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济宁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该地情况的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12—2021年济宁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采用χ2趋势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比例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21年济宁市累计新报告HIV/AIDS病例1 683例,平均年龄为(36.98±13.47)岁,晚发现554例,晚发现比例32.92%,2012—2021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5.930,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5岁以下儿童(OR=6.27,95%CI:2.14~18.36)、高年龄(OR45~岁=2.97,95%CI:2.15~4.11;OR≥60岁=4.26,95%CI:2.65~6.85)、外地户籍(OR=1.53,95%CI:1.14~2.06)和农民(OR=1.31,95%CI:1.04~1.64...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李震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24-1427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配偶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8月六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开展人口学和相关行为调查;调查前配偶已感染HIV的双阳家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配偶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调查前配偶未感染HIV的单阳家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至2016年12月31日,其间配偶定期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各231例,其中配偶感染HIV 47例,感染率为20.35%;HIV/AIDS病例确证时已有45例配偶感染HIV,感染率为19.48%;随访中2例配偶感染HIV,阳转率为0.39/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病例确证前性行为频次高(≥1次/周OR=6.268,95%CI:2.313~16.985;半个月1次OR=3.760,95%CI:1.268~11.150)、确证时间为2011—2014年(OR=3.079,95%CI:1.209~7.841)是其配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HIV/AIDS病例确证时25岁(OR=0.042,95%CI:0.004~0.467)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300拷贝/m L(OR=0.115,95%CI:0.045~0.295)是其配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配偶HIV感染与HIV/AIDS病例的确证前性行为频次、确证时间、确证时年龄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许昌市近年来新报告HIV/AIDS病例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影响及时治疗的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获得2017-2020年许昌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 许昌市2017-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 335例,其中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808例,占60.52%。已婚有配偶(OR=1.583,95%CI:1.193~2.100)、同性性传播(OR=1.650,95%CI:1.293~2.105)、报告时疾病名称为艾滋病(OR=1.447,95%CI:1.122~1.866)、通过咨询检测发现(OR=1.310,95%CI:1.031~1.644)、本地报告(OR=1.794,95%CI:1.399~2.300)确诊后30 d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高。结论 许昌市新报告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进一步推广建立咨询检测、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缩短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相城区2005—2016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的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相城区每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社会人口学信息、感染途径以及样本来源等资料,计算相城区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并分析晚发现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6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210例,33例(15.71%)属于晚发现病例。各年份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不明显(χ~2趋势=0.95,P=0.3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年龄组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风险是≤24岁年龄组的21.11(2.32~191.78)倍。与样本来源于羁押人员体检的HIV/AIDS病例相比,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咨询和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风险(OR值)分别是7.72(1.63~36.50)、7.90(1.54~40.69)和14.55(2.53~83.61)。结论苏州市相城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低,年龄和样本来源是影响晚发现的主要因素,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的HIV筛检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现住址为东营市的HIV/AIDS确诊病例(包含死亡病例)资料,收集病例报告历史卡片中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传播途径等内容,以及截至2020年5月30日的随访数据库的首次CD4检测日期、结果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病例首次CD4细胞及时检测比例从2017年起逐年升高,从2016年的20.0%上升至2019年的75.8%(χ^(2)=130.499,P=0.02)。年龄≥50岁(OR=3.629,95%CI:1.394~9.451,P=0.00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0.531,95%CI:0.300~0.940,P=0.030)是导致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年龄≥50岁(OR=0.387,95%CI:0.169~0.887,P=0.025)和医疗机构来源(OR=0.310,95%CI:0.132~0.725,P=0.007)是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结果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率显著提升,中老年、文化程度以及医疗机构来源是影响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 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首次检测结果,为HIV/AIDS病例发现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在诊断后365 d内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9 298例,其中首次检测在14 d内完成9 252例,占99.51%。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4 260例,占4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97,95%CI:0.627~0.7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812,95%CI:0.707~0.932)、同性性接触或其他非性接触途径感染(OR:0.472~0.672,95%CI:0.389~0.934)和既往检测过HIV抗体1~5次(OR=0.504,95%CI:0.358~0.7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低;年龄≥20岁(OR:2.296~4.062,95%CI:1.422~6.616)、离异或丧偶(OR=1.209,95%CI:1.080~1.353)、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OR=2.171,95%CI:1.956~2.4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较好,但CD4细胞水平200个/μL的比例较高;男性、发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异性性传播感染和经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的病例更容易检出低CD4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6-2020年许昌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早期发现HIV/AIDS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得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6-2020年许昌市新发现1 621例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有520例,占32.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报告地、样本来源与晚发现有关,以<30岁年龄组为参照,30~49岁年龄组OR=2.343,95%CI:1.679~3.269,≥50岁年龄组OR=3.474,95%CI:2.495~4.836;以本地报告为参照,外地报告OR=1.696,95%CI:1.329~2.164;以检测咨询为参照,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检测OR=1.518,95%CI:1.186~1.943。结论 2016-2020年许昌市HIV/AIDS晚发现比例仍然较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检测服务可及性,促进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新报告的HIV/AIDS既往HIV检测情况,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2013年南京市新报告的HIV/AIDS个案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检测类型和检测单位等,对既往接受检测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577名研究对象中,470人在本次诊断为HIV/AIDS前未做过HIV检测,占81.46%;107人在本次诊断为HIV/AIDS前做过HIV检测,占18.54%。对诊断HIV阳性以前接受过HIV检测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来源于专题调查(OR=3.69,95%CI 1.02~13.37)和检测咨询(OR=3.63,95%CI1.48~8.91)、疾病状态为HIV的(OR=2.17,95%CI1.08~4.38),是HIV/AIDS既往检测的影响因素。结论南京市新报告的HIV/AIDS既往HIV检测比例较低,急需探索出一套适宜南京市HIV检测咨询、后续服务及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射阳县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4-2020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射阳县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0年,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205例,晚发现病例70例(占34.15%),男性占92.86%,晚发现病例平均年龄为(43.41±15.06)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病例晚发现风险较低(OR=0.278,95%CI:0.097-0.791);与<25岁组相比,25~<50岁组、≥50岁年龄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2.832,95%CI:1.057~7.586;OR=3.734,95%CI:1.305~10.683);与本地报告病例相比,外地报告病例晚发现风险较高(OR=2.055,95%CI:1.118~3.774)(P值均<0.05).纳入抗病毒治疗184例,非晚发现病例治疗满1、2、3、4、5年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晚发现病例(P值均<0.05).结论 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应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大力推进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尽早发现和治疗HIV/AIDS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6 - 2017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晚发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以及历年CD4+ T 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 - 2017年玉溪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2 132例,历年检测份数占当年总人口的比例由2006年的3.33%上升至2017年的31.81%(χ2 = 9 840.375,P<0.001),晚发现比例由2006的16.28%上升到2017年的17.99%;截止2018年3月,457例晚发现病例中死亡的占30.8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1.280,95%CI:1.020~1.605),相对于18~30岁年龄组,年龄为31~40(OR = 1.841,95%CI:1.343~2.523),41~50(OR = 3.585,95%CI:2.506~5.129),50岁以上(OR = 2.899,95%CI:1.974~4.255),相对于婚检和孕检,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OR = 2.887, 95%CI:1.921~4.337)、自愿咨询检测(OR = 1.704,95%CI:1.109~2.618)等是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需要继续扩大HIV抗体筛查面以更早的发现患者,对于晚发现的AIDS病例,应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服务质量,避免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晚发现的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计算晚发现比例;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各年度晚发现比例的变化趋势;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计4 464例,其中晚发现病例1 248例,晚发现比例为27.96%。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χ2 = 7.655,P<0.05)。蒙古族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06,P = 0.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和样本来源是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晚发现比例升高,其中与0~19岁组相比,50~59岁组及60岁以上病例OR值(95%CI)分别为8.859(5.078~15.456)和8.117(4.480~14.707);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高中或中专以及初中的晚发现风险较高,其OR值(95%CI)分别为1.290(1.068~1.566)和1.270(1.055~1.533);与医疗机构相比,检测咨询和其他来源的OR值(95%CI)分别为0.570(0.469~0.681)和0.430(0.342~0.538)。结论 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逐年升高,蒙古族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变化不明显。年龄、文化程度和样本来源是造成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动病例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的晚发现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当地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成都市2010—2019年10年间新报告的HIV/AIDS的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95%可信区间值。分析不同病例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共纳入39 230例研究对象,总晚发现率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更低(OR = 0.77,95%CI:0.73~0.82),随年龄增加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增高,家务、家政及待业较农民更易出现晚发现(OR = 1.12,95%CI:1.05~1.19),外地户籍较本地户籍出现晚发现可能性更低(OR = 0.83,95%CI:0.79~0.88),以医院就诊人群为参考,样本来源为重点人群(OR = 0.65,95%CI:0.61~0.68)、羁押人群(OR = 0.25,95%CI:0.20~0.31)、献血人群(OR = 0.31,95%CI:0.25~0.39)和其他(OR = 0.50,95%CI:0.42~0.59)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更低。晚发现病例生存时间为(32.3±30.8)月,非晚发现病例为(42.1±31.6)月。结论 成都市近几年发现的HIV/AIDS晚发率呈下降趋势。性别、年龄、样本来源是晚发现的影响因素,非晚发现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远高于晚发现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8—2022年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8—2022年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安徽省HIV/AIDS进行分析,共6 747例。将选取的HIV/AIDS病例分为HIV感染晚发现和非晚发现,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晚发现影响因素。结果 6 747例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新诊断HIV/AIDS病例年龄为(47.67±16.87)岁,晚发现者占43.38%(2 927例),2018—2022年晚发现比例依次为44.61%(571/1 280)、45.70%(638/1 396)、44.93%(580/1 291)、41.80%(612/1 464)、39.97%(526/1 316)。与0~19岁年龄组相比,20~39、40~59及≥60岁年龄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3.212,95%CI:2.098~4.920;OR=3.946,95%CI:2.536~6.137;OR=3.589,95%CI:2.281~5.649);其他就诊者和术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纳入凉山州2020年有随访记录的28 772例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流动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的相关因素, 绘制HIV/AIDS流入地的疫情地图。结果 28 772例HIV/AIDS中, 2020年发生流动的占20.89%(6 010/28 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IV/AIDS流动的促进因素包括15~24岁年龄组(相比于0~14岁年龄组, OR=2.74, 95%CI:2.04~3.69)、彝族(相比于汉族, OR=2.44, 95%CI:2.19~2.72)、初中文化程度(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OR=1.25, 95%CI:1.14~1.38)、未婚(相比于已婚, OR=1.29, 95%CI:1.20~1.39)、职业为商业服务(相比于农民, OR=1.96, 95%CI:1.31~2.92)、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时间>3年, 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福建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疾病状态、CD4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4 054例,占累计报告病例的37.6%。报告死亡1 274例,占31.4%,病例报告当月发生死亡350例,占27.5%。CD4细胞计数为(439.97±245.93)个/μL,明显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组[(283.73±196.06)个/μL](t=29.985,P0.01)。女性(OR=1.244,95%CI=1.079~1.434)、35~44岁(OR=1.249,95%CI=1.059~1.474)和45~54岁(OR=1.420,95%CI=1.177~1.712)、高中或中专(OR=1.369,95%CI=1.062~1.764)和大专及以上(OR=1.526,95%CI=1.175~1.983)、AIDS(OR=4.370,95%CI=3.597~5.309)、CD4细胞计数200~349个/μL(OR=2.800,95%CI=2.238~3.503)和350~49个/μL(OR=1.400,95%CI=1.115~1.758)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有利因素,2016年及之后报告(OR=0.207,95%CI=0.165~0.259)、确认阳性后3~6个月(OR=0.689,95%CI=0.568~0.836)和≥6个月(OR=0.446,95%CI=0.367~0.541)进行CD4细胞检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0.445,95%CI=0.355~0.556)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不利因素。结论福建省HIV/AIDS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应针对抗病毒治疗实施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首次检测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新报告HIV/AIDS CD4检测及时性,推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三门峡市每年新报告HIV/AIDS的历史卡片,以首次CD4检测时间间隔报告卡录入日期≤14 d定义为检测及时,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新报告HIV/AIDS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的1 040例HIV/AIDS中,942人(90.6%)检测CD4,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为2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疾控中心报告病例的2.595倍(95%CI:1.460~4.612),省市级单位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县区级单位报告病例的1.634倍(95%CI:1.159~2.302)。结论 三门峡市新报告病例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低,疾控中心应该合理安排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AIDS)中双阳家庭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统一面访问卷调查福建省截至2019年12月31日报告的HIV/AIDS确诊双阳夫妻对,收集人口学和疾病相关信息。对双阳家庭感染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共调查1 042个双阳家庭,即2 084例HIV/AIDS病例,先报告病例首次配偶检测阴性的占7.9%(82/1 042);先报告病例与后报告病例报告时间间隔>365 d者占5.7%(59/1 0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先报告病例年龄 < 30岁者(OR=3.642, 95% CI:1.491~8.894)该比例较高;后报告感染者有97.5%(1 016/1 042)接受过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其中,首次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 < 200个/μl者占26.2%(266/1 0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先报告病例为女性(OR=2.285, 95% CI:1.676~3.115)、病程为AIDS者(OR=1.845, 95% CI:1.356~2.510)该比例较高,而先报告病例年龄 < 30岁者(OR=0.463, 95% CI:0.259~0.825),该比例较低。  结论  不同双阳家庭感染特征不同,应提高已婚有配偶人群HIV感染风险意识和检测意识,积极动员其告知配偶并检测,尤其应关注女性、病程为AIDS和老年感染者,以减少配偶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北京市朝阳区老年HIV/AIDS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老年HIV/AIDS患者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历史随访信息和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160名老年HIV/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HIV/AIDS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率为76.3%。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患病情况、对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态度、医生建议和CD4+T细胞数量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基础疾病(OR=0.201,95%CI:0.057~0.703)、CD4+T细胞数量<200个/μL(OR=0.059,95%CI:0.004~0.960)和临床医生的消极建议(OR=0.044,95%CI:0.005~0.364)是老年HIV/AIDS患者接种率提高的不利因素,而对新冠疫苗安全性的认可(OR=6.464,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