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66例AP患者外周血IL-6、IL-8、TNF-α的变化及按APACHEⅡ评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 AP患者中IL-6、IL-8、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 0.01),细胞因子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IL-6、IL-8、TNF-α和APACHEⅡ评分能够作为评价AP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TNF—α、IL—lβ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患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AP患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Ranson标准、APACHE I评分和Batthazar CT分级系统将17例确诊为AP的患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并于人院后第1、2、3、4、5天连续监测患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 SAP组患内毒素水平于人院后第2天起较MAP组显升高,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于人院后第1天和人院后第5天较MAP组显升高(P<0.05)。AP患血浆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4天起与血清TNF—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AP患血浆内毒素水平自第2天起与IL—1β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与AP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因此这些指标在判断MAP和SAP以及衡量AP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在炎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CD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同时测定血沉(ESR)、血小板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活动期CD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成人(TNF—αP<0.05,IL—6:P<0.01),与ESR、血小板计数和CRP的变化一致。结论:TNF—α和IL—6在CD患者的炎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CD活动期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放免法检测53例老年CHF患者(培哚普利组28例,常规治疗组25例)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 老年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TNF—α、IL—6水平在心功能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水平在心功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P<0.05).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老年CHF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均有明显降低,但培哚普利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老年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从而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两组,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on);在患者入院24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三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Con组最低,其中IL-6水平在三组之间、两两之间均有显著差异,IL-8和TNF—α水平在Con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Con组与MA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IL-6、IL-8、TNF—α对早期诊断鉴别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沙眼衣原体(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在临床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G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 NGU患者治疗前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IL—8、TNF—α可能在CT感染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AP患者64例,将其分为轻症AP组41例(MAP组)、重症AP组23例(SAP);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和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入院第1天MAP组和SAP组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P<0.01),其中SAP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入院第3天时MAP组和SAP组血清HCY、TNF-α和IL-α水平均明显升高达到峰值;经常规治疗后(入院第7天),两组HCY、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HCY、TNF-α和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与AP的发生、发展相关,早期密切观察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变化对评估AP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治疗肝吸虫病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鄄α、IL鄄6和IL鄄8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肝吸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健康人作对照,健康人和肝吸虫病患者在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前、后4周分别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TNF鄄α、IL鄄6和IL鄄8水平。结果治疗前肝吸虫病患者血清TNF鄄α、IL鄄6和IL鄄8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后,患者血清TNF鄄α、IL鄄6和IL鄄8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吸虫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免疫功能下降,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免疫抑制得到改善;阿苯达唑对于治疗肝吸虫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亚临床炎症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伟华  陈丽  侯新国 《山东医药》2003,43(13):12-13
为探讨亚临床炎症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对40例糖尿病并血管病变者、20例糖尿病无并发症者和20例查体健康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糖尿病并血管病变者和糖尿病无并发症者血清CRP、IL—6、TNF—α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且合并血管病变者上述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CRP与IL-6、TNF-α、FIB之间呈正相关(P<0.05);CRP尚与体重指数(BMI)、胰岛素(INS)、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相关(P<0.05)。提示亚临床炎症参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关系密切,CRP、IL—6、TNF—α、FIB可作为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NF—κB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β(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INS—1胰岛β细胞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携有NF—κB的抑制物IκBα的突变体IκBα△N的逆转录病毒,采用免疫印迹分析、κB报告基因荧光分析、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活力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IL—1β可诱导INS—1细胞的IκBα降解和NF—κB激活,而对感染IκBα△N逆转录病毒的INS—1/IκBα△N细胞则无此作用。IL—1β加IFN-γ或TNF—α加IFN—γ可致INS-1细胞活力降低,而INS—1/IκBα△N细胞可抵抗这些细胞因子导致的细胞损害。结论 IL—1β、TNF—α可导致β细胞活力降低,IFN—γ可能起促进作用,抑制NF—κB活性可能保护β细胞免于上述细胞因子介导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泰能治疗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治疗效并探讨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及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静脉滴注泰能(0.5g,每日2次,持续7-14天)和腹腔注射有(0.5g每日1次,持续5-7天)治疗SH并发SBP30例,并于治疗前、后采用放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及IL-8水平。以15例非感染性腹水患者作对照。结果:泰能治疗SH并发SBP治愈率为50%(15/30),总有效率为93.3%(28/30),无效率为6.7%(2/30),未治愈患者中10例因发性肝性脑病或肾功能衰竭死亡。5例8水平高于血清中的(P<0.05),其升高程度与腹水中白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及IL-8水平明显下降(P<0.05)。死亡组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IL-8的初始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泰能治疗SH并发SBP的疗效与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及IL-8水平密切相关,通过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有助于SB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烟雾吸入性损伤后早期吸入20ppm的一氧化氮(NO)对大鼠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4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为250~350g,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行气管切开复制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损伤后Ⅰ组吸入空气,Ⅱ组吸入氧气(FiO2=04),Ⅲ组吸氧(FiO2=04)+20ppmNO。另取8只为伤后阳性对照,8只非致伤大鼠为基础对照。制备肺组织匀浆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结果4种细胞因子含量伤后均明显升高。伤后12h及24h时,Ⅲ组IL1β、IL6、IL8及TNFα均低于Ⅱ组(P<005)。结论吸入浓度为20ppm的NO对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大鼠的肺组织中IL1β、IL6、IL8和TNFα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IL—2在小鼠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IL—2的抗弓形虫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H一尿嘧淀(3H—U)特异性标记弓形虫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MPM)内的增殖实验及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观察IL—2在小鼠抗弓形虫中的作用。结果体外应用IL—2对MPM抗弓形虫作用无影响,体内应用IL—2能明显延长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IL—2治疗组小鼠脾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及弓形虫感染自身靶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O.001);正常小鼠NK细胞及LAK细胞杀伤自身感染弓形虫靶细胞的能力,显著低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P<0.001);IL—2诱导的LAK细胞杀伤自身感染弓形上靶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NK细胞(P<0.001),且与LAK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以上结果表明,IL—2体内应用提高弓形虫感染小鼠生存能力的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LAK细胞杀伤自身感染弓形虫靶细胞的能力有关;NK细胞的抗弓形虫机制,可能在于激活NK细胞产生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方法(ELISA)对3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 HFRS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重型组明显高于中轻型组;患者的IL-2则低于对照组,重型组较中轻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患者血中上升的TNF-α,IL-6及IL-8和下降的IL-2水平均与该病的病理损伤有关,且与病情轻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氯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氮沙坦对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测定40例正常健康(正常对照组)以及60例心力衰竭患血清TNF—α,IL-6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随后60例心力衰竭患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 氮沙坦50mg,每日1次(氮沙坦组)。每组30例,治疗14d后复测TNF-α,IL-6和Ang Ⅱ浓度。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心力衰竭患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血清INF—α,IL-6和血浆Ang 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TNF-α与IL-6与LVEF呈负相关(r=-0.63,r=-0.59,P均<0.01),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73,P<0.01)。治疗14d后,氮沙坦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Ang Ⅱ浓度显下降(P均<0.01),LVEF升高(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血清TNF-α与IL-6浓度明显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氮沙坦具有降低血清TNF-α与IL-6浓度并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17(IL-17)是由活化CD4^ 、CD45RO^ 记忆T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IL-17在体外能激活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成纤维细胞(FB)、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一系列与气道重构有关的细胞因子,如GM-CSF、TNF-α、IL-1β等,还能与FB一起支持CD34^ 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为中性粒细胞,是T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早期启动因素,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与气道重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过程中细胞因子IL-l0、IL—12、IL—18和IFN-γ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5例健康人均于清晨空腹采血以双抗夹心EHSA法检测IL—10、IL—12、IL—18和IFN-γ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IL-l2、IL-l8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IL—12、IL-l8和IFN-γ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显著增高(P值分别〈0.01,〈0.01,<0.05);HBeAg阴性组IL-l2和IL—18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0.05和<0.01),而IL—10和IFN-γ则无明显变化;上述各因子均与血清ALT、T—Bil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588、0.477,0.520、0.612,0.545、0.855,0.606、0.864),IL—12还与HBVDNA量呈显著负相关(r=—0.5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IL—10、IL-l2、IL—18和IFN-γ均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肝炎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及Ranson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行BISAP、APACHEⅡ及Ranson评分,比较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轻度、重度AP患者BISAP评分[(1.48±0.76)vs(2.72±1.81)]分、APACHEⅡ评分[(2.82±2.18)vs(10.71±2.87)]分、Ranson评分[(1.68±0.35)vs(4.56±2.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例AP患者中预后不良8例,预后良好50例,两组三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6、0.65、0.64;APACHEⅡ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2、0.78、0.94;Ranson评分对AP严重程度、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患者预测敏感度分别为0.70、0.71、0.72。结论三种评分标准在预测AP严重程度上类似,但在持续器官功能不全、死亡上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大,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98例UAP患者和32例健康体检者的TNFα、IL6、IL1β和IL10水平,并根据肌钙蛋白I(TnI)的检测结果,将UAP患者分为TnI正常亚组(60例)和TnI升高亚组(38例),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UAP组外周血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UAP患者TnI升高亚组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TnI正常亚组,而IL10的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低于TnI正常亚组。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及IL10可能参与了UAP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不同的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烟雾吸入性损伤后早期吸入20ppm的一氧化氮(NO)对大鼠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4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为250~350g,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行气管切开复制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损伤后Ⅰ组吸入空气,Ⅱ组吸入氧气(FiO2=04),Ⅲ组吸氧(FiO2=04)+20ppmNO。另取8只为伤后阳性对照,8只非致伤大鼠为基础对照。制备肺组织匀浆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结果4种细胞因子含量伤后均明显升高。伤后12h及24h时,Ⅲ组IL1β、IL6、IL8及TNFα均低于Ⅱ组(P<005)。结论吸入浓度为20ppm的NO对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大鼠的肺组织中IL1β、IL6、IL8和TNFα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