝固时间(K)显著低于HIV阴性ACS患者(t = 2.15、P= 0.03),凝固角(α角)显著高于HIV阴性ACS患者(t = 2.15、P=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功能指标(MA)以及对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阳性ACS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EG参数中R值与APTT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39、P = 0.04);MA值与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47、0.68,P= 0.01、P <0.01)。 结论HIV感染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监测血栓弹力图可提供更多凝血及血小板功能信息。合并HIV感染的ACS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但无需因合并HIV感染而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机会性感染率增加,在行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充分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评估和手术时机选择、围手术期快速降低病毒载量方案的选择、药物间相互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方面。在围手术期通过抗病毒药物将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CD4+ T淋巴细胞计数调整在合理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HIV感染者的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外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外科学组共同制定了此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行肾组织活检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接受肾组织活检的HIV合并肾病患者,分析其病理特征、干预措施和预后等。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1例,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2例。组织学诊断: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3例,膜性肾病患者1例,塌陷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FSGS)伴膜性肾病患者1例,FSGS非特异型(NOS)患者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例,Ig A肾病患者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例。5例患者在肾组织活检时首诊HIV感染(其中塌陷型FSGS伴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急性间质性肾炎各1例,2例为肾小球微小病变),其余4例在HIV感染确诊后的不同时期(均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病。并发症:糖尿病1例,梅毒感染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随访情况:3例患者失访,6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感染,其中2例仍有大量蛋白尿,其余4例患者血尿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复查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至可疑阳性或24 h定量<300 mg/d。结论HIV感染者出现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伴或不伴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不仅限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IVAN),可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轻微病变、膜性肾病、非塌陷型FSGS、急性间质性肾炎、Ig A肾病。肾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效情况下,依据患者的病理诊断,有针对性地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并加强随访,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肾病患者应加强HIV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原因和综合预防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ICU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患者为对照组(25例),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综合预防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干预组(53例)。对照组采用口罩、手套、隔离服等防护措施;综合干预组在对照组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采取AIDS患者进入ICU后常规在日间放置深静脉置管、动脉置管、密闭式吸痰管和防护面罩,由高年资、心理素质好的医护人员进行有创操作等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HIV职业暴露人数/收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例数比值的差异。结果 4年间本院ICU共收治AIDS危重患者78例,发生HIV职业暴露共7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使HIV职业暴露人数/收治AIDS病例数的比值由20%减低至4%(χ^2=13.2,P〈0.05)。结论 ICU内收治AIDS患者发生HIV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够降低ICU内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对既往因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者肝病相关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的940例既往因献血感染HIV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时间、治疗情况、死亡日期和主要死因等资料,回顾性分析638例行cART死亡患者(cART治疗组)和302例未行cART死亡患者(未治疗组)的肝病相关死亡影响因素。 结果cART治疗组患者总体病死率为33.9%(216/638),显著低于未治疗组(93.4%、282/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1.511、P < 0.001);但cART治疗组肝病相关病死率为7.8%(50/638),显著高于未治疗组(4.0%、12/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66、P = 0.026)。其中,cART治疗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病死率和死亡比例分别为7.1%(45/638)和20.8%(45/216),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2.6%(8/302)和2.8%(8/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73、P = 0.006,χ2 = 41.655、P < 0.001)。 结论在既往因献血感染HIV人群中,cART可降低其总体病死率,但HCV感染相关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how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ffects outcome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With advances in treatment, HIV has become a chronic health problem and the chance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encountering it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increasing.AIMTo ascerta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s in orthopaedic journals about HIV.METHODSA search of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was carried out, identifying any articles relating to HIV published in orthopaedic journals. These were assessed for geographic origin and level of evidence. RESULTSOf 48.7% of orthopaedic journals list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had published articles relating to HIV. There were 168 articles about HIV in orthopaedic journals with only 40.5% (n = 68) published in the time frame we analysed (January 2007 to September 2017). Very few articles came from low-income countries and any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that setting were collaborations. All of the articles were low level of evidence. CONCLUSION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high level orthopaedic and trauma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HIV, particularly research from low-income countries, where higher level research will help to guide improvements in their treatment of its musculoskeletal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圳市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及其高危因素。 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和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4 493例初治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为19.72%(886/4 493)。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0.96%(872/4 160)和4.20%(1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690、P < 0.001)。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中RPR滴度≥ 1︰8者占62.75%(556/886)。不同RPR滴度患者异常ALT(χ2 = 3.353、P = 0.851)、AST(χ2 = 7.791、P = 0.351)和TB(χ2 = 8.957、P = 0.256)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4.876、95%CI:2.770~8.583、P < 0.001)、同性传播感染HIV(OR = 1.307、95%CI:1.077~1.585、P = 0.007)、确诊至初治时间> 12个月(OR = 1.360、95%CI:1.115~1.657、P = 0.002)、抗-HCV阳性(OR = 2.728、95%CI:1.252~5.945、P = 0.012)均为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高,尤其男性、男男同性感染HIV、HIV确诊至初治时间超过12个月、抗-HCV阳性者为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在HIV感染人群中加强梅毒螺旋体感染防控相关健康教育,并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为HIV/HCV共感染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真实世界数据,提取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医嘱记录,对HIV/HCV共感染者按照抗HCV方案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组(PegIFN组、62例),普通干扰素联合RBV治疗组(IFN组、46例)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组(DAAs组、59例);分析3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病毒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共收集659例HIV/AIDS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HCV感染共计167例,合并感染率为25.34%。HCV基因型别主要为:3b型43例、3a型41例、1b型32例、6a型21例、未分出亚型25例、2a型5例,以3型最多,占50.29%(84/167)。其中经静脉吸毒感染占29.40%(142/483),性传播占14.20%(23/162),其他占14.29%(2/14)。12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42例患者出现虚弱、发热、盗汗、肝硬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正常者56例(56/167、33.53%),肝功能异常者111例(111/167、66.47%),其中12例为肝硬化代偿期,7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HIV/HCV共感染率自2008年的37.25%下降至2018年的15.0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3.190、P < 0.001)。HIV/HCV共感染者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单纯HIV/AIDS患者(t = 7.203、P < 0.001),总胆红素(TBil)(t = 29.101、P < 0.001)、ALT(t = 25.382、P < 0.001)、AST(t = 30.984、P < 0.001)、HIV RNA(t = 9.190、P < 0.001)均显著低于单纯HIV/AID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DAAs组患者高于PegIFN组和IFN组;3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DAAs组患者高于PegIFN组和IF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 T淋巴细胞数:F = 4.252、P = 0.016;ALT:F = 125.400、P < 0.001;AST:F = 37.990、P < 0.001)。DAAs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96.61%)高于PegIFN组(77.42%)和IFN组(71.74%);DAAs组患者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ETVR)(96.61%)高于PegIFN组(72.58%)和IFN组(63.04%);DAAs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94.92%)高于PegIFN组(69.35%)和IFN组(6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R:χ2 = 13.011、P = 0.001;ETVR:χ2 = 19.227、P < 0.001;SVR:χ2 = 14.474、P < 0.001)。DAAs组患者乏力、发热、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均低于PegIFN组和I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乏力:χ2 = 6.678、P = 0.035;发热:χ2 = 12.485、P = 0.002;白细胞下降:χ2 = 10.256、P = 0.006;血红蛋白下降:χ2 = 13.962、P = 0.001;血小板下降:χ2 = 11.681、P = 0.003)。 结论HIV/HCV共感染率较高,以HCV基因3型最为常见,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通过静脉吸毒途径传播。DAAs治疗HIV/HCV共感染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恢复,获得更高SVR,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迪帕韦(LDV)-索非布韦(SOF)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共感染者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HCV/HIV共感染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有肝纤维化分为肝纤维化组(30例)和无肝纤维化组(30例)。肝纤维化组和无肝纤维化组患者均采用LDV/SOF固定剂量400 mg/d和常规抗HIV治疗方案分别治疗24周和12周。比较两组患者抗HCV治疗结束后病毒学应答(EOT)、持续病毒学应答12(SVR12)、持续病毒学应答24(SVR24)、不良反应以及生命健康评估(SF-12)情况。 结果随访期间,失访8例,失访率为13.3%。无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组患者治疗结束后EOT、SVR12、SVR24病毒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随访12周和24周,两组患者躯体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结束时患者SF-12评估身体健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5、P= 0.028)。 结论LDV/SOF用于治疗HCV/HIV共感染者SVR较高。虽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19.
Accurate assessment of proteinuria in pediatric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s limited by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imed urine collections and low creatinine excretion in very ill patients with low muscle mass. We therefore sought to validate the use of random urine specimens to quantitate total protein and creatinine excretion in a population of 236 HIV-positive children. A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for estimating urine volume (V) was constructed. The accuracy of the final calculation [V=832 (kL/Ucr)BSA] (where k=constant, L body length, UCr urine creatinine and BSA body surface area) was test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volume of 31 urines from ambulatory HIV-negative patien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highly significant (r=0.77, P≤0.0001). The relationship was also applied to 23 timed urine specimens from HIV-positive patients with similar significance (r=0.87, P<0.0001). 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easured proteinuria against the urine protein: creatinine ratio (Upr/UCr) in these same urines from the HIV-positive patients yield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oth in the linear (r=0.95, y=0.4x) and the logarithmic regression (r=0.97, y=x+0.4). These data support the use of random Upr/UCr ratios to estimate daily proteinuria in HIV-infected pediatric patients despite low creatinine excretion rates. The previously accepted values continue to apply, with Upr/UCr≤2.0 considered normal and >2.0 representative of nephrotic proteinuria. Received November 3, 1994;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and accepted January 24, 199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