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ABO 血型是输血医学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ABO 血型误定极易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由此造成贫血、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有资料显示 ABO 血型误定,理论上导致无效输血的可能>4%[1]。  相似文献   

3.
323例受血者ABO疑难血型鉴定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云萍  李晓雪  赵莉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83-1084
<正>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应复查ABO血型(正反定型)。采供血机构或医院输血科(供血库)在为受血者做输血前ABO血型鉴定时,标本往往受多种因素干扰,使得结果难以鉴定,呈现"疑难血型"现象,给  相似文献   

4.
5.
输血前血型鉴定试验常规要求ABO定型必须同时做正定型和反定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常提示标本为疑难血型[1].对于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疑难血型标本,医院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常常是求助于试剂充足、设备完善及经验丰富的血站血型参比实验室,但日常工作中,输血科工作人员可以结合临床资料,尤其是临床检验结果,对正、反定型不一...  相似文献   

6.
ABO血型系统17例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血型系统有两个独特性质,一是血清中常存在反应性强的抗体,而红细胞表面缺乏相应的抗原;二是许多组织细胞表面有规律的存在着ABH抗原,而分泌型的分泌液中也存在着ABH抗原^[1]。这两种独有的性质使ABO血型系统成为输血和器官移植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输血前ABO血型鉴定,方法简单,易操作,但若错定血型就会使受血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危及生命。笔对17例ABO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外科手术、出血性疾病、急性感染伴休克等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输血时常常在血型鉴定中遇到ABO亚型、白血病抗原性减弱、新生儿抗体未形成等导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本科最近遇到一例因天然抗-B抗体减弱而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临床ABO血型鉴定错误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0a余工作中临床ABO血型鉴定错误3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12-80岁。住院患者手术前血型鉴定25例,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6例。  相似文献   

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45岁,汉族。2003年因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贫血须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既往只输过血小板,未输过全血或其它血液成分。因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遂送其血液标本到本站检测。2006年该患者须再次输血,又送血液标本到本站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与ABO血型分布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6-2010年冠心病患者3831例,采用血型群体分布方法,按年龄、性别等分组,进行ABO血型相关性分布的统计分析.结果 ASO血型分布在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A型x2=0.31(P>0.05),B型x2=15.72(P<0.01),O型x2=37.48(P<0.01),AB型x2=9.10(P<0.01),且其RR值分别为1.01、1.10、0.86、1.16.结论 冠心病患者与普通人群ABO血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B型和AB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O型为冠心病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疑难血型产生原因,探索疑难血型的鉴定办法.方法 收集该院自2005~2011年大约180 000例血型鉴定中的疑难血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发现类B 1例,类A 1例,冷凝集8例,亚型2例,弱AB抗原3例,弱D 1例,血浆蛋白干扰6例,弱抗体2例,全凝集1例,选取各类1例进行分析,其他可参照处理后血型进行鉴定.结论 正确处理疑难血型才能准确鉴定血型,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ABO血型中的一个新变异O1等位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鉴定中国人群的ABO血型新等位基因。 方法 ABO血清学定型、PCR-SSP基因定型、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 一个血型血清学为A2亚型、PCR-SSP基因定型为A201的健康捐血者,其O1基因单倍体的2个碱基发生了缺失突变,即第6外显子区域中261位G缺失和第7外显子区域中496位A缺失。该等位基因与ABO*0101基因序列的差异在于496位A缺失。 结论该等位基因是一个与O1基因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GenBank的注册号为AY3741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柱凝集技术在诊断母子ABO血型不合的产前应用。方法采用BioVue系统微柱凝集技术,对200例丈夫血型为非O型的O型血孕妇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产后婴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N)发病率随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增高而上升。结论BioVue系统微柱凝集技术能准确检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是产前预报因母子ABO血型不合而引起HDN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柱凝集技术在诊断母子ABO血型不合的产前应用。方法采用BioVue系统微柱凝集技术,对200例丈夫血型为非O型的O型血孕妇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产后婴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N)发病率随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增高而上升。结论BioVue系统微柱凝集技术能准确检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是产前预报因母子ABO血型不合而引起HDN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玉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6):415-415,417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ABO血型的准确度以及对AB0亚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能力。方法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梯形微板法与手工试管离心法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对血型判读准确率均为100%,梯形微板法对亚型的检出率为0.022%(3/1355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037%(5/13555);手工试管离心法对亚型的检出率为0.015%(2/1355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007(2/13555)。结论两种方法对ABO血型判读准确率均为100%,但微板法对亚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于手工试管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评价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献血者血型筛查和盐水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全自动法)对25 554例献血者标本作ABO及RhD血型鉴定、盐水不规则抗体初筛,并与加样仪加样手工比色法(半自动法)作比对实验。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O细胞凝集、RhD阴性的标本送血型红细胞参比实验室鉴定。结果全自动法与半自动法比较,ABO、RhD阴性血型1次准确定型率:99.93%(25 535/25 554)vs99.95%(25 542/25 554)(P>0.05);O细胞凝集阳性率:0.18%(46/25 554)vs0.10%(26/25 554)(P<0.05),经参比实验室确认,盐水不规则抗体分别为43、24例(0.17%vs0.09%,P<0.05);正反定型不符:17例(0.06%)vs10例(0.04%),参比实验室确认,经参比实验室确认2种方法共同拥有亚型5例,亚型漏检各2例(0.01%),余为正常血型(10/17vs3/10,P>0.05)。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作ABO、RhD血型筛查的技术相关性好、重复性好;除了全自动化、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等优点外,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更易发现盐水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个体红细胞ABO血型Bw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通过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 鉴定了1个家庭3例ABw亚型,PCR扩增样本基因组DNA的ABO基因增强子、启动子和外显子1~7及侧翼内含子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将含有多态性位点的外显子7克隆到pcDNA3.1(-)质粒,转化DH5α后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 3例ABw亚型的直接序列分析发现其ABO基因均有A102、B101和002等3种等位基因部分序列特征,但无法直接确定其基因型.单倍体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个等位基因为A102,另1个为B101-O02杂交等位基因,表现为B101等位基因基础上的646T>A,657T>C和681G>A变异.在110份随机样本中未发现该杂交等位基因.结论 B101和O02等位基因杂交可能是导致该Bw亚型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树芹  陈岑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18-1019
目的 研究O型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凝胶微柱技术进行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4560例孕妇中,血清效价≥1:64者851例,异常检出率为18.6%。结论O型孕妇中ABO血型抗体效价异常所占比率较高,因此应及时检测孕妇的ABO血型抗体,便于早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以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susceptibility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of blood group O, A, B and AB to proteolysis by the ADAMTS13 metalloprotease was investigated. Multimer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ate of VWF proteolysis differed between blood groups and was greater for group O VWF than for non-O VWF in the rank order O ≥ B > A ≥ AB. Measurement of the collagen binding activity of VWF of each blood group following proteolysis for a fixed time interval corrobor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on multimer analysis: the loss of collagen binding activity was greater for VWF of group O compared with non-O VWF, in the rank order O ≥ B > A ≥ AB. Ristocetin was found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VWF proteolysis approximately two-fold; the differential between blood groups was retained in the presence of ristoce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