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元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6):453-453,455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注射复方硫酸铝液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截石位,尿道黏膜麻醉。应用0°操作镜,自制7号注射长针向肿瘤基底部黏膜注射复方硫酸铝液。结果69例表浅膀胱肿瘤基底部注射药物1~3次后均脱落,治愈率达100%。结论经膀胱镜注射复方硫酸铝液治疗表浅膀胱肿瘤对病人创伤小、疗效可靠、费用低廉、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3.
5-氟尿嘧啶+阿霉素或表阿霉素+顺铂全身化疗方案即FAP方案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对肝转移癌疗效差.我们将FAP方案以经皮肝穿刺肿瘤内直接注射的方法治疗胃癌肝转移,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表性膀胱肿瘤局部联合灌注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尿路上皮性肿瘤中,移行卜皮细胞癌占92.8%,其中75%~80%为浅表性膨阶移行细胞癌。其术后复发率高达30%~90%。虽然大多数复发肿瘤仍为浅表性,但有3o%以上有加重(分级、分期)趋势“‘。膀眈内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可防治复发,易使局部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尤其是联合用药,既减少了用药量,又减轻了因药物全身吸收对正常组织的损害。现将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化疗抗癌药物具有细胞毒性,目前用于膀脱灌注的化疗药物有懂智赈(Thiotepa,TT)、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Dexorubici… 相似文献
5.
1997年以来 ,我院应用rIL 2膀胱黏膜下注射治疗复发性膀胱肿瘤 15例 ,近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5例。男 14例 ,女 1例。年龄 34~ 76岁 ,平均 6 4岁。复发次数 1次 1例、2次 3例、3次 6例、5次 4例、7次 1例 ,平均 3.4次。均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膀胱部分切除2例 ,TURBT术 13例 ,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 ,T2 N0 M0 9例 ,T3 N0 M0 6例 ;细胞分化G1~ 2 4例、G3 11例。治疗方法 :切除肿瘤后即在创面基底部及周围黏膜下 (TURBT者用长针注射、膀胱部分切除者直视下注射 )注入2 0 0万IUrIL 2 (溶于 2 0ml生理盐…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钬激光局部膀胱壁切除治疗肌层浸润膀胱肿瘤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2001年6月到2003年10月,我们用经尿道钬激光局部膀胱壁切除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膀胱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鲲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20(5):228-229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是常见的肿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得到不断改进,各种腔内治疗方法也很普及。作为重要治疗措施的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得到了发展,其中治疗的研究为今后膀胱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经膀胱镜粘膜下注射噻替哌防治膀胱肿瘤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3例较早期膀胱癌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定期行膀胱粘膜下注射噻 哌预防肿瘤复发。经随访,疗效满意,复发率仅为6.7%。认为粘膜下注射噻 哌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防治膀胱肿瘤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膀胱灌注干扰素治疗膀胱表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刚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90,(3)
非浸润性膀胱肿瘤有两类:表浅乳头状移行细胞癌(TCC)和原位癌(CIS)。它们都有复发率和恶化潜力。而CIS更易恶化。应用化疗和免疫剂预防CIS复发已取得不同的成绩。目前,最有效的是BCG,有效率为36%~73%,但局部副作用发生率高达90%。甚至有因BCG灌注导致死亡的报导。治疗TCC的化疗药有噻替哌、阿霉素和丝裂霉素,有效率为10%~39%。但这些药的副作用常使治疗中止。 Torti首先采用干扰素膀胱灌注治疗35例TCC或CIS病人。干扰素的用量逐渐加大,开始为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于小鼠皮下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右侧腹部皮下注射2x105 个Panc-02细胞建立皮下肿瘤模型.皮下肿瘤被检测24d,通过测量的皮下肿瘤的两个直径以计算出肿瘤大小(mm2).分为IL-12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小鼠.从第3~7天,IL-2治疗组,每天在肿瘤周围注射0.1 μg IL-12,对照组同时同部注射同量平衡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2治疗组从第7天开始Panc-02肿瘤的生长出现受到抑制.第10天,IL-12治疗组[(13.8±8.7) mm2]与对照组[(36.4±8.5) mm2],(P<0.0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66.5±50.4) mm2 VS (264.4±46.4 )mm2, P<0.01].结论:肿瘤周围注射IL-12明显抑制Panc-02皮下肿瘤的生长,为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观察到丹毒引起的人体高热可使所患的肉瘤消失,以后人们主动地应用人体全身和局部高温来治疗肿瘤。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使这一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未能进一步深入和推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加温的方法及温度的控制有了更多更好的掌握,并利用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来研究高温治疗肿瘤的效果和机理,这样使得这一方法又重新得到重视并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肿 相似文献
13.
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其中 70 %~ 80 %是以反复复发为特点的浅表性膀胱肿瘤。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是降低膀胱癌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有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对临床防治膀胱肿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70%~80%是以反复复发为特点的浅表性膀胱肿瘤。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是降低膀胱癌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有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防治膀胱肿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浅表膀胱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每年患浅表膀胱癌的新病人约12 0 0 0例 ,治疗包括经尿道电切 (TUR)后的各种膀胱内灌注疗法 ,如化疗或免疫疗法。TUR应切除所有看得见的肿瘤。Herr报告再次电切时找到活肿瘤组织者达 76 % ,建议必须再电切。局部治疗包括化疗、免疫疗法和光动力学疗法等。Krege报告 11组 370 3例TUR加用膀胱内化疗与单纯TUR比较 ,浅表肿瘤复发率降低 30 %~ 80 %。Oost erlink报告术后即时灌注表柔吡星与水比较 ,前 2年复发率可降低约 5 0 %。BCG灌注疗法 :Shelley报告TUR后BCG灌注疗法可明显降低中重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1次性切除膀胱肿瘤。术中并发闭孔反射1例,1例发生膀胱壁穿孔而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时间1045 min,平均(25±3.5)min。术中无输血、死亡等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45 min,平均(25±3.5)min。术中无输血、死亡等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3年。5例(16.7%)肿瘤复发,1例术后2年内肿瘤转移扩散死亡。结论 TUVBT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瘤体切除较彻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局部注射肉毒素A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所致顽固性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对9例确诊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行膀胱镜引导下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每次剂量300U。术前注意排除伴有膀胱颈梗阻者。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尿能力、剩余尿量、初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最大容量有无差异,有无肉毒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多次注射者有无抗药性产生。结果: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临床症状、控尿能力、初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最大容量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剩余尿量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无肉毒素A的抗药性产生。结论:膀胱镜引导下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是一种微创、简便、有效而安全的治疗顽固件逼尿肌反射亢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粘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灼治疗膀胱前壁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美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9):424-424
1996年 2月~ 1 999年 7月 ,笔者采用经尿道粘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加电灼治疗膀胱前壁肿瘤 2 1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 8例 ,女 3例 ,年龄 2 8~ 79岁 ,平均 63.4岁。初发 7例 ,复发 1 4例 ,其中单一病灶 9例 ,2~ 3个 8例 ,>3个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防治肿瘤复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 Bt)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 初发浅表性膀胱肿瘤TUR Bt术后膀胱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 (比柔吡星 )患者 6 8例 (注射组 ) ,其中肿瘤单发 4 4例、多发 2 4例 ;以TUR Bt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 74例患者作为对照 (灌注组 ) ,其中肿瘤单发 4 9例、多发 2 5例。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种方法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注射组平均随访 38个月 ,对照组平均随访 35个月。注射组随访期内有 8例复发 (11 8% ) ,灌注组随访期内有 2 2例复发 (2 9 7% ) ,两组复发率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χ2 =0 0 13,P <0 0 1) ;注射组和灌注组中 ,肿瘤单发与多发之间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719,P >0 0 5 )。结论浅表性膀胱癌TUR Bt术后单次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费用低 ,是治疗膀胱浅表肿瘤的一种实用方法 ,可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人膀胱痛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与科研意义.应用化学致癌剂、细胞或组织块移植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建立的鼠膀胱癌原位模型与人类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生物学行为有诸多类似之处,是开发新型膀胱腔内抗肿瘤生物免疫制剂、抗癌药物临床前期研究与评价的重要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明确临床膀胱癌的发病机理带来帮助.本文就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其对人膀胱肿瘤研究和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