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表现。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87例,对患儿的肠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表现通常反映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脏、神经系统的损害以及患儿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渗血症。其中90例患儿出现循环系统损伤,占48.1%;79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损伤,占42.2%;15例患儿出现肝损,占8.1%;8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占4.3%;12例患儿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渗血症,占8.0%。结论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不但会出现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还会感染婴幼儿其他组织器官,因此,婴幼儿在感染轮状病毒时因引起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魏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550-55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所致肠道菌群紊乱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大便细菌化验,比较两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条件致病菌菌株阳性87例,阳性率为90.6%;对照组患儿条件致病菌菌株阳性24例,阳性率为24.0%。两组患儿致病菌菌株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4.215,P<0.01)。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紊乱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检验结果应用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临床症状,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无症状肠道外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RV-Ag)阳性且临床确诊为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发生肠外脏器损伤;但均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中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升高最多见,有50例,ALT和AST升高29例,CK-MB、AST和ALT均升高15例,蛋白尿2例,血小板下降2例。结论 RV肠炎不仅要观察胃肠道症状和脱水程度,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监测相应的指标。对RV引起的无症状肠道外损伤要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观察组)64例,对照组为同期在发育儿科体检正常者18例。记录患儿临床表现的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和心肌酶谱。结果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心肌、呼吸及神经系统等多脏器损害。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岁组患儿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1岁组(P<0.05);重型腹泻组患儿CK[324.5±995.5)U/d1]、CK-mB[93.8±61.5)U/d1]活性明显高于轻型者[CK(252.8±995.5)U/d1,CKmB(59.6±32.6)U/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出现肠道外感染表现,以呼吸系统、肝脏、心肌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居多;肝功能、心肌酶谱对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高峰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故又名秋季腹泻,临床以腹泻为主要表现,但也有部分患儿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我院近3年采用小儿氨基酸、干扰素早期应用治疗秋季腹泻及其肠道外器官损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方法:选择腹泻组(39例轮病毒肠炎患儿)和对照组(30例健康婴幼儿),对他们的肠道菌群进行定量测定,其中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对他们肠道菌群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肠杆菌在菌群中所占比例相对升高,在发病早期即出现肠菌群紊乱,随着腹泻症状消退,肠菌群失调症状逐渐纠正,而且厌氧菌上升速度较快,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有明显的肠菌群失调,且菌失调的程度与临床病情及脱水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外道损害的患儿一共有82例,对82例患儿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患儿的肠外道损害包括有肝肾功能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另外,8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5.7±2.3)d。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婴幼儿,并会引发各种肠道外损害,通过鲜粪轮状病毒性抗体测定可以有效确诊,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儿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无症状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诊治的10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50例患儿为研究组,非心肌损伤5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和研究组心肌酶谱,对比两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研究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CK、AST、LDH及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AST、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应加强对其心肌酶谱的检测,利于观察其心肌受累情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粉香 《河北医药》2011,33(11):1707-1707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近年来随着医疗检测手段提高,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外损害病例日益增多。本文就我院2008至2010年收治的16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积极的护理分析和临床观察手段,行隔离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仅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对比2组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轮状病毒肠炎感染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长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46+48-46,48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105腹泻患儿按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对两组心肌及肝脏主要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心肌、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K、CK-MB、AST、ALT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致心肌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9~2011年收治的12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RV肠炎患儿经治疗1~2d后体温下降,3~5d腹泻呕吐停止,平均住院6d;心肌酶谱异常者占25.4%(31/1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占8.2%(10/122),心肌酶及肝酶异常均为一般性,可随病情好转而渐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应用调节肠道菌群和对症处理、防治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脏器损害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3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6个月至2岁,且最严重。多数患儿在感染轮状病毒后临床上会出现发热、呕吐、稀水样便等胃肠道症状外,近年来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常可侵犯其他多个脏器,出现肠道外损伤。临床上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荆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184-185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44例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喜炎平+病毒唑组148例,病毒唑组96例。14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用喜炎平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并与单用病毒唑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治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治愈率为5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用胶体金法监测待测样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并观察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及肠道外并发症。结果:20例患儿中入住三人间病房16例,两人间4例,无住单间病房者;患儿家长中农村及外来务工者15例,陪护家属均为老年妇女。调查结果显示这起新生儿院内感染是由于陪护人员卫生意识较差,随意丢弃腹泻患儿的尿片,造成轮状病毒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结论:A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患儿家长不良卫生习惯、临床护士对该病的重视不够、病房人员拥挤、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因素,应注意对新生儿轮状病毒肠道外并发症的监控,并加强对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监测,强化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性肠炎68例肠道外临床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王克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30-2431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肠外临床表现的发生状况,了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所致多器官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出现多脏器损伤的比例,并以发热、酸中毒作为分组标准分析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异常相关性。结果68例患者中,46例出现CKMB升高,9例心电图出现T波异常,37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10例出现肝功能损伤症状及ALT升高,37例出现酸中毒,6例出现肾脏损伤症状,3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无热惊厥;发热、酸中毒与CKMB异常有明显相关性(χ2=4.390、4.271,均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外多脏器损伤临床较为普遍,预后良好,控制体温及纠正酸中毒可能减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损害.方法对22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同时,丙氨酸转氨酶增高18例(7.96%).心肌酶谱异常54例(23.9%),66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2例,支气管炎11例,肺炎3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在肠管外消化器官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发病,这说明轮状病毒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肠炎宁糖浆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炎宁糖浆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4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肠炎宁糖浆治疗组和蒙脱石粉治疗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肠炎宁糖浆治疗组和蒙脱石粉治疗组两组病倒在总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有效时间以及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两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倒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炎宁糖浆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在抑制轮状病毒复制方面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常见,目前仍没有特异性的抗轮状病毒药物。我们应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与蒙托石散治疗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消旋卡多曲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分组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8例,大便性状均为稀水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酸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167例,分成两组,A组84例,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常规治疗;B组83例,给予常规治疗,分析葡萄糖酸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恢复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84例中,显效61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2%;B组83例中,显效42例,有效2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葡萄糖酸锌可明显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程,改善腹泻症状,可以作为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