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216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216例患者中,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51.9%)、胃肠道反应(22.7%)、神经系统反应(16.7%)、肾脏系统反应(3.2%)、肝胆系统反应(3.2%)、内分泌系统反应(1.4%)、血液系统反应(0.9%)。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中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密切注意其使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合理、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于本院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4例患者,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不良反应涉及药物为7种不同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症状、心血管系统、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引起多种类型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应用时应对药物适应证及用药途径予以严格把握,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尽可能控制患者用药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以供参考。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并提出临床合理用药措施。结果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喹诺酮类抗生素处方1573张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6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7%。其中胃肠道反应78例、中枢神经系统反应42例、皮肤及光敏毒性23例、肝肾毒性9例、血液系统毒性11例。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合理用药,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注意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的用药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1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合理的用药措施。结果经分析发现,年龄越大的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更加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以及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了呼吸系统反应、胃肠道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较高,因此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在临床使用中应重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金珊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34-235
目的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8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给药,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结论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口服药物,患者多个系统受到累及,因此在临床给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方法,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中山某三甲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接收并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讨合理运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策略.结果: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皮肤系统、全身性以及胃肠系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最多的系统.结论: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有助于提出合理的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4):813-814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合理使用方法,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16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名称及不良临床表现,并结合患者使用情况探讨合理的用药方法。结果: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最高(37.07%),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分别为48.28%、27.59%、18.10%和6.03%;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占87.93%,口服占12.07%;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为28.45%、22.41%、18.97%、12.07%、6.90%、6.03%和5.1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心悸、幻觉、皮肤干燥、皮疹、呕吐、恶心等,因此规范性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合理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共7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累及人体5个系统,主要发生在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与年龄无关。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给药,2次/d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次/d给药。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合理使用,明确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反应,为临床防治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出库资料及上报的不良反应,分析涉及的喹诺酮类药品种类和光敏反应发生率。结果共涉及11个药品种类,以左氧氟沙星(33.4)、氧氟沙星(20.4)和环丙沙星(12.8)为主。共有54例发生光敏反应,光敏反应发生率为1.6。以氟罗沙星、培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发生率最高,发生率分别为7.1、3.2和3.0。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避免应用易产生光敏反应的药物,有效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积极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1 5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药物主要有头孢他啶、头孢噻啶、头孢呋辛钠以及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发生率,并探讨积极的应对措施。结果:1 54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患者中,其中48例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Rs)症状,其ADRs的发生率为3.11%;ADRs以变态反应为主占45.83%,其余依次是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反应以及肝毒性反应,分别占33.33%,14.58%,4.17%以及2.08%。结论:临床采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病情或药敏结果给药,最大程度降低其ADRs的发生率;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6,(3):546-548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救治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就诊并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90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救治措施。结果:90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且过敏史阳性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过敏史阴性患者(χ~2=15.75,P<0.0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等,其中变态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46.43%。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需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反应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探讨4类抗生素在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中不良反应(ADRs)的特点.搜集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氨基苷类抗生素在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86例,考察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归类.氨基苷类使用例数最少,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达15.38%;其次是喹诺酮类,达14.45%.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抗生素引起肾功能损害较多,青霉素类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明显,喹诺酮类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突出.4类抗生素在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时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各不相同.建议减少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抗生素在老年患者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综述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归纳有关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道。结果: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性好,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变应性反应、光毒性和心血管毒性、肝毒性等。结论: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不良反应轻微,但仍应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兰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98-199
目的 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2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占58.7%,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大.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共占81.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结论 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严格掌握适应证,科学选择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保证用药安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詹秋璇 《海峡药学》2016,(2):262-264
目的:对氟喹诺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旨在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生340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7.91%;不良反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培氟沙星;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从高到低依次为消化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变态反应等,占据比例依次为41.18%、32.35%以及14.71%;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以及用药合理情况等指标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具有发生比例高、范围广的特点,胃肠道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患者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降低不良反应率,需要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患者500例,全部患者服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他啶、头孢噻啶、头孢曲松钠以及头孢辛纳等,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以及临床应急对策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表明,患者在服用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感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毒性以及肾毒性等。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或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来有效解决。结论在临床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用药,对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同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应用氟喹诺酮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给药方式及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恢复时间,及其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的临床表现.结果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58.9%)多于女性(41.1%),且31~60岁(66.1%)患者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在给药方式中,单独给药患者(85.7%)高于联合用药患者(14.3%);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患者(64.3%)高于口服及外用患者(21.4%、14.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中,19~40岁患者的发生时间要长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恢复时间要短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结论 在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明确其适应症及禁忌症,选择最佳的给药方式及途径,合理用药,从而降低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在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LEF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3.3%;其次,发生率较高的是皮肤系统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来氟米特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医师在用药中不可因噎废食,在用药时合理应用,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不良反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消化系统占19.44%,皮肤及附件占18.52%,心血管系统占15.74%和中枢神经系统占13.89%,各脏器不良反应均有报道,合并用药更易发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防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穆桂荣 《首都医药》2009,(22):45-4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男性比例(65%)明显高于女性(35%)的发生率(P〈0.05);38~58岁作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发生率主要以神经系统(31%)、消化系统(20%)、循环系统(18%)为主,免疫系统(10%)、泌尿系统(6%)和血液系统(4%)发生率较低;38~58岁年龄段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其他依次为≥58岁年龄段、18~38岁年龄段和〈18岁的患者。结论临床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在考虑治疗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更能有效地注意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