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并探讨其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的初诊患者20例,依据同一固定体位下的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比较2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体积.给予PTV处方剂量60 Gy/30次,比较2组图像的靶区受照剂量,双肺受照5 Gy的体积(V5)、20 Gy的体积(V20)、30 Gy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MLD),心脏受照30 Gy的体积(V30)、40 Gy的体积(V40)和脊髓的最大受量(Dmax).结果:PET/CT组中勾画的GTV、PTV体积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处方剂量达到60 Gy/30次时,PET/CT组中患者的双肺V5、V20、V30、MLD均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Dmax低于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385);心脏V30、V40低于CT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ET/CT融合图像相比单纯CT勾画的靶区提高了靶区的精确性,并改善了靶体积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值得临床研究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27-30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食管癌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并拟行放射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CT组仅使用CT进行靶区勾画,联合组使用CT联合DWI融合图像进行靶区勾画。观察两组影像学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靶区勾画结果、肺组织放射体积剂量及肺部放射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CT与DWI融合图像对食管癌病变边界及周围解剖结构显示更为清晰;联合组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GTV)、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长度及体积,GTV体积变异系数CV、GTV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不同医生对GTV勾画的最大差值、V5、V20、MLD水平及肺部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T组(P0.05)。结论 CT联合DWI能有效提高检测清晰度,降低食管癌靶区勾画体积及长度,提高勾画准确性并可减少肺部健康组织放射剂量,减少食管癌放疗患者肺部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CT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对CT扫描淋巴结转移靶区的勾画与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靶区的勾画进行比较,分析肿瘤不同位置(锁骨上、食管气管沟、后纵隔、气管旁、主动脉下、前纵隔、隆突下、食管旁、肺韧带、气管支气管、肺内、横膈、贲门旁、胃左、肝总、脾门及腹膜后)及不同区域(1-4、5-6、7、8-10和胃左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的术前CT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吻合度。结果两种方法在食管旁、胃左和腹膜后、1-4区域、8~10区域、胃左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锁骨上、后纵隔、前纵隔、肺韧带、横膈、肝总和脾门淋巴结转移的检查结果吻合度较强,在食管气管沟、气管支气管和贲门旁的吻合度一般,在气管旁、主动脉下、隆突下、食管旁、胃左和腹膜后及以上区域的吻合度较弱。结论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有良好的价值,但在部分区域应结合腔内超声及PET-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延长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如何在精确放疗中既不漏失潜在的淋巴结转移范围,又不致使照射面积过大加重放疗反应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分布特点,基于CT的放疗靶区勾画中对淋巴结定位的诊断价值及淋巴结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影像(DWI)联合T2WI影像融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局部晚期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放疗前行CT和MRI常规及DWI检查,采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将两种影像学图片融合,由3名放疗科医师在CT图像及融合图像上进行放疗靶区勾画,分别记作A、B、C组。比较两种勾画方案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和临床靶区(CTV)体积、长度、厚度及其变异系数CV值和Ratio值(最大值/最小值),分析CT图像与融合图像GTV和CTV体积差异的原因。结果: 以CT为基础勾画的GTV和CTV体积、长度、厚度均大于以融合图像为基础勾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放疗医师以CT图像为基础勾画的各项指标CV值、Ratio均大于以融合图像为基础勾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颈段食管癌、T4期食管癌是影响CT图像与融合图像GTV和CTV体积差异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相对于CT图像,DWI联合T2WI影像融合CT影像技术能有效指导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及不同医师靶区勾画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MRI融合图像在中老年盆腔肿瘤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盆腔肿瘤患者均在1周内分别进行CT、MRI异机非同步扫描.全部CT和MRI图像手工配准后传送至飞利浦公司的PINNACLE V8.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并进行图像融合.由有经验的放疗科医师对CT靶区、MRI靶区及CT与MR融合图像肿瘤靶区(GTV)进行勾画及评价分析.结果 GTVFUSION相对GTVCT提高了6.29%、相对GTVMRI提高了11.84%,融合图像对GTV的勾画明显优于单独CT图像或MRI图像.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有利于盆腔肿瘤靶区的确定,提高了临床对盆腔肿瘤靶区(GTV)勾画的准确率,利于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行放疗干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进行靶区勾画拟定放疗方案,对照组采用CT定位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拟定放疗方案.比较两组勾画靶区大小、放疗计划剂量、正常组织受量.结果 研究组MRI/CT融合图像靶区为(41.09±5.73)cm3,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9.75±6.2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Vnx D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TVnx Dmean、GTVnx D95、PTV Dmean、PTV D95、PTVnx D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脑干、脊髓、腮腺、甲状腺、喉、口腔正常组织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中,能通过明确靶区边界在一定程度扩大靶区照射体积,且不会对放疗计划剂量、正常组织受量等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肺癌PET-CT模拟定位靶区勾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18F-FDG PET-CT模拟定位靶区勾画。方法:16例肺癌病人采用GEDiscovery ST16 PET-CT显像和模拟定位,扫描数据DICAM刻盘输入PHILIPS Pinnacle 7.4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放疗科医师对PET影像、CT影像和PET-CT融合影像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确认和勾画GTV。结果:12例与PET-CT检查前临床分期一致,4例临床分期提高。13例纵隔淋巴结直径≥1.0cm(1.0-4.2cm)显示高放射性摄取,其中4例同时有直径〈1.0cm的淋巴结也显示为高放射性摄取;3例纵隔淋巴结〈1.0cm无放射性摄取。伴有肺不张的6例中,5例将肿瘤组织与远端肺不张组织区分开来,1例合并阻塞性肺炎与肿瘤组织未能区分。3例化疗后病例显示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残存或消失。9例PET-CT图像融合精确,7例有不同程度位移。结论:肺癌PET-CT模拟定位,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结合,使得靶区确认和勾画容易便捷。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放疗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56例食管癌随机分成超分割放疗(HF)组和常规分割放疗(CF)组,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前胸1个正中野和后背2个斜野)照射。结果:超分割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3.6%和39.2%,明显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的46.4%、28.6%和21.4%(P〈0.05):超分割放疗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1%、67.9%和46.4%,显著高于常规放疗组的53.6%、32.1%和21.4%(P〈0.05);两组急性放射反应及早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超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因局部复发而死亡者分别为64.7%和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技术能明显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没有增加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术后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术后食道癌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将结果与同期CT检查结果相比较,评价PET/CT对术后准备行放射治疗的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制订治疗计划的价值。结果 CT14例均正常,而PET/CT5例异常,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右肺门转移,1例主动脉窗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PET/CT改变了4例患者最后的治疗计划。结论对术后食道癌患者,PET/CT是有效的检查手段,与C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西他赛化疗(静注,多西他赛40 mg/周,1次/周,共6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IL-6、IL-8及可溶性MHC-Ⅰ分子链相关基因A水平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未影响化疗和放疗的进行。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具有较多的优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确诊为食管癌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个治疗组,试验组(31例):6MV-X射线三野等中心照射,采用常规分割,总剂量为66~70Gy/33~35次/6~7周,草酸铂130mg/m2,d1,5-Fu500mg/m2,d1~5,每21天重复,共2个周期;对照组(31例):单纯放疗,照射方式同试验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1、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62例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缓解率(CR PR)%:80.6%,中位生存时间(MST)17.7月,1、2年生存率为74%(23/31)、54.8%(17/31);对照组:缓解率71.0%(22/31),MST10.2月,1、2年生存率为48%(15/31)、29%(9/31)。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神经损害:对照组0%,试验组Ⅰ~Ⅲ级25.8%,两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治疗有望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75岁及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学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不宜或拒绝手术且无远处转移的75岁及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49例,均行调强放疗,总剂量6 000 cGy。观察放疗过程中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钡餐造影结合CT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4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7例,无变化5例,病情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81.63%(40/49)。不良反应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调强放疗治疗75岁及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且较为安全,可作为老年食管癌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生存率及影响。方法:将65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放疗组39例,常规分割,5次倜,1次/d,2Gy/次,总剂量为70Gy/7周;超分割放疗组26例,5次,周,2次,d,1.3Gy/次,2次治疗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全部病例均采用GWGP80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体外照射。结果: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20.5%和61.5%、42.3%。超分割放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长度3~5cm、蕈伞型预后好。两组患者放疗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超分割放疗(5次,周,1.3Gy/次,2次/d,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10月 ̄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行化疗 放射治疗(放化组),并与1989年10月 ̄1996年9月收治的45例只行放疗的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单放组)对比。放化组的化疗方案为DF方案,即5-Fu425mg/m2,iv.drop,d1 ̄5,DDP20mg/m2,iv.drop,d1 ̄5,21天为1周期;放射治疗在化疗2周期后行三野等中心放疗,以6mV-X射线照射,放射量为60Gy/30Fr/6周,放疗后根据病情再化疗1 ̄2周期。单放组放射治疗方案同放化综合组。结果全部患者随访至2004年12月底,放化组的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58.1%,单放组的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48.9%,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09,P=0.108)。放化组的1年远处转移发生率为11.6%,低于单放组的28.9%(P<0.05),2年后两组远处转移无统计学差异。放化组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以DF方案化疗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虽然降低了近期远处转移发生率,但其没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增加了患者的毒副反应,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