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痺证治验     
痹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疾患。《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这阐明了本证的外因,强调了三气合邪致病的复杂性.而发病的关键仍在于人体的正气,尤其是全身性气血不足,腠理空疏,营卫不固,  相似文献   

2.
<正> 喉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喉痹包括多种咽喉疾病.将由于内外邪毒结聚,脏腑气血失调,经脉痹阻不通所致的咽喉病,统称为喉痹.其中也包括喉痈、喉风、乳蛾、白喉、口腔等疾病在内.其范围广泛,界限混淆不清,不易于辨证治疗,也不便于对这些疾病的更进一步认识.有鉴于此,后世医家逐渐将喉痹的范围缩小.目前所称的喉痹,指狭义而言.即专指咽喉红肿疼痛,或微红干痒,吞咽不利,异物梗塞感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慢性咽喉  相似文献   

3.
《金匱》橘枳生姜湯与茯芩杏仁甘草湯同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証。《医宗金鑑》认为水盛于气者,主以苓杏甘草湯;气盛于水者,主以橘皮枳实生姜湯。盖前方着重利水,后方着重行气。茲将吾师运用此方加味,治愈历时五年之胸痹証一例,介紹于下。病案摘要:何××,男,34岁,門診号6372。主訴:咳嗽已五年,經中西医久治未愈。西医拟診为枝气管炎,屡用棕色合剂、青霉素等药;中医认为“久嗽”,  相似文献   

4.
前言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各种风湿性肩臂痹痛,如手臂不能高举和手臂不能展转等.有的在针灸后收效显著,但有的却非常顽固,无显著疗效,或者在治疗期间中反反复复的拖延了很长的时间而未能完全恢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提出来加以讨论.一般疗法我们一般常用的治疗经穴,都是以足太阳经和手太阳、阳明二经为主.在经筋篇上也已经指出该三经之筋与本病的关系.所取的穴位,也都是此三经的穴位,如肩井、秉风、肩中、  相似文献   

5.
痹病是一种筋骨、肌肉发生攣痛、重着、酸麻的症侯。古人认为是风、寒、湿三气乘虚侵袭所致,而三气的感受有偏轻偏重不同,故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如风偏胜者曰行痹,寒偏胜者白痛痹(亦有偏热者),湿偏胜者曰着痹。它的临床主要表现特征是:行痹牙痛沈重,走注疼痛,痛无定处;痛痹偏于寒者,形寒痛剧,苔白脉肾,偏于热者,痛处喜凉,  相似文献   

6.
1963年春夏季节,气候异常,小儿患麻痹症颇多。我院自四月份起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40例。其中除二例由隣县远道前来住院治疗外,其余均在门诊治疗,都获得较好效果。 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六个月至一岁者11例,二至五岁者19例,六至十岁  相似文献   

7.
湿为六淫之一。四季皆发,尤以长夏多见,乡村发病率较高。现将个人多年来,对湿证治疗体会浅述如下:湿证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云:“……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治湿应根据发病季节,人体的差异及湿邪停留的部位,用药不能拘泥一方,应随症加减,药量适宜,分别采用解表祛湿,芳香化浊,淡渗利湿。若湿邪从寒热转化,应清热利湿,温阳化湿。总之,以健脾利湿,舒畅气机,利其小便为主。临证病例(一)解表祛湿法主要应用于表湿证,湿邪留于肌表,治宜微微汗出,禁发大汗,否则湿邪未  相似文献   

8.
近二年我們治疗小儿麻痹症81例,其中治愈47人,近愈18人,好轉14人,无效2人,总計治愈率为58.01%,有效率为97.53%。現在介紹出来,請同志們指导,借以交流經驗,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
谈风寒湿痺     
一素问痺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风、塞、湿属于六淫之邪,为引起人体疾病之外因。古代对痺字有数种释义:华氏中藏经云:“痺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痺而不仁,故曰闭也。”谢观医学六辞典云:“痺者,肌肉麻木不仁也。”日人丹波氏曰:“经中痺有四义:①有为病在于阴之总称者,见于寿夭刚柔篇;②有专为闭塞之义者,如食痺、喉痺是也;③有为麻痺之痺,如王注云  相似文献   

10.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月水来腹痛候》概述了痛经的主要症状,即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常痛引腰骶,严重者可致昏厥,故而对痛经的诊治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1.
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证体会秦火印(江西省东乡县中医院东乡331800)关键词痰饮证,中医药疗法,苓桂术甘汤笔者近2年来以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证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以茯苓20g、桂枝9g、白术10g、炙甘草6g加减运用,兼阳虚加制附...  相似文献   

12.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病在心肾,涉及肝脾。其病因病机为情志所伤,劳逸失调,素体虚弱或病后体虚及饮食不节等导致阴虚阳盛,阴阳失交而成。根据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采用相应的中药及针灸疗法,临床疗效倍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筋会穴阳陵泉治疗痺证的疗效及实验依据。方法 用单取筋会穴阳陵泉或针或灸或针灸兼施的方法治疗痺证,并与传统多穴组及药物治疗组比较,另作相关实验观察。结果 其有效率达90.5%,与传统多穴治疗组比较,虽然P>0.05,无显著差异,但临床总体疗效较其为高;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实验观察显示针刺筋会穴阳陵泉能提高机体痛阈及耐痛阈。结论 表明筋会穴用于痺证的治疗,其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小儿长期食欲减退,日渐消瘦是儿科门诊中所常见的病证。然而这食欲减退(厌食)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宿食停滞、脾胃虚弱、虫积内扰、热病伤阴、疳积等等。临床中往往有虚实之分。但就当前来看,真正属于纯营养不良之虚证不太多见,而大多属于食滞中焦的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候为多。对于上述病因引起的厌食,大多已有明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病例一白××,男,44岁,干部。1986年7月3日入院。患者几年前,经常腰酸。晨起,眼睑浮肿,但一直未诊治。10天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咯吐白痰,随之全身高度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并有胸水、腹水征,尿量减少,400me/24小时左右,面色晦暗无华,视物不清,恶心时有呕吐,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化验:尿蛋白( ),红细胞20~30个/HP,白细胞2-4个/HP,颗粒管型5~6个/Hb,血钾22.4mg%,BuN75.7mg%,CO_2CP31.4Voe%,肌酐7.9  相似文献   

16.
邱××,女,43岁。患者10年来,间断面目、四肢浮肿,乏力。近半月来,明显少尿。于沈某院诊断“尿毒症”,转回当地治疗。入院当时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嗜睡、头痛、乏力、少尿,尿量500毫升左右/每日。畏寒喜暖,腰以下冷甚,身痒,体倦神疲,面色晄白,周身浮肿,舌淡,舌苔厚腻,脉沉弱尺甚。化验:血常规Hb7.0克%,尿常规,蛋白(廿),血钾:3.8毫当量/升,血纳140毫当量/升,血氯100毫当量/升。血尿素氮80mg/a,血二氧化碳结合力36容积%,血肌酐4.0mg%,血钙9.8mg%,血压150/90毫米汞柱,入院诊断慢性肾炎、尿毒症,脾肾阳虚,湿浊内蕴,  相似文献   

17.
一贯煎方出魏玉横《续名医类案》,其药物组成: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功能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横逆、胸胁疼痛、脘痛、咽干口燥之症。  相似文献   

18.
癔病是精神异常的一种综合病症,从临床来看,类似现代医学的轻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即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儿童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性怪癖等病种,属中医"不寐"、"癫证"、妇女"脏燥证"的范畴.本病临床可分:气滞血瘀痰盛型、气滞痰湿脾弱型、肝胆虚弱心血不足型、心脾两虚肾气不足型.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典型病例诊治过程的分析,浅谈酒精依赖治疗的临证体会。酒精依赖病机较复杂,晚期多以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心、肝失养为主,病位责之于心、肝、脾、肾四脏,以心悸不安,失眠多梦,抑郁恼怒,健忘痴呆,狂妄躁动,不思饮食,畏寒肢冷,甚则昏迷等为临床特点。中医治疗可采用"扶阳宁心"之法,为本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