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观察两组营养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入院后第14 d,EEN组的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TPN组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提高胃肠道耐受性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入院后第8天治疗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胡珊  丁文谦 《当代医学》2013,(27):75+13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天时ALB及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胃肠道功能,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4--48h)及延迟肠内营养组(〉48h)组,比较肠内营养后7,14d各组血浆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4周时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7,14d时两组患者ALB、PA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延迟组(P〈0.01或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两组肺部感染并发率比较,早期组低于延迟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早期组优于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张丹 《中原医刊》2014,(11):102-1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状况比较,A组白蛋白( ALB)及总蛋白(T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N组,EN+PN组胃肠功能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P<0.05);治疗6个月后EN+PN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EN组(P<0.05)。结论早期EN+PN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症基底节出血病人分为EEN(早期肠内营养)组和TPN(肠外营养)组各20例,EEN组在术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TPN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TPN组相比,EEN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结论在基底节出血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重症基底节出血病人分为EEN(早期肠内营养)组和TPN(肠外营养)组各20例,EEN组在术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TPN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TPN组相比,EEN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结论 在基底节出血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陈元姝 《吉林医学》2013,34(7):1214-12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LB及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8天时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燕麦β-葡聚糖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的运动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诱导重症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肠内要素营养(A组)、β-葡聚糖+肠内要素营养(B组),培菲康+肠内要素营养(C组),培菲康+β-葡聚糖+肠内要素营养,即合生元+肠内要素营养(D组)以及模型对照组(E组),共持续7d。5组营养供给为等热、等氮量。第7d处死大鼠,测肠运转系数,取血检测血浆MTL的变化,取空肠观察肠组织ATP酶的含量。结果:E组大鼠的肠运转系数、血浆MTL水平显著下降,而肠酶活性大部分低于各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肠运转系数、Mg2+-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与B组差别显著;C组的血浆MTL水平、肠Na+-K+-ATPase、Ca2+-ATPase显著高于A组及B组,差别有显著性;B组、D组肠运转系数、血浆MTL水平及肠酶活性虽然高于E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可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运转功能;益生元及合生元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运转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肌移位替代瘫痪肌肉功能,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中施行最多的手术,占2643例次手术的69.7%。当足部只有一块屈肌或伸肌功能尚好(Ⅲ级或以上)我院采用该肌裂分为二,取其一半替代拮抗叽功能,维持踝足于中立位。七年中施行32例,除5例不足二年外,2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91.3%,可以推广应用,还从理论机理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给药对卵巢上皮癌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7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均采用 CAP方案化疗 ,其中 A组环磷酰胺、阿霉素 (或吡喃阿霉素 )经静脉滴注 ,顺铂经腹腔灌注 ,B组则全部经静脉滴注。间隔 3~ 4周 ,共 6~ 8个疗程。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 89.47% ( CR65 .79% + PR2 3.69% )。腹水得到有效控制。B组总有效率 67.65 % ( 4 7.0 6% + 2 0 .5 9%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47.37%、44.1 2 % ,A组高于 B组 ,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顺铂腹腔灌注可减轻药物的副反应 ,提高有效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对提高 3年生存率的意义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曲马多和芬太尼以及它们分别与氟哌利多合用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 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96例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 ( T)、芬太尼组 ( F)、曲马多 +氟哌利多组 ( T+ D)和芬太尼 +氟哌利多组 ( F+ D) 4组 ,分别给予 60 0 mg的曲马多、0 .6mg的芬太尼、60 0 mg的曲马多 + 2 .5 mg的氟哌利多和0 .6mg芬太尼 + 2 .5 mg的氟哌利多 ,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5 0 ml,进行 PCIA。术后 6、1 2、1 8h分别观察病人的 BP、HR、 RR、镇痛评分 ( VAS)、镇静评分 ( Ramsay)、镇痛药物的使用时间、恶心呕吐评分以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在术后 1 2 h内 ,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好于曲马多 ,合用氟哌利多并不能增加芬太尼和曲马多的镇痛作用 ,但能降低二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P<0 .0 5 )。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术后自控镇痛合用芬太尼和氟哌利多 ,既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又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成钧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5):554-556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速尿与肝素钠配伍对儿童肾病综合征(NS)利尿作用与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对45例新入院的住院NS患儿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速尿与肝素钠配伍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尿量、体重,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纤溶活性等指标并与25例采用潘生丁、激素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尿量、体重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尿、肝素钠联合治疗儿童NS水肿,既可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又有抗凝、降低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环孢素(cyclosporin,GSA)影响化疗药物卡铂与足叶乙甙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的促效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卡铂组(G1)、卡铂 0.5 mg/L CSA组(G2)、卡铂 1.0mg/L CSA组(G3)及足叶乙甙组(G4)、足叶乙甙 0.5 mg/L CSA组(G5)、足叶乙甙 1.0 mg/L CSA组(G6),每组各加样5孔.G7组为不同浓度CSA单独作用于Rb细胞.用从0.004至1.00mg/L倍数增加的9个不同浓度含量化疗药物卡铂和足叶乙甙及加入0.5 mg/L和1.0 mg/L浓度的环孢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O-Rb50细胞.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b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计算Rb细胞抑瘤率、半数细胞抑制所需药物浓度IC50值及倒置显微镜下Rb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抑制Rb细胞的作用.[结果]卡铂及足叶乙甙加入CSA作用于SO-Rb50细胞,其细胞抑瘤率较单独应用卡铂及足叶乙甙时增高,G1~G6组的IC50值(mg/L)分别为:0.335、0.183、0.130、0.113、0.099、0.077,随着CSA的加用及浓度的增加,IC50值逐渐降低.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的抑瘤率分别作t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IC50的分别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单纯CSA组抑瘤率与药物浓度无相关关系(P>0.1).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加用环孢素后随药物浓度增加Rb细胞坏死变形较卡铂组及足叶乙甙组明显.[结论]CSA单独作用于SO-Rb50细胞无抑制杀灭作用,但CSA能促进卡铂及足叶乙甙对SO-Rb50细胞的抑制杀灭作用.随着CSA浓度增加,卡铂及足叶乙甙对Rb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速效头痛宁与苯塞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A组显效率为46.2%、总有效率82.9%;B组显效率为 45.5%、有效率为 80.0%,;C组显效率 63.6%,,有效率 85.6%;C组显效率明显高于 A、B两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速效头痛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偏头痛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疗效不佳时,加用硫酸镁治疗的作用。方法:101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硫酸镁组54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给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47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冻干丹参治疗。结果:给药2h内硫酸镁组心室率降止100次/min以下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在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硫酸镁治疗可起到辅助和加强治疗效果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抗凝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巴米尔(肠溶阿司匹林或泡腾片)、抵克立得(盐酸噻氯匹定)三联抗凝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巴米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凝血系列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9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3%(P<0.01),心电图缺血变化和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凝血系列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联合抗凝治疗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用60Co放射纯系NIH雄性小白鼠,放射前10~20min每鼠腹腔注射黄芩水提物(AESBG)0.7g/kg或1.4g/kg,能显著提高1次全身放射8.7~9.1Gy小鼠的生存防护效力和30d存活率;每鼠1.4g/kg全身放射4.7Gy后第5天显著提高白细胞数,第11天脾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明显增加。结果表明AESBG有显著的放射损伤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