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陆菲婕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56-1357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报道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4例发病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疗效.结果 4例患者均有2次以上痰或血培养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ESBLs阳性,4例患者均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其中3例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克雷伯杆菌引起的获得性肺炎进展迅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暂无细菌学证据情况下,仍宜尽早应用能覆盖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药物,早期给予呼吸支持对改善预后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肺炎克雷伯杆菌类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皮肤软组织等多种部位感染。近年来不断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报道,为了提高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认识,明确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临床特点,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0~2018年社区获得性感染经病原学培养证实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重症感染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感染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中血小板抗体增高.结论:重症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临床表现非常类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强力抗感染治疗及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一种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患者感染后,很容易发生肺炎克雷伯杆菌肺脓肿。据相关数据报道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脓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而且表现为逐年增多的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导致患者并发各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肺脓肿问题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该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研究分析,对相关疾病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MDR-KPN)耐药情况、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ICU内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16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278例住院患者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者,从临床资料,病史、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改变、痰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等方面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278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的患病率为23.1%.患者中86.0%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有95.7%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常于基础疾病的急性期、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或迁延期起病.临床症状、体征与常见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相似.肺部X线影像学以两肺小片状浸润影多见(80.2%).结论 肺炎克雷白杆菌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常引起住院患者,特别是高龄、慢性基础疾病及危重症者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心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本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中共有214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23.86%.共分离出致病菌49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01%,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19.2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92%)、肺炎克雷伯菌(6.90%).革兰阳性球菌占38.54%,比例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8%).真菌占3.4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其中非发酵菌比例较高,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快完善各项病原学检查,减少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观察了哌拉西彬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后,对呼吸科病房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直肠拭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获得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研究,了解C反应蛋白变化在临床指导抗生素使用的意义。方法对53例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患者治疗过程中C反应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53例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患者,在抗生素有效治疗的情况下,C反应蛋白逐渐降低。结论研究结果提示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一个重要的院内病原体,近年来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尤其是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发生的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另一种潜在的危险是它可以导致社区获得性感染,尽管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是罕见的,但感染程度严重,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同样应予以重视.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在中国台湾地区有报道,大陆发生于健康人的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未见报道,本院收治并治愈一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并菌血症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1.
1992年3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手术治疗4例无冠状窦瘤破裂患者,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l~39岁,病程2-1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心悸、气促、胸闷,端坐呼吸。其中自幼发现心脏杂音2例;3例突然发病,有较剧烈体力活动史;1例起病缓慢。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者女,86岁,因"间断腹痛、呕吐5 d"于2010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次/d,约50 ml/次。患者发病期间无排便、排气,无发热、呕血,小便正常。门诊行腹部立位平片示,肠梗阻(见图1)。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20余年,曾于2010年9月28日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见图2)。遂以肠梗阻、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3.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14.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常与传统的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伴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代谢异常的一种标记。近30年来,多项大规模观察性研究,共有约40余万例以上的观察对象,采用多因素回归和COX风险回归分析,一致证实HUA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没有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血尿酸与心血管风险下降有关,但鉴于高尿酸与血管、心脏、肾脏不良预后密切相关,HUA的防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不足,冠脉血流量下降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导致心功能障碍。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内斑块不稳定,易破损,继发血栓形成及血管挛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为内分泌器官,它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素(endotheh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最重要的缩血管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内皮素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心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达5%~21%。对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掌握本单位本地区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的趋势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指导,制订治疗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心绞痛病例特点,本研究对120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冠心病水平,降低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64排螺旋CT的问世,开创了心血管疾病无创诊断的新纪元.2005年11月西门子公司正式将双源CT (Dual Source CT,DSCT),这一划时代的影像学诊断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得冠脉CT (CTA)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冠脉CTA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