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升高是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明显相关。Hcy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不多,且存在很多争议,而DPN作为糖尿病三大微血管病变之一,Hcy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Hcy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2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由专人测定超氧歧化酶(SOD)的水平(由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观察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是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比较46例1型糖尿病(T1DM组)和49例2型糖尿患者(T2DM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TG、TC、LDL-C、HDL-C、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水平的差异;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FPG、FINS、2 h INS、FCP、2 h CP、TG、BMI、WHR、SB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与FCP、2 h CP、FINS、2 h INS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肽及胰岛素水平降低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PGE_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观察钟惠菊,韩秀云,方育川,谭少珍,高东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病因之一是小血管病变。前列腺素E_1(prostaglandinE_1,PGE_1)具有使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和抑制血小板凝...  相似文献   

5.
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目的 为探讨弥可保( 甲钴酰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 S T Z) 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早期给予弥可保500μg/kg 肌肉注射,每天1 次,2 个月后行摇尾试验,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局部血流量,并分离腓肠神经,光镜下行腓肠神经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弥可保治疗后大鼠热痛阈值显著低于糖尿病组( P< 0 .01) ,但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血流量差异不显著( P> 0 .05) 。大鼠腓肠神经有髓鞘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显著高于糖尿病组,神经轴索和髓鞘显著大于糖尿病组( P< 0 .01) 。结论 弥可保对实验性糖尿病鼠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发冠心病的糖尿病者(A组)与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者(B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将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者在合并有冠心病的基础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降糖药治疗40例(治疗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与22例(对照组)应用西药维生素药物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26.4%(P<0.005),提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降糖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有明显治疗效果,是值得我们临床上继续探索和应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清ET、TNF、NO水平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NO与ET、TNF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25例,无周围神经病变者1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糖尿病病人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ET水平和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血浆ET和TNF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ET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病程无显著性相关,与TNF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负性相关.结论 血清NO水平的降低与血浆ET和TNF水平的升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慢性并发症,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是DM致残的主要原因。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DPN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个月。结果经神经生长因子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血塞通联合维生素B12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患病率约为67%。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近年来血管因素在DNP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用血塞通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之友》2010,(9):19-19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高达60%~90%。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全国发起了“阳光行动”,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筛查项目。让我们从现在起,跟着“阳光医生”,一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共享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凯时与弥可保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单用弥可保肌注,每日500μg,连用4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凯时10μg加于生理盐水100ml每日1次静点,共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48.3%(P〈0.01);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凯时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50例糖尿病(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35例,占79.1%。感觉性神经病变明显增高,以四肢麻木(408例,74.1%),四肢浅感觉减退(367例66.7%),膝反射减退(374例,68%),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20例,58.2%)等为主要表现。在同一患,可出现多种表现。危险因素统计,与年龄、病程、血脂、血糖、眼底病变呈正相关,P〈0.01。提示控制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之友》2010,(8):67-67
提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许您会有些陌生。但其实,它是一种可以严重危害到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并发症,改善其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为此,我们在全国发起了“阳光行动”,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筛查项目。让我们从现在起,跟着“阳光医生”,一同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共享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对149名2型糖尿病患者行常规血生化、肌电图及心率变异性检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DPN发生率为52.35%(78/149);DPN组与非DPN组比,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高(P〈0.05);Logit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总胆固醇与DPN独立相关(P〈0.05);DPN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低于非DPN组,其中24小时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中每5分钟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中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年龄、长期高血糖及高血脂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常下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象为 2型糖尿病 (DM )有周围神经病变组 (60例 )、2型DM无周围神经病变组 (4 6例 )和正常对照组 (5 0例 )。分别测定 3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 水平及Hcy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的基因型。结果显示 ,高Hcy及低叶酸、维生素B12 水平与 2型DM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 ,而MTHFR的基因多态性只与DM有关而与DM周围神经病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50名,采用随机、弥可保(依帕司他:弥可保=1:1)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结果:三个月并与弥可保对照。证明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自觉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弥可保相似。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248例,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对象分为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组(SDPN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52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116例.检测各组Hcy、Cys-C、FPG、HbA1 c、TG及TC等水平. 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BMI、FPG、TG、TC、HDL-C和LDL-C、SBP、DBP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SDPN组和DPN组病程、Hcy和Cys-C升高(P<0.05或P<0.01),且DPN组Hcy高于SDPN组(P<0.05).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T2DM组降低(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SDPN组低(P<0.05或P<0.01).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和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T2DM组升高(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SDPN组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病程、SBP和HbA1c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SDPN和DPN患者神经反射潜伏期延长,MCV和SCV减慢,且血浆Hcy与肌电图各参数相关,提示血浆Hcy与神经传导异常相关,说明血浆He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这两类患者Cys-C浓度升高,且与Hcy水平相关,提示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DM)常见慢性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笔者自2003年10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DPN患者2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