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胰岛素泵对63例诊断时间为2-4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CSII治疗能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治疗2周后FINS,FC-P及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1)。结论短期CSII治疗对诊断2-4年的T2DM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糖尿病治疗措施中胰岛素仍是迄今最有效的药物之一。通过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是一种理想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但目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比较了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两种治疗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另一组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观察4周,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胰岛素治疗组下降更快。结论:两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组能尽快控制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4.
宋仪利  刘昌盛 《河北医学》2013,19(3):352-355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总结胰岛素使用的剂量,探讨适合当地人群的胰岛素治疗模式。方法:3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强化治疗方案分为CSII组119例和MSII组217例,总结两组达标时血糖、达标天数、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等。结果:两组达标时FPG、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达标天数、住院天数显著低于MSII组(P〈0.05);CSII组基础胰岛素量和每日胰岛素总量高于MSII组(P〈0.05),餐前胰岛素量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8.69%和52.41%,单位体重胰岛素量分别为0.55±1.38U/kg和0.53±1.30U/kg,相关分析显示其与入院时FPG(r=0.29,P〈0.01)、HbA1c呈正相关(r=0.33,P〈0.01),与BMI呈负相关(r=-0.30,P〈0.01)。结论:CSII和MSII两种注射胰岛素方式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CSII达标时间更短;血糖达标时餐前胰岛素用量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均近50%,单位体重胰岛素量0.5U/kg。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磺脲类药物用至足量后血糖控制不佳而改用胰岛素疗法后续用格列美脲的作用.方法 80例口服足量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均改用格列美脲(3 mg,1次/d)8周,如血糖仍不达标者再改用胰岛素疗法(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 U,2次/d).随机分为续用格列美脲组和不续用格列美脲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变化.结果 治疗28周及48周时,两组FPG、2hPG均较用胰岛素前明显下降.从第8周到28周,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2±1.1)%降至(7.9±1.0)%,并于48周进一步降至(7.1±0.6)%,不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1±1.0)%降至(8.3±0.9)%,但48周时HbA1c为(8.4±1.1)%.结束观察时续用格列美脲组日用胰岛素量比不续用格列美脲组少,分别为(0.21±0.12)U/(kg·d)和(0.34±0.13)U/(kg·d).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续用格列美脲组9例,不续用格列美脲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在改为胰岛素治疗时,续用格列美脲药物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更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6.
来得时治疗糖尿病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长效胰岛素(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血糖控制不佳(HbA1c〉7.5%)或新诊断的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例,采用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或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用药后FBG、2hBG和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2、3、4、8、16及24周的FBG和2h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16周及24周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24周后所有患者HbA1c〈6.5%;体重有轻微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少。结论 来得时能有效地降血糖,尤其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大;不易出现低血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杨恒博  袁蓉  石霞  吴行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841-1847
背景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维持良好的HbA1c是管理老年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普遍较低,而HbA1c预测模型可以辅助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不达标的风险。目的 寻找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达标的因素,建立HbA1c达标预测模型及评分表,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一种可靠工具。方法 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在岗情况、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体型、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监测情况、本次HbA1c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现阶段治疗方案维持时间、服药依从性情况、使用口服药物种类、是否使用胰岛素、降糖药物日花费、是否高血压、是否高脂血症、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每日运动时间、睡眠情况、是否合理控制饮食、抑郁状态等信息,并根据患者本次HbA1c检查结果分为HbA1c达标组(224例)及HbA1c未达标组(259例)。使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以HbA1c为结局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与评分表。采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使用评分-发生概率图验证评分表性能,并找出评分表的最佳切点。结果 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中心性肥胖、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口服药物种类、使用胰岛素情况、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抑郁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胰岛素情况、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中心性肥胖情况是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服药依从性、使用胰岛素情况、每日运动时间、合理控制饮食情况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asso-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的模型回归方程为Logit(P)=-3.89+1.72×〔前次HbA1c(>7%)〕 +0.97×〔糖尿病病程(2~10年)〕 +1.41×〔糖尿病病程(>10年)〕+1.51×〔空腹血糖(≥7 mmol)〕+1.02×〔服药依从性(一般或差)〕+0.85×〔是否使用胰岛素(是)〕+0.58×〔每日运动时间(>0~0.5 h)〕 +1.21×〔每日运动时间(无运动)〕+1.09×〔是否合理控制饮食(否)〕(满足〔〕中的条件为1,不满足为0)。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校准曲线与标准线接近,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5%CI(0.83,0.89)〕。将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四舍五入、取整为评分表赋值,形成总分为9分的HbA1c预测评分表,0~9分对应的HbA1c控制不达标发生概率为3.7%~100.0%,最大约登指数为0.56时,评分表切点为5分,该分值下评分表的灵敏度为79.54%、特异度为76.79%、准确率为78.26%。结论 联合患者前次HbA1c、糖尿病病程、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否定量合理进食、服药依从性、每日运动时间与空腹血糖构建的预测评分表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的HbA1c达标情况做出有效预测,有一定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血小板减少和(或)出血的重要措施,但反复多次输注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refractoriness,PTR),严重影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解决PTR问题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一项重要课题。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抗体阴性PTR的有效治疗方案。笔者结合1例HLA-I类抗体阴性PTR的治疗,对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在PTR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乔旭霞  徐成 《重庆医学》2016,(18):2518-2521
目的:探讨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患者4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重组赖脯胰岛素组(观察组,n=32)和赖脯胰岛素组(对照组,n=16),在睡前给予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的基础上,三餐前分别给两组患者进行1次重组赖脯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注射,治疗周期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 )变化水平,并评估不良事件。结果44例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6例。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 HbA1c、FPG和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HbA1c下降幅度分别为(1.55±1.50)%、(1.06±1.30)%,FPG下降幅度分别为(2.07±5.01)、(1.09±3.18)mmol/L ,2hPG下降幅度分别为(3.28±5.71)、(3.60±5.89)mmol/L。以 HbA1c为主要评价指标,0.40为非劣效界值,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P<0.05)。观察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4.29%,HbA1c<7.00%的达标率为28.57%;对照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8.75%,HbA1c<7.00%的达标率为43.75%,两组患者在 HbA1c两个水平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2DM患者在有效性方面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且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剂型有哪些?1餐时胰岛素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均可用于一日多次餐前注射及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包括短效人胰岛素及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也称速效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