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性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临床分为特发性/散发性帕金森病、家族性/遗传性帕金森病、继发性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单体型分析和受累同胞对分析等技术方法。目前,已定位了12个家族性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位点(4q21-23、2p13、4p14-16.3/4p15、4p14/4p14-15、12p11.2-q13、6q25.2-27、1p35-36、1p36、1p36、1q32、2q36-37和Xq21-q25),克隆了6个家族性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a-Synu-clein、parkin、UCH-L1、PINKl、DJ-1和LRRK2)。本文就其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的致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缺陷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LDLR基因发生突变,影响LDLR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合,使LDL~C不能正常代谢,造成血浆胆固醇浓度异常升高并在组织内过多积聚。纯合子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杂合子发病率为五百分之一。纯合子FH因LDLR基因严重缺陷,导致血浆LDL-C水平较健康人高4~6倍。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表型致病基因突变分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缺陷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LDLR基因发生突变,影响LDLR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合,使LDL~C不能正常代谢,造成血浆胆固醇浓度异常升高并在组织内过多积聚。纯合子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杂合子发病率为五百分之一。纯合子FH因LDLR基因严重缺陷,导致血浆LDL-C水平较健康人高4~6倍。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本文报告3个家族共11例患者,5男6女,共21次气胸发作,有6人经手术治疗,气胸原因为胸膜下肺大疱破裂。复习文献,作者认为我国家族性自发性气胸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文献提高对家族性自发性气胸的认识。方法 2个家系共1 0例患者,5男5女,共1 5次气胸发作,胸部影像学检查多有肺大疱,有4人行肺大疱切除术。结论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发病年龄较大,可能发病机制与常见的特发性气胸不同,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0.15‰~3.00‰。预激综合征大多为散发,部分有家族史。早在1944年Ohnell首次报道了两个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家系。以后陆续有报道。1978年,Gillette报道了4个家系,提出了预激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01年Gollob等报道了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γ2调节单位编码基因PRKAG2为预激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ADPKD患者PKD1基因突变位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中国人PKD1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突变规律。方法采集38个家系的多囊肾患者病理标本(血样及组织)共43份,无病个体血样15份。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特异性扩增含PKD1基因的12、14、21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用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测序,进入互联网基因库查找正常基因序列并与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在外显子12检测到一个无义突变(C26017A),在外显子21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A33849G)。多囊肾突变率为4.7%(2/43)。未发现突变热点。结论检测到2个新的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C26017A、A33849G。中国ADPKD人群PKD1基因不存在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收集的1例心房颤动患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查及突变位点分析,初步探索该基因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集此家族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候选基因突变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其家系成员和101例健康人群中进行验证.并使用Polyphen...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 ND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垂体性尿崩症(ADNDI)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在一临床确诊的ADNDI家系,提取外周血的基因组DNA,PCR扩增精氨酸加压素前体基因(AVP-NPⅡ),并进行全长测序,亚克隆测序确认突变位点。结果本家系中所有患者在AVP-NPⅡ基因2号外显子的1824-1829位AGGAGG存在一个AGG密码子的缺失,而其他表型正常的成员测序结果正常。结论AVP-NPⅡ基因1824-1829位AGGAGG中的一个AGG的缺失导致NPⅡ第47位谷氨酸(Glu)的缺失,可能影响NPⅡ蛋白对AVP的运输,进一步造成AVP降解增加,发生尿崩症。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腺瘤病又称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青年.本病癌变率高,长期随访观察发现,几乎100%终发生癌变。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重要。我院自1992~1997年收治11例,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一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定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FIC)是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发性癫痫综合征。我们发现一个伴发作性运动障碍和再发癫痫的中国人BFIC家系,采用连锁分析方法对该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了排除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CHI)是婴儿持续性、复发性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已发现了8种遗传学类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KATP-CHI)是CHI最严重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CHI患儿的40% ~ 45%,其中82%的患儿对二氮嗪治疗无效[1-2].ATP结合暗盒蛋白家族C8 (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8,ABCC8)基因编码的磺脲受体1(SUR1)是CHI最主要的致病基因,迄今已发现了150多种突变[3].其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偶见新生突变.国外研究资料显示不同类型的ABCC8基因突变临床表现有着较大的异质性.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4例CHI患儿家系的ABCC8基因的39个外显子区进行测序,以期揭示CHI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婴儿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PHHI)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表现异质性的综合征。对其病因学研究的深入促进了人产对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调控机制的了解。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的PHHI患者,由于编码胰岛β细胞KATP通道SUR1或Kir6.2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其KATP通道功能丧失,造成PHHI。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患者的病因尚不清,仅在一个家系发现了葡萄糖激酶基因的突变。而合并有高氨血症的PHHI,则多是因谷氨酸脱氢酶的功能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4代家系成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探讨该家族FH可能发病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结合DNA测序,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 Bank比对寻找突变;采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apoB100基因R3500Q、R3531C和R3500W位点以及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和PCSK9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第6号外显子发生Cys276X杂合无义突变,为半胱氨酸改变为提前终止密码子,使终止密码子在第276位提前出现,为致病性突变,国内尚无报道;另外,第15号外显子发生Arg744Arg同义突变.其母未发现上述突变,未检测出患者及其家系apoB100基因R3500Q、R3531C和R3500W突变以及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基因突变.结论:此患者及家系LDL-R基因存在Cys276X无义突变,可能是FH的致病突变,该突变是我国FH患者LDLR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1例由牙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突变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1型(autosomal recessive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1,ARHR1)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外周血进行DMP1基因全编码外显子测序,并...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内镜特点-附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又称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是少儿的消化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FAP患在未行干预治疗情况下息肉自然癌变率为100%,中位癌变年龄在25~35岁.至40岁时超过四分之三的患出现癌变,约50%以上的患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时即已发现息肉癌变,因此.FAP患的肠道息肉归属于高危癌前病变,一旦确诊须密切随访并视同恶性病变尽早行干预治疗,包括全结肠切除术及全结肠直肠切除术。本病外显率约50%~90%,出现先证后对患病家系的结肠镜定向筛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最可靠方法。近年研究发现伴有肠外表现的Gardner综合征;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Crail’s综合征(过去称Turcot综合征)及轻表型FAP(AFAP)等均有相同的遗传学背景.均存在APC基因的突变。目前已将上述综合征统一归属于APC范畴。  相似文献   

18.
典型及非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ereditarynon polyposiscolorectalcarcinoma ,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外显率约 5 0 % ,临床上约占大肠癌的 5 %~ 15 %。由Wathin于 1913年首先报道 ,又称Lynch综合征 ,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Lynch综合征 1型和 2型。为了解国人HNPCC的特征 ,近年来我们收集了 2 8个典型及非典型HNPCC家系共78例患者 ,对其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等作深入的研究 ,并对HNPCC的诊断标准作进一步的探讨。资料和方法HNPCC的Amster…  相似文献   

19.
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SCA3/MJD一家系临床及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基因,泛素羟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基因,LRRK2基因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有关。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是一组包括多种亚型在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共济失调外可伴有帕金森综合征。近来有报道SCA患者可以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而无明显的共济失调,我们对5个临床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帕金森病家系进行SCA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