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1985年至1999年,0~14岁住院患儿主要传染病病种构成变化。方法:将近15年住院的全部传染病患儿分为三个阶段1985~1989年,1990~1994年,1995~1999年,对比分析各年段15种主要传染病构成比的变化。结果:0~14岁15种传染病住院例数占同期传染病住院总例数的比率逐年段下降(P<0.01),其中伤寒、病毒性肝炎、百日咳、肺吸虫、阿米巴痢疾、新生儿破伤风、小儿腹泻病、脊髓灰质炎逐年下降;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二年段有所上升,第三年段较第二年段下降;而细菌性痢疾、麻疹、结核第二年段下降后,第三年段相对上升;流行性乙型脑炎则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15年来儿童传染病总的住院比率显著下降,但某些疾病有上升趋势,目前重点是加强乙脑,细菌性痢疾、麻疹及结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抗A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抗A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方法:对1996年下半年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并经粪便ELISA检测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住院患儿218例分组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总治愈率(91/104)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4)(χ2=1812,P<001)。平均止泻天数实验组(298±141)天,对照组(419±152)天。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u=610,P<001)。结论:抗A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15年住院病种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温州地区1984年~1998年0~14例小儿住院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构成变化,现将近15年我科住院的全部传染病种分为1984年~1988年段,1994年~1998年段,对比分析各年段主要传染病构成比的变化。结果显示:细菌性痢疾、伤寒、流行性肋腺炎、麻疹、水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乙型脑炎的发病率3个年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限制性过度通气(HV)治疗小儿急性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症患儿38例加用HV治疗。结果HV治疗后患儿颅内压(IC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病死率(1470%),较无HV治疗(1966%)减低;患儿意识障碍恢复快,21例于48小时内意识转清。结论HV治疗对顽固性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症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传染病,内科疾病30年来的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我院1960~1992年共30年来因患传染病、内科疾病住院患儿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我院住院患儿疾病谱和死亡图象变化。结果表明,传染病的构成比由21.40%降至17.23%,其中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逐年段下降,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明显上升;内科疾病构成比由54.60%降至38.40%,其中感染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逐年段下降,而肿瘤与白血病、结缔组织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畸形、内分泌病却显著上升;传染病总病死率由9.00%降至1.12%,内科疾病总病死率由5.70%降至1.48%。提示北京地区的计划免疫和卫生保健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6.
早期气管插管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5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比较重型新生儿破伤风不同疗法的病死率并作死因分析。方法:分析了58例重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其中行早期气管插管组23例,晚期气管插管组24例,未行气管插管组11例。结果:由于注重了早期气管插管,新生儿重型破伤风患儿病死率由原来的588%下降到现在的83%,早期气管插管组病死率(43%)明显低于晚期气管插管组(500%),P<001;而未行气管插管组病死率最高(818%)。早期气管插管组没有因呼衰或窒息而死亡者。结论:早期气管插管不仅可降低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还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钙全(骨化三醇)短期口服冲击治疗对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对17例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NS患儿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罗钙全短期口服冲击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NS患儿血钙偏低(P<001),ALP、BALP、PTH升高(P<001),25-(OH)D3下降(P<005);经罗钙全治疗后血钙磷上升(P<001),ALP、BALP下降(P<001),PTH水平降低(P<001),25-(OH)D3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罗钙全短期口服冲击治疗可有效地改善NS患儿钙磷代谢紊乱,抑制PTH的异常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IDDM患儿和28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采用比色法检测NO和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IDDM组患儿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SO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IDDM中伴血管并发症者与无血管并发症者比较,前者血清NO的增高和SOD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患儿血清NO与空腹血糖呈明显正相关(r=0735,P<001),与SOD呈负相关(r=-0449,P<005),而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血清SOD与空腹血糖、病程均无相关性。结论:NO参与了ID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5年来住院儿童遗传病概况。方法对1983~1997年127757例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遗传病6451例,占住院病例的505%,男女之比为112∶1。其中染色体病100例(008%),单基因病2046例(160%),多基因病(遗传度≥70%)4305例(337%)。住院儿童遗传性疾病检出率90年代较80年代显著增加(P<001)。小儿遗传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组,但某些病种有其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死亡年龄高峰在新生儿期,某些疾病病死率高达30%以上。结论目前优生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预防劣生上,有必要强调儿科医师研究临床遗传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藻酸双酯钠治疗2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高粘血症患儿,剂量:2~5mg/(kg·d),分2~3次口服,连续用11~14个月。患儿的血液粘度检测指标(血流变学、血脂和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0.01,0.001),且明显低于用常规疗法加潘生丁的对照组(P<0.05,<0.01)。疗程中,蛋白尿和血尿的反复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提示藻酸双酯钠对儿童难治性NS高粘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患儿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血清总胆汁酸(TBA)变化及其与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期TBA明显升高(P<001),14例(2414%)患儿TBA>20μmol/L;恢复期TBA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P>005;5例TBA>80μmol/L的患儿中,有2例合并冠状动脉扩张。TBA与TB、ALT、CRP存在相关性。结论:TBA升高的原因不明,可能与细胞因子激活后促进胆固醇合成TBA增加及TBA排泌受阻有关。TBA升高的程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儿童支气管哮喘肺动脉压力与右心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 患儿肺动脉压力与右心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20 例对照组,14 例轻、中型哮喘及17 例重型哮喘患儿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指标:心率校正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c);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PEP) ;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快速充盈峰值流速(A) ,估测肺动脉压及右心舒张功能,同时检测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①儿童哮喘存在肺动脉高压,重型哮喘组(RPEP/AT1 .26 ±0.19) 高于轻、中型组(1.12 ±0.15) 及对照组(0.85±0.14) P< 0 .01 。②对照组(E/A1.41±0.29) 与患儿右心舒张功能指标有明显差异P< 0.01;重型哮喘患儿存在低氧血症(PaO2 7 .02 ±0 .80 kPa)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舒张功能下降,且随着病情进展,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对小儿呼气氢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呼气氢试验(BHT)的影响。方法应用HD1型呼气氢测定仪,检测抗生素应用前后75例住院患儿空腹呼气氢(FBH)值和其中23例患儿乳果糖氢呼吸试验(LHBT)的结果,并与231例健康儿FBH比较。结果抗生素应用后FBH[(1950±124)×百万分浓度(10-6)]较应用前(3594±298)×10-6明显降低(t=495,P<0001);住院患儿抗生素应用前FBH(3594±298)×10-6与健康儿(1452±010)×10-6比较,(u=483,P<001);应用抗生素患儿口服乳果糖后呼气氢值无明显变化。结论住院患儿抗生素应用前,FBH较健康患儿明显升高;抗生素应用后FBH较应用前明显降低,LHBT呈假阴性结果。提示肠道氢产生受抑制。  相似文献   

14.
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小儿脑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小儿脑疝的疗效。方法对10例脑疝患儿在常规治疗同时行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并与23例常规治疗的脑疝患儿作对照。结果对照组死亡21例,抢救成功2例。治疗组除3例放弃治疗而死亡外,全部抢救成功。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抢救成功者治疗期间昏迷评分(Glasgow评分法)≥8分的平均时间治疗组为(1614±1036)h,对照组为(335±636)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当的过度通气治疗脑疝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71,自引:6,他引:71  
目的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对12所三级医院小儿加强医疗病房中的1235例患儿进行了危重病例评分及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估。评分值从高到低分为:~100、~80、0~703个组,依次代表病情非危重、危重、极危重。住院期间共进行4次评分。结果首次评分显示: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病死率依次为3.2%、10.2%、25.2%,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以后各次评分结果与首次评分相似,分值越低病死率越高。1、2、3、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分别占31.9%、19.5%、10.6%、3.5%,病死率依次为4.8%、7.4%、26.5%、53.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依次为15.4%、47.5%、83.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准确判断病情轻重,分值越低,器官功能衰竭越多,病死率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27例无菌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肠道病毒(EV)RNA。结果急性期CSF中EVRNA阳性检出率为:无菌性脑膜炎609%,脑炎481%;阳性患儿恢复期CSF仅个别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起病5天以内阳性率明显高于5天以后(P<005);5~10月份较11~4月份发病率高(P<005)。25例病毒分离阳性者中24例RT-PCR阳性,53例病毒分离阴性者中19例RT-PCR阳性,RT-PCR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的敏感性(P<001)。结论E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T-PCR技术是诊断E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缓解哮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哮喘的关系。方法:①测定肺灌洗液总磷脂、饱和磷脂及总蛋白含量;②观测PS表面活性;③哮喘发作后给予PS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哮喘时灌洗液中总磷脂、饱和磷脂无改变;蛋白质显著增加(P<001);②灌洗液中PS活性明显降低,表现为最小表面张力增加、恢复系数减小和稳定系数降低;③哮喘时动脉血氧分压、肺顺应性、潮气量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给予PS后10分钟上述指标开始变化,30和60分钟则分别较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①豚鼠哮喘发作时存在PS相对不足或功能不良;②给予外源性PS能缓解哮喘。  相似文献   

18.
生长发育迟缓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提高由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异常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别收集门诊68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运动激发试验前后2次血清和14例住院患儿药物激发试验10次血标本,用免疫放射计量(IRMA)方法测定IGF-1,IGF-2和IGFBP-3,放免方法(RIA)测定GH。结果药物激发试验GH水平与IGF-1,IGF-2和IGFBP-3测定一致。运动激发试验根据运动后GH水平及身高百分位的情况将68例分为3组:GH<50μg/L,50~100μg/L,>100μg/L。GH<50μg/L组14例,其中10例身高小于第3百分位,其IGF-1,IGF-2和IGFBP-3水平分别是(39±20),(274±122),(420±210)nmol/L,低于正常值(P<001),GH水平与IGF-1,IGF-2和IGFBP-3相符。结论用运动激发试验联合测定GH、IGF-1和IGFBP-3三项指标可以提高由于GH-IGF轴异常所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柯萨奇 B 组病毒( C V B) 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 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02 例、上呼吸道感染182 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71 例、健康儿童30 例。采用 E L I S A 法测定静脉血 C V B 抗原( C V B- Ag)和 Ig M 抗体( C V B- Ig M) 、免疫组化法测定 T 细胞亚群和[3 H] - Td R 标记法测定 N K 细胞活性。结果 ①哮喘患儿 C V B 感染率为578 % (59/102) ;②哮喘患儿 C D8 显著升高; C D3 、 C D4/ C D8 及 N K 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01) ;而 C V B 阳性哮喘患儿 N K 细胞活性又低于非 C V B 阳性哮喘儿( P < 005) , C D8 明显高于非 C V B 阳性哮喘儿( P < 001) 。结论  C V B 感染与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哮喘与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亚群功能失衡在婴幼儿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例哮喘患儿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各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PHA刺激后哮喘组Th产生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15,4.07;P均<0.01),而IL4、IL6、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t′=4.73,5.91,318,P均<0.01)。经LPS刺激后,哮喘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5.60,P<0.01)而IL12水平则降低(t′=3.34,P<0.01)。相关分析发现IFNγ与血清IgE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0.664,P<0.01),IL4、IL10与IgE呈高度正相关(r=0.776,0740;P<0.01)。结论哮喘患儿生成Th1类细胞因子不足,Th2类因子增多;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增多,IL12减少,导致Th1/Th2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