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凝血功能检测影响的因素。方法运用TS4000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检测各组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对于正确采集抗凝比例为1∶9的全血凝血功能采血管来说,比例高或低的检测结果4项指标均明显增加。血液离体后,放置4h,PT测得值将明显缩短[(8.31±1.89)s];放置4、24h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43.84±5.03)、(70.35±8.66)s]。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结论由于采集量、存储时间等原因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项目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的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标本的轻度溶血对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干扰,但在严重溶血状态下 TT 明显延长。标本的采血量过少,则 PT、APTT、TT 都明显延长,FIB 水平也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对PT、APTT、TT 结果虽无明显影响,但 FIB 水平则会增高。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2、4 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室温放置6 h 以后 PT 明显缩短,APTT 明显延长,对 TT、FIB 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凝血试验中由于血样的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标本不合格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凝血项目检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胛、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和4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Y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凝标本流转时间对出凝血检查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合理的时间节点和监控临床出凝血检查标本。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每人抽取5管枸橼酸钠抗凝血,以即时离心测定、室温放置2 h、3 h、4 h、5 h 以及离心后再放置相应的时间分别测定出凝血检查项目。结果流转时间超过6 h 抗凝管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即时测定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流转时间超过3 h 抗凝管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即时测定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流转时间不超过5 h 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纤维蛋白原(Fbg)与凝血酶时间(TT)在本实验设计的流转时间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转超过3 h 的临床出凝血检查标本行优先处理,超过5 h 的标本予以退回或者“让步检验”处理。  相似文献   

6.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 80例血液标本 ,分两组测定凝血指标 ,分别室温及 4℃放置 2h和 4h后再测定凝血指标 ,与即时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室温及 4℃放置 2h或 4h后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有差异 ,凝血酶原时间、Ⅴ因子、Ⅷ因子和Ⅸ因子测定结果均缩短 (P <0 0 1)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Ⅶ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延长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凝血指标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探讨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检验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血凝仪及试剂、操作人员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标本放置时间(1、2、4 h)、离心时间(5、10、15 min)及是否溶血(溶血和未溶血)随机抽取各100份抗凝血分别就标本存放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以使凝血酶时间(TT)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标本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明显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有统计学差异;溶血标本PT、APTT结果缩短,TT延长.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试验时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临床检验中凝血真空采血管以及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常规凝血4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名健康者作为对象,对其实施常规凝血4项检测,分析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不同标本温度及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在采血管比较上,国产A管检测结果与美国进口BD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B管TT结果明显低于BD管,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上,在冰箱保存8h后的TT、APTT结果均明显高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结果比较上,冰箱和室温保存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的质量、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均会对凝血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这些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4 826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对其中56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4h后再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826例标本中有279例有误差,误差率为5.8%,其中采血比例不当占95.7%,标本与抗凝剂酶混匀不匀12例,占4.3%,标本放置2、4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罗立 《大医生》2023,(7):135-137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查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判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各45例。患者均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查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将组间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及凝血指数(CI)]、传统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展开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各参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传统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K水平低于对照组,α角、MA和C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患者R值与APTT水平呈正相关,K值与PLT、FIB水平呈负相关,α角、MA、CI与PLT、FIB水平呈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或时间对常规凝血4项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选择3种商品化的凝血真空采血管每人随机采集三管标本,及时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和检测。BD组凝血真空采血管检测结果分别与另两组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将BD组血浆分装于冰箱和室温下保存,在2h、4h、8h后上机检测,所得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结果①国产A组的PT、APTT、FIB、TT结果与BD组结果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PT、APTT、FIB结果与BD组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TT结果低于BD组结果P〈0.05。②冰箱保存血浆8h后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室温保存血浆4h后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8h后PT、AP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冰箱和室温保存后的FIB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P〉0.05)。结论①由于凝血真空采血管厂家不同,质量有差异,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建议根据医院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②凝血标本采集后应控制在2h内完成检测,建议不超过4h,应制定实验室凝血检测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Sysmex CA7000血凝仪试剂仓开封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凝固法采集21例患者凝血标本,使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及放置一定时间的试剂和新鲜试剂测定每1例标本的PT、APTT、TT及Fib。各试剂放置时间分别为Thromborel S(TS):12、24、36、48、60、72 h;Dade Actin(DA):24、48、72、96、120 h;Test Thrombin(TT):2、4、6、8、10、12 h;Thrombin Reagent(TR):4、8、12、16、20、24 h;Owren's Veronal Buffer(OVB):1、2、3、4、5、6 h。以试剂仓放置一定时间为各试验组,以其新鲜试剂(0 h,即时配置)为对照组,计算各试验组PT、APTT、TT及Fib检测值与其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分析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DA、TT、TR及OVB在试剂仓分别放置≥48、96、10、16、4 h时,其PT、APTT、TT及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放置时间分别达到48-72、96-120、10-12、16-24及4-6 h时,其检测结果与0h间差异百分比分别在-2.6%-10.8%、-3.44%-4.8%、-3.9%-5.52%、-10.8%-3.3%及-17.2%-0.5%之内,其中TS对PT及OVB对Fib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PT、APTT、TT均呈现延长趋势,而Fib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常规检测血凝四项时,需及时更换试剂仓试剂,以保证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姚家勇  刘培明 《临床医学》2003,23(12):59-60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 14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 ,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 ,分别于 4h、6h、8h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标本放置 4h ,PT缩短 ( P <0 0 0 1) ,APTT无差异 ( 0 10 >P >0 0 5 ) ;放置 6h ,PT无差异 ( 0 2 0 >P >0 10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 ;放置 8h ,PT延长 ( 0 0 0 5 >P >0 0 0 2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4h ,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4.
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凝血标本不同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的精密度.对40名患者的新鲜抗凝血分离血浆即刻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4,6,8 h重复测定,并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将30名患者凝血标本用相同的离心力分别离心5 min和10 min进行四项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均≤4.0%.标本在常温下放置2 h,PT,APTT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PT缩短(P<0.05),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 h,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延长(P<0.01),放置8 h,PT延长(P<0.01),APTT明显延长(P<0.001).FIB,TT于2,4,6,8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力和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室温下不宜超过2 h,当标本量大时,还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 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 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和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 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医学中,无论是出血性疾病[如凝血因子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或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以及各种原发或继发性纤溶的诊断疗效观察,都离不开凝血检查监控,本室凝血检查常规有4项测定,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石冬敏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9-330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合理安排采血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血液标本 30例测定凝血四项 ,室温放置 2h和 4h后再分别测定凝血四项 ,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即刻测定结果与室温放置 2h和4h后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标本久置 ,致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延长 ;凝血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凝血状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监测、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孕妇90例纳入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孕检正常孕妇30例纳入对照组,且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将研究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即妊娠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各组孕妇均采集样本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并分析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反应时间、凝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夹角、血块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各指标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反应时间、凝血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夹角、血块强度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反应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呈正相关(P<0.05);凝血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P<0.05);夹角、血块强度均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孕妇凝血指标有助于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的了解,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血法对器官移植患者凝血指标值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过动脉留置针采集凝血功能检测标本时避免误差的采血方法。方法:对器官移植术后患通过留置针用两种不同方法采集的血液标本,与无任何肝素污染的外周血标本测得的凝血功能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组间比较无显差异;就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言,方法1组与对照组、方法2组相差显。结论:采集凝血功能检测标本时,最好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若通过动脉留置针采血,则应在采血16-17ml后换注射器进行,方可避免肝素封管液对凝血功能试验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PT、APT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r)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lTr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溶血的标本PT明显延长。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是新生儿检测胛、APTT的最适离心条件。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的条件下,生理性黄疸组与无生理性黄疸组的胛、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处理新生儿血浆标本时,应进行抗凝剂比例校正,离心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溶血,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离心速度,延长离心时间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理性黄疸基本不影响PT、APTT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