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转移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同时行16排螺旋CT扫描,分析CT扫描结果的准确率。结果:62例患者均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CT扫描诊断准确5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结果为多发散在结节,结节呈低密度或不均匀分布,边界较模糊。结论:16排螺旋CT在诊断转移性肝癌中诊断价值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B超检查对转移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120例转移性肝癌B超、肝脏CT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0例经病理检验确诊的转移性肝癌患者,其中CT诊断108例,确诊率占90.0%,漏诊率10.0%;B超诊断104例,确诊率占86.7%,漏诊率13.3%。结论两者联合可以避免漏诊,B超可以作为在临床诊断转移性肝癌中的首要检查方法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和常规彩超诊断转移性小肝癌(<3.0cm)的准确性,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转移性小肝癌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经常规彩超检查疑似有肝转移患者90例,对其进行Sono Vue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灶造影的增强模式、病灶的数目以及大小、并对造影前后良恶性诊断5级评分。结果超声造影后23例(25.56%)评分提高2~4分,24例(26.67%)评分提高1分,超声造影对转移性小肝癌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造影后35例(38.89%)检出病灶数明显多于常规彩超检查,肿瘤的边界也更加清晰(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超声造影对于转移性小肝癌的病灶检出以及定性具有独特的优势,明显优于常规彩超检查,对于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以及确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造影增强时相特征.方法 对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肝脏行常规超声检查及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内转移性病灶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造影增强各时相的特征.结果 47例患者常规超声共检出病灶148个,超声造影共检出357个.肝转移癌病灶增强模式可分为3型:Ⅰ型,病灶动脉期周边环状快速增强,病灶内部呈低或无增强,之后周边增强部分迅速减退;Ⅱ型,病灶于动脉期呈快速整体增强(均匀型或不均匀型)并迅速减退;Ⅲ型,病灶于动脉期呈"面包圈"样增强,门脉期增强减退呈低增强或无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对肝脏转移病灶检出率;其造影增强特点因其原发灶不同、血供丰富与否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超声检查设备的更新换代,诊断水平全面提升,超声医学对诊断肝癌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思路和价值,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用生化指标在诊断慢性肝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53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6例健康患者,分别为肝硬化组、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对三组患者检测的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LB)、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等,并分析各项指标对慢性肝功能评价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三组患者检测的7项生化指标中,ChE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LB、ChE值均比肝硬化组患者高,而AST较低(P<0.05);ChE的诊断准确率是最高的,较ALB高。结论 7项临床常规生化指标均可在不同程度反应慢性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其中ALB和ChE反映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力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联合彩超在原发性肝癌(PHC)、转移性肝癌(MHC)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因不同将其分为PHC组和MHC组,每组各46例.PHC组采用CEUS、彩超检查,MHC组检查方法同PHC组一致,比较两组CE...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一种肝癌患者血清胆红素联合AFP对肝癌患者早期肝功能价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的患者中,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其中男45例,女4例。平均年龄56岁;18例是在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对照,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AFP。酶法测定STBIL。结果 STBIL联合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STBIL以400μg/L作为临界值AFP为200μg/L,AFP与STBIL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为50%(27/54),其效果比单纯只使用AFP(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在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仪检测,检测62例转移性肝癌和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M水平。结果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AFP、CE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CEA是鉴别诊断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较好血清TM。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为提高临床肝癌预防工作质量,进一步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特对癌胚抗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文以87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PHC)患者46例、转移性肝癌(MHC)患者41例并将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他们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PHC患者和MHC患者的血清中癌胚抗原双和甲胎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含量,另外MHC患者中的癌胚抗原含量比PHC患者的明显高出许多。结论针对人体血清癌胚抗原及甲胎蛋白指标进行检测,其结果属确诊肝癌重要的临床参考标准,且对于临床肝癌的诊断及防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24例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及超声观测,提出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对发生肝转移的病人要积极治疗,这不仅提高了大部分病人的生存质量,也确实使部分病人得到救治。超声检测是比较理想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与肝功能指标在胆道闭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持续性黄疸或者肝功能异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非胆道闭锁患儿作为对照组,20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试验组,均实施超声影像与肝功能指标检测,观察两组患儿的超声征象、入院时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超声与肝功能指标诊断胆道闭锁的效能。结果 超声征象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肝门三角形条索征(TC征)、胆囊形态僵硬、胆汁湖征象、肝内管壁毛糙增厚、肝内管壁回声增强、肝动脉增宽、无胆囊或无腔胆囊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GGT、TBA诊断胆道闭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842、0.764(P<0.05)。超声征象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13例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痛及36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的CT与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的CT表现:肝脏各叶体积不成比例,平扫肝脏各叶弥漫低密度或等密度小结节,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肝脏病灶呈环状强化或无强化。易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占61.0%。门静脉瘤栓11例。占84.6%。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CT平扫,肝脏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边界模糊,增强后,病灶边缘有环状强化,而最外层低密度无强化,即“牛眼征”,30例,占83.3%,门静脉痛栓3例,占8.3%,有确切原发肿瘤者32例,占88.9%。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征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7.
常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9):97-99
目的 分析肝功能指标与血脂生化指标在诊断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血脂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人体内极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广泛的代谢作用,它除在蛋白质、脂类、糖、维生素激素和胆色素等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意义外,尚具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当肝细胞受内外环境影响发生病变时,物质代谢过程必然受到干扰而导致血液某些化学成份的改变。临床上通过这种变化的测定,可帮助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判断病变的性质,程度和预后。笔者就生化室开展的肝功能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转移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在转移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各期表现。结果病灶检出率以门脉期扫描最高(42/42),动脉期次之(39/42),平扫最低(34/42)。在门脉期扫描病灶边缘均较平扫及动脉期清晰,与正常肝组织增强形成明显对比。而环形强化灶内囊性坏死及“牛眼”征或“环靶”征为转移瘤的常见、基本表现。结论肝内转移瘤表现多样,螺旋CT双期扫描能提高转移性肝癌的检出率,更有利于显示病灶组织学及血供特点,有利于病灶的定性诊断,做到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