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高容量负荷、高血压、贫血、透析不充分、动静脉内瘘分流过量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均容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结论:高容量负荷、高血压、贫血、透析不充分、动静脉内瘘分流过量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均是引起维持性血透病人急性左心衰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在我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心力衰竭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血钙、血肌酐、血磷和高血压等13项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钙、血磷、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肌病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其中年龄、透析龄、血清肌酐、血磷、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肌病为正相关,血红蛋白、血钙为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和高脂血症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透析龄、血红蛋白、血钙、血磷和高脂血症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多少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最好不要超过2kg(以1~1.5kg为好)[1]。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表示水潴留明显,严重者可引起高循环容量综合征甚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后者是导致透析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对提高维持性血透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影响透析问期体重增加的因素,本文对影响30例维持性血送病人透析问期体重增加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血透中心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慧林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130-132,14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维持性血液透析48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老年、非老年组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以感染最高,其次为心功能衰竭.年龄、透析不充分和糖尿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过多、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死亡危险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过多以及低白蛋白血症分别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原发病,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充分的血液透析,控制干体重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是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好  陈侣林 《四川医学》2002,23(11):1129-113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方法:对48例终周末期肾衰患者行血透,26例每周血透两次,12例每周血透1次,每周血透少于1次的10例。结果:48例患者在血透3-12个月反复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均伴贫血,部分伴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磷低钙、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过大。结论:有效降压,纠正贫血,充分透析,避免内瘘吻合口过大,控制钙磷代谢,纠正酸中毒和高血钾,慢性心力衰竭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再住院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反复住院者52例为实验组,未住院或住院≤1次/年患者74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住院次数、住院原因、性别、年龄、透析龄、维持血透的血管通路、透析前血清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和平均周kt/v等。结果 :实验组中老年人,糖尿病肾病患者再住院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白蛋白血症、贫血、高C反应蛋白、低平均周kt/v与患者再住院相关,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为导管者较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者住院率明显增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感染、血管通路问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低蛋白血症、贫血、高C反应蛋白、透析不充分是再住院的相关因素,以导管为血管通路增加了感染和住院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建立和维护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大多数透析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自身血管硬化或内瘘闭塞以及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管病变等原因使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因此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是这类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的另一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透中心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5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失功情况,并分析内瘘失功与年龄、血红蛋白、超滤量、透析龄和透析间期血压的关系.结果 252例患者中有38例,共发生53次内瘘失功,内瘘失功率为20.9%.内瘘失功组与非失功组患者在年龄、血红蛋白浓度、透析间期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瘘失功组单次超滤量高于非失功组,透析龄大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超滤量过大及透析龄长是导致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吴燕平 《现代医学》2001,29(6):418-419
动 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保证充分透析的重要生命线。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存活时间不断延长 ,因而血透的血管通路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高龄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管硬化的问题 ,因此 ,紧急行介入溶栓治疗抢救急性闭塞的动 静脉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介入溶栓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自 2 0 0 1年 1~ 5月 ,收治 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出现急性动 静脉内瘘闭塞 (指血管杂音在 12h内消失 )。其中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6 4~ 81岁 ,平均 ( 71± 10 )岁。原发病为干燥综合征所…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透 )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 ,探讨其机理以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 7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 2 5 1 8次血透所采用的透析方法、时间、频率 ,以及降血压药物对维持血透期间高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 :随着透析时间、频率的增多 ,高血压有好转趋势 ;血透频率不足 2次 /周 ,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大于 3kg的患者高血压较严重 ,且难以控制 ;部分病例充分超滤脱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结论 :水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最主要因素 ,肾素、血管活性物质和肾分泌的降压物质代谢紊乱也是影响高血压的因素 ;必需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应用降血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5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改变情况,总结透析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K+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全面护理后血压、心率、呼吸、肾功能显著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护理后K+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与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与全面有效的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内科治疗无效或恶化而改用血液透析、超滤、脱水治疗的12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能耐受3h血透治疗;11例心衰得到纠正,抢救成功率91.7%;死亡1例,住院病死率8.3%;死因为心源性休克,未见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论: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肝、肾功能恶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行血液透析、超滤、脱水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措施,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沈建松  徐敏  唐炯  宫壮 《吉林医学》2014,(25):5578-5580
目的:探究首次透析血管通路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原因。方法:资料随机选择终末期肾脏病行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予以内瘘的45例作研究组,予以深静脉导管的155例作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和应用原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急诊透析、年龄和CCI以及血红蛋白、肾小球的滤过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原因是52例(33.55%)患者进行专科随诊,但没有及时进行内瘘血管通路。结论:对于终末期肾脏病行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患者,患者没有采用内瘘原因比较多,但是这些原因均能够进行合理调节,对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透死亡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衰(ESR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的死因及离治对策。方法 对70例在MHD中死亡的ESRF者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13年来MHD的ESRF患者死亡70例,平均 透析54.7周,93.8次。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71.4%)。MHD之前已有高血压,且每次血透前、后伴发高血压次数超过其血透总次数的30%者47例。死因:脑出血27例,心衰23例,心率失常6例,消化道大出血4例,心肌梗死3例,肺结核1例。其中多囊肾中3例(3/4)、痛风性肾病3例(3/3)、高血压肾病中2例(2/3)均死于脑出血。结论 ESRF在MHD中主要死因是脑出血和心衰,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应予良好控制。多囊肾和痛风引起的ESRF在MHD中易因脑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王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49-150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讨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42例,存活55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血管18例(42.9%)、感染8例(19.0%)、肿瘤7例(16.7%)、脑血管6例(14.3%)、消化道出血3例(7.1%)。死亡主要病因为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的年龄、透龄、开始透析年龄及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钙、贫血有差异。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钱文娟 《当代医学》2010,16(34):31-32
目的观察B型利钠肽(BNP)在不同心功能状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的浓度,评价其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另外检测45例不合并肾衰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15例心功能Ⅰ-Ⅱ级的血透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波动于1011~6440pg/ml,中位数为4213pg/ml;18例心功能Ⅰ-Ⅱ级的非血透患者血浆BNP水平波动于102~3653pg/ml,中位数为2894pg/ml。3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血透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波动于8927~35000pg/ml,中位数为20125pg/ml;27例心功能Ⅲ-Ⅳ级的非血透患者血浆BNP水平波动于6572~35000pg/ml,中位数为13584pg/ml。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在相同心功能状态的透析患者中明显高于非透析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NP可以反映MHD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是诊断MHD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但是BNP在诊断MHD患者心功能状态时的诊断界值要高于非肾衰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今后更好的开展血液净化技术达到有效治疗目的。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10月住院及门诊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透析患者32例,应用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及肺部罗音变化。结果: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抢救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32例,显效21例(65.62%),有效9例(28.13%),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结论: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抢救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安全可靠,病人症状缓解迅速,心衰纠正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关原因。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50例腹膜透析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选择同期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作为对照,比较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将150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非心力衰竭组及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以评价有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感染组与非心力衰竭组、非感染组在血液检测、心脏功能及血压检测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腹膜透析患者,要密切关注有心力衰竭及各种感染的病患,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由于鱼胆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治疗,比较透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变化;观察中毒至首次血液透析的时间、服鱼胆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经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治疗后,2例患者痊愈出院,至今健康;1例患者死亡。血透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较血透前显著下降(P〈0.01);首次透析的时间越早,疗效愈好(P〈0.01);服不同数量鱼胆的患者,其血透次数和肾功能恢复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充分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