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一医院眼科2007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52眼),均合并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和眼压变化。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P〈0.05);中央前房深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闫仲朝  闫静君 《中原医刊》2006,33(17):56-5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统计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均伴有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视力<0.5,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12个月,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明显低于术前眼压(P<0.01)。术后前房深度都较术前明显增加,周边前房均>1CT。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有选择地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结果:术后眼压除一人降眼压药维持外其余患者眼压均≤21mmHg(1mmHg=0.133kPa)。术后视力进步者为13只眼,仅限1只眼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无进步。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不仅晶状体皮质可完全吸出,而且术后加深了前房深度,提高房角功能,解除瞳孔阻滞因素,既控制了眼压,又提高了视力。对小梁有正常功能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控制病例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47例(56眼),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均<180°.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比较病人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矫正视力,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病人最佳矫正视力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开放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单纯Phaco+IOL治疗,对照组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haco+IOL组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房角宽度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眼压、视力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Phaco+IOL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近6年来因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于我科治疗的患者48例(56眼),根据前房角的情况分为A组(房角关闭<180°)和B组(房角关闭>180°)。A组28眼中,Aa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b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 B组28眼中,Ba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b组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1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56只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房角关闭均<180°。其中,Aa组和Ab组的眼压及前房深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组和Bb组的眼压和前房深度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明显改善眼压和前房的深度,其中房角关闭>180°的患眼术中需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后HCVRNA阴转远期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经过18mo-26mo的随访,Ⅱ-1b型HCVRNA持续阴转率为20.0%;Ⅲ/2a型为70.0%,两型疗效相差非常显。结论;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关,对Ⅲ/2a型的疗效优于Ⅱ/1b。  相似文献   

19.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求颈性眩晕的病因,确立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针刺穴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手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每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30%和60%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加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20.
樊文龙  王春岐  汪清  杨建昆 《西部医学》2011,23(2):324-325,32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ESWL治疗的886例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621例泌尿系结石在2个月内排尽;149例6个月内排尽;20例未排尽;12例无效,无效者在最后一次ESWL治疗后1月行开放性手术。结论 ESWL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但需注意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