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04例糖尿病(DM)患者和50名正常无DM家族史对照者的基因测序研究显示,线粒体DNA3316G→A伴随3290 T→C、3421G→A点突变;3497C→T和3571C→T同时基因突变可能与DM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3243和3426位点碱基变异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的线粒体基因3243和3426位点进行筛选分析,并以DNA测序方法确认。结果 两组均未检出3243A→G变异和3426A→G变异,测序中发现糖尿病组3290T→C变异1例。结论 线粒体基因3243A→G变异和3426A→G变异可能与湖北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 ND-1基因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型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DNA(mtDNA)3316G→A,3316G→A,3394T→C突变频率分别为3.9%(6/152)和5.3%(8/15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及冠心病患者,提示mtDNA3316G→A,3394T→G突变与2型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线粒体ND-1基因mt3316G→A、mt3394T→C变异在中国家族性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应用PCR-RFLP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770个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及309例非糖尿病对照者进行线粒体基因mt3316G→A、mt3394T→C变异的筛查。结果在糖尿病先证者组中发现17例(2.21%)mt3316G→A变异,18例(2.34%)mt3394T→C变异;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发现5例(1.62%)和6例(1.94%)变异携带者,变异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先证者组见到2例同时携带上述两种变异者。伴mt3316G→A或mt3394T→C突变的糖尿病组与无该变异的糖尿病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年龄、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线粒体ND-1基因mt3316G→A,mt3394T→C变异可能不是中国人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原因,而是中国人线粒体的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人Caveolin-3基因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T2DM(T2DM组)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应用PCR法对两组广西壮族人Caveolin-3基因外显子SNP进行PCR扩增后测序。结果 Caveolin-3基因第2外显子非编码区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是12842 A→G和12715 A→T。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2842A→G和12715 A→T位点有三种联合基因型(AT、GT、GA),其中AT、GA型的分布频率在两组中比较P〈0.05。结论 Caveolin-3基因12842 A→G和12715 A→T位点突变可能与T2DM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2DM患者线粒体ND1基因3537A→G和ND2基因4824A→G、5351A→G突变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45例T2DM和334例正常对照者(NC)线粒体DNA(mtDNA)3537A→G、4824A→G、5351A→G突变情况。结果NC组mtDNA4824A→G突变率高于T2DM组(P<0.05)。3537A→G及5351A→G突变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DNA4824A→G突变可能为T2DM患病的保护因素。3537A→G及5351A→G突变可能与T2DM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 ND1基因nt3394 T→C突变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NADH)脱氢酶第一亚单位(ND1)基因中339位点T→C突变与我国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无血缘关系的2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以180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老年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糖尿病患者,同时以180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老年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点突变筛选。结果:发现9例患者存在线粒体DNA 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4.3%),非糖尿病者中仅有1例突变(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3394位点T→C突变可能与我国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PTP—1B基因作SNP筛查,并在夫妻配对样本中对所检出的SNP作基因分型。结果 共检出6个SNPs位点,其中内含子区3个(15/37C→A,16/82A→G,17/301C→T),外显子区3个(E8/45C→T,E9/35G→A,E10/372G→A),其中E9/35G→A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在病例-配偶对照研究中发现,15/37C→A,16/82A→G和17/301C→T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配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则无明显差异。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15/37C→A和17/301C→T位点与男性的腰臀比(WHR)相关(P〈0.05)。结论 PTP-1B基因的SNP位点15/37C→A,16/82A→G和17/301C→T多态性可能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其中15/37C→A和17/301C→T与男性的WHR相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中线粒体DNA的3316G→A和3394T→C点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线粒体DNA点突变 (3 2 43A→G、3 3 16G→A、3 3 94T→C和 3 42 6A→G)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无血缘关系的 4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同时选择 43 0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 ,用PCR RFLP筛选点突变。结果  2型糖尿病组 3 3 16点突变发生率为2 .72 % (13 / 478) ,3 3 94点突变发生率为 2 .5 1% (12 / 478) ;两种点突变在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 0和 0 .47%(2 / 43 0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2型糖尿病组 3 42 6点突变发生率为 0 .42 %(2 / 478) ;对照组未见该突变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中皆未发现 3 2 43A→G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 3 3 16G→A和 3 3 94T→C突变与天津地区人群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荟萃分析评价线粒体NDI基因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在中英文公共数据库检索或已经发表的线粒体NDl基因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线粒体NDl基因G3316A、T3394C 2个点突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TATA 9.0 SE软件对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线粒体G3316A、T3394C相对危险度合并OR值和95%CI分别为:2.70(1.39~5.24)、3.44(1.41~8.40)。结论线粒体G3316A、T3394C点突变可能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型NO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点突变与中国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了228例中国北方汉族人的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错义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其中T2DM患者143例(DN79例),健康成人85例,并对各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 ①T2DM组的T等位基因及TG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DN+组T等位基因及T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患者(P<0.05)。③SBP、HbA1c、TC、TG和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点突变均与糖尿病肾病有关(P<0.05)。结论 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点突变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易患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线粒体基因C3394T及A12026G突变与T2DM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对2001-2013年中国人群线粒体基因C3394T、A12026G突变与T2DM相关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进行检索。经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RCTs。7个RCTs结果显示,C3394T突变合并OR(95% CI)为7.48(3.17-17.76),4个RCTs结果显示,A12026G突变合并OR(95% CI)为1.88(1.14-3.11)。 结论 中国人群线粒体基因C3394T及A12026G突变与T2DM有相关性,且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龚萍  李红霞  张素梅 《山东医药》2011,51(16):30-32
目的研究姜黄素(CCM)、佛波酯(TPA)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m tDNA突变的诱导作用。方法提取细胞DNA,进行m tDNA突变的分析,检测各组细胞之间m tDNA的突变率和突变类型。结果 CCM、TPA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m tDNA突变为多基因、多位点的突变,其突变热点依次位于CoⅡ基因、ND5基因、Cytb基因和ND4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A→T、T→A、G→A、T→C、A→G、C→T,C→T最为常见。结论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株m tDNA编码区的CoⅡ、Cytb、ND4、ND5是一个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它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2型糖尿病(T2DM)中线粒体基因tRNAGlu A14693G和tRNALeu(UCR)A3243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与T2DM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基因测序技术,对179例T2DM患者和208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进行检测。结果首次在T2DM中发现4例tRNAGlu(A14693G)突变(2.23%),对照组未检出该突变,两组间A14693G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7.P=0.030);未发现A3243G的点突变。结论 tRNA^GluA14693G突变可能与T2DM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PCR-RFLP及DNA测序方法对湖北省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的102例发病年龄≤45岁2型糖尿病患者及104例正常对照个体的线粒体DNA tRNA Leu(UUR)基因及ND-1基因5个位点进行突变分析。实验组检出3714(A→G)突变2例,两组间仅nt3316(G→A)突变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推测该位点变异可能与某些核基因或环境因素协同与汉族人群中的线粒体糖尿病的早发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湖北省线粒体基因的热点突变区域ND1点突变(3243,3316,3394,3593)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无血缘关系的13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52例正常对照个体的血细胞线粒体DNA进行突变分析。结果病例组中3316G→A点突变率为3·7%,3394T→C点突变发生率为3·0%,而对照组3316和3394的突变率分别为0·66%和0,3394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3593点突变发生率为0·75%,对照组未见该突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3243的突变。结论线粒体DNA3394T→C突变与老年线粒体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56例2型糖尿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研究显示,线粒体基因ND13316 G→A突变在中国北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52%,突变对T2DM的发生有一定风险性,但不是主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个以肝肿大为主要表现的Ⅰa型糖原累积病(GSD 1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和分析。方法收集GSDⅠa患者家系资料和亲属外周血标本,PCR法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的5个外显子,并测序比对基因序列的变化。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肝组织学检查及家系分析,患者诊断明确。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患者p6-Pase基因5号外显子密码727G→T/1071C→A(A331E)复合突变。在其父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727G→T杂合子突变,导致剪切点突变;其母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1071C→A杂合子突变,导致第331位密码子编码的A转变为E。结论患者的祖父及外祖母为首发突变者。727G→T/1071C→A(A331E)复合突变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256例2型糖尿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研究显示,线粒体基因ND13316G→A突变在中国北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52%,突变对T2DM的发生有一定风险性,但不是主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家族性糖尿病人群中线粒体tRNALys基因突变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赖氨酸基因的三个突变-tRNALyB8296A→G,tRNALyB8344A→G和tRNALyB8363G→A与日本人糖尿病的发病相关。本研究在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这三个突变,提示这三个点突变均不是中国人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