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梗死发病早期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117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的血糖值,并观察其与病情严重程度(观察指标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增高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近期死亡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脑梗死早期血糖值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配伍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在入院第1、3、5天分别静滴巴曲酶10、5、5Bu,并给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显效率为68.9%,明显高于对照组(73.3%,46.7%,P<0.05),治疗第21天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分别为80.1±18分,75.4±20.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0.5±20.2分,64.5±24.0分,P<0.05)。结论:依达拉奉配伍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肪乳剂(L ipo-PGE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小剂量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血塞通、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静脉滴注14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血小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80.0%)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0.01);治疗后观察组NDS(7.82±4.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5±7.08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肌酐下降,血小板在正常范围。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符合条件的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均给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评估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4d、90d的功能状态,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治疗后90d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及90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90d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轻型性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近期预后,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许慧  王江 《医学争鸣》2001,22(22):2037-2037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急性脑梗死患者 196例 ,均经头部 CT证实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1 ] ,按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 ]分为轻、中、重三型 ,轻型 0~ 15分、中型 16~ 30分、重型 31~ 45分 .随机分为治疗组 98(男 6 2 ,女 36 )例 ,年龄 43~91(平均 6 2± 13)岁 ,轻型 31例 ,中型 5 4例 ,重型 13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 10分 .对照组 98(男 5 8,女 40 )例 ,年龄 46~ 88(平均 6 3± 11)岁 ,轻型 34例 ,中型 5 3例 ,重型 11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6± 10分 .…  相似文献   

6.
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纲  查芹  陈季志  曹庆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53-953,962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对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阿司匹林、甘露醇及丹参酮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在入院后11和21d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8.57%)高于对照组(34.28%,P〈0.05)。两组11、21dESS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血糖、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基苯酞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唐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3):2131-213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78例)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仅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静脉滴注丹参20 mL/d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9%氧化钠溶液100 mL+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治疗前、后14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NIHSS减少分数分别为(16.42±2.13)分及(12.23±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评分增加分别为(35.23±32.2)分及(23.2±2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明  肖秋景  陈清泉  刘大勇 《四川医学》2004,25(11):1201-1202
目的 探讨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3 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纳洛酮试验 ,观察静脉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变化 ,同时观察颅内出血的副作用。结果 纳洛酮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8分的 2 5例为A组 ,减少不足 8分或评分增加的 8例为B组 ,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2 4.60± 5 .2 0分 ,治疗后5 .10± 3 .2 0分 (P <0 .0 1) ,而B组治疗前 2 3 .90± 4.2 0分 ,治疗后 18.70± 6.2 0分 (P >0 .0 5 ) ;A组发生颅内出血 1例 ,B组发生 3例 (P <0 .0 1)。结论 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溶栓治疗疗效好 ,且颅内出血机率小 ,在溶栓治疗前纳洛酮试验能起到初步筛选病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8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评估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将其分别纳入重度缺损组(n=25),中度缺损组(n=28)及轻度缺损组(n=15),并根据患者治疗28 d时的NDS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预后不佳组(n=19)与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NDS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血清hs-CRP水平在对照组、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及重度缺损组患者分别为(2.56±1.08)mg/L、(6.14±2.19)mg/L、(8.79±2.46)mg/L、(12.13±3.71)mg/L,其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评分在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及重度缺损组患者中分别为(12.56±4.68)分、(19.65±6.35)分、(32.47±12.89)分,其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13.01±3.94)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9.28±2.8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每天1次;观察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2组患者均用20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80.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近期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脑梗死患者215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组112例,非代谢综合征组103例。分别评定患者第1、14、28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第28天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近期临床疗效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代谢综合征患者重,近期预后较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48-5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动脉斑块和神经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 2016 年1 月~2017 年6 月在本院纳入100 例脑血栓病情稳定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组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的联合药物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自我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42±0.27)cm2,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67±0.12)mm,NIHSS 评分为(11.30±2.27)分,ADL 评分为(81.34±7.35)分,如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分别是(1.68±0.34)cm2、(0.75±0.20)mm、(14.75±3.64)分、(66.40±5.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脑血栓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可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脑血管造影术,部分患者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分别采用NIHSS及CSS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0.5h、6h、24h及48h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患者临床病情变化。结果:28例(87.5%)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术后0.5h明显改善,NIHSS及CS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1.13±7.11分及23.12±4.36分降为5.32±4.31分及10.12±3.22分;18例(56.25%)单纯进行脑血管造影者术前及术后6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一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2例患者术后0.5h、6h两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后24h评分明显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术前。结论:脑血管造影术能明显改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高压注射血流冲击有可能成为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8例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24例,对照组: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大剂量阿司匹林。相比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C反应蛋白浓度得到良好调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为(11.20±3.77)分,不良反应情况相对较差,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观察组总体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非常显著,但需加强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47-4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进行评定及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30%);治疗后NIHSS为(2.69&#177;0.8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177;1.52)分(P〈0.01);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抗血小板双联方案联合降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APTT(38.16±1.89)s长于对照组,FIB(1.96±0.37)g/L低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6.89±1.35)分低于对照组(11.73±1.68)分,FIM评分(81.37±9.16)分高于对照组(66.26±7.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T分别为(12.03±2.76)、(12.43±2.98)s,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独立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观察组8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天。对照组70例给予静滴丹参或丹红注射液、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1)总有效观察组69例(84.15%),对照组48例(6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为13.72±6.82,对照组为17.98±6.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硫辛酸用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rtPA溶栓治疗的6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监测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2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25/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7.25±5.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14±6.1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rtPA溶栓后采用硫辛酸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0.
周治平 《海南医学》2008,19(5):58-5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7例发病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连用15天,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青年脑梗死,能安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