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539例进行24hDCG的资料做回顾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分析每组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老年组(231例)复杂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8.9%,16.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4.5%,9.1%,P均〈0.01),而心肌缺血老年组与中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心肌缺血中年组心肌缺血不低于老年组。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重视DCG检测。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目的 了解近阶段不同年龄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当前耐药发展趋势。方法 根据年龄将1948例肺结核患者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原发耐药率分别为36.1%、46.8%和40.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获得性而药率分另为81.3%、70.1%和62.1%,青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916)。原发耐药频度各年龄组从高到低均依次为H、E、S、P,中年组耐R最高达10.6%。获得性耐药顺序青、中年组为H、R、S、E,老年组为H、S、R、E,其中青年组耐R率最高达63.3%。原发耐多药率以中年组最高为5.3%,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12)和老年组(P=0.0085)。获得性耐多药率青年组最高达55.2%,显著高于中年组(P=0.0319)和老年组(P<0.001)。既往用1-3个月者耐药58.7%,显著高于未用药者(P<0.001)和用药<1月者(P=0.0472),而未用药和有药<1月者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2929)。此外,在各年龄组中青年组发生耐药的速度最快。结论 不同年龄组无论原发耐药还是获得性耐药均有所不同,建议应重视不同年龄组耐药率的监测,为修订国家结核病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初发或复发)患者50例,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为6%。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脑卒中部位、类型(出血性或缺血性)无关(χ^2分别为2.286、3.435、0.955,P〉0.05),与患者性别及脑卒中次数有关(分别χ^2=5.673,P〈0.05;χ^2=6.996,P〈0.01)。结论复发性脑卒中使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提高,危险性增大,更易在合并感染等某种因素下诱发,加重病情。应积极预防脑卒中复发,控制感染等诱发因素,降低癫痫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临床特点、多导睡眠监测(PSG)特点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情况差异。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睡眠呼吸监测中心经PsG诊断为OSAHS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0~44岁)89例、中年组(45~59岁)72例及老年组(≥60岁)59例,收集临床资料、调查问卷、嗜睡评分及PSG资料。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的154例OSAHS患者进行6个月、9个月及1年的随访,共有129例患者接受CPAP治疗。结果老年组患者与青年组患者相比夜间深睡眠比值降低(P〈0.05),Epworth嗜睡评分更高(P〈O.01)。老年组患者AHI低于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青年组患者(P〈0.05),但夜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较重(P〈0.05)。老年组患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比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在使用CPAP治疗的第6个月、9个月及1年时,仍能保持较好依从性的老年组患者分别为90%,86%和82%,中年组为89%,87%和79%,在青年组为87%,74%和69%。老年组患者接受CPAP治疗的依从性较好(P〈0.05)。结论老年组患者日间临床表现更重、睡眠质量更差,接受CPAP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青年与中老年原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次发生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274例,其中青年组34例,中老年组240例。比较青年与中老年脑出血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差异,许对各种危险因素对青年和中老年脑出血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史是本组脑出血患者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占70.1%,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分别为55.9%和72.0%,但差异无显著性,其后依次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卒中史、吸烟史和饮酒史。其中有缺血性卒中史者,青年组为11.8%,中老年组为3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和饮酒史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发病前有可疑诱因者,青年组为50.0%,中老年组为24.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以劳累或情绪激动为诱因者,青年组为41.2%,中老年组为13.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活动状态下起病者,青年组为76.5%,中老年组为52.9%,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对于中老年脑出血,与青年脑出血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出血前有劳累或情绪激动等诱因,OR值为4.370(95%CI2.012~9.490,P〈0.01),结论高血压病史是青年及巾老年出血的共同危险因素。有缺血性卒中史者,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发病前有可疑诱因者和以劳累或情绪激动为诱因者.青年组高于中老年组。  相似文献   

6.
13年来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特点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北京宣武医院1993—2005年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1)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不同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青年组吸烟、高甘油三酯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01)。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01和P〈0.05)。(2)2000—2005年与1993—1999年比较,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5.6%和7.9%,明显升高(P〈0.05)。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6.3%和44.2%,糖尿病分别为24.1%和10.5%,均明显升高(P〈0.01和P〈0.001);吸烟分别为42.8%和35.4%,有所下降(P〈O.05)。(3)中青年组中多重危险因素患者所占比例较老年组明显为高(P〈0.01)。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加强对血压、血糖的监测和控制,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更应该强调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脂异常对其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以50例≤45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作为青年组,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住院50例≥65岁的老年男性AMI患者作为老年组。观察两组临床特点,出院后第3、6、9、12个月复查血脂,随访1年内再发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血脂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老年组[28%(14/50)讯8%(4/50),P〈0.01]。青年组血脂浓度高于老年组(P〈0.05),以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升高为主。青年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384±101.12)mg/dL强(118.56±60.18)mg/dL,P〈0.011。药物调脂治疗后复查,青年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降低最为显著,下降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慨12%,P〈0.05)。青年组1年内再发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8/50)眠60%(30/50),P〈0.05]。青年组心肌梗死后再发主要心血管事件时的血清三酰甘油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07±94.79)mg/dL帆(115.19±61.22)rag/dL,P〈0.05]。结论(1)青年男性AMI患者的血脂水平高于老年组,其血脂异常以高三酰甘油为主。(2)调脂治疗后青年男性AMI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其血脂下降水平也明显低于老年组。(3)青年男性AMI患者随着血清三酰甘油浓度的升高再发主要心血管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临床与内镜的相关情况。方法将2003年2月~2007年9月我院经胃镜检出的175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例,按洛杉矶分类进行分级,按年龄段分成3组,分析RE的构成比、分级、症状、H.pylori感染、疗效等方面的差异及关系。结果RE的检出率为2.42%,青年组A级和B级RE分别为52.7%、44.6%,中、老年组C级和D级占87.5%,RE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87.4%vs12.6%),3组H.pylori感染率无差异(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92.8%和93.3%(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RE的构成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老年组患者易患重度RE,症状评分对RE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RE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H.pylori感染之间无相关性,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PI仍是目前治疗RE的主要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年龄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经头颅CT确诊的258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又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诊断仪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高血压老年组与高血压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双侧ACA、MCA、PCA的Vm均较非老年组减低(P〈0.05),而PI及RI较非老年组显著增高(P〈0.01);正常血压组与高血压组比较,两组Vm、PI及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后,血压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不明显,年龄是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反应。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门诊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50岁的HIV/AIDs病人作为观察组(老年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同一时期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805例年龄为18~40岁HIV/AIDS病人中,抽取168例作为对照组(青年组)。对两组病人的疾病状况、抗病毒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83例老年组和168例青年组的CD4+淋巴细胞(CD4细胞)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青年组(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44,P=0.004,P〈0.01)。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CD4细胞水平相比,两组CDt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P〈0.01),增幅老年组为(112.65±107.04)个/μL,青年组为(128.39±113.85)个/μL(P〉0.05);病毒完全抑制率老年组为82.92%,青年组为83.55%(P〉0.05)。无论是否接受基于D4T的初始治疗方案,老年组发生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风险均高于青年组;两组接受基于AZT的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变化幅度,以及两组接受基于NVP的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人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状况,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6个月免疫学反应和病毒学应答相同,但老年组病人易出现如高血脂和高血糖以及肌酐清除率下降等情况,因此,在≥50岁的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48例脑卒中病例中8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10.96%,8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发病率(68.29%)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82.14%)为主,以部分性发作(78.57%)多见,迟发型癫痫以缺血性脑卒中(80.77%)多见,以全身性发作(65.38%)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层病灶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79.27%)明显高于皮质下病灶(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癫痫是否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迟发型癫痫是否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对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发作类型、治疗等密切相关,了解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性,利于指导治疗,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与青年肺癌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和青年肺癌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在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老年(≥70岁)组86例,青年(≤40岁)组4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存病、病理、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组和青年组有胸痛的比例分别是18.6%和53.3%(P〈0.01),有并存病的比例分别是59.3%和13.3%(P〈0.01);(2)老年组和青年组鳞癌占的比例分别是56.9%和26.6%(P=0.001),腺癌占的比例分别是25.6%和46.6%(P=0.008),晚期肺癌(Ⅲb-Ⅳ期)的比例分别是48.8%和65.7%(P=0.024);(3)老年组和青年组半年、1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2.3%和91.1%(P=0.022)、58.1%和75.6%(P=0.027),2年生存率分别是44.2%和51.1%(P=0.066)。结论老年人鳞癌比例较高,并存病多,治疗受限,预后差;青年人腺癌比例较高,并存病少,治疗更积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50岁以上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54岁以上患者的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对318例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①318例卒中患者中,93例有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9.2%。②认知功能损害组93例,年龄为54~86岁,平均(66±3)岁。〈60岁患者中认知功能损害有21例,占22.6%(21/93);≥60岁患者中有72例,占77.4%(7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2,P〈0.05。即≥60岁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的发生率。③本组女性患者58例,发生率为50.4%(58/115),男性患者35例,发生率为17.2%(35/2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85,P〈0.001,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④本组患者中241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中93例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发生率为38.6%(93/241),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0±2.8);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148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4±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01,即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NHP和NFDS评分高。⑤采用NI-IP问卷测定结果表明,认知功能损害组的老年人精力、情绪反应、社交隔离、躯体活动、嗜好、社会交往、与亲属关系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50岁以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因素与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CS、年龄〈45岁的69例患者(青年组)与65岁以上的421例患者(老年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脉造影病变程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以及相关因素的不同特点。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ACS危险因素中吸烟史、阳性家族史明显升高,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则低于老年组。血脂谱分析显示,青年患者TG、LDL—C、ApoB显著高于老年组,HDL—C则相反。冠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73.9%)明显多于老年组(28.0%),而双支病变(10.1%)、多支病变(15.9%)则显著少于老年组(27.1%、55.1%);冠脉病变程度用改良的Genisi积分比较,青年组(7.68±5.31)显著低于老年组(16.61±7.82)。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与改良的Genisi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287,P=0.041)。HDL—C(r=-0.581,P=-0.01)、ApoA—I(r=-0.357,P=-0.025)与改良的Genisi积分明显负相关。结论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代谢紊乱是青年ACS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低于老年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1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8例戊肝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按是否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分为单纯组和重叠组。分别比较各组的重型肝炎发生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结果:138例戊肝患者中,老年组的重型肝炎发生率(57.6%)明显高于青年组(20.8%)和中年组(39.5%)(P〈0.05)。老年组患者症状较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中年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青、中年组(P〈0.05);重叠组重型肝炎发生率(75.0%)明显高于单纯组(30.2%),重叠组症状较重,Tbil水平较高(P〈0.05)。老年组及重叠组患者住院费用较高。结论:戊肝患者以中老年人、男性多见,老年及重叠感染患者症状重,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共2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不同年龄组的主要症状、溃疡发生的部位、与NSAIDs相关性、伴随的慢性疾病以及治疗和转归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有典型症状者显著少于中青年组;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胃溃疡分别占47.6%和26.9%(P=0.001);两组胃多发溃疡分别占13.1%和5.1%(P=0.022);溃疡直径≥2cm者分别占17.8%和9.0%(P=0.012);恶性胃溃疡分别占22.4%和1.9%(P〈0.001);伴存病分别占75.7%和18.6%(P〈0.001),与NSAIDs相关的溃疡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分别为35.5%和10.3%(P〈0.001)。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症状不典型,胃溃疡、胃多发溃疡、巨大溃疡和恶性胃溃疡构成比高,老年人伴存疾病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的发病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目的。方法检索我院2000年至今的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检索到大肠癌患者1308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66例(5.0%);中年组,年龄41~70岁,805例(61.5%),随机抽取86例;老年组,年龄≥71岁,437例(33.4%),随机抽取76例。分别比较三组间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肿瘤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及就诊特点等。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比例分别为48.5%、60.5%、65.8%(X^2=4.34,P=0.04);首发症状均为腹痛、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20、68、65d;确诊时晚期病例分别占50.0%、41.2%及28.6%(X^2=6.36,P=0.04),但分析首诊方式及误诊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三组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依次为53.8%、78.6%及87.3%(X^2=14.2,P=0.00)。青年组左半结肠癌占83.8%,高于中年组(67.4%)及老年组(64.9%)(X^2=7.38,P=0.03);青年组直肠癌病例占48.5%,也高于中年组(24.1%)及老年组(26.6%)(X^2=12.1,P=0.00);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青年组黏液腺癌(X^2=16.2,P=0.04)及低分化肿瘤比例高(X^2=6.29,P=0.04)。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发病有其特点。青年发病确诊时间长,左半结肠癌占优势,确诊时晚期病例比例高,病理类型低分化多见,提示预后不良。老年人大肠癌男性患者比例增多,肿瘤好发部位向近端移位,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肾脏损害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入选5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被分为老年组、青年组,进行随机对照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肾脏损害甚于青年组(P〈0.01)。老年组的病程与血肌酐含量呈正相关(r=1.320,P〈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治疗,以延缓肾功能损害,尤其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和病理特点。方法 98例AIH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45岁)、中年(45~60岁)和老年(〉60岁)三组,回顾性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和病理特点。结果老年组有并发症者显著高于青年组(50%vs 20%,P〈0.05),其中,老年组肝硬化比例高于青年组(40.6%vs 5.7%,P〈0.05)。老年组TBil水平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血清C4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而lgG、lgM、lgA、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年组(100%vs77.1%,P〈0.05);青年组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显著高于老年组(31.4%vs 6.3%,P〈0.05)。中、老年组肝组织学界面炎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88.5%、100%vs 51.8%,P〈0.05);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评分(HAI)比较,中、老年组HAI高于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IH患者在发病时肝硬化发生率高、肝病相关并发症比例高,肝脏炎症活动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