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痛点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足底疼痛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足跟骨刺所致足底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对其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80%,总有效率99.10%;对照组痊愈率41.60%,总有效率85%,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跟骨刺所致足底疼痛采用痛点阻滞配合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40例臀上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0%,总有效率97.1%,对照组痊愈率48.5%,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炎优于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小针刀松解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臀上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治疗组小针刀松解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局部超短波理疗和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0%,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率50%,总有效率8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臀上皮神经炎,可以快速地使组织粘连或炎性纤维增生及神经的嵌压得以解除,阻断了疼痛之根源。小针刀松解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的疗效优于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较适合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方法.方法 69例(男31例,女38例)重度肩周炎患者,平均年龄52.3(40~62)岁,采用神经阻滞组、针刀治疗、针刀复合无痛松解三种治疗方法,均采取门诊治疗.结果 5w内治疗痊愈总数,I组6例(30%),Ⅱ组21例(80.7%),Ⅲ组21例(91.3%).三组痛人五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100%.结论 针刀复合无痛松解对冻结肩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刀松解为主,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针灸治疗、功能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临床选择诊断明确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注射透明制酸钠联合针灸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镇痛液注射加物理疗法.结果 治疗组54例,治愈27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30例,治愈6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χ2检验,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刀松解为主,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针灸治疗、功能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疗效可靠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72例枕神经卡压痛治疗,体会准确查及枕神经粘连点或卡压点。方法应用局部注射、针刀松解粘连点进行治疗。结果局部注射、针刀松解治疗2-3次后总有效率91.7%。结论局部注射配合针刀松解粘连是治疗枕神经卡压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海妍  朱防震 《中外医疗》2013,(24):119-119,121
目的探讨乙哌立松片联合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该院90例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病人运用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哌立松片治疗。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后的疼痛改善程度。两组病人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可获得很高的有效率,联合乙哌立能松使有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针刀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针刀组在颈项部敏感点做针刀松解术;对照组服散利痛及通天口服液;治疗前后进行语言类比量表评分和治愈率、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结果:针刀组治疗后V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药物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针刀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能解除神经血管卡压,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缓解颈性头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0例,采用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组40例,取肩部四痛点,先作痛点封闭后,再行针刀松解,然后行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3.2%,愈显率89.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20.5%,愈显率43.6%,总有效率87.2%。两组痊愈率、愈显率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可以有效治疗冻结肩,针刀配合治疗可以明显增加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椎间孔神经阻滞并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对照组行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两组并进行比较。结果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5/10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4%,79/97例)(P〈0.05);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4/102例;90.2%,92/102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4%,76/97例;76.3%,74/ 97例)(P〈0.01)。结论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松解,较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疗效,其远期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牵引、针灸、推拿及中药辨证施治内服;对照组20例给予小针刀神经根管假松解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完全相同。以疼痛、麻木等根性症状完全消失或退出试验为观察终点,试验中每天观察疗效及治疗反应,记录试验第7天及半月时主症缓解情况,并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1);同时,治疗组发生沿神经分布的串麻感明显多于对照组,未见神经损害发生,且串麻感沿受压神经支配区的出现与疗效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效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少且潜在风险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管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牵引、针灸、推拿及中药辨证施治内服;对照组20例给予小针刀神经根管假松解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完全相同。以疼痛、麻木等根性症状完全消失或退出试验为观察终点,试验中每天观察疗效及治疗反应,记录试验第7天及半月时主症缓解情况,并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1);同时,治疗组发生沿神经分布的串麻感明显多于对照组,未见神经损害发生,且串麻感沿受压神经支配区的出现与疗效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小针刀神经根管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效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少且潜在风险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兴海  刘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42-44,67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与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患者,随机分为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组(A组)和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比较两组得宝松用量、局麻药混合液用量、加用镇痛药物15服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疼痛VAS评分、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得宝松、局麻药混合液用量较B组少,加用镇痛药物比率A组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dA组VAS评分优于B组,A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相比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疼痛反复发作改手术治疗。结论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目标性强、准确性高、安全、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而腰椎旁神经阻滞因盲目注药存在药物注入血管和神经根袖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将所诊治的肩周炎患者中的冻结肩患者76例,所有病例首次就诊时都先在臂丛阻滞下完成手法松解,次日开始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及痛点注射;对照组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治疗效果分IV级:优、良、好转、无效。结果: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组优81.6%,良15.8%,优良率97.4%。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优28.9%,良47.4%,优良率76.3%。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用于冻结肩疗效明显优于TDP照射加痛点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针刀联合颈2椎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5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颈2椎旁阻滞法;观察组29例除采用颈2椎旁阻滞外,配合水针刀局部注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及患者疗效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0±1.3)、(1.5±0.9)、(1.8±0.8)、(2.3±0.7)、(2.2±1.1)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治疗后1周、2周的颈椎活动度(ROM)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满意度评价观察组(79.31%)优于对照组(65.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针刀联合颈2椎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补肾温阳,活血通络"作用的自拟中药内服方治疗骶神经障碍综合征(SNDS)的临床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SNDS的病机、治法及疗效。方法:中医药治疗总例数5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前者予以中药口服自拟中药基本方(济川煎和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而成)随证加减,后者予以长强穴及局部阿是穴电针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肛门直肠痛、排便障碍、肛门失禁、腹胀腹痛及腰痛的症状积分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1)疗效指标:中医药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常见症状依次为:肛门直肠痛(82.8%),排便障碍(75.9%),腰痛(62.1%),腹胀痛(50%),肛门失禁(15.5%)。各组以上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研究组的排便障碍疗效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中医证候: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SNDS根据其症状特点,归属于中医便秘、痹证、痛证的范畴,肾阳虚、寒湿痹阻、血脉瘀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补肾温阳、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是本病的主要治法,采用以济川煎和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而成的基本方治疗以及采用针灸疗法SNDS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体疗效相当。(2)采用辨证用药治疗本病较针灸治疗对SNDS的排便障碍、肛门直肠痛症状的改善疗效更好。(3)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国内文献中报告的生物反馈疗法和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法接近,并能改善排便障碍、腰痛及腹胀痛等并发症状。(4)SNDS的临床特点为:好发于女性,好发于30~60岁;SNDS的临床症状除肛门失禁外,相互并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方秀春  李艳 《河北医学》2013,19(4):487-49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PNS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相关时间参数、术中输液量、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中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T1、T2、1r3、T4、B时段的SBP、DBP指标值均比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PNS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137-14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联合传统针刺与星状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斜视角度、瞳孔大小、光反射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治疗后两组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斜视角度、瞳孔大小、光反射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疗法联合传统针刺能促进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疗效优于单一星状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阻滞联合中药内服对干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0月到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干性坐骨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化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局部阻滞注射联合中药内服组(简称观察组)4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治疗前后的两组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分别进行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JOA)评分,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和JO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治疗后复发概率较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敏 《中外医疗》2014,(18):43-44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肱骨外科颈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治疗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而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手术中不同时间段疼痛以疼痛划线记录法进行评分,主要记录患者在手术开始、手术1h候后、手术2h候以及手术结束时候。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有23例需另行添加静脉镇痛药,5例需要改为全麻醉。而治疗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在手术的各个时间段内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记录评分都比对照组患者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巩固外科颈手术的中臂丛神经阻滞+肋间壁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临床治疗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