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C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脂蛋白(LP)a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6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对照组36例,检测血浆Fg、PLT、MPV和血清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结果:冠心病组Fg、LP(a)、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LT两组问无显著差异。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Fg、LP(a)、MPV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P〈0.01)。结论: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联合应用Fg、LP(a)、血小板指标评价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210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用常规方法测定患者血浆Fig、血清Lp(a)水平,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Fig、血清Lp(a)的关系。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Fig和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80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者(P〈0.05),Lp(a)及Fig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但Fig水平在CHD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ig与Lp(a)水平成正相关(r=0.287,P〈0.05),而Fi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Fig、血清Lp(a)是冠状动脉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二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4.
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血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观察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了13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测定血清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6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31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冠心病组中的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而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仅在多支病变者中有经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PlA2 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与血小板聚集增加有关。携带PlA2等位基因者较PlA1 /A1 基因型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较对照组更可能有GPⅢa受体的PlA2 变异 ,与PlA2 相关的危险性在梗塞年龄≤ 60岁的患者中尤为增高。此外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 ,因此纤维蛋白原水平影响了血小板的聚集。本文旨在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与PlA 多态性在血小板聚集反应中的相互作用。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Fram…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137例冠状动脉造影水患者,测定血清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61倒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31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冠心病组中的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而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仅在多支病变者中有轻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活性及与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对37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纤溶酶原和血清脂蛋白(a)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13名健康人对照。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低于健康人(P<0.05)。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纤溶酶原活性低于健康人(P<0.05).血清脂蛋白(a)水平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高于健康人(P<0.05)外,其他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刻的活性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呈负相关(r=-0.898.P<0.001)。以上结果提示,测量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和脂蛋白(a)水平,对于冠心病的诊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时脂蛋白 (a) [Lipoprotein(a) ,LP(a) ]及纤维蛋白原 (Fg)的关系。 方法 对 4 8例TIA患者测定血清LP(a)和血浆Fg水平 ,并与 2 5例健康正常人对照。 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 ,TIA组患者Lp(a)和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Lp(a)与Fg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 ,TIA伴有梗塞灶者LP(a)和Fg的水平均高于无梗塞灶者 (P <0 0 5 )。 结论 Lp(a)和Fg水平升高可能是TIA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引起栓塞,使患者致死或致残,其中血小板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p(a)],旨在了解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FIB及Lp(a)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同期检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浓度,观察两者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病变,其中29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47例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平均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均P<0.01),并且随着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脂蛋白a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纤维蛋白原Bβ链-148C/T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膜糖蛋白VIT13254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Bβ链-148C/T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Ⅵ)T13254C基因多态性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Clauss法测定15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病变的对照者血浆Fib水平,以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及纤维蛋白原Bβ链-148C/T基因多态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血浆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MI组血浆Fib水平较UAP组明显增高(P〈0.001);三组间FibBβ-148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x^2=1.78,P〉0.05;x^2=0.567,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两组基因型间血浆Fib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GpⅥ T13254C的C等位基因频率为0.033;冠心病组与对照组GpⅥ T13254C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x^2=0.617,P〉0.05;x^2=0.148,P〉0.05)。结论 Fib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FibBⅥ-148C/T基因多态性与AMI组血浆Fib水平明显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无直接关系。本地人群的GpⅥ T13254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外国人,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CKD)血脂蛋白(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内膜中膜厚度,将348例CKD患者分为4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CAS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随着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233,P0.01;r=0.315,P0.01)。相关分析显示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156,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均与CAS形成有关(P0.05)。结论CKD患者脂蛋白(a)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脑梗死非急性期血清脂蛋白(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非急性期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方法观察216例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脑梗死非急性期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同年龄范围的211例无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对照组),测定Lp(a)和Fib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Lp(a)和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患者Lp(a)含量和Fib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r=0.204,P=0.003)。结论Lp(a)和Fib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患病的危险因素,两者存在的相关性提示在目前尚无可靠方法降低血清Lp(a)的时候,可以考虑通过降低血浆Fib浓度来达到老年患者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 ( a)〔Lp( a)〕及血小板蛋白激酶 C( PKC)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检测 3 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Lp( a)水平及血小板膜相对分子质量 4 70 0 0、2 0 0 0 0蛋白质表达的 PKC活性 ,并设对照组。 结果 脑梗死组 Lp( a)水平〔中位数 ( M)为 3 3 4 .1 4mg/ L〕较对照组 ( 1 3 6.2 6mg/ L)显著升高 ( P<0 .0 1 ) ;血小板 PKC的基础活性 ( 0 min)、活化 3 min及1 0 min的活化活性 ,脑梗死组由相对分子质量为 4 70 0 0的膜蛋白质表达分别为 4 872、60 1 9及 74 52cpm,对照组分别为 2 0 1 5、2 886及 3 74 1 cpm;脑梗死组由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0 0 0的膜蛋白质表达分别为 2 4 1 8、3 52 6及 4 42 3 cpm,对照组分别为 1 84 3、2 559及 3 0 2 2 cpm。梗死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为 P<0 .0 1 ) ;Lp( a)与血小板 PKC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高水平的 Lp( a)与异常活化的血小板 PKC是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 ,而 Lp( a)与血小板 PKC的活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有特异、高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很有潜力。有一些类别在临床试验评价阶段取得了积极结果,其中C7E3已被联邦食品药品管理署批准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18.
脑血栓形成是在颈部大血管和脑内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发生的,当斑块破裂时,损伤的血管内膜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血管内皮下组织和血液中多种成分结合形成血栓,由此可见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各种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通路不同。但是,所有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均依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Ⅱb/Ⅲa)的活化,活化的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血小板膜GPⅡb/Ⅲa基因发生变异时,有可能改变血小板膜GPⅡb/Ⅲa结构和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影响血栓形成。本文将对GPⅡb/…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一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早期评估血栓和栓塞的风险及预后。我们通过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的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和纤维蛋白原[Fg]浓度的检测,以探讨Lp(a)和Fg这一危重疾病的关系。临床资料1.对象:选择2002~2005年急性肺血栓栓塞住院病人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60岁±12岁,设为肺血栓栓塞症组。所有病人经肺螺旋CT或MRI确诊。另选同期经下肢血管超声明确诊断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 相似文献
20.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P(a) ]、纤维蛋白原 (Fig)、C 反应蛋白 (CRP)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和Gensini积分评价 168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 ,并用常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LP(a)、血浆Fig、血清CRP水平。结果 :①血浆Fig、血清LP(a)、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 ;②血清LP(a)、CRP增高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③血浆Fig、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积分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66、0 2 61,P均 <0 0 5。结论 :血清LP(a)、血浆Fig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