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有无合并腹水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多糖结合蛋白,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校。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生素对症治疗48 h后,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LBP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死亡13例,存活25例,死亡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存活者(P<0.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对肝硬化腹水感染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在儿童脓毒症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4例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根据患儿病情情况,将脓毒症组分为一般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组,另选择3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于入院后1h内测定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脓毒症患儿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儿童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脓毒组血清降钙素原、乳酸水平在诊断为脓毒症后的6 h、24 h、48 h比一般脓毒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反应蛋白水平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并发DIC者四项指标同时升高,且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比存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脓毒症患儿中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D-二聚体水平可能可以提高诊断早期脓毒症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在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早期组、严重组和休克组,并按照临床治疗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所有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三组脓毒血症患者的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对脓毒血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较为准确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比较降钙素原对于腹腔感染性休克和肺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差别。方法:分别于入科24 h内抽取PCT、内毒素以及动脉血测定乳酸,并根据24 h内最差临床指标计算APACHEⅡ评分,比较相同分组下不同预后及不同分组下相同预后患者之间PCT、内毒素、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预后患者入院第1天死亡组PCT水平、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内毒素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同预后死亡组中,第一组的PCT、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第二组(P0.05),内毒素高于第二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肺部感染性休克而言,降钙素原测定较内毒素能够更为准确的判断腹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与血清乳酸、APACHEⅡ评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腹腔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测定降钙素原能够反映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也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抗生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PCT)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65例实施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静脉血乳酸、PCT等指标,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28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阈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以血清PCT活性是否高于本组研究病例中位数分为高PCT组和低PCT组。结果 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PCT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PCT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P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和PC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乳酸水平对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28天存活率的预测价值。选取166例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访28天,根据预后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阻(66例)。随访结果表明死亡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第3、第7天血清PCT、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P<0.05),第7天血清PCT、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P<0.05);存活组第7天血清PCT、乳酸水平明显低于第1、3天(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乳酸、SOFA评分是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死亡因素独立危险因素;PCT最佳诊断截点为9.82 μg/L,ROC曲线下面积(95%Cl)为0.862(0.803~0.918),敏感度82.10%,特异度85.03%较好。乳酸最佳诊断截点为3.73 mmol/L,ROC曲线下的面积(95%Cl)为0.857(0.729~0.988),敏感度为86.11%,特异度为76.24%较好;血清PCT、乳酸与APA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741,P<0.001;r=0.692,P<0.001)。实验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与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在评估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28天存活率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娇  刘雪燕  王丽 《中外医疗》2015,(3):177-178
目的: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血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和血乳酸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85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并按临床治疗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CT和乳酸水平变化及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中PCT和乳酸水平。结果严重程度不同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及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CT及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测定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ICU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在入院时、1天、2天、4天、6天及8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入院同时采静脉血检测血培养。研究起点从患者入住ICU时,研究终点为患者转科、出院或者死亡。结果:(1)192例ICU危重病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67例,降钙素原浓度为5.91±2.52ng/mL;存活组125例,降钙素原浓度为1.67±0.84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死亡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亦增加,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985,P<0.01);存活组随降钙素原浓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两者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13,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反映ICU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诊的1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按照患者病情状况分为65例重症患儿、75例轻度症状患儿和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分析重症组中死亡亚组与存活亚组上述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轻度组患儿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P0.05);重症组中死亡亚组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患儿(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对患儿的预后判定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部感染休克组64例,胸部感染休克组53例,治疗28 d死亡19例、存活98例,比较所有患者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及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结果腹部感染休克组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感染休克组、胸部感染休克组、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高峰,而前白蛋白浓度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最低水平,后逐渐恢复;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前白蛋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患者感染原因、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