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德州市立医院5年来35例(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施行内镜下乳突根治术,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7耳术后术腔上皮化,全部干耳,听力平均上升17~21分贝。鼓膜修补后,无再穿孔现象。结论内镜下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彻底清除病变,最大限度提高患耳的听力,疗效满意。为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耳内镜下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耳内镜直视下对41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2个月每周复查1次,10例外耳道狭窄者清除病变后行外耳道扩大成形术,术后3年未复发。11例外耳道胆脂瘤在术后3个月行2次耳内镜局部清理,其中3例行3次以上的耳内镜局部清理,另有2例因破坏范围广而均行乳突改良根治手术。其余病例随访0.5~3年以上均未见复发。结论:耳内镜直视下行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术野明亮,且能观察病变与外耳道及中耳结构的关系,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治疗Ⅰ型外耳道胆脂瘤的疗效,术腔填塞抗生素激素膨胀海绵对外耳道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科耳内镜下诊治的14例合并感染的Ⅰ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腔填塞抗生素激素膨胀海绵预防外耳道狭窄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耳内镜下彻底清除外耳道内全部胆脂瘤组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应用抗生素激素膨胀海绵填塞术腔,并定期换药,随访1~6个月均未复发,术腔无明显狭窄。结论耳内镜下治疗Ⅰ型外耳道胆脂瘤的疗效明确,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应用抗生素激素膨胀海绵填塞术腔可有效预防外耳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中耳手术中的作用。方法2005-2007年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应用耳内镜。结果术后随访一年,术后一期干耳56例;31例(31耳)继发性胆脂瘤中耳炎患者中仅3例胆脂瘤复发,胆脂瘤复发率为9.68%;平均语言频率听力提高15dB以上者46耳。结论耳内镜能够弥补耳显微镜的不足,明显提高中耳病灶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听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常规随访2年中,未见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者,术后干耳率93.4%。术前术后气导平均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听力500~2000 Hz,听力提高15~25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干耳率高,术后听力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在2008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的6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时发现,所有患者的术腔、耳漏及鼓膜的恢复情况良好,无并发症,且听力情况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选择直径合适,清晰度、亮度较好的内镜,并同时与传统显微镜相互作用,这样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比较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廖剑绚  刘洁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615-2616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病变复发的主要原因,总结复发时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3例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临床资料,包括CT检查、听力检查、细菌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其中不干耳无病变复发8例,病变复发55例。结果单纯不干耳8例门诊换药,经处理7~15 d干耳;病变复发55例行乳突再根治术后92~120 d均干耳。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经耳内镜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原因是手术清理病变不彻底、气房残留、引流不畅及术后不能定期清理术腔。对于术腔已轮廓化、引流好但不干耳患者经耳内镜下清理、换药、抗感染治疗可干耳;对于胆脂瘤复发需行乳突再根治术,外耳道口狭窄者可同期行耳甲腔成形术,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及定期换药,有利于干耳及治疗复发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中采用自体组织充填乳突腔、耳甲腔成形术、WullsteinⅢ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31例,骨疡型14例)患者采用耳后切口,完成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乳突腔采用自体组织充填、Wullstein鼓室成形术、耳甲腔成形术。结果术后半年平均听力提高15dB(10~22dB),骨气导差缩缩小16dB(8~20.5dB)。全部随访2~5年,平均3.8年,耳内镜检查术腔上皮化好,无痂皮堆积,27例鼓膜正常,5例有裂隙样穿孔,延迟愈合,9例鼓膜内陷,全都干耳,干耳率91.1%(41/45)。4例术后间隙流脓,再次完成同样手术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这4例中3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6.7%(3/45);41例干耳时间6~9周,平均6.8周。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与骨疡型)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乳突腔用自体组织充填、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能有效清除病灶,干耳率高,干耳时间短;术后听力提高,术腔上皮化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耳后入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利弊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8例茎突综合征行经内镜下耳后入路茎突截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操作要点、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评价。结果 18例患者手术过程操作顺利,术后均无耳部麻木和涎瘘,其中1例颈深部小血肿并感染,经处理2周后痊愈,1例一过性面瘫。随访4周18个月,全部18例患者均有效,痊愈17例,痊愈率为94.4%。所有患者对手术切口及疗效均满意。结论经内镜耳后入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手术高效安全,视野清晰,损伤小,切口及术后形成的瘢痕隐蔽,避免大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鼓索神经及面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虽然并非真性肿瘤,但可导致外耳道扩大,还可侵犯中耳甚至颞骨外结构,引起耳痛、耳流脓及听力下降等疾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能有效去除病因、消除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减少复发、提高听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耳内窥镜进行外耳道胆脂瘤的清理且与既往外耳道冲洗的方法 相比较,分析其疗效及优点.方法 对3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于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应用耳内窥镜进行清理.观察其疗效及其优点.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随诊半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应用耳内窥镜进行外耳道胆脂瘤的清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既能清除病灶有能最大限度保存听功能,为临床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最为理想的术式。然而,由于中耳解剖间隙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术后胆脂瘤复发一直是耳科医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在中耳间隙解剖学研究基础之上,手术操作中特别注重了鼓室窦和咽鼓管上隐窝病变的处理,通过对25例(28耳)中耳胆脂瘤术后2年以上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达到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涛  谢慧  周桦 《临床医药实践》2009,(4Z):1560-1561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镜手术配合3%马齿笕溶液冲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8例10耳单纯上鼓室胆脂瘤或伴外耳道后上壁部分缺损、CT示鼓窦、鼓室及乳突有软组织影的胆脂瘤型中耳炎采用耳内镜手术配合3%马齿笕溶液冲治疗。结果:1个月后复查,8例10耳均干耳,胆脂瘤未复发。结论:耳内镜手术配合3%马齿笕溶液冲洗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是耳科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总结乳突根治法与开放式的鼓室成形术联合对胆脂瘤中耳炎的病患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脂瘤中耳炎的病患42例(42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21耳采取单纯的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而另外21耳接受乳突根治与开放式的鼓室成形术的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对42例患者实施为期1.5年的随访,42耳均获得全部干耳,且耳后手术切口皆达到I期痊愈,但观察组患者的外耳道形状以及术后气骨导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为优良,P<0.05,同时,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整体比例显著较低,P<0.05。结论以乳突根治术联合开放式的鼓室成形术对胆脂瘤中耳炎病患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疗效,还可以有效减轻并发症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先天性胆脂瘤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胆脂瘤患者20例,都给予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都出院,无死亡患者,治疗后患者的GO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未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先天性胆脂瘤预后效果好,降低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开放引流,术后一般不用抗真菌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50例患者,随访1~5年除1例复发外,其余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便于术后复查与随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7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Ⅰ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Ⅰ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及提高听力方法。方法对7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并同时Ⅰ期完成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结果经半年以上随访观察,全部病例干耳,仅1例胆脂瘤复发。语言频率听力提高30dBHL以上16耳、20dBHL16耳、10dBHL30耳,保持原有听力14耳,仅有1例短暂轻度面瘫。结论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同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不仅能要根治病变而且同时提高听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期间24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特点:24例患耳均存在听力下降,耳闷,18例同时存在耳痛,16例耳存在耳漏,1例张口受限。24例患者外耳道均可见白色或黄褐色团块物质堵塞,伴耵聍栓塞者12例,伴肉芽形成者14例。治疗方法:按CT表现分型,Ⅰ型中9耳行单纯外耳道清除术,6耳行胆脂瘤清除术及外耳道成形术;Ⅱ型5耳,行外耳道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Ⅲ型3耳,行乳突根治术(包括鼓室成形术);Ⅳ型1耳,转入上一级医院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依据病史、体征、颞骨CT诊断,根据颞骨CT分型,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治愈外耳道胆脂瘤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探讨在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中,耳内镜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入院先后的顺序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鼓室成形术,观察组采用耳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耳内镜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头孢他啶预防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选取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共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0),在内窥镜下结合鼓膜穿孔和后鼓室对病变采取完全清理,存留外耳道后壁,施行“完壁式”中耳乳突根治术或内置法鼓膜修补术。术后用明胶海绵及碘纺纱条填塞中耳乳突术腔,缝合切口。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耳道填塞明胶海绵与纱条14 d,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局部滴注头孢他啶治疗,每日2次,2.0 g/次,持续治疗7 d。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8,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外耳道形态好,平滑、完整、干燥,大小接近正常,无外耳道狭窄。随访期内有1例患者出现胆脂瘤复发,但无面瘫和眩晕发生;对照组患者有7例出现复发,其中3例鼓膜再穿孔,4例鼓膜疤痕内陷,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95,P<0.05)。结论头孢他啶用于临床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抗生素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广谱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细菌耐药,还可以保证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效果,预防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