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2003年7月~ 2004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86例,分析不同部位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标本共354份.结果 共检出159株菌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2.33%.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69.18%)和泌尿道(26.42%).分离的菌株对5-氟脲嘧啶、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均<10%,而对氟康唑耐药率则较高.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5-氟脲嘧啶、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耐药性较低,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的检出率和耐药性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2003年7月~2004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86例,分析不同部位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标本共354份。结果共检出159株菌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2.33%。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69.18%)和泌尿道(26.42%)。分离的菌株对5-氟脲嘧啶、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均<10%,而对氟康唑耐药率则较高。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5-氟脲嘧啶、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耐药性较低,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内真菌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ICU患者的各部位标本,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9.0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8%)和泌尿道(20%)。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6%,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36.4%。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性较低,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ICU患者的各部位标本,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9.0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8%)和泌尿道(20%)。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6%,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36.4%。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性较低,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120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中分离的124株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6种124株.主要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占36.3%,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9.8%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4%.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氟康唑、伏立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均<25%.结论 泌尿系真菌感染以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可作为泌尿系真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也是治疗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4 514份血培养中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我院血培养真菌的感染现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合理用药的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 514份血培养检测结果 .结果 在4 514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82株,其中真菌30株,真菌阳性率0.66%,占同期检出病原菌的6.2%.真菌构成比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0%,光滑假丝酵母菌23.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0%,克柔假丝酵母菌6.7%,头状丝孢酵母菌6.7%,热带假丝酵母菌3.3%.检出前三位的科室是血液内科36.6%,新生儿病区20%,外科及ICU 室20%.30株真菌对药物总的敏感率分别为:两性霉素B 100%,5-氟胞嘧啶96.6%,氟康唑86.7%,伊曲康唑83.3%,伏立康唑93.3%.结论血培养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其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对2007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期间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新生儿真菌败血症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2例,其他假丝酵母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使用有创呼吸机3例,无创呼吸机4例,中心静脉置管8例,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例,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10例(100%),粒细胞减少4例,可能为相关因素;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属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比例增多,早产儿是NICU中真菌感染高危儿,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中中心静脉置管率较高,与呼吸机应用相关。对于有高危因素疑诊深部真菌感染者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266株酵母样真菌,采用科玛嘉念珠显色培养基和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鉴定,用假丝酵母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药敏板测定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并以WHONET 5.3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临床分离的266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15株(80.8%),其他酵母菌51株(19.2%)。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9.5%、99.5%、94.9%、90.2%。结论酵母样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有很高的敏感率,应加强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4~2007年临床分离真菌种属分类和分布.方法 对2004~2007年某医院临床分离的真菌标本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每年临床分离真菌菌株在237~258株之间,白色假丝酵母菌127~149株(51.00%~58.23%),热带假丝酵母菌18~47株(7.59%~18.21%),光滑假丝酵母菌19~37株(7.36%~15.6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5~24株(6.02%~9.41%),新型隐球菌2~7株(0.78%~2.95%).血培养阳性菌株总计77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依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结论 临床分离的真菌仍以酵母菌为主,霉菌少见.临床上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应加强对真菌病原学检测和耐药性的监测,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探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特点.方法 方便择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该院病室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64例患者病理资料分析,总结肺部真菌感染具有的临床特点.结果 分离培养实验共发现75株真菌,可分为热带、白色、光滑3种假丝酵母菌,所有菌株均存在于无菌部位与非无菌部位,且非无菌部位的分布数量远远多余无菌部位.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占比60.00%(45/75);热带假丝酵母菌次之,占比24.00%(18/75);光滑假丝酵母菌最少,占比16.00%(12/75);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真菌感染可引发肺部湿罗音、气促、痰量增多、痰液粘稠、发热等临床症状.结论 患者多因白色假丝酵母菌而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应谨慎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严格进行术中无菌操作,避免低蛋白血症等间接诱发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杰 《吉林医学》2010,31(31):5508-550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院内感染防控。方法:对入住我科NICU的580份病例进行院内感染调查分析。结果:在580例新生儿中有71例发生了96次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12.2%,包括36例血流感染,33例肺炎,18例尿路感染,6例结膜炎及3例脐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38.5%)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3%)。只有3例念珠菌引起的血流感染(8.3%)。结论:院内感染与住院天数、Apgar评分、低出生体重及菌株的耐药等因素有关,应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A fivefol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ses of nosocomial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al bacteremia was investigated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between 1975 and 1982. This apparent outbreak was not the result of increased isolation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from blood cultures nor an increased frequency with which blood cultures were obtained. Rather, it was attributable to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probability that a positive blood culture would be interpreted as "bacteremia" as opposed to a contaminant by both physicians and infection control staff. Specifically, there had been a 62.3% increase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bed use by very-low-birth-weight (less than 1000-g) infants between 1975 and 1982, and in both years,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were 3.8 times as likely to be perceived a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f obtained from such tiny infants. The growing number of very-low-birth-weight babies occupying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beds, coupled with the observation that blood cultures positive for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are almost four times as likely to be perceived a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f obtained from 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 may account for the reported increase in nosocomial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al bacteremia.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院内感染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构成,以利于实施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0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率为7.0%;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 新生儿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侵入性操作、低体质量、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等都是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危重病监护病房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危重病监护病房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出现的36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惠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和感染相关的因素有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应用广谱抗生素;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仅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较敏感,敏感率在70%~90%之间,危重病监护病房内细菌的耐药率高于全院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多重耐药菌,危重病人感染后,治疗相当棘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的98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8.70%,例次感染率9.95%,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皮肤、口腔,分别占54.46%、12.50%,10.71%;住院时间≥7d较〈7d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增高(P〈0.01),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P〈0.0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与新生儿性别无关(P〉0.05)。结论应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定为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重点科室,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加强监护管理,提高医护质量,缩短病程。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早产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金 《安徽医学》2009,30(8):910-912
目的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状况,探讨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尤其伴含深部真菌感染与死亡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2008年ICU出院的75例院内感染患者,以单一感染(A组),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B组),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伴含深部真菌感染(C组)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的发生率为45.33%,病死率为23.53%,平均住院天数20.41;B组的发生率为54.66%,病死率为39.02%,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55.1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为26.67%,病死率达55%,平均住院天数33,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与住院周期延长互为因果,而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伴含深部真菌感染可导致病死率增高。重视院内感染的全面监测,及时防治深部真菌感染对降低危重患者院内感染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患儿的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感染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NICU院内感染的98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此期间该院NICU共收治患儿2056例,有98例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培养52例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42(80.8%)例,革兰阳性菌10(19.2%)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9(36.5%)例,大肠埃希菌13(25.0%)例,铜绿假单胞菌6(11.5%)例,鲍氏不动杆菌2(3.8%)例,阴沟肠杆菌2(3.8%)例,表皮葡萄球菌5(9.6%)例,溶血葡萄球菌3(5.8%)例,肠球菌2(3.8%)例,出生时胎龄、出生时体重、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是主要的感染因素。结论 NICU中患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早产儿、低体重儿、住院时间长和进行气管插管是主要的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和分析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提出针对性护理控制措施.方法 从2016年1~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2000例患儿中选取体质量为(2000±500)g的80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0例患儿应用改进后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护理,对患儿的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种等进行监测,以及对监护病房的仪器设备、用具、空气、医护工作者手部等细菌情况进行定向、抽样检测.分析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院感率、感染部位以及不同疾病新生儿与院感的关系等.结果 400例改进前NICU护理的患儿有26例感染疾病,院内感染率为6.50%,而400例改进后NICU护理的患儿只有1例出现了感染,院内感染率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部位较高的分别为呼吸道感染(48.15%)和胃肠道感染(25.93%);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半数以上为革兰菌,有32株(占总菌数的61.5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总菌数的13.46%);改进后重症监护病房外部环境中的食用工具、病房物体表面及推车的合格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的改进有效地消除了新生儿患者的内在和外在的感染源,减少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新生儿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ICU中共有171例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为28.4%,分离出致病菌253株,以G-杆菌为主。G-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约为1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为100%.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的敏感率为100%.结论我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医院感染菌的首位,且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环境消毒和手卫生,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感染率的措施。方法对1289例新生儿一般资料及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为12.96%。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部位(P〈0.01)。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病原菌(P〈0.01)。胎龄〈37周、羊水污染、出生体重〈2.5kg、人工喂养、重症监护、吸氧、吸痰/插管及抗生素应用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不同羊水污染程度及抗生素联用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羊水污染程度越高、抗生素联用种类越多感染发生率越高,与感染率呈正相关(P〈0.05)。胎龄〈37周、羊水污染Ⅲ度、出生体重〈2.5kg、重症监护、吸氧、吸痰/插管及抗生素联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医院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