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和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后期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针灸组40例,针灸加药物组34例,药物组48例.20 d为1疗程.结果:针刺与针药结合对缺血性脑梗塞中风的有效率达85%以上,与药物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和针药结合组与单纯药物组相比能显著提高MDA含量(P<0.05).结论:针刺和针药结合可能通过提高SOD、MDA含量达到治疗中风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是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的43个优势病种之一,参考诸多文献,许多医生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显著成效,为此,整篇文章以头针、体针、眼针和温针等为临床基础总结治疗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对本病的研究过程中,针灸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为本病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许多资料证实针灸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改善,并且针灸作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方便、有效率高、无副作用及成本低廉等现代医学无可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视。针对假性球麻痹的治疗方法,笔者列举了以下常用几种:单纯的体针治疗,体针加电针,头针加体针,舌下针,针刺结合康复以及针灸结合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针灸在对中风后抑郁症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针灸治疗手段丰富多样,提高了临床疗效。该文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主要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大体可概括为:体针针刺、头针针刺、项针针刺、灸法、耳穴贴压等,均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因其"绿色"、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查阅相关文献,从针刺(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芒针)、灸法、针灸结合、针药结合及综合疗法等5个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但存在取穴混乱、样本量少、疗效评价标准不一等问题,在今后研究中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临床研究的进展及展望作简要述评。方法:综述体针、头针、舌针、择时取穴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结论:针灸治疗中风有确切疗效;也存在临床研究的某些不足;对今后的临床研究阐述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7.
临床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虽然疗效肯定,但仍存在不足。不利于针刺疗法的大范围推广和运用。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本病文献,从针灸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综述,针灸疗法又包括以体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舌针疗法为主、以放血疗法为主和多种针法配合5个方面;综合疗法包括针药结合、针灸与语言康复相结合和针刺与音乐音调治疗法结合3个方面。并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方法众多,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有着很显著的效果,为总结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该文总结了毫针治疗、电针治疗、磁极针、温针灸、穴位注射及三棱针放血等疗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从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方面对近三年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从体针、电针、头针及针灸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该人群的增加,中风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针灸以其治疗中风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势和特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该文在体针、头针、电针、针药结合等5个方面对近5年有关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头电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观察 附:1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穴参照《国际标准化方案》并加用电针仪的头电针疗法与常规体针疗法对照治疗了中风病患者183例,结果表明:头电针与常规体针治疗中风病均有效,但头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体针对照组。前者对中风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头电针组治疗前的APOA1和APOPB100较治疗前分别增多和降低。体针组治疗后APOA1较治疗前也有增多。头电针组比常规体针组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更大。体针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而头电针组除这3项指标外,还对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显著改变,并且头电针组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比、红细胞刚指数等也有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头电针组对中风病有较好疗效的机理之一。头电针组可明显降低中风病兼糖尿病病例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高血糖有一定纠正作用。这是头电针疗法的独到之处。两组对中风病智能障碍都有促进其康复的作用。但头电针组疗效优于常规体针组。提示,根据《国际标准化头针方案》,以区定经,经上选穴,选用顶颞前、后斜线为主的头电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病人康复较迅速,功能恢复较彻底  相似文献   

12.
苑庆皊 《河北医学》2005,11(5):456-457
目的:总结观察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对住院的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针治疗,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总结观察。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8例,占45%;显效12例,占30%;好转8例,占20%。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基本痊愈12例,占30%,显效10例,占25%;好转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85%。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学分析,两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基本痊愈率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头皮针疗法和体针疗法对治疗中风偏瘫均有效,但头皮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34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及阅读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改善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戒断症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头针+美沙酮、体针+美沙酮、单纯美沙酮疗法对海洛因依赖者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海洛因依赖者94例用上述3种疗法治疗,动态观察10天的戒断症状记分。结果:治疗10天后的评分显示头针组控制戒断症状的效果最为完全,体针组也有一定效果,但不及头针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针刺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纯美沙酮组,P〈0.01。结论:在目前尚无特效戒毒疗法的情况下,针灸参与戒毒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的特点,头针结合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5年来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献的回顾和分析,发现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多采用头针、体针、头体针、电针、穴位注射等结合西药、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方法,取得了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加电针,对照组100例应用双侧头皮透刺疗法,两组均结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6个疗程,观察疗效,并观察随访3个月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期治疗面瘫15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采用不同针法结合穴注为主综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体针为主,结合穴位注射地塞米松针、TDP照射治疗150例面瘫病人。[结果]痊愈120例,占80%,总有效率为98.7%。[结论]面瘫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法,结合穴注地塞米松针治疗面瘫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时效关系是体现针灸效应规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掌握其效应变化过程的时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针灸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众多,为寻求其最佳选择或综合组方的最优搭配,应以“时效关系”为切入点,探究各种疗法及治疗方案自身的时效特点,从而对针灸处方各要素作出较为合理而科学的决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认头皮针结合体针应用对于认知功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14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划分成观察组(70例,脱落10例)以及对照组(70例,脱落8例)。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体针针刺患侧合谷、外关、三阴交、太冲穴;观察组额外开展头皮针治疗,针刺位置包括顶颞前斜线等,每天进行1次,每周共5次,总计持续治疗2周。对两组进行MMSE评分和血清CGRP测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90天的MMSE评分和CGRP指标,相对于治疗之前都有显著优化(P<0.05),观察组的数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并升高血清CGRP浓度,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较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效果更好,该作用可能与血浆CGRP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头针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头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观察和对照四组。采用氢清除法测定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血流量,测量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并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MCAO模型大鼠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血流量显著减少,全血黏度增加;给予头针和体针治疗后,大脑皮层血流量均明显增加,全血黏度显著降低。且头针与体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治疗能增加大鼠脑缺血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性,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