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Գ�ϵĤ����Ѫ˨�γɵ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急性MVT的优势以及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 1995~ 2 0 0 2年间收治的 17例经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MV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对急性MVT诊断一经确立后 ,立即采用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 ,并严密观察 ,如有急性腹膜炎发生则随时中转手术。结果 病人全部治愈 ,治疗过程中无中转手术发生。平均住院天数为 ( 11 9± 3 7)天。2年生存率为 88 2 %。结论 早期诊断及抗凝溶栓治疗直接影响到该病的预后 ;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肠穿孔时 ,非手术治疗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深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MVT)导致急腹症严重性的认识,探讨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 对13例AMVT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入院均诊断为急腹症,但术前能确诊仅2例,拟诊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11例,其中小肠广泛切除3例,仅作剖腹探查2例。治愈10例,死亡3例。随诊3个月~14年,无复发,无短肠综合征发生。结论 AMV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腹痛与腹部体征不符、WBC大于20×10~9/L时应警惕本病。彩色多普勒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充分认识此病,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关键,术后抗凝溶栓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并发症 ,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 ,可发生严重后果。我们将遇到的 3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2 4岁。因上腹肿物半年 ,突发大量呕血 5h入院。查体 :BP 12 / 8kPa。脾Ⅱ度肿大。Hb 75g/L ,RBC 2 5× 10 1 2 /L ,WBC 1 4× 10 9/L ,PC 70× 10 9/L。骨髓涂片 :符合脾功能亢进图象。B超 :肝包膜欠光滑 ,右叶缩小 ,肝实质回声增强 ,光点粗大 ,门静脉增宽 ;脾厚约 6 6cm ,脾静脉显著增宽。钡餐透视见食道中下段粘膜粗大扭曲 ,如蚯蚓状 ,未见充盈缺损及龛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像检查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 回顾1990~2003年收治10例病人的临床诊治过程,分析影像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和特点。结果 拟诊“不全性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中有部分可见特征性的“僵袢征”。术前B超检查无一例确诊,但在追踪检查时可以发现血栓。CT检查均见特征性肠壁增厚。结论 影像检查对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适时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部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腹部手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所有患初期症状重而体征轻,再次手术前仅1例确诊。4例患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经手术治愈。结论:该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腹部手术后发生剧烈腹痛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彩色多普勒超声,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敏感方法,早期行受累肠管及其系膜切除,有门静脉血栓时行门静脉取栓及早行抗凝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并发症,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且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今报告12例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4~68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0例,脾外伤2例.单纯脾切除术3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8例,脾切除加断流和远端脾肾分流术1例.病程:4~15d 7例,1~3月2例,1年4月1例,2年1例,2年半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8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995年前诊治的12例中有5例死亡,1995年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及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病人的存活。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一具有诊断  相似文献   

8.
Zhuang JM  Zhao 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3):977-980
目的 比较手术取栓与介入取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8月136例急性混合型和中心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取栓组8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0例;年龄26-81岁,平均(58±14)岁.介入取栓组5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22~92岁,平均(57±17)岁.术后均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6~12个月.结果 介入取栓组治疗后双大腿周径差小于手术取栓组[(0.8±1.3)cm比(1.5±1.7)cm,P=0.002],两组小腿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1.1)cm比(1.0±1.1)cm,P=0.152].介入取栓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手术取栓组[(7±4)d比(15 4-7)d,P=0.000].介入取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取栓组(8.9%比32.5%,P=0.000).108例获随访,随访率为79.4%.平均随访(46±29)个月,两组在大、小腿周径差、症状评分、色素沉着、静脉曲张、间歇性跛行及慢性溃疡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取栓与手术取栓相比,远期疗效相当,近期疗效更佳,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作者对6例于断流术后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6例均行肠切除术,其中2例因血栓复发而再次手术。治愈2例,死亡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瘀滞、血液呈高凝状态及门静脉属支广泛结扎有关。本症多发生于术后近期,腹痛程度和腹部体征不成比例是其特征性表现。术中应将症变肠管及其系膜一并切除,术后应予抗凝治疗,以免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或CT检查证实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 女性4例, 年龄(52.8±11.9)岁(范围:34~8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声像图表现, 并与CT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1例患者症状均表现为腹痛, 便血2例, 呕血1例, 呕吐2例, 腹泻1例。6例有腹膜炎体征。9例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D-二聚体均升高。11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 1例为平扫, 未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10例增强扫描均显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率为10/11;CT显示肠壁增厚11例, 肠腔扩张5例。8例行肠系膜上静脉超声检查, 7例明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率为7/8。1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 5例明确显示肠道病变, 包括肠壁增厚4例, 肠腔扩张1例;10例显示腹腔积液, 与CT一致。10例行手术治疗, 1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血栓形成, 显示肠壁增厚、肠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86年1月至2006年1月29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VT29例患者中有21例为急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81.0%;腹部CT/MR的检出率为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81.3%;手术治疗13例,包括肠切除和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23.1%(3/13例),其中顽固性腹水2例,进食后腹痛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6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MR扫描对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和经皮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联合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大三院经介入诊治的9例MVT。9例患者均行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患者从就诊到明确诊断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5~168小时。明确诊断MVT后即经外周静脉给予肝素抗凝治疗;9例MVT均行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其中8例同时行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取栓和溶栓治疗。2例怀疑肠坏死介入治疗后行外科肠切除术。结果本组9例MVT中2例血栓局限在肠系膜上静脉内;7例血栓延及门静脉或脾静脉。9例患者7例治愈;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因门脉高压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功衰竭死亡。结论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是治疗M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7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3年至2007年7月收治的27例急性MVT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病程1~14 d,平均6.1 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下肢静脉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等病史或合并其他高凝状态者18例(66.7%).本组超声、CT、血管造影及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MVT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6%(12/17)、75.0%(6/8)、100%(6/6)、100%(6/6).16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者均已继发肠管坏死.11例行溶栓、抗凝治疗,4例有效(36.4%).22例接受手术治疗,均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取出术.3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心肌梗死,3例继发短肠综合征.4例手术后一周内急性MVT复发.8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其中7例为手术后死亡.19例存活的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15例得到随访,其中7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结论 对于急性MVT,血D-Dimer水平的检测以及针对肠系膜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是尽早确诊的关键.对无活动性出血和腹膜炎的病例,首选考虑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已继发肠管坏死者应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将1995年7月—2002年12月13例以手术治疗为主AMVT患者(A组)和2003年1月—2010年6月14例以抗凝溶栓治疗为主的AMVT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结果 A组和B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2.38±2.81)d和(12.21±2.32)d;治愈率分别为69.2%和100%;病死率分别为30.8%和0,以上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治愈率,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2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3例 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男 17例,女 6例;平均年龄 42岁.有 20例为急性 MVT,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 94.1%;腹部 CT的检出率 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 81.8% (9/11例 );手术治疗 12例,包括肠切除和 Fogarty导管经肠系膜切缘的静脉分支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 33.3% (4/12例 ),其中顽固性腹水 2例,进食后腹痛 2例.住院期间死亡 2例 (8.7% ).随访 2个月至 9年,复发 3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死亡 3例,死因分别为心肌梗死、肝癌和肝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CT扫描对 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 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的CT、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V-SMV血栓形成病例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PV-SMV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CT表现为PV-SMV血管内充盈缺损,PV周围呈轨道样增强;MRI表现为PV和SMV正常流空信号消失;急性、亚急性期血栓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静脉期PV-SMV管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PV-SMV血栓形成的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肠管积血,肠壁增厚,肠黏膜水肿,薄纸样肠壁,缆绳征,肠系膜积液,肠壁积气,腹腔积液,门静脉海绵样变,肝脏异常灌注。结论CT、MRI是诊断PV-SMV血栓形成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对PV-SMV血栓形成的定位、定量及血栓的分期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周志球  邓伟均 《腹部外科》2006,19(3):162-16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13例MVT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治疗,术后均病理确诊为MVT。术前4例CT检查明确诊断,9例误诊。11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该病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不易确诊,CT分辩率高,有早期诊断价值。一旦确诊,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切除坏死肠段及栓塞肠系膜,术后抗凝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