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普及的今天,微创射频技术更是受到青睐。本文主要从外科房颤消融的历史开始,介绍了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的技术路线、种类、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涵盖了包括全腔镜肺静脉隔离及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在内的新技术,总结了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的发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共同主办 ,中日友好医院承办的全国首次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射频消融治疗演示会于 1999年 11月 2 4~ 2 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 2 2个省、市、自治区的 12 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内著名心脏电生理专家陈新、孙瑞龙、王方正、黄从新、黄德嘉等主持了会议。大会主席陈新教授首先对房颤治疗的现状作了概括性发言 ,强调我国临床电生理界应更为活跃地进行房颤的研究与学术交流 ,努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 ,要鼓励年轻医师积极向上 ,在临床科研…  相似文献   

3.
探讨直视下微创迷宫术射频消融左房后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选择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患者 1 6例 ,阵发性房颤 1例、持续性房颤 1 5例 ,房颤时间 1~ 1 0年 ,在瓣膜置换术中行直视下微创迷宫术射频消融左房后壁 ,即运用射频探针做围绕 4个肺静脉口的环形线性消融及连接消融环最低点与二尖瓣环的直线消融 ,输出功率 30~ 40W ,每次放电时间 45~ 60s ;同时应用胺碘酮辅助治疗 ;随访 6~ 1 2个月。结果显示 :1例手术失败 ,术后早期房颤复发 ;2例出院后房颤复发 ;1 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有 1 2例能够维持窦性心律 ,成功率 80 %。结论 :微创迷宫术射频消融左房后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有较高的疗效 ,且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 ;同时应用胺碘酮能逆转心房电重构 ,减少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4.
射频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Cox发表了外科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报告,认为AF的折返环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瞬时性,有效的治疗应是对心房进行多部位的透壁切割以破坏所有可能的折返环而不干扰窦性冲动的传导。但迷宫术不根据电生理标测结果而对心房进行固定术式的复杂切割是其固有的缺陷。随后其他医师依不同的临床情况又报道了系列改良手术。迷宫型手术及其他改良术式在恢复窦律、保持房室同步性及心房传输功能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由于外科手术需在开胸及体外循环下进行,创伤大,可能出现相应的合并症,故一般仅在开胸治疗其他心脏病时一并进行。为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房颤 )的效果。方法 :选取 13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射频消融迷宫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术 ;另选取 18例患者 (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13例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5例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迷宫术组有 112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82 .4 %;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组 11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6 1.1%。结论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成功率高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晨阳 《心电学杂志》2009,28(2):125-127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6%,85岁以上则接近10%。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心房颤动疾患的社会负担将加重。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该病患者总数约800万。心房颤动通常不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但可导致中风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与正常同龄人相比,该病患者的中风机会增加50%~70%。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乙灶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科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0min内房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Haissaguerre等[1]于1996年率先报道的一种房颤类型,该型房颤患者的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如肺静脉)内存在一个或多个致心律失常性异位兴奋灶,其发放的冲动可以引发房颤,而射频消融这些异位心奋灶可使房颤得以根治[2,3]。本文就局灶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做一简要综述。1 异位兴奋灶的分布部位  最近,Hocini等[4]报道了100例局灶性房颤共181个异位兴奋灶的分布部位,其中有172个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95%),特别是左、右上肺静脉(115172)更为常见;剩余的9个异位兴奋灶分别位于右房侧壁(3)、房间隔(2)及…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外科治疗心房颤动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微创外科消融手术作为一种创伤小的、治愈率高的治疗手段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心房线性消融和自主神经节消融的具体手术策略因尚无统一的标准术式而倍受关注;微创外科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在应用中也暴露了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也正因如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和创新理念被融入微创外科消融手术中来,并日渐加以改进和完善。相信伴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良、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理念的创新,微创消融手术治疗心房颤动会不断拓展其手术适应证并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相似文献   

10.
卢全  王琳  王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9(3):145-146,169
目的 :探讨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 (AF)的可行性和连续透壁径线的重要性。方法 :实验分为完全阻断组和未完全阻断组 ,每组犬各 7只。建立AF模型后 ,围绕肺静脉在心外膜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完全阻断组消融后AF持续时间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15 2 .7svs4 2 6 .3s ,P <0 .0 1) ;完全阻断组消融后在持续时间与未完全阻断组消融后比较差异也有极显著性意义 (15 2 .7svs 36 7.3s ,P <0 .0 1) ,而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功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AF是可行的 ,形成确切的连续透壁肺静脉损伤可简化消融治疗AF的径线。  相似文献   

11.
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当今心血管外科领域倍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我院在采用双侧胸部小切口和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射频消融隔离术的基础上,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双侧肺静脉射频消融并左心耳切除术治疗单纯性房颤,现对其技术方法和9例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 (Lasso电极 )标测指导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结果  2 0 0 1年 5~ 12月 ,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7 8± 14 9)岁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Lasso电极指导下标测肺静脉 ,以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起源处。确定房性早搏的消融靶点后 ,在有房性早搏或冠状窦远端起搏或右心耳起搏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 (PVP)放电消融 ,或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振幅明显减低或消失 ;②肺静脉自律性电位与心房电活动无关 ;③诱发房颤的房早消失。结果成功隔离 2 6条肺静脉 ;其中左上肺静脉 12条 ,右上肺静脉 8条 ,左下肺静脉 5条 ,右下肺静脉1条。有 2例仅消融 1条肺静脉 ,均为左上肺静脉 ;8例消融2条肺静脉 ,消融 3条与 4条肺静脉者各 1例。术程 (196 4±6 5 8)min ,X线曝光时间 (5 2 0± 14 4 )min。术后随访 2~ 8个月 ,有 1例频发房早发生 ,经口服胺碘酮后房早消失 ;4例有房颤短阵发作 ,其中 3例接受口服药物 (2例服用胺碘酮 ,1例服用索他洛尔 ) ,1例植入有抗房颤程序的DDDR起搏器 ,能够有效抑制房颤发作。术中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发现 6例有轻度肺静脉狭窄 ,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心耳形态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4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左房肺静脉血管成像或食道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左心耳形态分为鸡翅形、风向标型、仙人掌型、菜花型。术后随访18个月,以消融术后复发为结局,分析左心耳形态对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 阵发性房颤57例(22.80%)复发,持续性房颤78例(41.05%)复发,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率明显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左心房体积、左心耳体积均大于未复发组;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中,鸡翅型房颤复发率最高(37.26%),风向标型复发率最低(21.5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体积、持续性房颤及鸡翅型左心耳形态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 95% CI) 分别为1.348(1.009~1.801)、1.980(1.343~2.919)、1.687(1.021~2.786)。此外,服用ACEI/ARB类药物也有助于减少房颤复发。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房颤消融术后左心耳形态累计复发率依次为鸡翅型>仙人掌型>菜花型>风向标型(χ2=9.302,P=0.026)。结论 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相关,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术中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RFA)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6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其中男性25例(41.7%),女性35例(58.3%),年龄25~72岁,平均(50.77±1.43)岁,AF病史为1~240个月,平均(47.18±1.43)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6例,Ⅲ级39例,Ⅳ级5例,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或和主动脉瓣膜手术,同期三尖瓣成形2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12例,术中对AF进行RFA手术。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12.58±28.31)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71.18±22.22)min,RFA手术时间平均(17.88±0.59)min。术后当日心律:窦性心律46例76.7%(4660),AF心律4例6.7%(460),结性和起搏心律患者AF转为窦性,为结性心律10例15.6%(1060);术后随访率83.3%(5060),平均随访(12.58±0.32)个月,术后远期76%(3850)保持窦性心律。结论:术中RFA术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明显增加体外循环与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胸腔镜辅助下孤立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9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其中阵发性房颤6例,永久性房颤3例,通过双侧第4肋间小切口,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双侧肺静脉隔离,并用Atricure单极射频消融分别上、下连接双侧肺静脉隔离线,左心耳切除及Marshall韧带切断。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4.2±6.5),7例患者术毕转为窦性心律,2例3-6天内转复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2.6个月,1例永久性房颤复发,其余8例均保持窦性心律,总体窦性转复率为89%。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孤立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安全可靠,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Atrial fibrill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ts management requires high healthcare expenditures; 52%–70% of expenses for AF care are constituted by hospitalization cost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pharmacological rhythm control and pharmacological or invasive rate control show no difference in impact on maj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A)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risk of AF recurrence,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hospitalization rate as compared to pharmacological rhythm control and rate control strategi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current knowledge on cost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RFA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电生理机制和右房峡部消融对房颤的影响。方法 1 995年 6月~ 1 999年 6月 ,1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男性 8例 ,女性 7例 ,年龄 (5 6± 9)岁 ,病程 (7± 4)年 ,消融前 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 6次至每日数十次不等 ,发作时均有明显症状 ;对照组 1 5例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男性 5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5 7± 6 )岁。电生理检查及消融 ,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测量房室结正向和逆向传导文氏点 (Wenckebach point)。程序电刺激诱发房颤 ;在右房峡部线性消融。结果 房颤组房室结正、逆向文氏点分别为 (34 0± 38) m s和 (6 1 8± 75 ) ms,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0 1 ) ;对照组正、逆向文氏点分别为 (34 5± 5 2 ) ms和 (338± 48) m s,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间正、逆向文氏点离散度差异 (正、逆向文氏点之差 )具有显著性 (P<0 .0 0 1 )。房颤组可用短阵快速刺激 (burst)诱发房颤 ,9例房颤由心房扑动 (房扑 )蜕变而成 ,7例消融后即刻成功 ,随防 3个月~4年 ,3例无房颤复发 ,1例随访时间最长达 3年 6个月 ;其余病例房颤发作频度较术前减少 70 %~95 %。结论 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右房内与房扑一样存在大折返环 ,这些患者房颤由房扑蜕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AIM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cute success rate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common type atrial flutter (AFL) by using a standardised anatomical approach in a large series of patients an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right atrial isthmus abl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re are no large scale prospective or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ies f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FL.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36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FL (mean age 58+/-16 years, 265 men)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 the inferior vena cava-tricuspid annulus (IVC-TA) isthmus using a standardised anatomic approach. Bidirectional isthmus block at the IVC-TA was achieved in 328 patients (90%). Follow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343 patients (95%) were followed for a mean of 496+/-335 day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310 patients (90%) remained free of AFL recurrences. Mult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fiv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AFL recurrence: fluoroscopy time (p<0.001),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AFL ablation (p=0.01), lack of bidirectional block (p=0.02),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p=0.035) and right atrial dimensions (p=0.046). Atrial fibrillation occurrenc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AFL ablation (112 in 343 patients, 33%) as compared to 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efor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198 in 363 patients, 55%, p<0.001). CONCLUSIONS: The current anatomical ablation approach for AFL and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of the IVC-TA isthmus block is associated with an acute success rate of 90% and a long-term recurrence rate of 10%.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common AFL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行左心房线性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消融术前1~3d、术后3个月静息时窦性心律下左心房容积指标、二尖瓣口A波速度峰值(VA)及左心房射血力,分析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结果消融术后反应左心房辅泵功能的指标左心房射血力、V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左心房总排空分数显著下降,反应左心房管道功能的左心房管道容积增加,反应左心房储存功能的指标左心房总排空容积、左心房最大容积无明显变化。结论Carto系统标测下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左心房辅泵功能下降,管道功能增强,而储存功能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