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D2式胃癌根治术;观察组34例于开腹后切除肿瘤前向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灌注氟尿嘧啶1.0g,关腹前将氟尿嘧啶缓释剂800mg均匀植入肿瘤易复发部位。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a局部复发、肝转移发生率及生存率,并检测观察组动脉灌注氟尿嘧啶原液后2,5,10,20,30,60min时外周血氟尿嘧啶浓度及术后第1,2,3,5,7天外周血、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 2组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a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在术后第3天达峰值,第7天仍明显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间质缓释化疗可提高患者3a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临床经治的胃癌病例中80%以上屑进展期,其5年生存率徘徊在30%左右。腹膜转移复发是影响胃癌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Sugarbaker提出腹腔内使用化疗药物可明显降低腹膜表面复发,提高胃肠道癌的术后生存率。本研究应用大剂量5-氟尿嘧啶(5-Fu)对35例病理证实为浆膜受侵犯的胃癌进行术后早期辅助腹腔内化。  相似文献   

3.
林添水 《临床荟萃》1990,5(9):388-389
胃癌手术治疗虽然是当前一种主要治疗方法,但仅以解剖学观点,对进展期病人单靠扩大手术切除范围仍然不能清除体内所有癌细胞,大多数病人仍然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仍在7.9~22%之间。目前临床上胃癌一旦确诊,大多数属于进展期,不少患者在术前已发生血行转移或淋巴转移,邻近脏器侵犯或腹腔种植转移超过根治性手术的范围,往往成为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不断提高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综合治疗的研究。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化疗已被证实是主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就近几年来胃癌的化疗情况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FOLF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胃癌是我国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临床所见者大多为进展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在2年之内有50%~60%的胃癌出现复发和转移,其5年总生存率为15%~20%.研究发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手术治疗疗效[1].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我国胃癌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属进展期,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为Ⅲ~Ⅳ期[2].其手术切除获得根治性的机会少,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更多新的药物及化疗方案的出现,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得到广泛的研究,特别是术前化疗的应用引起更大关注,并成为近年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新药可靠的安全性,使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通过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并减少了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3].我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进展期胃癌并行新辅助化疗患者13例,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关键词: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进展期;护理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53-03  相似文献   

6.
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及植入后的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氟尿嘧啶具有半衰期短、代谢快、能直接与肿瘤细胞作用的特点,被应用于抗肿瘤的治疗,氟尿嘧啶缓释剂药效作用时间长,能在靶点病灶区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减轻不良反应,不通过胃肠道吸收,减少药物损失,有效利用药效。目的:利用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并探讨植入后的安全性问题。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对万方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缓释剂(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抗肿瘤药(antineoplastic);生物材料(biomaterial)",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和计量数据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②与氟尿嘧啶缓释剂抗肿瘤治疗相关的论文。③与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后安全性相关的论文。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刊社信息。④未发表的文章。⑤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章。⑥护理内容的文献。主要数据判定指标:文献研究趋势、出版时间、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来源期刊、基金资助情况、主题词检索词、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和关联文献的相关分析。并对万方数据库中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重要会议论文进行分析,以及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植入后安全性分析。结果:在万方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2002/2011的文献中,共检索到49篇与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相关的文献。10年来文献发表数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发表最多的时间在2008年共8篇;以药剂学科分类研究为主;《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发表文献量较多;基金资助项目共32项,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研究相关的主题词和检索词主要有氟尿嘧啶、壳聚糖和纳米粒,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的研究较多,重点为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粒的药物释放;氟尿嘧啶缓释剂在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万方数据库关于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及对植入后安全性的总结,可为中国从事抗肿瘤药物缓释剂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东南亚和中国[1,2].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但近2/3的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较高,5年生存率不足50%.术后辅助化疗是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方法,大量研究显示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3,4].晚期胃癌辅助化疗研究(GASTRIC)协作组2010年发表的荟萃分析再次证实了辅助化疗的价值[5].本文就辅助化疗常用药物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临床上经内镜、X线或腹部CT发现的胃癌以进展期居多,其中部分胃窦胃体部的胃癌患者在出现呕吐、进食后饱胀和呕吐宿食等梗阻症状时才就诊,明确诊断时往往已有腹腔、肝脏等转移,丧失外科手术根除的良机。全身性化疗或有关免疫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往往无法有效解除临床梗阻症状。胃癌的化疗药物中以5-氟尿嘧啶(5-Fu)应用最为普遍。在化疗的静脉用药、口服治疗以及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等方法中,瘤体内直接注射最为有效[1]。5-Fu的半衰期仅为10~20 min,制成缓释剂有益于其发挥持续、长效的抗癌活性[2]。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化疗药物5-Fu缓…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进展期胃癌(AGC),甚至已经转移,这些患者即使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复发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术后辅助化疗成为AGC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81例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区域性化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81例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后,1例伤口出现液化,其余切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腹膜炎及肠梗阻出现,平均住院11d,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腹腔和肝转移。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进行区域性化疗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而完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包洁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33-213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疑似消化道疾病或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施行胶囊内镜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消化道病变检出率高达78.6%(118/150)。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小肠病变占71.0%(49/69),慢性腹痛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59.2%(29/49),慢性腹胀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占11.1%(3/27),慢性腹泻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占40.0%(2/5)。【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检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彩色多普勒成像,造影增强成像,三维成像,组织谐波成像以及弹性成像等,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即超声内镜造影增强技术(contrast enhance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CE EUS)是使用包裹在抗氧化外壳的含气微泡作为超声造影剂,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微气泡作用使多普勒血流信号明显增强,靶病灶内的微血管系统可以通过对比增强无创观察,清晰显示肿瘤病灶内部血流的异常灌注区,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能大大提高肿瘤诊断及其分期的准确性。本文就CE EUS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V感染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特点、巨细胞病毒(CMV)及霉菌性食管炎等机会性感染检出情况.[方法]对181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HIV阳性组122例,对照组59例)行胃镜检查,对活检黏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MV感染及细胞刷涂片明确霉菌性食管炎感染.[结果]HIV感染患者消化道症状大多缺乏特异性,其中腹泻及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IV感染组Hp检出率22.1%(27/122)明显低于对照组40.7%(24/59)(P<0.01),并且与患者CD4细胞计数密切相关;HIV感染患者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1% vs 13.6%;P<0.05); HIV感染组检出CMV感染为4.9%(6/122),霉菌性食管炎为15.6%(19/122),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HIV感染者存在着上消化道的机会性感染,其Hp感染率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低于普通人群,可能存在着不同于普通人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腹部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消化功能障碍的成因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45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4±2.3)d。45例均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TPN)、生长抑素及其他药物。结论:术后消化功能障碍多发生于术后3~8d[(6.3±2.3)d]。非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腹水四项指标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水肿瘤标记物对消化系恶性肿瘤所致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 6例消化系肿瘤和 32例良性腹水患者的腹水标志物CEA、CA50 、CA19 9、SF。【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四项标记物测定值均较两对照组高 ,阳性率也较对照组高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四项标记物联合检测时 ,对癌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达 83.9%、84 .3% ,诊断准确性 84 .1%。【结论】联合检测腹水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疾病经内镜治疗术中操作配合及护理。方法31例胰腺疾病患者除2例因胰管结石过大,给予放置鼻胰管外,其余29例患者经狭窄段扩张,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的联合应用均获成功。结果术后2例分别于42天、68天时发生胰性腹痛,给予及时更换内置管。17例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但均小于正常上限3倍。4例术后体温升高,但最高不超过39℃,上述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胰腺疾病行内镜治疗时,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配合要点及配合技巧,可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2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胃部分或全部切除术215例,未能切除21例。术前并存慢性疾病89例(37.7%)。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80例,死亡4例。术后pTNM分期:Ⅰa期39例(16.5%),Ⅰb期27例(11.4%),Ⅱ期41例(17.4%),Ⅲa期47例(19.9%),Ⅲb期31例(13.1%),Ⅳ51例(21.6%)。5年生存率Ⅰ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分别为90.5%、89.3%、62.3%、30.6%、19.4%和1.9%。结论老年胃癌患者病理分期多为Ⅲa期、Ⅳ期,术前多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要注意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免疫化疗对晚期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8例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患者采用顺铂(DDP)加高聚金葡索(HASL)或白介素2(IL-2)进行腹腔灌注治疗.予B超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腹水变化及Karnofsky评分增加、腹胀改善、乏力、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等情况。结果。腹腔免疫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有效率82.1%,与对照组(5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包括Karnofsky评分的增加、腹胀的减轻及出现胃肠道反应等,分别为75%、82.1%、35.7%,与对照组的41.2%、55.9%、64.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腹腔免疫化疗对晚期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新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体表超声对胃良恶性溃疡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体表超声对胃良恶性溃疡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超声检出的177例为研究对象,恶性溃疡124例,良性溃疡53例;35例采用彩超观察。结果:恶性溃疡组73%壁厚>1.2cm,83%增厚范围>4cm,86%溃疡大小>1cm,82%溃疡深度>0.3cm;良性溃疡组40%壁厚>1.2cm,55%增厚范围>4cm,49%溃疡大小>1cm,64%溃疡深度>0.3cm。分别以壁厚>1.2cm、范围>4cm、溃疡大小>1cm、溃疡深度>0.3cm为诊断恶性溃疡标准,灵敏性73%~86%,特异性36%~60%;粘膜中断、凹陷回声增强及壁层次结构破坏模糊为良恶性溃疡共有征象。彩超观察:恶性组29例中23例在增厚的胃壁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仅3例未显示明显血流;6例良性溃疡中5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二维图像良恶性溃疡鉴别困难,彩色多普勒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