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参、黄芪均为临床补益常用中药,且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然人参条文下谓其主补五脏;而黄芪条文下则称其有补虚之功效.岳美中谓"仲景在《伤寒》绝不用黄芪,《金匮》则罕用四逆"[1].观仲景《伤寒论》113中,补益从不用黄芪,用人参竟达二十二首之多.如若不用黄芪为何在《金匮要略》中又可见七方?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补益药中选用人参、黄芪的区别略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不完全相同:《伤寒论》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炙甘草,是否载有人参尚不明确;《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生甘草,方中明确载有人参.从原文出发,《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炙甘草补中和胃,且方中当有人参.《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为中焦湿热内蕴成...  相似文献   

3.
柯梦笔 《四川中医》1993,11(12):5-7
人参有“神草”之称,古代善用人参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人参的运用共有55条35方(重复、附方除外),配伍灵活,组合精当,实为后世运用人参的规范。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人参的配伍特点,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参的功效,掌握其使用规律,正确地运用于临床和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附子一药应用于临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附子的运用共有55条32方(重复、附方除外),遍及伤寒、杂病,为附子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附子的功用及其配伍、炮制、用量等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附子的功效,正确地掌握运用,是很有裨益的。一、附子的功用附子辛热有毒,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燥湿止痛,为温里扶阳之要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附子的功用,归纳起来约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金匮要略》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并与《伤寒论》的方合并后找出《伤寒杂病论》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最终找出张仲景的用药规律。方法:对《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中的方(除单方)分别采用双向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分4组统计出单药和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支持度高于0.1的单药和支持度、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1,3组前6位高频单药有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半夏、芍药;2,4组有桂枝、半夏、芍药、茯苓、干姜、人参;2组前6位高频药对有桂枝、芍药;半夏、干姜;桂枝、茯苓;桂枝、白术;人参、桂枝;人参、半夏;4组有桂枝、芍药;人参、半夏;人参、桂枝;人参、干姜;桂枝、茯苓;桂枝、麻黄。结论:《金匮要略》用药多温,重扶阳;张仲景治内科杂病,侧重补虚,扶正祛邪,治外感病,偏向驱邪,常用解表法;始终保脾胃,重后天之本;药物使用有明显的核心倾向,形成以核心药物为主体,以常用药对为纽带的方族;从所使用的核心药物、常用药对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用药大体一致,后者用药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6.
试谈《伤寒论》对人参的应用阎怀增(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063000)关键词《伤寒论》,人参,临床应用《伤寒论》全书所载113方,93味药,补多于泻,热多于寒,里多于表。应用人参之方多达22首,较发表之麻黄、攻下之大黄,多近两倍。本文试图对《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7.
人参为补益药的代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就明确记载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指出人参是扶正固本药,也就是国外所称的“适应原样”药物。其作用特点已逐渐为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实践所证实。 《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含人参方剂20首,版本不同,收载方剂有所差异。考察人参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将有助于现代研究对人参功用的全面认识。不同的方剂,人参的功用不同:1 在桂枝汤类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江层 《陕西中医》1998,19(12):561-562
<正> 吴茱萸汤为汉代张仲景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该方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组成,功擅暖肝温胃、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味苦辛,性大热,入肝、肾、脾、胃经,中温脾胃,下暖肝肾,散寒降浊,止呕止痛,且有制酸的作用,为本方之主药;生姜辛散寒邪,镇呕为辅,两药配伍,相得益彰,使肝胃之阳复振,浊阴下泄不令上逆;人参、大枣甘缓益气和中,补脾胃而扶元气。全方辛苦甘合用,温而不燥,补而和缓,温补之中寓通降之意,降浊之中有升阳之功。笔者辨证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理中丸(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干姜大辛大热,温脾暖胃,助阳祛寒,为君药。臣以甘温之人参,益气健脾,补虚助阳。佐以甘温苦燥之白术,既健脾补虚以助阳,又燥湿运脾以助生化。甘草与诸药等量,辛热甘苦合法,温补并用,补中寓燥,可温中阳,补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李冀教授临床辨证取法于古方而不泥于古方,提出“医之道,悟也;方之用,变也”之大医要旨,正如老师所言“方无至方,方以效论”。现以侍诊所见老师运用理中丸之法“变”,释析理中汤之常与变,总结李冀教授运用理中丸之经验。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该方寒温平调,辛开苦降,具有消痞除满之功。是和解少阴之代表方剂之一,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甚广。  相似文献   

11.
生姜功用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既是美味之品,又是药用之佳品。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113方中,就有39方(次)用有生姜,在用药91味中,其应用频率排列第四;在其所著《金匮要略》200余方中,就有51方(次)用有生姜,在用药156味中其应用频率排列第三,可见其功用之重要。生姜既可作主药,还可用作佐药、使药,只要运用得宜,  相似文献   

12.
白自跃 《河北中医》2002,24(7):522-523
仲景诸方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 ,其组方之严谨 ,理论之精良 ,疗效之确切 ,应用之广泛 ,是中医古方中的佼佼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仲景方治疗老年慢性胃炎每获良效 ,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虚寒胀满 ,首选理中汤理中汤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功用 :  相似文献   

13.
吴茱萸汤为汉代张仲景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本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  相似文献   

14.
“古方”这个概念,历代医家有不同的标准和时代界限。如张景岳将明代以前各家所制之方称为古方,并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类,曰“古方八阵”。清·徐灵胎则将以前仲景之方称为古方,而主要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他说:“张仲景先生,复申明用法,设为问难,注明主治之证,其《伤寒论》《金匮要略》,集千圣之大成,以承先而启后,万世不能出其范围,此之谓古方”。(《医学源流论》)可见,张氏所称的“古方”,范围比较广泛;徐氏所称的“古方”,范围比较狭  相似文献   

15.
<正> 对《金匮要略》越婢汤方名问题,医家多不曾深究,或以“发越脾气”释之,而不能令人满意。今阅江幼李同志“《伤寒论》析义三则”一文(见贵刊今年第2期),对其“越婢”为“治脾”之解也不敢苟同。尚有探讨之必要。观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多以其方中主药命名,或从全方功用着眼,意思明了直捷,并无晦涩之词。因而,我们不妨从“越婢”二字本义探究:《查辞海》释“越”本意为“超出”,汉时书籍亦多取此意;《说文》谓: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总共用方240余首,提出腹证的有80余首,占三分之一强;《伤寒论》397条,论及腹证的就有114条,占四分之一强;《金匮》22篇中重点论述腹证的就有10篇之多。足见腹证在诊断中之重要性。现从下面几点阐述之。一、鉴别证候《伤寒论》《金匮要略》以腹证鉴别证候:1.确定病名,辨别主证;2.判断病位;3.辨别病性。皆以腹证与四诊并重。(一)确定病名,分辨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隋以前记载人参文献的考证,认为人参的本字为“薓”,“参”字不是人参的象形字;“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之原因,是上党所产人参被用在墓葬中替代生人受过,未被纳入仙药之内。陶注对上党人参的描述,“其意止以根言之”,其主要的特征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小品方》等所用人参可能为桔梗科党参,而东汉以降上党人参、辽参、高丽参统称为“人参”,至清《本草从新》始予区别,上党人参简称党参,辽参及高丽人参等仍袭人参之称。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汤为汉代张仲景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组成.功擅暖肝温胃,降逆止呕.方中君以吴茱萸苦辛温热以暖肝胃,降逆气,泄胃浊;生姜辛散寒邪,镇呕为臣,两药配伍,相得益彰,使肝胃之阳复振,浊阴下泄不令上逆.人参、大枣甘缓益气和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系汉·张仲景所创,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入胃为主,辛开散结,苦降止呕,以除痞满呃逆之证;辅以干姜辛温祛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佐以人参、大枣补益中气,使以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如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下利条文,总结仲景治疗下利方药及证治规律。结果显示《伤寒论》治疗下利有30个方,《金匮要略》有11个方,除《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重复的7个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下利共34方。根据治则治法对34方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方中所用的56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下利首重顾护脾胃正气,灵活运用清泄里热,寒热平调,通因通用,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燥湿运脾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