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术式的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的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12月—2001年8月因酸、碱化学伤或热烫伤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在我院行异体带新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33人(35眼)进行随访,术式包括:环状角膜缘移植(CLAT)7眼,CLAT联合板层角膜移植(LKP)14眼,CLAT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PKP)14眼。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环孢素A(CsA)和糖皮质激素,定期观察记录异体角膜缘和中央角膜植片及LKP的层间情况。有选择性地行角膜印迹细胞学检查了解眼表情况。应用统计学分析角膜缘排斥的发生率和因排斥导致角膜缘再次失代偿在不同术式之间的差别。随访6—24个月,平均11.29个月。结果:CLAT联合PKP组排斥发生率为57.14%(8/14);CLAT联合LKP组排斥发生率为50%(7/14),均发生在术后4个月内;CLAT组4眼排斥发生率为57.14%。CLAT联合LKP 5眼层间新生血管长入,术后1.5个月后开始萎缩。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查见到杯状细胞,CLAT合PKP组5眼;CLAT组3眼;CLAT联合LKP组0眼。统计结果:CLAT Ⅰ期联合PKP组与单纯CLAT组或CLAT Ⅰ期联合LKP组的角膜缘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LAT Ⅰ期联合PKP组与Ⅰ期联合LKP组的角膜缘失代偿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2);CLAT Ⅰ期联合PKP组与CLAT组的角膜缘失代偿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CLAT Ⅰ期联合手术并不增加角膜缘排斥反应的发生率。CLAT Ⅰ期联合LKP的角膜缘失代偿率明显低于CLAT Ⅰ期联合LKP或CLAT,而又排斥均发生在术后4.5个月内,但是层间常有新生血管长入。术后6个月后仅有CLAT Ⅰ期联合PKP的角膜缘可能发生排斥。 相似文献
2.
FK506眼液防治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规律及FK5 0 6眼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4 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FK5 0 6组、环孢素A组及非治疗组 ,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 ,1个月后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 ,术后分别用 0 5 %FK5 0 6眼液、1%环孢素A眼液及生理盐水滴眼4周。角膜缘移植术前 1d ,术后 2、4周分别进行角膜中央印迹细胞学检查 ;术前 1d及术后 1~ 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 5的表达 ;移植术后每日观察植片存活、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再生情况 ,共 10周 ;分别取术后第 4、8及 10周的角膜缘植片观测淋巴细胞浸润及T淋巴细胞上CD2 5的表达。结果 角膜缘创伤后 1个月 ,所有兔眼角膜中央印迹细胞学检查均为结膜表型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 4周 ,FK5 0 6组和环孢素A组角膜中央保持角膜细胞表型 ,非治疗组呈结膜细胞表型。非治疗组最早出现上皮排斥反应 ,FK5 0 6与环孢素A均可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停药后环孢素A组先于FK5 0 6组出现上皮排斥反应 (P <0 0 5 )。FK5 0 6组外周血、角膜缘植片T淋巴细胞CD2 5表达及角膜缘植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于环孢素A组 ,两组均低于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 0 5 %FK5 0 6眼液滴眼可抑制外周血及植片T淋巴细胞CD2 5 相似文献
3.
FK506抑制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FK506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48只48眼建立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FK506组、环孢霉素A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每组16眼。1个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眼表观察10周。结果 术后10周,对照组、环孢霉素A组、FK506组角膜新生血管指数平均秩分别为15.50、8.00、5.00。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指数较其他2组高(P=0.00);而FK506组与环孢霉素A组间无显著差异(P=0.12);对照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最早,环孢霉素A组次之,FK506组最晚;术后10周,对照组、环孢霉素A组、FK506组移植排斥反应指数平均秩分别为13.67、8.07、4.58,对照组排斥反应指数较FK506组(P=0.02)和环孢霉素A组(P=0.00)高;环孢霉素A组移植排斥反应指数显著高于FK506组(P=0.04)。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眼局部应用FK506滴眼液可延迟排斥反应发生,其免疫抑制效果优于环孢霉素A。 相似文献
4.
FK506滴眼液抑制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变化 ,探讨FK5 0 6滴眼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 48只 48眼建立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PK 5 0 6组、环孢霉素A组 (CsA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16眼。 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应用免疫病理学方法检测术后 4、 8、 10周角膜缘植片CD2 5的表达和淋巴细胞浸润。结果 :术后 4、 8、 10周三组角膜缘植片CD2 5的表达和淋巴细胞浸润均有升高 ,对照组较FK5 0 6组和CsA组高 (P <0 0 5 ) ,CsA组显著高于FK5 0 6组 (P <0 0 5 )。结论 :PK 5 0 6滴眼液可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植片CD2 5的表达 ,其免疫抑制作用优于CsA。 相似文献
5.
大鼠异体角膜缘移植排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角膜缘移植模型,对比观察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和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的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来自Wistar大鼠和自体对侧眼的角膜缘移植术。移植术后观察30d。依据裂隙灯下植片水肿、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增加的情况,判断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PAS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特点。结果根据眼表评分,异体角膜缘移植组中13只(81·3%)SD大鼠平均术后6d发生了移植排斥反应;自体移植组无一例发生排斥。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异体角膜缘移植排斥的主要表现为植片水肿、炎症、新生血管生成等。组织病理显示,在异体移植组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而自体角膜缘移植组仅有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尝试建立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的角膜缘移植模型,观察异体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的表现和组织病理特点,可以为异体角膜缘移植免疫排斥的研究提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FK-506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FK-506抑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前瞻性评估研究方法,将角膜缘移植术后病例64只眼按随机原则分投药组及对照组各半,投药组应用0.5%FK-506滴眼液,对照组应用1%CsA滴眼液。平均随访期半年,以术后角膜缘植片新生血管、水肿、混浊及溶解程度为临床主要评估指标。结果:随访期内在新生血管指数、上皮排斥发生率、移植排斥指数及假性胬肉指数四项指标投 相似文献
7.
重度角膜烧伤后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异体角膜缘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PK)联合环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KLAT)治疗重度角膜烧伤(稳定期)后角膜白斑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稳定期重度角膜烧伤患者34例(35只眼),平均病程2 8年。角膜新生血管化象限均大于3 /4,角膜中央全层混浊区直径大于6mm,术前视力在光感/1m~数指/30cm之间。A组18例(19只眼)接受PK联合KLAT术;B组16例(16只眼)接受眼前节重建(带角膜缘的全角膜移植)术。术后全身联合局部应用免疫抑制剂,并对术后视力、免疫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 随访时间15~28个月,平均24个月。(1)视力:术后6个月,A、B组脱盲率分别为95% 和88% (P=0 582);术后12个月分别为84% 和38% (P=0 006);术后24个月分别为63% 和7% (P=0 .016)。( 2 )免疫排斥:A、B组角膜缘干细胞(LSC)排斥分别为9只眼(47% )、8只眼(50% ) (P=1 000);植片内皮型免疫排斥分别为6只眼(32% )、11只眼(69% ) (P=0. 044)。不同时间段两组内皮排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术后并发症:角膜上皮缺损A组2只眼(11% ),B组7只眼(44% ) (P=0 .049);前房积血A组2只眼( 11% ),B组8只眼(50% ) (P=0.022);术后低眼压A组1只眼(5% ),B组6只眼(38% ) (P=0 相似文献
8.
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角膜印迹细胞学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后临床和角膜上皮表型的改变。方法 建立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1个月后对治疗组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比较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和角膜表型的改变。结果 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后,角膜混浊,新生血管化,持续性上皮缺损;角膜上皮为结膜细胞表型。移植术后角膜上皮完整,新生血管减少,角膜透明度增加;上皮恢复角膜表型。结论 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有效方法。印迹细胞学检查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诊断和角膜缘移植术后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
早期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双眼碱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6例12眼双眼碱烧伤施行早期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手术可有效防治碱烧伤所引起的一系列角膜并发症,为双眼烧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Cs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分别给予1%CsA滴眼液及生理盐水治疗,共4周。移植术后每日观察植片存活、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再生情况,共8周;术前1日及术后1~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先于CsA组出现上皮排斥反应(P<0.05)。Cs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CsA滴眼液可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从而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含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的羊膜片移植到角膜缘干细胞损伤的异体兔眼角膜上的效果。方法把羊膜为载体组织块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到角膜缘干细胞损伤的异体兔眼角膜上,术后观察角膜混浊度、角膜新生血管、角膜上皮等情况,定期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羊膜上培养16d形成3~4层,用含有培养的异体角膜上皮细胞的羊膜片移植的12只兔眼,术后第5天,损伤的角膜表面全部上皮化,第16天开始,12只兔眼逐渐出现排斥反应。结论含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羊膜片异体移植术后早期角膜全部上皮化,晚期则出现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减少排斥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疗效。方法:对25例角膜病灶靠近边缘的患者,采用周边部新月形自体植片及中央部异体植片作穿透性移植术,另以植床靠边的旁中央穿透性移植术28例为对照组,比较其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植片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32.1%,实质层和内皮排斥反应为28.0%及64.3%,角膜散光为3.82D和6.82D。结论:联合自-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降低术后植片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4.
15.
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仕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11):642-644
角膜缘上皮移植术陈仕冰综述广西南宁市一医院(530022)林跃生审校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缘干细胞不仅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也是结膜和角膜之间的栏栅。当化学伤和热烧伤等造成角膜表面紊乱时,常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的破坏,从而引起新生血管侵入或假性胬肉... 相似文献
16.
兔异体角膜缘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体角膜缘移植反应的临床表现,初步探讨角膜缘移植反应的免疫机制。方法:20只健康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角膜缘环形切除+角膜上皮剥离术(n=6),自体角膜缘移植术(n=7),异体角膜缘移植术(n=7);术后以1%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化,移植排斥反应通过移植眼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加以评估。结果: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可见角膜上皮化,术后10-14天(平均11.8天)发生角膜上皮炎症反应,反应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发期、急性期、排斥期和慢性期;病理检查显示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其强度。结论:本试验模型中,移植反应的各个时期有明显的特征,对各期移植反应的说明将使我们在临床上更容易、准确的判断移植反应的发生及其强度。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结膜移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结膜移植术后红细胞的免疫学机理, 进一步丰富结膜移植排斥反应理论。方法: 对 12 只青紫兰兔进行交互同种异体结膜移植, 于术前、术后1、2、3、4、5、6 周检测外周血红细胞 C3 b 受体花环率 ( R B C— C3 b R R),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 R B C— I C R), 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 ( R B C— T C R), 对所得数据, 以术前数据组为对照组, 进行均数的t 检验。结果: R B C— C3 b R R于术后第二周开始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05), 到第三周达最高峰 ( P< 0001), 然后缓慢降低, 持续到第五周 ( P< 005)。 R B C— I C R于术后第三周开始降低 ( P< 005), 持续到第四周 ( P< 0001), 第五周始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 005)。 R B C— T C R 于术后第一周开始升高 ( P< 001), 第三周达高峰 ( P< 005), 持续到第四周 ( P<005)。结论: 在移植早期 (术后 4 周内), 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有促排斥作用。红细胞对移植术后机体产生的大量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起重要作用, 移植术第四周后, 机体自身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FK506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48只48眼建立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FK506组、环孢霉素A(CsA)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眼。1个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8周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结果 各组表达CD25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均有升高。对照组较其他两组高;而CsA组显著高于FK506组(P<0. 05)。 结论 FK506滴眼液可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其免疫抑制效果优于CsA。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有效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角膜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时间,程度等,结果:123眼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6眼(37.4%),其中17眼发生不可逆的排斥反应,占排斥反应的36.96%;有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排斥反应41眼,占89.13%,内皮型排斥反应20眼,上皮型12眼,基质型3眼,混合型11眼,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术后3-6月发生率最高,占46.48%,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角膜受损及感染的程度,植片的大小,手术的次数以及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