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抗生素的滥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骨髓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侵入性治疗手段的不断增多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已成为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同时,感染的真菌谱也发生了改变,以往真菌感染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有所下降,而非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感染呈上升趋势[2,3].  相似文献   

2.
李杰汉 《内科》2009,4(1):88-90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指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近年来超广谱抗生素、精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HIV感染者不断增多以及导管介入、放疗等的大量开展,IPFI呈逐年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利芳  徐爱晖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50-1752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机械辅助通气等生命支持技术的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率呈增长趋势,而肺部真菌感染率居其首位。已知引起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最常见致病真菌是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1],而非白色念珠菌和其他菌属感染亦呈逐年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问题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中组织病理诊断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组织病理诊断十分困难,常规检查方法培养和分泌物直接镜检阳性率低,污染和致病很难区分;影像学表现虽然没有特征性但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特剐是动态观察更有价值.真菌抗原成分的检测是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手段,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必须结合临床特征、影像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解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新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8-789
2005年本刊发表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在国内反响很大,对促进我国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与治疗,由感染学、呼吸病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10多位专家组成的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过多次讨论制订了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现就草案中的有关内容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情易被基础病掩盖,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是实现精准临床诊疗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对目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标本直接镜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的诊断性能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与评价,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毅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6):788-789
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呼吸机使用的增多,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和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普遍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由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日趋严重,是医院感染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1]。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手术导管、插管的应用、器官移植的日益增多以及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的流行,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明显增多.本文就侵袭性真菌病的现状、诊断标准、治疗和真菌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是粒缺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虽然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IPFI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3〕。我们对1例并发IPFI的重型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总被引:246,自引:1,他引:246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订出我国IP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1.
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确诊的IFI患者3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20例、真菌口咽定植者20例和健康人15名,取血浆标本,用G试验方法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结果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为(29.5±11.5)ng/L,与细菌性肺炎组[(13.1±5.2)ng/L]、真菌口咽定植组[(12.7±5.1)ng/L]和健康组[(11.7±3.5)ng/L]比较均有差异,后3组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侵袭性曲菌感染患者和侵袭性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24.7±5.8)和(33.3±11.4)ng/L。另有1例新生隐球菌感染和1例组织胞浆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13.6和25.7ng/L。用Fungitec-G试剂盒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以20ng/L为诊断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4%、91%、84%和91%。结论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患者、真菌口咽定植者和健康者,提示血浆1,3-β-D-葡聚糖可作为诊断IFI的指标,但区分曲菌和酵母菌感染较困难。用Fungitec-G试剂盒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以20ng/L为诊断阈值对诊断IFI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卡泊芬净是一种新型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类抗真菌药,我院血液肿瘤病房自2004年11月~2006年4月对4例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使用卡泊芬净治疗,现报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3.
陈刚  颜春松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0):790-793
近些年来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除了传统的支气管镜检查外,新的诊断方法还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治疗方面,新型抗真菌药物不断开发。但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小,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仍存在困难,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现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的可操作性,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51例allo-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共占同期收治allo-HSCT后肺部感染病例的42.1%(51/121)。确诊1例(2.0%),临床诊断24例(47.1%),拟诊26例(51.0%)。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为主要宿主因素。2种或2种以上宿主因素同时存在的病例占66.7%(34/51)。94.1%(48/51)病例的肺部高分辨CT表现为结节和(或)斑片影。真菌抗原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1,3)-β-D葡聚糖(G)试验阳性率58.6%,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率33.3%]。20例(39.2%)患者伴有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结论 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为主要宿主因素,肺部高分辨CT表现以结节和(或)斑片影多见,真菌抗原检测是支持临床诊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已成为移植后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IFI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其预后较差。本文就近年来HSCT后IFI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均接受肺泡灌洗,而后采集肺泡灌洗液给予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5例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94株真菌,其中曲霉菌属、白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32.98%、26.60%、12.77%;伏立康唑、氟康唑对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30.85%、35.11%。结论在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其肺泡灌洗液内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且其病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对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随着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多,深部真菌感染也越来越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深部真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类,也是院内感染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程进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使患者找回治疗的机会。本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做一综述。1基本检查技术直接镜检法和培养检查法是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直接镜检法简便、快速、实用。阳性结果可确定真菌感染。但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与培养检查结合才能确诊,培养检查法可进一步提高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验证直接镜检的结果,同时确定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今临床危重症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反复长期住院,免疫力下降,加之广谱抗生素、激素的长期使用,导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1〕。尽管大量新的抗真菌药物研发问世,抗真菌治疗措施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但仍无法较好地控制。本研究旨在对比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抗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老年COPD合并侵袭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3岁,主因“发现结肠息肉1个月,下腹不适5d”人院。1个月前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现仍坚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次/周。同时因下消化道出血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结肠肝区距肛门65、45、  相似文献   

20.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XJ  Li GP  Zhou J  Wang A  Li TS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9):718-720
目的评估两性霉素B(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AmB优化生产工艺前后两年时间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治疗患者113例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有效率为76%以上。不良反应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3.6%、肌酐(Cr)、尿素氮(BUN)一过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9.0%和27.4%,发热等即刻反应总发生率为15.0%;未发现归因于AmB导致的死亡和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工艺改进后,过敏等即刻反应明显下降(发生率由28.0%降至7.2%)。以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隐球菌脑膜炎等疾病为例,按12周标准疗程和常规剂量静脉注射计算费用,AmB的治疗费用约为4600元,氟康唑(进口)为38000元,伊曲康唑为99100元,AmB脂质体为190000元,伏立康唑为250000元,醋酸卡泊芬净为270000元。结论AmB仍是目前抗真菌药物中疗效最佳者;生产工艺改进后发热等即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完成治疗,获得治愈;其明显的药效-经济学优势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别是需长期治疗的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