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6~12月入住神经外科适合应用留置针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2组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护士工作量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护士工作量降低及留置时间增加.结论 防逆流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能明显降低堵管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延长留置时间,体现留置针优点,达到治疗目的,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防逆流留置针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输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8月住院需要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神志清醒老年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穿刺部位均选择上肢腕部、肘部或颈外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观察组应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应用传统普通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使用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为10.0%(静脉炎8例、堵管3例、回血0例)低于对照组的24.55%(静脉炎8例、堵管10例、回血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4.38±1.02天、患者满意度97.27%高于对照组3.47±0.98天、8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构造留置针临床实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构造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0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2组患者在留置期间的静脉情况、穿刺成功率、防逆流效果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留置前后静脉血管的弹性、血管的再次利用度、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回血及堵管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留置期间回血少,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防逆流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防止留置针回血、堵管现象,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护士负担及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防逆流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堵管率。方法:选择使用留置针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试验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2种留置针在置管7d内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结果:防逆流留置针在置管7d内出现堵管为15.0%,普通留置针出现堵管为61.7%。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可减少留置针在置管时间内发生导管堵塞,从而使留置时间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12月入住儿科适合应用留置针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回血、护士冲管次数、家长满意度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冲管次数减少及留置时间增加;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高.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能明显降低堵管率、回血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延长留置时间,体现留置针优点,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失败的原因。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和外周浅静脉组,各36例。外周浅静脉组采用常规方法,腋静脉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在留置后24h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脱管发生的情况。结果腋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留置112例次,置管后24h,17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3例次,静脉炎3例次,堵管1例次;外周浅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324例次,置管后24h,281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89例次,静脉炎68例次,堵管8例次,脱管16例次。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后24h,留置失败的原因为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和脱管,且腋静脉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均比外周浅静脉组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抗逆流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6月临床住院患者3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6例,观察组使用22 G抗逆流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22 G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静脉炎发生及堵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静脉炎发生及堵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延长管回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逆流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防止延长管回血情况的发生,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担忧,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肾脏内科的使用效果。方法以使用留置针的患者653例,按患者入组的先后编码,单号入A组,双号入B组,A组使用普通留置针(24G),B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24G)。分析两组采血成功例数、留管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持续用药组的冲管次数,比较两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普通留置针采血的成功率明显优于防逆流留置针,在平均留管天数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在持续用药时冲管次数方面,防逆流留置针明显少于普通留置针数。结论在非持续用药患者尤其是穿刺时需同时采血的患者可优先选择普通留置针,对于需要维持用药的患者推荐首选使用防逆流留置针。  相似文献   

9.
陈晋云 《全科护理》2011,9(22):1993-1994
[目的]观察改进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5例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肝素帽、盐水封管方法,将3M透明敷贴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观察组55例使用无菌输液接头封管,先用输液贴盖住留置针针眼,后覆盖3M透明敷贴,留置期间使用弹力帽作头部固定。比较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无菌输液接头封管可降低回血堵管率;改进的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可有效避免留置针脱出,降低静脉炎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毕美仙  张家群 《全科护理》2011,(11):982-983
[目的]观察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根据使用不同敷贴固定分成普通敷贴组(对照组)和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组(实验组),观察两组静脉炎、外观渗液、堵管及脱管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外观渗液、堵管及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使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堵管、脱管及外观渗液的发生,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进针角度穿刺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进针角度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4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中的静脉留置针10~20度进针角度,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30~40度进针角度。结果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采用30~40度进针角度一次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诊抢救中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全型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269例急诊输液病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3组,分别以安全型留置针(A组,n=96)、普通留置针(B组,n=92)与头皮针(C组,n=81)建立静脉通路,比较三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通畅率、脱针/渗漏率和穿刺针头误伤操作者发生率(简称刺伤率)。结果3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0%、96.5%和94.8%,通畅率分别为100%、98.5%和90.6%,脱针/渗漏率分别为1.0%、2.2%和11.1%,刺伤率分别为0%、7.6%和1.2%。C组患者通畅率最低而脱针/渗漏率最高(P〈0.05),B组患者刺伤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以安全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通畅性好、脱针/渗漏少和不误伤操作者等优点,适合在急诊抢救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外套管留置长度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后在皮肤外留0.2cm,对照组则全部送入皮肤。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33%,对照组为44.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穿刺时皮肤外留0.2cm,安全性高,舒适度好,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51例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穿刺。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比90.2%,P<0.05),而患者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比39.2%,P<0.05)。结论单手送管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能让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明显改善,满足了患者安全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7年7月8-21日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2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9月9-22日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26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专案改善。比较2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留置时间。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68.33%(χ2=58.405,P<0.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5.572,P<0.001)。 结论 实施护理专案活动提高了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输入20%甘露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2例需输注20%甘露醇的脑部疾病患者按照静脉留置针的不同型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4G,43例)和对照组(22G,39例),两组均按q.8h~q.12h滴人20%甘露醇125—250ml,每位患者输入4d,采用统一制定的观察记录表记录输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并统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针头堵塞率、重新置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重新置管率及针头堵塞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2.9823,0.0123,0.0154;P〉0.05);观察组在留置时间上长于对照组[(89.9902±20.3606)h比(80.2800±23.2790)h],在静脉炎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20.9%比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7,χ2=3.8970;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输入20%甘露醇的患者应尽可能选择24G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并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廖丽萍  赵艳  王静倩  阙红芳  王玲 《全科护理》2012,(31):2890-289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少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针漏液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正压式冲管,观察组病人通过循证的方法,查阅文献,从而总结出新的按压式冲管方法并应用。比较两组病人漏液发生情况、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漏液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总结出的按压式冲管方法可减少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针漏液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入中长导管对急诊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5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开展超声引导中长导管(MC)置入技术分为MC组(n=278)和对照组(n=251),MC组应用超声引导置入MC作为早期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序贯方法,对照组采用留置针作为CVC拔除后的静脉序贯治疗方法。统计CVC、MC、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两组CVC使用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的CVC留置时间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CVC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CRBSI和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C组CV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 d vs.13 d,P=0.000),CVC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83%vs.80.45%,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困难静脉、ICU住院时间延长、置管部位和未开展超声引导MC置入均是CVC留置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MC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1‰vs.3.802‰,P=0.038),两组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结论开展超声引导置入MC可缩短CVC留置时间,减少CVC使用率,降低CRBSI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0%,对照组为74.3%,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4.14,P〈0.01)。结论采用双止血带法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输注葡萄糖酸钙时的药物最佳稀释浓度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选择需要静脉补钙的患儿1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倍稀释组43例,2倍稀释组48例和5倍稀释组48例,均使用静脉留置针,比较各组患儿穿刺血管外渗性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和愈后情况。结果等倍稀释组、2倍稀释组、5倍稀释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3d累计发生外渗率分别为19.4%,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1.2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等倍稀释组发生血管外渗率高于2倍稀释组(χ2=6.88,P<0.01),2倍稀释组高于5倍稀释组(χ2=6.40,P<0.05),等倍稀释组高于5倍稀释组(χ2=20.48,P<0.01)。留置针在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管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47,P>0.05)。结论运用静脉留置针对婴幼儿进行补钙时,10%葡萄糖酸钙稀释5倍时外渗性损伤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