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含有大黄的复方中药消可宁能有效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目的:观察大黄酸对髙糖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20,40,80μmol/L浓度的大黄酸刺激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及DAPI染色结果显示大黄酸可促进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凋亡,且与浓度与时间成正相关。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大黄酸对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产生影响且与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工作已经证实中药复方消可宁(制大黄、制附子、生黄芪)能有效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并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200410064899X)。目的:观察大黄主要活性成分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20,40,80μmol/L大黄素刺激高糖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结果显示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凋亡有影响,且与浓度与时间成正相关,细胞凋亡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大黄素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且与药物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刺激脂多糖诱导增殖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E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青蒿琥酯对系膜细胞凋亡有明显诱导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青蒿琥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MC,分为SIN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碘化丙啶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吖啶橙/溴乙锭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结果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N高(P<0.01)、中(P<0.05)、低(P<0.05)剂量组MC增殖降低,凋亡增加,吖啶橙/溴乙锭染色结果显示SIN干预的MC出现凋亡的百分率增加。结论青藤碱可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能会使肾脏病理性损害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聚合酶Ⅰ介导的生物素标记的(dATP)缺口平移PANT在检测短暂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与坏死方面的特异性。方法:采用TUNEL,PAN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检测短暂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前囟水平冠状平面组织切片DNA损伤,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核DNA的损伤。结果: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以及再灌注2h,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缺血侧呈细胞坏死特征性条带;苏木精-伊红染色证实纹状体有坏死细胞;但在缺血30min,TUNEI和PANT检测不到阳性细胞。再灌注2h,出现PANT阳性细胞,但邻片TUNEL阳性细胞无增加。再灌注24h,TUNEL,PANT用性细胞都呈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条件下,①再灌注早期,TUNEL和PANT都不标记坏死细胞。②再灌注早期TUNEL不标记DNA单链断裂。③再灌注24h,PANT可标记发生凋亡的单链损伤细胞。④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横型.TUNEL检测细胞凋亡以及PANT检测细胞核DNA单链断裂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大肠杆菌内表达穿膜肽与凋亡蛋白的融合蛋白,观察其诱导肺腺癌Anip973细胞凋亡的活性,并了解其是否有剂量依赖性。 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穿膜肽-凋亡蛋白并用IDA-Ni^2+亲和层析纯化。②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Anip973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12h后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mg/L融合蛋白培养48h,弃上清,每孔中加入四甲基偶氮唑盐溶液(5g/L)20μL,继续孵育4h,检测吸光度,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③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nip973细胞,每种细胞分成两组:给药组加入终浓度为3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继续培养48h。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溴乙啶/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 结果: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5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Anip973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27mg/L。②3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作用48h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没有显著改变,对照组和给药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9&;#177;0.4)%和(3.1&;#177;0.6)%,没有显著差异(P〉0.05);Anip973细胞可见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和出现凋亡小体等凋亡特征性形态变化,给药组和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36.8&;#177;1.7)%和(6.7&;#177;0.5)%,差异显著(P〈0.01)。 结论:穿膜肽-凋亡蛋白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肠杆菌内表达穿膜肽与凋亡蛋白的融合蛋白,观察其诱导肺腺癌Anip973细胞凋亡的活性,并了解其是否有剂量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穿膜肽-凋亡蛋白并用IDA-Ni2 亲和层析纯化。②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Anip973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12h后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mg/L融合蛋白培养48h,弃上清,每孔中加入四甲基偶氮唑盐溶液穴5g/L雪20μL,继续孵育4h,检测吸光度,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③取对数生长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nip973细胞,每种细胞分成两组:给药组加入终浓度为3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继续培养48h。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溴乙啶/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5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Anip973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27mg/L。②30mg/L穿膜肽-凋亡蛋白作用48h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没有显著改变,对照组和给药组的凋亡率分别为穴2.9±0.4雪%和穴3.1±0.6雪%,没有显著差异(P>0.05);Anip973细胞可见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和出现凋亡小体等凋亡特征性形态变化,给药组和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穴36.8±1.7雪%和穴6.7±0.5雪%,差异显著(P<0.01)。结论:穿膜肽-凋亡蛋白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学者认为在脑死亡过程中很多因素可导致肺组织的改变。目的:观察脑死亡供体肺病理改变,探讨其临床移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脑死亡供体肺进行了病理活检,苏木精-伊红染色、银染及PAS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变化,电镜观察肺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银染及PAS染色光镜下见支气管及肺泡结构尚完整,局部病灶见肺泡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肺泡间隔未见明显增宽,但充血易见,血管周围有少量出血,有散在淋巴细胞;电镜下脑死亡的肺泡细胞轻微水肿,部分细胞胞核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有的细胞核出现变型,细胞线粒体肿胀,但未见明显坏死。说明脑死亡供肺可以实施临床移植。  相似文献   

9.
c-myc在大黄素抑制HL-60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素(emodin)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影响及探讨c—myc基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培养观察大黄素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DNA倍体分析、线粒体细胞凋亡检测法、末端缺失原位标记(TUNEL)法及DNA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黄素作用前后c—myc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黄素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μmol/L;DNA片段化、亚G1峰(凋亡峰)的检出及线粒体细胞凋亡检测等证实大黄素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与药物作用浓度呈正相关。大黄素与HL-60细胞作用后c—my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作用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c—myc基因可能参与了大黄素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聚合酶I介导的生物素标记的(dATP)缺口平移PANT在检测短暂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与坏死方面的特异性。方法:采用TUNEL,PAN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检测短暂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前囟水平冠状平面组织切片DNA损伤,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核DNA的损伤。结果: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以及再灌注2h,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缺血侧呈细胞坏死特征性条带;苏木精-伊红染色证实纹状体有坏死细胞;但在缺血30min,TUNEL和PANT检测不到阳性细胞。再灌注2h,出现PANT阳性细胞,但邻片TUNEL阳性细胞无增加。再灌注24h,TUNEL,PANT阳性细胞都呈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条件下,①再灌注早期,TUNEL和PANT都不标记坏死细胞。②再灌注早期TUNEL不标记DNA单链断裂。③再灌注24h,PANT可标记发生凋亡的单链损伤细胞。④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TUNEL检测细胞凋亡以及PANT检测细胞核DNA单链断裂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次肾移植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6例二次肾移植病例,对二次移植的效果及切除与保留失功肾、距首次移植的时间对二次移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二次肾移植与首次移植的1、3、5年病人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3、5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下降,二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以慢排为主;保留和切除失功肾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二次移植人/肾存活率及排斥反应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二次移植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首选治疗措施,其急排和慢排发生率较首次移植明显升高。失功肾的保留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临床中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的方法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6、2007~2010两个时间段间79例DGF病例的可能病因,比较两个时间段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388例肾移植因各种可能病因共发生79例DGF,1999~2006年发生率24.3%,2007~2010年发生率14.4%.2007~2010年与1999~2006年比较DGF发生率明显下降.发生DGF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2人,病死率15.2%.65例DGF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通过DGF病因分析、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DGF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14日,我院成功为1例多囊肾多囊肝患者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1岁,多囊肝多囊肾20余年,10年前出现晨起时双眼睑浮肿,午后消退。劳累后双足小腿浮肿,休息后减轻。3年前出现腹胀不适,饭后加重。近4个月腹胀加重,严重影响生活。查体肝脏明显增大,剑下平脐。于2005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手术。2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2.1.1术前访视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阅读病历及各种检查单,了解病情,耐心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解除其因紧张、恐惧引起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了解手术程序,消除顾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氧芳酸类降脂药物非诺贝特对肾移植患者血脂代谢和环孢素A(CsA)浓度、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56例高脂血症的肾移植患者服用微粒化的非诺贝特200mg/d,一个月后观察其血脂、尿酸水平和CsA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L)均降低,TG降低更为明显,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CsA浓度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尿酸水平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患者的高TG血症,且对环孢素A浓度影响不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有降低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的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改善肾移植近期疗效,但因其肾毒性而无法改善移植肾的远期存活率。无肾毒性的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的出现,为避免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提供了可能。〈br〉 目的:对目肾移植后初期使用西罗莫司(不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和肾移植后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向西罗莫司转换两种使用西罗莫司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方法:以“肾移植,西罗莫司”为中文关键词,以“kidney transplantation,sirolimu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9月CNKI数据库和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选择肾移植后初期使用西罗莫司和肾移植后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向西罗莫司转换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西罗莫司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相比,具有无肾毒性、抗肿瘤、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等优势;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适合使用西罗莫司,严格的患者筛选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重要前提。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药物浓度,注意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都是成功使用西罗莫司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经验,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总结1999年5月至2005年9月的32例次肾移植经验,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1年人/肾存活率100%/97%,其中12例已存活4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闻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是影响术后肾功能恢复和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合理应用,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监测,重视术后少见并发症的处理是降低受体死亡率、供肾长期存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后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重症肺炎的发病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对 18例肾移植后发生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 (68%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救治获得成功 ,死亡 6例。结论 对于肾移植后的重症肺炎应及时大幅度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 ,采用降阶梯策略选用抗生素、针对多种病原体综合治疗 ,积极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综合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1],其中,移植肾继发结石较为少见,但结石严重影响肾功能,患者可因再次发生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移植肾切开取石术,因手术创伤大,手术危险性高,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我科1997年6月~2005年10月对11例移植肾切开取石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7~60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6个月~5年不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血尿。经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确诊为移植肾继发结石。其中1例行移植肾切开取石、自体输…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2 549例次临床护理回顾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回顾1978年6月至2003年3月2549例次肾移植患的护理。方法 收集和分析2549例次肾移植患的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肾移植患治疗、预后、生存率、感染率及远期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1)制定肾移植术后利尿期补液顺序表。(2)建立患体内致病微生物监测体系和不断改进消毒隔离技术。(3)制定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蛋白饮食治疗方案。(4)加强心理护理。(5)指导早期康复活动。结论 完善的肾移植术后护理措施对患的治疗、预后有积极影响,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亲体肾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衰的一种主要手段,但近年来肾移植供体器官日趋缺乏,让亲体移植为生命接力,鼓励亲属活体捐赠,开展家庭自救,是解决供体缺乏的有效办法之一。我院2007年8月~12月成功开展亲体肾移植手术12例,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