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CT技术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使用数字X线摄影(DR)检查未发现骨折征象的病例,经过多层螺旋CT平扫和图像重建处理多方位重建检测,分析其准确性。结果共检查出肋骨骨折86处,其中是完全线性骨折的有23处,不是完全性骨折的有63处(其中包含内缘性骨折28处和外缘性骨折35处)。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测经四种图像重建处理后,以CPR总的检出率达到最高(100%),MPR检出率为97.7%、VR检出率为74.4%,MIP检出率最低,仅为43.0%,分析四种图像重建技术总检出率,有显著差异(χ~2=14.05,P0.01)。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图像重建处理,可快速准确定位创伤区域,及时确诊,有效降低误诊及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诊断足踝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自2015-01—2019-06经临床确诊的120例足踝部隐匿性骨折,对患者的MSCT横断图像应用MPR、VR、SSD、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4种技术的诊断正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MPR技术诊断正确108例(90.0%),漏诊11例(9.2%),误诊1例(0.8%)。VR技术诊断正确77例(64.2%),漏诊29例(24.2%),误诊14例(11.6%)。SSD技术诊断正确74例(61.7%),漏诊29例(24.2%),误诊17例(14.1%)。MIP技术诊断正确52例(43.3%),漏诊22例(18.3%),误诊46例(38.3%)。MPR技术诊断正确率高于VR、SSD、MIP技术,而漏诊率、误诊率低于VR、SSD、MIP技术。结论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SSD、VR、MIP在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各有价值,其中MPR技术的诊断价值最高,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此外,这4种技术综合应用既有利于骨折细节的观察又能从整体上判定骨折的移位和走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 14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分别用MPR和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检测,比较两种重建检测技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 MPR重建检测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VR重建检测(P0.05),而两种检测诊断特异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R重建检测对关节腔积液、关节面软骨损伤、韧带损伤和半月板软骨损伤的诊断符合性均显著高于MPR重建检测(P0.05)。结论 MPR重建检测可有效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而VR重建检测可有效诊断膝关节软组织损伤,两种技术相结合可形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疑似隐匿性骨折的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 86例受检患者最终共计81例患者查出阳性。93侧受检关节共计86侧关节经关节镜等检查查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MRI对关节腔积液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而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均高于螺旋CT。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95.35%(82/86),而螺旋CT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80.23%(69/86),两者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和MRI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各有其优劣,但MRI对隐匿性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效能较高,同时能够发现膝关节骨折中的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和半月板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赵海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20-221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技术(MPR)重建在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螺旋CT检查的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SSD重建对下颌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的移位以及脱位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立体直观,显示脱位的空间位置明确,结果优于二维MPR图像;MPR在深处骨折显示上优于SSD;联合使用3种重建方法检查结果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单独一种重建方法;螺旋CT在骨折预后评价上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及肋软骨方面的临床效果、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肋骨、肋软骨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和X线检查,记录并评估CT重建技术与X线检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165根,肋软骨骨折共39根。单发骨折患者为26例,占32.5%,多发骨折患者为54例,占67.5%。CT三维重建检查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整体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t=8.9203,P0.05)。肋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肋软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的漏诊率显著低于X线检查(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多平面重建(MPR)法,表面阴影遮盖(SSD)法和容积渲染成像(VR)法进行三维成像,观察3种方法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MPR法能清晰显示全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损害情况,但图像缺乏立体感;SSD法图像立体感强,但对细小骨折显示欠佳;VR法对所有骨折能清晰显示,特别是对细小骨折及无移位的骨折显示明显优于SSD法,但其对复杂解剖结构的立体显示则不及SSD.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PR法、SSD法和VR法显示病变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最好三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70例,对所有纳入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4种后处理技术比较入组患者骨折准确率。结果 70例患者中发生多发性肋骨骨折45例(64.29%),单发性肋骨骨折25例(24.51%);102处肋骨骨折包括11处单根多处骨折(10.78%);不完全性肋骨骨折27例(26.47%),完全性肋骨骨折75例(73.53%);掖段骨折41例(40.20%),前段骨折36例(35.29%),后段骨折25例(24.51%);4种后处理技术准确率比较显示,CPRMPRVRMIP,且4者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64排螺旋CT4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显示,CPR和MPR可充分显示骨折形态,MIP对骨折形态显示最差,且4种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类型的诊断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CPR骨折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方法对鼻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2例经各种影像技术相互印证明确诊断为鼻骨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应用MIP技术进行重建图像,并与30例正常鼻骨对照。结果MIP技术能良好显示骨折线、骨折端移位及骨折鼻骨的立体图像。MIP对骨折粉碎性、骨折端移位的显示能力与其它影像技术组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是一项能良好显示鼻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及骨折三维图像的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及CT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入院后依次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用于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经MRI诊断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80例,关节腔积液74例,骨髓水肿31例,关节面软骨破损及水肿26例,半月板软骨损伤28例,韧带损伤22例;而CT诊断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43例,关节腔积液33例,未检测出半月板软骨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及水肿及韧带损伤。MRI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的检出率为100%,而CT的检出率为53.75%,两种检查手段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其检出率高于CT检查,可以降低漏诊与误诊的风险,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X线片漏诊,而经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R及3D图像确诊患者的资料.结果 46例隐匿性骨关节骨折经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后经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细微骨折的骨折线方向、骨碎块大小、移位程度及关节受累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的X线特点,减少漏诊率。方法连续追踪记录153例因肘外伤首次X线平片未发现骨折患儿的X线和/或CT资料并分析其复查前后肘关节的骨质变化。按随访结果分为无骨折组和隐匿性骨折组;按有无脂肪垫翘起分为脂肪垫征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并比较各组隐匿性骨折的发生率及隐匿性骨折的X线征象。结果 153例患儿中获得随访并有明确诊断115例。115例中脂肪垫征阴性42例且均无骨折;脂肪垫征阳性73例,其中29例有隐匿性骨折(39.72%),44例无骨折。脂肪垫征阳性组隐匿性骨折发生率高于阴性组(χ2=22.31,P0.05)。29例共30个部位隐匿性骨折中:肱骨髁骨折20例(66.67%),桡骨头7例(23.33%),尺骨鹰嘴骨折3例(10%)。隐匿性骨折组脂肪垫征阳性100%、骨皮质丘状突起72.41%、骨小梁紊乱/中断58.62%、皮质凹陷征象17.24%、肱骨前线阳性51.72%,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P0.05)。骨皮质丘状突起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72.41%)、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和阴性预测值(91.49%)最高。结论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发生率较高,最好发部位为肱骨髁,隐匿性骨折的X线表现具有较强的特征性,仔细分析X线片各种征象有助于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56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LBF)的价值。方法对54例LBF患者摄腰椎X线片;采用3~5 mm层厚连续螺旋CT扫描,1.5~2.5 mm间距后重建,于AW4.0工作站行SSD、MPR及MIP、仿真椎间盘镜(VMED)三维重建;34例行腰椎MRI检查;采用SSPS 16.0软件分析。结果螺旋CT与平片诊断L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SSD与MIP能取得清晰立体图,MPR能多向观察骨折细节,VMED能模拟MED显示椎管梗阻。MRI能清楚显示椎管受压及脊髓损伤。结论腰椎多模式三维重建对复杂性腰椎骨折诊断、分型与手术模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access Spira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78例多发肋骨骨折病人进行扫描,对比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鄄tion,MIP)图像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经随访或手术证实确诊肋骨骨折总数为146根182处,MSCT断层平扫发现肋骨骨折138根161处。数据分别经不同的图像处理方式重建后,不同重建模式下MSCT较CT平扫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4种模式中MIP准确率最低,MPR与CPR较好(P0.05),MPR与CP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MPR或CPR结合VR重建模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四肢小关节骨创伤中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方法对36例腕关节外创致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腕关节常规CR检查,诊断21例为正常,15例为可疑骨折,而行螺旋CT检查36例均存在骨折。其中:桡骨远端骨折24例,尺骨茎突骨折13例,舟状骨骨折16例,月骨骨折5例,头状骨骨折4例。结论螺旋CT检查对这类解剖复杂的部位观察较为容易,特别是对隐匿性骨折及附骨的脱位诊断优于常规CR检查。也可为患者伤害事件的鉴定、司法鉴定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显像技术(CTA)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的显示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肝脏肿瘤性病变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9例行64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分别行最大密度造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3种方法重建,比较多排螺旋CTA对肝动脉、门静脉的显示情况,以及对术中出血风险的评估。
结果:肝动脉VI级显示MIP与V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优于SSD法(P<0.05);3种重建技术对于门静脉I,II,III级分支均显示良好,显示率都在98.1%以上(P>0.05)。CTA预测术中出血风险较小的准确率为96.7%,出血风险较大的准确率为9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肝脏多排螺旋CTA血管显像技术可以满足临床的需求,MIP与VR联合应用对肝动脉和门静脉显示效果最佳,SSD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CTA可以初步预测术中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及影像学情况,并分别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DR(甲组)与6排螺旋CT检查(乙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果。结果 (1)首次检查情况:甲组首次检查检出率为86.25%,明显低于乙组100.00%,χ~2=11.812,P=0.000;(2)不同体位DR胸片检查情况:正斜切线切片检出率92.50%、正位片78.75%、斜位片70.00%、切线位片66.25%。(3)多层螺旋CT不同三维重建方法检查情况:MPR显示率100.00%、MIP显示率100.0%、VR显示率72.50%。结论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vein.CTPV)侧支血管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技术。方法 18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CTPV患者。注入造影剂后行门脉期增强扫描,采用薄层图像重建后再行二维和三维血管成像.包括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T)。结果 MIP法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门静脉癌栓和CTPV侧支血管的情况.包括门静脉胆支(胆囊静脉、胆管周围静脉丛)和胃支(胃左、右静脉)等,而VRT效果较差,SSD效果最差。结论 采用MIP法重建的多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显示门静脉癌栓和CTPV侧支血管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MRI在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9例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9岁;左侧15例,右侧24例.39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根据结果做出诊断并分别统计上述方法对后踝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情况. 结果 本组胫腓骨螺旋骨折同时合并后踝骨折30例,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7例,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例.患者后踝均为斜形裂纹骨折,其中长斜形骨折30例,短斜形骨折9例;后踝骨折轻度分离7例.X线片、CT、MRI对后踝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3%、94.9%、100%,假阴性率分别是89.7%、5.1%、0,假阳性率均为0. 结论 CT、MRI可以提高胫腓骨螺旋骨折患者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MRI是显示后踝隐匿性骨折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